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1 . 1931年凯恩斯说:“几天前我曾在报刊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呢?当然不是。”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A大力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产品价格C加强计划指导,干预工业生产D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2 . 爱国主义是红色旅游的主题,李明同学准备利用假期到赣鄱大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他应该选择的是:( )A革命摇篮,星火燎原B开天辟地,党的成立C生死攸关,历史转折D鸣枪首义,结束帝制3 . 毛泽东创作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诗句集中体现了红军的( )A艰苦朴素精神B盲目乐观主义精神C勇于创新精神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4 . “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这一形象说法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A作战武器先进B交通工具改进C人民群众支持D战略战术正确5 . 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应该是民主、科学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救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ABCD6 .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指( )A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B新中国诞生、三大改造完成C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D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7 .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决定了历史阶段的发展方向。年代尺中,起生死攸关转折作用的会议是 ( )AABBCCDD8 . 为了纪念红军长征,小明准备的以下资料中不能再现长征的艰辛的是( )ABCD9 . 帕麦斯顿指出,国家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战期间,其行为与此最吻合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10 .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之一。这幅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B五四运动C虎门销烟D渡江战役二、非选择题11 . 2017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并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阅读演讲中的段落,回答问题。材料:回首最近100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上世纪上半叶以前,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觉醒,他们最强劲的呼声,就是摆脱枷锁,争取出路。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和发展。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我们要顺应人民的呼声,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摘新华社(1)列举二战后的史实,从下列各方面说明人类取得“巨大进步”。方面二战后的史实(各一项)科学技术_世界经济_政治格局_(2)依据材料,指出下列各时期人民“迫切愿望”和产生这些愿望的相关背景。时期愿望背景上世纪上半叶以前_上世纪五六十年代_上世纪冷战结束后_(3)材料认为,和平与发展的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对完成这一任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12 . 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丰功伟绩。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选自毛泽东纪念孙中山(1956年11月12日)请回答:(1)材料第一段中,毛泽东所说的“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丰功伟绩”指什么?(2)材料第二段中,“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完成了民主革命?(3)材料第四段中“到今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指什么?请举一例说明“中国到了2001年面目更要大变”的具体史实。(4)从材料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及毛泽东等人的主要精神是什么?13 . 统一中国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厦门与台湾当局控制的金门隔海相望,最近距离不足四千米,当你参加“金门一日游”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海的两边,各竖立着一个巨大的标语牌,这边写着:“一国两制、统一中国”,那边写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材料二:(1)宝岛台湾在历史上曾被哪两个殖民国家侵占过?(2)比较材料中两条口号的共同之处? (3)说出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举出中国政府实践“一国两制”构想的两个成功实例(4)历史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