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测试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测试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测试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测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测试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1 . 表格式归纳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图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填写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2 . 对明治维新的内容表达正确的是“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创办近代企业,允许土地买卖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ABCD3 . 新文化运动中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典范人物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4 . 新文化运动时期,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小刘想要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假如你是当时该杂志的编辑,你会建议他写A社会需要儒家思想B君主立宪是时代的潮流C十月革命一炮打响D立足国情,反对全盘西化5 . 他们的斗争“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这里的“斗争”指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6 .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政治制度,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C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D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7 . “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初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这次“思想解放的狂澜”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8 . 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ABBCCDD9 .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某一历史事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你认为该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0 . 1918年新文化运动增加了新的内容,“新”指的是( )A否定封建伦理道德观念B主张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C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D将思想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合11 . 为了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倒行逆施,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二、非选择题1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早期维新派代表郑观应曾说:“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而莫之御。”郑观应盛世危言(1)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2)依据材料说明铁路给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和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此外,作者还指出其哪方面的重大作用。1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问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复兴之路材料二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复兴之路(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图1中该运动的开始标志事件是什么?图2中“革命纲领”是指哪一次革命运动纲领?(3)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运动”的领导人?这场运动后期主要内容是什么?(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5)通过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14 .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实行“炮舰政策”,以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市场。鸦片战争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初胜利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力求用自觉的行动来实现中国的自强。(1)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灾难,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什么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