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对下列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升起大片阴云,使远处的雪山显得暗淡,孤城戍守,四望荒凉,玉关屹立,显示边塞的荒凉艰苦,写景壮阔悲凉。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D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二、字词书写2 . 给加点字写出正确读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生命,因为感知而变得丰富。朱自清看着泛着黄晕_的灯光,感受到雨夜的和平和安静;刘湛秋品味静m_田野上的秋雨,感悟到一脉悠远的情思;老舍描写济南暖晴的冬天,感悟到水藻中zh_蓄的绿色生命力;莫怀戚面对散步时发生的分歧,感受到家庭和睦取ju_于亲人的爱;冰心见到繁密雨点下荫_蔽红莲的荷叶,感悟到母亲对孩子无私真挚的爱;鲁迅回忆冬日系_绳捕鸟的过程,感悟到百草园中快乐无忧的童年太过短暂;泰戈尔想象在母亲寻来时变成金色花暗暗n_笑的孩子,表达出孩子对母亲浓浓的依恋;孔子“思而不学则殆_”一语,表明了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三、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薄暮中的刀锋凸凹一如大雪覆盖旷野,遮其丑陋,使其美白,风霜侵袭颜面,去其鲜润,使其粗糙,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譬如眼前这个人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至楼口,我说:“你且等一等。”他笑笑:“好,不急。”我住的是一楼,出门来时,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一大一小,两把刀,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心想,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接过刀,他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刀,虽光亮唬人,却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一试,果然。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手柄一转,火星一闪,刀刃立现,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有些不耐烦:“干吗不用砂轮,不过是把切菜刀。”他说:“您这把是合金做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一把四块。”说完,他似乎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先红了,让我心生一丝惭愧。 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不断反复。其间,他点燃了长杆烟袋,衔在嘴上,因为漫长,烟火竟断了数次。他那个样子,让我惊疑:他这是出来做买卖的吗?这把刀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看了一眼那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我说:“这一把就不磨了,凑合着用吧。”他说:“那可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他把刀固定,然后再点燃了烟袋,重复着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不耐烦地进了屋,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不知为何,我总不时到临街的阳台看一眼那人。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知他快完成工作了,走出去,掏出十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他坚决把两元毛币塞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贪心了。”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望着匠人,突然想起一句台词,情不自禁喊了一句:“磨剪子来戗(qin)菜刀磨剪子来戗菜刀” 真有数邻人拿刀出户,没想到他却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黑,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模糊,会磨不好。”见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哪”,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最先来到的是教历史的张老师,他满疑惑,听我言说后,他唏嘘不已:“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摘自散文2013年第2 期,有删改)3 . 标题“薄暮中的刀锋”中“刀锋”的含义是什么?4 . 第段画线语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写得非常传神,请加以赏析。5 . “我”对匠人的称呼由第段的“你”到第段变为“您”,根据文意,谈谈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6 . 下面哪段文字更适合作为文章的结尾?说说你的理由。A. 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厚暗,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B. 我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端详着匠人磨好的菜刀,那刀锋闪过一丝光芒,夺人心魄,竟让人不敢直视。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答题。富而未贵皆“穷人”吴志泽(1)4月,3D版泰坦尼克号全球公映,3D的效果果然够震撼、够冲击。然而,15年后再观此片,最让我动情的不再是帅哥美女生离死别的爱情,而是灾难面前,人性迸发的光辉与美丽以及生死时刻英国绅士流露出的贵族风范与气度。(2)当这艘当时全球最豪华的巨轮即将沉船时,甲板上的人们没有呼天抢地的哭喊,没有惊慌失措的争抢,绝大多数人有序地服从安排,妇孺优先,不论尊卑。乐队领班亨利带领乐手们演奏着轻快的爵士乐和庄严的宗教圣歌“上帝和我们同在”,用音乐为每一位或幸存或遇难的人送行。部署完尽可能的救援举措后,船长爱德华一个人回到驾驶室,静静迎接扑面而来的滔滔海水!(3)“贵族”一词源于中世纪欧洲。当时战争不断,骑士阶层走上战场,冲锋陷阵,凯旋后,获得国王的封爵,世袭的贵族血统由此而来。英文中,noble(贵族)一词就含有爱国主义、高尚、崇高的意思。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约有600万英国成年男性奔赴战场,其死亡率为12.5%,其中英国贵族的死亡率却高达20%。而以培养贵族著称的伊顿公学,其参战的贵族子弟伤亡率更高达45%。(4)中世纪贵族“为臣民负责”的传统,到了现代便转化为“为公众服务”的精神。在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诸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名校的学生,一到周末便都到社区、医院、教堂和养老院当志愿者,做义工。中国的澳门、香港也有这个传统。(5)始建于1440年的伊顿公学是全球最著名的贵族学校。英国贵族家庭生了一个男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到伊顿公学报名,否则,到六七岁读书时再去报名就已经晚了。在这里,孩子们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饭,接受非常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学校教什么呢?没有管理、金融、国际关系这些热门课程,也没有骑马射箭、高尔夫这些选修课程。一直以来,伊顿的学生要熟读从古希腊、中世纪到近代的各种宗教、人文经典,还要研学高深且没有多大实用价值的拉丁文。在浩如烟海的人文经典熏陶中,培养贵族精神的精髓勇敢、修养、责任、担当与大爱。(6)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一批中国人先富起来了。然而,令我们心寒的是,很多富人对贵族生活的理解:一是“贵”,住最贵的房,开最贵的车,用最贵的物品,孩子上最贵的学校;二是“特”,当富二代、官二代肆无忌惮地喊出“我爸是李刚”时,富贵在他们眼中便是拥有践踏他人尊严甚至生命的特权。(7)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的协和广场,路易十六皇后上断头台时不小心踩到刽子手的脚,皇后的第一个本能反应是: “对不起,先生。”二战时期,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 (8)子曰,富而好学,富而好礼。美国也曾经历过纸醉金迷的时代,然而美国富豪从19世纪末就开始了反省,并于20世纪初建立了慈善捐赠的光荣传统,这个传统不但使美国成为一个安定繁荣的国家,还使它成为全世界科学与艺术的天堂。如今,当沃伦巴菲特、比尔盖茨等美国富豪纷纷投身慈善、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时,真正的美国贵族阶层也由此诞生。(9)当今,中国的贵族在哪里?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中,葛大爷对着一群在高档场所挥金如土的人说,咱们都是穷人!(10)富而未贵皆“穷人”。朋友,你信不信?7 . 本文作者所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通读全文,说说你对“富贵”的理解?8 . 文章第(1)(2)自然段写观看3D版泰坦尼克号的独特感受有何作用?9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培养贵族著称的伊顿公学,其参战的贵族子弟伤亡率更高达45%”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此中原因何在?10 . 将第(6)(7)自然段看作一个整体,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其作用。11 . 有人认为暴君路易十六的皇后属历史反动人物,用来论述“贵族”精神,似乎有点不妥,你是否赞同?并简要分析。四、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 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2 . 解释划线的词语。(1)余挐一小船(_)(2)湖中人鸟声具绝(_)(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 (4)是金陵人,客此(_)13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4 .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 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B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 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C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 数量词的锤炼功夫。D文章结尾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 者”相比较,嘲笑了张岱的“痴”。15 . 试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与柳宗元诗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描写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五、课内阅读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6 .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与友期行尊君在不下车引之入门不顾17 . 翻译句子。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18 . 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六、情景默写19 . 古诗词默写。(1)李商隐的无题中,经常被引用来比喻人们无私奉献精神的两句诗是:_ ,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的句子是_。(3)边塞风光常在诗人笔下显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王维在使至塞上,诗句中,描绘了塞外平旷壮观的独特风光。(4)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 。”(5)三峡工程蓄水之时,面对汹涌澎湃的江水,我们不由得想起郦道元三峡中表现夏水湍急的句子:(6)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请将你想起的每个名句写在下面横线处。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苏轼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七、诗歌鉴赏附加题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0 . 以上著名诗篇作者是_,他的主要诗集有_等等。诗中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_。21 . 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22 .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_河流、风:_黎明:_八、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国画的骄傲清明上河图黎孟德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两岸的景物和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的生活场景,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无论状物写人,都合情合理。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群姗姗而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轿顶上插满了杨柳,一看就知是城里富贵人家扫墓而来。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展开了序幕。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沿河有许多粮仓,靠岸的船只,搭着跑板在卸货。满载货物的船只吃水很深,水面几乎接近船帮,而卸完货的船只,则吃水较浅。河心一艘大船,尾部有八名船夫合力摇桨:河对岸,五名纤夫在拉着船艰难前行。画卷再展,一片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蒿竿撑住桥洞顶端。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观众,帮着出主意。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在船尾焦急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桥捏一把汗。围绕这一紧急事件,作者远近照应,将这一复杂场面处理得合理有序又扣人心弦。桥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两岸挤满摊贩,店铺林立,百业兴旺。两商贩在街心争夺顾客,而那位顾客则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身子朝右,头却向左望,不知所从。桥上一官员骑马过桥与一小轿相遇,双方奴仆各不相让,旁边有人在看热闹。桥上下来一辆驴车,载满货物的车子惯性下冲,车夫弯腰拱背,奋力抵住:而驴子则松了一把力,摇头晃脑,漫不经心,缆绳也晃悠着,观者注意到此,多会心一笑。临河的茶肆中,茶客们或房间闲谈,或临窗眺望,好不闲适。画的前头是巍峨的城门横断画面,这在绘画创作中是很忌讳的,安排不当就会使画面出现割裂。但见城门前后左右广植树木,使高大的城门不显单调,最妙的是用正在进城的骆驼商队衔接城内外,过渡自然。进城后,画面节奏放缓,城内道路纵横交叉,沿街店铺鳞次栉比,人物举止从容舒缓,或结伴而行,或揖让为礼,有官绅士兵、和尚乞丐、说书卖艺人城里有官府宅第,有酒楼当铺,铺面上的招牌显示出各行各业:“香”、“孙羊店”等,一派繁荣有序的都市景象!清明上河图运用中国传统“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卷中。远近人物,几笔勾勒就神情兼具,大有城楼,小见店铺,无不刻画清晰,而又不给人比例失调之感,如此头绪众多、人物繁杂而无一处败笔,真可让人叹为观止!这幅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风貌的风俗画,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选自读懂中国,有删改)(材料二)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认为只有西洋画有透视,传统的中国画没有透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传统的中国画是有透视的,但它的透视方法与西洋画的透视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西洋画讲究焦点透视法,传统的中国画讲究散点透视法。所谓焦点透视法,就是严守一个特定的视点去表现景物,近大远小,呈放射状。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一个视点,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用多视点处理成平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散点透视法,可以比较充分地表现空间跨度比较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语音点餐与外卖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脑外设模块化设计趋势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产养殖大数据分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动物源性食品健康餐饮解决方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老年教育课程设计与社区教学模式探索报告
- 2025年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技术创新与跨境支付安全体系建设报告
- 2025年康复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分析与产品创新趋势解读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流量整形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中的应用报告001
- 2025年智慧校园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建高效教育生态圈
- 民法典相伴一生课件
- 物料传送控制系统组态设计与调试全套教学课件
- 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检查表
- 中金公司行业研究培训(修订版)
- 2023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练习题(一课一练)
- 文献检索与毕业论文写作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 JJF 1959-2021 通用角度尺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 口腔预防医学第九章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
- 盂兰盆供简易仪轨
- 一汽商用车企业级BOM技术方案V1.7
- JJF 1117-2010计量比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