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关于诗的练习题及答案网页版_初三试卷 一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首句起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句统摄全篇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为一篇中心,全篇写追求过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抒写单相思之苦,一往情深,但哀而不伤。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后两章是想象,自己与淑女两情相悦,弹琴鼓瑟,亲近友好的情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和敲锣打鼓把姑娘娶进家门的热闹欢乐场面。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思想感情:通过描绘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现了他对美满婚姻的期盼。感情基调:健康明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练习:1、诗经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 西周 至 春秋 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篇,故又称 “诗三百” 。整部诗集共分 风 (160篇) 雅 (105篇) 颂 (40篇)三部分,并多采用 赋 、 比 、 兴 的艺术手法。2、请写出关雎一诗的故事梗概。 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位美丽的姑娘,大胆的追求却追求不到,最后在幻想中得到心爱的姑娘。 3.关雎中耳熟能详、统摄全篇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中最能体现主人公夜不成眠、相思之痛的句子是“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关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漂亮姑娘的思恋,诗人即景言情,借助气氛的烘托、幻想境界的描述,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诗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梦想成真、化苦为乐的真实情景。C、蒹葭共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D、两首诗相比,关雎着重于叙事,诗中有一条较为明晰的叙事线索;蒹葭重在抒情,景物与情感完美结合。5、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即景抒情生动的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B、诗中善用双声叠韵的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C、诗歌末章抒写了主人公梦想成真的欢乐情景。D、诗中由“雎鸠和鸣”引出“君子好逑”是比兴手法。6、请查有关本诗资料,看看孔子说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什么意思? 此诗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上人的渴慕、思念之情,是庄重而亲切的,虽有焦灼,但并不哀伤。 二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思想感情: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伤之情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和执着、敬慕。(这些从每章的后四句可看出)艺术特色:兴的手法 借景抒情重章叠句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用芦苇,霜露,秋水的景物渲染出一种凄清迷离的气氛,来烘托所思不见的惆怅之情。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主人公已在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练习:1、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 蒹葭、白露、道阻、水中 ,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纯洁和执着。2、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 含蓄 美、 意境美、 回环美、 音乐 美。3、从文中找出几组近义词写在下面。 苍苍萋萋 坻-沚 湄-涘 4、诗歌抒发了一种 主人公苦苦追寻自己心中的“伊人”,但是却始终可望不可即的痛苦 的思想感情。5、诗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见赏析) 6、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句表达方式,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使诗歌具有音乐的韵律美,使结构更加整齐,表达的感情一步比一步的强烈。 7、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一、内容: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 二、注意情和景的结合,用凄迷之景衬托可望不可即之情。 8、举例说明本诗的感情基调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凄清迷离,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伤之情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执着敬慕。 三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实写:海水、山岛、树木、百草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静结合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虚写:奇特想象,表现使人博大胸襟。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动态描写: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态描写: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感情基调:苍凉慷慨思想内容: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作者决心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看出)写法:虚实结合、想象、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练习: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的是静景。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若”是好像,奇特想象,生动形象的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 。5、诗中最能反应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 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思想内容:本诗写诗人隐居田园,回归自然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恬静的生活情趣和高远的心志。名句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采撷菊花,悠闲中偶然见到南,表现了诗人物我两志的超然神韵和悠闲自得的情趣。对“心远地自偏”的理解:原意是心灵既然远远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于喧境和处于偏僻之地一样,其反映的哲理诗: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以使喧闹的环境变得偏僻幽静。练习: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指作者的 隐居 生活。“真意”是指 人生的真谛2.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 宁静(平和、闲适)的特点。3.下面对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本诗融景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本诗融景、抒情、说理于一体。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他一起回去了。4.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恬淡静谧的心境。5.前人评论这首诗时常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为什么这样说? “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东篱下采菊的悠闲,不是有意而“望”而是无意而“见”,从而很好的表现出作者悠然恬静的心境。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的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D.“真意”和“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7.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续写,说明“ 心远地自偏 ”(用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8.作者身居闹市但保持宁静的生活状态的原因是 “心远地自偏” (用原文)这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9.描写人和自然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心远”的对象是什么?官场的生活和世俗的纷扰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 点明送别之地:长安风烟望五津。 点明朋友赴任之地:四川。 “ 望”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 方“蜀川”联系起来与君离别意, 写离情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千古名句,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无为:不要。儿女共沾巾。 尾联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思想内容: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的真挚的友情。名句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也如同比邻一般。运用设喻,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真挚的友情,一扫以往送别诗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练习:1、这首诗的作者是 王勃 ,他和 杨炯 、 卢照邻 、 骆宾王 并称“初唐四杰”。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 一扫以往送别诗中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本诗中的句诗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简要谈谈诗中“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使人产生的联想。 “望”字使人联想到既然“五津”“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不必为离别而悲伤。使人联想到气象开阔。表达了诗人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5、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是宦游人。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样哭鼻子,抹眼泪。6、你能写出两句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感情基调的送别诗句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7、下列对本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8、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真挚的友情能超越时空,缩短距离。9“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无为”的意思是什么,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无为”:不要。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 10.“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两句在全诗中由什么作用? 既点明了送别之地和友人的上任之所,由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乐观的情绪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六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路线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颔联实写塞上秋景,也写出了诗人身世浮沉漂泊的感受。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千古名句,描绘了雄浑苍凉的塞外风光。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思想感情:本诗通过写诗人使至塞上的旅程及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写法:借景抒情名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直”“圆”二字,以简洁的线条配合,极富画意。并用苍劲的笔力,描绘出了雄浑苍茫(悲凉苍茫)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练习:1、本诗从体裁看是 五言律诗 ;从内容上看,文学史上称之为 边塞诗 ;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此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诗人要到边塞,山高路远,觉得自己好像是“ 征蓬 ”又似“ 归雁 ”一般。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了幽微难言的愁苦之情。4、这首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勾勒出 边塞 风光,表达了 孤寂 的心情。5、诗中五、六两句传颂千古,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从意境、色彩、用词三方面来写)相关链接: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到像是见了这景的。 这两句诗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写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6、结合诗句,谈一谈王维“诗中有画”在本诗中的体现。 (名句赏析) 7、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都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归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8、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奇观。 边疆沙漠无边无际,草木不见,商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刚直有力的升腾在天的尽头,而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七 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写景:引发思乡之情。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一帆悬”之小景传“两岸阔”之大景之神。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千古名句,含义深远。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抒思乡之情。思想感情:这首诗由写长江的风景引出旅途的乡愁,抒发了诗人深切思乡之情。艺术手法:借景抒情,对偶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生”“入”用了拟人手法,富有情趣。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可以答一条,也可以几条合在一起答。)练习: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两岸阔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 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生”“入”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家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不少于40字)潮水涨满 ,两岸之间水面空阔,顺风远航,一面白帆高高扬起。6、诗中 青山、 绿水 等景物表明江上的春天已经匆匆闯入旧年。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 思乡 之情。从诗中看作者的故乡是 洛阳。8、有评论者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富有“几何美”烟直(竖线)、长河(横线)、日(圆),本诗中与此有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9、有人将“海日生残夜”中的“生”误写为“升”请你为他解释一下用“生”的妙处。 “生”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太阳从大海上孕育而出的情状,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10、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写景:春末夏初之景,渲染离恨伤感气氛。闻道龙标过五溪。 叙事中蕴含对友人去荒凉之地的挂念。我寄愁心与明月, 抒情:抒发了对友人绵绵不尽之深情。随风直到夜郎西。 手法:想象,拟人手法托月寄情。(借景抒情)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朋友的关怀之情。名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运用奇特的想象,用拟人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同情和关切。练习:1、题目中“闻”的意思是 听到 , “左迁”的意思 贬官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及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 春末夏初 ,又渲染了 离恨伤感的气氛。3、本诗中因构思奇特,感情深沉而流传千古的句子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此诗首句写景,其作用是什么? 诗人选取飘落的杨花和啼叫的子规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5、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诗的艺术特色。 诗人通过丰富而奇特的艺术想象,将月亮人格化,最终真切地表达了李白对友人诚挚的情谊。 6、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7、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方面作简要赏析。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8、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本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表达了作者 悲苦哀愁 的心情。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是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同情。E、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10、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11、“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如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因朋友王昌龄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12、古诗词中,写“月”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几句含“月”字的诗句。 , 。出自 , 。出自 , 。出自 九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面对美酒珍馐,“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了玉盘珍羞直万钱。 诗人内心的苦闷,彷徨,该请激荡。停杯投箸不能食, 写实:被贬后的抑郁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比喻。形象地解说了作者“行路之难”。将登太行雪满山。 虚写:想象自己行路艰难。闲来垂钓碧溪上, 引用伊尹,吕尚的典故,表达自己对重新得到重用的渴望。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用短句形式,运用反复的修辞,尾句用疑问,写出了诗人的遭遇坎坷多歧路,今安在? 困难。体现了诗人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长风破浪会有时, 运用南朝宗悫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并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信到达理想的彼岸。充满了浪漫与乐观。思想内容: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恶,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抑制的激愤之情;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仍盼望着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三个典故:姜太公垂钓 伊尹梦日 宗悫“长风破浪”(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长风破浪)练习:1、诗中采用“ 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限四个字)两个典故,表达了 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2、诗中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倔强自信、豁达乐观 的性格。3、这首诗感情激荡,一波三折,试简要分析诗人感情变化的线索。 用盛宴来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接着用比喻具体写行路难,接下来想到两个给自己希望,增加信心的人,当他思路回到现实中时,内心又一次彷徨苦闷,最后诗人经过内心的冲突,又获得了自信。 4、怎样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的意思? 引用吕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对重新得到重用的渴望。 5、诗歌题目行路难的含义是: 生活之路难以行走 人生的理想,人生的抱负难以实现。6、前四句描绘了 酒宴 时的场景。7、形象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连续动词时: “停”“投”“拔”“顾”8、“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9、抒发诗人豁达乐观情调的句子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十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远望,从“色”写连绵之磅礴气势。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近望,“钟”聚集,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阴阳割昏晓。 “割”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荡胸生曾云, 细望,以景衬情,热爱之情可见。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极望,抒发志向。(想象)一览众山小。思想感情:诗人以饱满的热情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雄奇壮丽的泰山风光图,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志向。后两句赏析:写法:对比,将群山和泰山对比,突出泰山的高大雄伟。内容: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现出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哲理:站得高,看得远。练习:1.首联用疑问语气,勾勒出怎样的图景?勾勒出 一幅雄奇壮丽的泰山风光图。2.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内容) 3.“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雄伟高大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5、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里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而是写泰山众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汇集在此,是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起来催人振奋。6、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极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的好处。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的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的遮天蔽日形象。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气概?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这首是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巍峨高大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十一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 承接题目,写春日远望所见的总印象。勾画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城春草木深。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感时花溅泪, 花朵含露是伤感时局在落泪,鸟儿跳跃是因为离别而心绪不宁。(拟人恨别鸟惊心。 手法,表达的是作者的感受)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为感时伤别, 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烽火连三月,感情从伤悼国家破碎过渡到思念亲人,抒发了对战争的痛恨,对亲人的家书抵万金。 思念。白头搔更短,细节描写,一位忧思国家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浑欲不胜簪。思想感情:诗作借对“安史之乱”带来的国家残破,都城荒芜百姓悲伤,骨肉分离的惨景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家人无限眷恋的感情。感情基调:含蓄深沉悲伤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艺术特点:借景抒情。前两句中“国破”“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都是写景,情寓其中,抒发诗人痛苦悲伤之情,后四句直抒感情,抒发诗人忧国思家之情。一字传神,“破”使人触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感情。练习: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杂草丛生,林木苍苍,实际上写的是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 。诗的前四句统领在一个“ 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山河到 草木花鸟 。2.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4.花和鸟本是人们喜爱之物,作者却“溅”“惊心”,这样写是否不够恰当?为什么? 恰当 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虽然面对美好景物也无法高兴起来,相反更增加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5、杜甫历来被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杜甫这两个称谓的解释。 诗圣:他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而且诗歌思想感情艺术高。 诗史:用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些都可在这首诗中有所体现。 6、鲜花、鸟鸣平时给人怎样的感受?你怎样理解诗人“溅泪”“惊心”的独特感受? 美好愉悦的感受在山河破碎骨肉分离的情况下,忧心如焚,看到鲜花听到鸟鸣都让人心惊泪下,这是在特殊情况下人们的特殊感受。 7、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画面: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的忧愁叹息,老人那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掉落,无法插簪。 含义: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时伤怀 忧国忧民遭受离乱,思念亲人 9、请联系全诗谈谈你对作者用“草木深”三字写景的理解。 三字描写了春天城中草木繁密的荒芜之状,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治理。通过写景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家书的珍贵 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记叙描写,描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情议论,是作者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高昂。】思想内容: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彻夜难眠的遭遇,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博大宽广的胸怀。写法: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名句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两句直抒胸臆,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接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练习:1、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如何能得到宽敞的大厦千万间,庇护天下贫寒的人使其过上安乐的生活。 2、诗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 时间 ,并渲染了特定的 气氛 ;二是烘托出诗人 悲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忧国忧民 的伟大胸襟蓄势。 4、就主题而言,读了这首诗录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举出一例。(古今例子均可,3分)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运用拟人手法和一系列的动词具体描写了秋风破屋的情景。突出诗人受害之大,灾难之大。 6、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这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来表现天下的“寒士”的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寒士的共同愿望,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十三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写动物, 动景 “早莺”“新燕”,扣住初春特点。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写植物, 静景 “乱花”“浅草”,扣住初春特点。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抒喜爱之情。绿杨阴里白沙堤。思想感情:本诗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喜悦之情。炼字:“初”“早”“新”“才”等几字准确,生动地表明了早春的时令;“争”“啄”两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早春时节的勃勃生机。艺术手法:借景抒情对偶、拟人颔联、颈联赏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练习: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孤山寺”起,到“ 白沙堤 ”终,以 “ 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最爱”两字充分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 筑建新巢。3、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的精妙,换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几处”“ 谁家” 是照应“早莺”和“新燕”,表现了钱塘湖初春的特点和对早春的喜爱,喜悦之情。4、本诗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 早莺争树 、 春燕啄泥 、乱花迷眼、 草没马蹄 。十四观刈麦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丰收的日子,麦黄人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具体写“五月人倍忙”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辛劳。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心理描写,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异常的矛盾心理。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白描手法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可见当时赋税繁重。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对百姓的同情和关心。思想内容:本诗通过旁观农民刈麦,目睹农民艰辛的劳动场面,听了贫妇人的悲惨诉说,反映了当时赋税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得丰衣足食的生活而感到自责。艺术特色:叙述简洁,多用写实,白描手法,内涵深刻。叙事与心理描写相结合,二者达到完美统一。语言平易流畅,含义深刻。练习:1、有人认为观刈麦的感情基调是“悲怜自责”,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本诗诗句加以说明。 同意。“悲怜”是指对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以同情。如“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自责是看到农民的悲惨生活想到自己“无功”而拿俸禄,深感惭愧之情,这些都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异常的矛盾的复杂心理。 3、“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代什么?从本句诗中,你可否总结出白居易是个什么 样的官员? “此”指代以上农民辛苦悲惨生活的句子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刻画出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低微官员形象。 4、为什么说夏日“丁壮”已“力尽”却“不知热”,反而“但惜夏日长”? 这是一种矛盾心理,为了早日粮食入仓,劳动人民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不顾烈日炎炎,争分夺秒拼命干活。“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耐人寻味,令人心酸。 5、诗中反映苛税繁重,人民困苦不堪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十五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古名句。用比喻,借景抒情的手法,以春花喻冬雪,极富浪漫色彩,千树万树梨花开。 形象地描写了塞外大雪的壮美景象,让人感到茫茫大雪中一片春意。 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好奇及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 极写绝域的奇寒无比。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 过渡。由写雪景过渡到送别。一个“愁”字写出了诗人为友人的长途愁云惨淡万里凝。 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为转入送别作铺垫【以上为咏雪】中军置酒饮归客, 饯别。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 白雪、红旗,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象征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武风掣红旗冻不翻。 气概。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 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情感。与“孤帆远影雪上空留马行处。 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思想内容:本诗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和依依不舍之情。名句赏析:见左边练习:1、这首古体诗的作者岑参是唐朝著名的 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两句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在木兰诗中,我们也学过类似的两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在文中选出此诗中具体表现边塞天奇寒的句子或短语。 狐裘不暖锦衾薄不得控 冷难着 百丈冰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对它的妙处你能说出一、二吗?请简答。 (名句赏析)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无限怅惘之情。 十六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 被贬时间之长,一腔愤懑不平。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 引用典故。闻笛赋引用向秀的思旧赋表达对亲旧凋零的伤到乡翻似烂柯人, 痛,人事全非的怅惘。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怅惘之情) 事态变迁的怅惘之情。沉舟侧畔千帆过,运用比喻和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新事物病树前头万木春。必将代替旧事物。同时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积极乐观向上)思想内容:诗人通过抒写长期贬居生活艰辛和对世事沧桑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心中的不平。同时也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进取的精神。艺术特色:诗情起伏跌宕,于沉郁中见豪放;语言精练,用典贴切,是酬答诗中的优秀代表。层层递进的手法。首 颔 颈 尾四联内容递进。练习:1、第一联作者通过“ 凄凉地”和“ 弃置身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 被贬官的愤懑之情 之情。2、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道理。请问其中的哲理是什么? 旧事物必将逝去,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3、颔联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见批注) 4、颈联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见批注) 5、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 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 鼓舞 。6、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诗人用“沉舟”“病树”自喻,饱含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之情。 7、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自然造物课件
- 榜样的力量培训
- 机场服务提升策略与实践
- 找同类物品课件
- 冲浪培训课讲解
- 焊接技能提升培训
- 儿童的发明课件
- 夜间行车安全培训
- 历年医学考试题及答案
- 安全生产再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审计部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Bowtie安全分析培训课件
- 2025年乡镇民政办招聘养老护理员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
- 2025客运从业资格试题及答案
- 2025租房合同范本下载参考
- 2025广东广州市公安局招聘交通辅警150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危险品押运员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 网络意识形态课件
- 社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党史宣讲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小水电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