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_第1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_第2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_第3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_第4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李逵想把母亲接到梁山泊,路遇李鬼打劫,因李鬼假称有老母无人奉养而放他生路,但随后又图谋作恶的李鬼还是被李逵杀了。B鲁智深、李逵、武松三人,都是武艺高强、性格刚烈、不畏强暴的好汉,其中鲁智深急躁莽撞,疾恶如仇,主张“救人须救彻”,是小说中造反精神最为强烈的英雄。C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发展。D常四爷说:“什么时候洋人再敢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仗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表现了常四爷的正直性格,反映了老百姓的爱国情绪和反抗精神。二、字词书写2 . 同学们,在九年的读书生活中,你们收获了知识与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青春因你而精彩!请你将画线的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三、现代文阅读【材料一】红山玉龙(中华第一龙)照片【材料二】红山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约为3厘米。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玉龙的重心位置有一孔,用绳吊起首尾水平,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红山玉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红山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可能是祭祀用的礼器,也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材料三】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农民张凤祥在村子后面的果林里修梯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好像是人工砌成的石洞。在石洞的底部,他摸出一块像钩子一样的东西,质地坚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张凤祥以为是一块废铁,收工时顺便把它拿回了家。他的弟弟张凤良当时才六七岁,看到哥哥扔在地下的像“铁钩子”一样的东西,就找了一根绳子把它绑紧,开始拖着“铁钩子”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玩耍起来,过了七八天,竟然拖出光泽来了,太阳再一晒,就能看出这是玉。当张凤祥发现这是一件玉器以后,就带着它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文化馆里一位叫王志富的干部用30元钱征集了这件文物,但他并没有在意,办完入库登记手续之后,就把它当成一件普通的文物锁到了箱子里。1984年,红山文化的发现有了重大突破。在辽宁省凌源市和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考古队员挖开了一座5000年以前的、陪葬有玉器的古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古墓主人的胸部,摆放着两个精美的玉器。考古人员经过仔细辨认和研究后,认为它们是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此消息传到翁牛特旗后,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突然想起1971年征集的三星塔拉出土的那件玉器。他意识到,那件被他们锁在箱子里的玉器,极有可能是与牛河梁玉猪龙一样珍贵的文物。他立即把三星塔拉的玉器装进挎包,坐火车赶到北京,请苏秉琦先生鉴定。苏秉琦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对红山的考古发现曾经给予特别关注。根据贾鸿恩回忆,当时苏秉琦先生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这件玉器,他一面仔细鉴定,一面向他了解这件玉器的出土地点和征集的过程。苏秉琦告诉贾鸿恩:这也是一件珍贵的玉龙,是一件重要的红山文化遗物。1971年在三星塔拉发现的玉龙,终于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正式确认: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当时的红山人精心制作的,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材料四】这件玦型玉器是民间征集而无具体出土地点,其文化类型所属在学术圈内引起争议和讨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联合翁牛特旗博物馆于2008年开始田野考察和民间访问,采访相关人士上百人次,在翁牛特旗红山文化遗址群采集实物标本上千件,于2010年10月下旬最终确认此件国宝的出土地点为翁牛特旗乌丹镇新地村东拐棒沟红山文化遗址群中。【材料五】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从这一点上来看,怎样估价红山玉龙的文化价值均不为过。3 . (1)【材料二】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红山玉龙进行了介绍?(2)【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取其中的一种结合原文分析一下其作用。4 . 【材料三】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2)“考古队在牛河梁发现玉猪龙”这一细节在此全文内容中有着什么作用?5 . 【材料四】中“内蒙古考古队联合翁牛特旗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田野考察和民间访问”体现了他们怎样的考古态度?6 . 【材料五】中的“这一点”指的是哪些内容?7 . 小王是翁牛特旗博物馆的一位文物解说员,她要将五段材料改写成解说稿,把红山玉龙介绍给韩国参观团。请你分别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之前加上一两句话,使该解说稿内容连贯完整。材料一前:材料二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材料二寿镜吾,绍兴人。秀才出身。因为对晚清的黑暗深表失望,不仅自己发誓不考功名做官,也反对儿子去考。于是继承家业,坐馆教书达60年之久。寿镜吾选授课文注重文采,不讲八股文,不求死记硬背,被人讥为“离经叛道”。对学生很严格,如果三天不来上课,他就会去家访。每次放学他都会将学生送到路口,站在石桥上看到学生走远了才离去。鲁迅父亲病重,亟需陈仓米做药引,没有地方去找,寿先生不知道从哪得到一两升,亲自送来。寿镜吾晚年常阅报纸,与人议论时政,言及帝国主义侵略、订立不平等条约时,辄气愤扼腕,大骂朝廷卖国贼。书屋后有丹桂一竿,有一亭名“自怡”,又于对面墙上书“寄傲”两字,以示傲然遗世,自得其乐之意。客人来访,寿镜吾必整衣冠相迎。每逢春节,于学生拜年次日必回拜。晚年,置一夏布长衫,挂于墙上,与两子换穿。鲁迅师从寿镜吾学习6年,为他日后成为国学大师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寿镜吾的思想、品行、性格都给鲁迅以深远的影响。材料三鲁迅非常敬重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每次回老家都要到三味书屋,看望他的寿先生。如果回不来,他一定要在春节前,用大红八行笺给寿镜吾写拜年信,以“镜吾夫子大人函丈,敬禀者”为开头,以“敬请福安”为结尾,下具“受业周树人顿首百拜”,态度十分恭敬。所写信件达数百封。1915年,鲁迅得知寿镜吾夫人去世的消息,亲往吊唁。8 . 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寿镜吾先生的认识。9 . 鲁迅先生在人们眼中一直是一个坚韧、强大的_形象,而我们从材料三中又发现鲁迅先生还有着_的情怀 ,特别在_方面,更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10 . 请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心中的三味书屋。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选自列子说符篇(注释)詹何:古代哲学家。社稷:指国家。身治:自身修养好。末:末节,次要的事情。11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走送之礼愈至腰白玉之环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12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13 . 甲文主要通过回顾“我”青少年时期求学的抄书之苦、_、行路之难、_等四个片段,从而劝勉马生_。乙文则主要说明了_的道理。14 .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说,甲文第二段主要采用了_的手法。而乙文的表达方式也很有特色,主要采用了_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五、句子默写15 . 古诗文默写填空。(1)蒹葭萋萋,_。所谓伊人,_。(诗经蒹葭)(2)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3)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4)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论语雍也)(6)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7)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8)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感叹“_,_表达出他们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济世情怀。六、名著阅读16 . 骆驼祥子中的曹先生因为什么原因被告发?七、作文17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风雨过后是彩虹要求:(1)字数在600-800之间。(2)不要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