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1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2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3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4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o)烦燥(zo)B尴尬(gn g)阴凉(yn)C卵石(lun) 揩一把(ki)D砌缝(q)舀米(yo)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篇调查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B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D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3 . 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埋(mn)怨殷(yn)红怏(yng)快不乐叱咤(ch)风云B执拗(nu)炽(ch)热锲(qi)而不舍瞠(chng)目结舌C伫(zh)立褴褛(1u)挑(tio)拨离间强(qing)词夺理D嗔(chn)怪恪(k)守怒不可遏()鲜(xin)为人知4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女儿的不礼貌回答,父亲气冲斗牛,恨不得打她一顿。B前几天刚刚清理过的树下杂草,春风一吹,又锋芒毕露了,使人顿生无限感叹。C听了他的话,大家都忍俊不禁笑出声来。D经过全市人民锲而不舍的努力,“全国文明城市”终于花落新乡。5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B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C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D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试题。把生命放在征途陈凌或是“怕长胖”,或是“为健康”,或是要“练肌肉”,身边不少朋友都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健身计划。不过,从结果来看,却往往是刚开始热火朝天,越到后面越没啥动力,到最后只能草草结尾。真正能按计划坚持练下来的,并没有几个。不只是健身,工作、生活中,类似的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现象,并不少见。为什么没能坚持下来?一说起原因,几个回答很具代表性,“工作太忙,没时间”、“生活太累,没精力”、“雾霾太多,没条件”。事实真是如此么?这些回答,不外乎是说,外部不可抗因素太多,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仔细想想,工作再忙,一周总能挤出个把小时去锻炼吧?生活压力大,跑跑步、出出汗,不正是舒缓压力的有效方式么?这样看来,所谓的原因,其实不过是不想坚持的托词。“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这里面的道理就在于,很多事情没有做成,并不是因为目标难以达成,而是我们不想去做、没有去做。孟子里有一个“不能”和“不为”之辩。“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情况之所以存在,并非由于“不能”,而在于“不为”。就像毛泽东同志当年所批评的那样,有的人“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如此,别说完成目标了,就是有所进步,恐怕都并非易事。一句话说得好,“大多数人想改造这个世界,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一些人之所以会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之所以会在“为”与“不为”之间打转,说到底,还是意志不够坚定。有人曾问一位企业家成功的秘诀,他回答道,关键是要提升自己的承压能力,“别人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我是到了黄河心也不死,因为造一座桥就过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搭个梯子就过去。”人一旦有了坚定的意志,就有了开垦人生荒原的铧犁,驰而不息、勇往直前,自不是难事。相反,犹犹豫豫,总想偷个懒、缓口气、歇歇脚,前程荒废不说,就算别人想拉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人生处处有起点,比起畏葸(x害怕畏惧)不前,再晚的出发都不算晚。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外语学习班,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工作人员以为他是来给孩子报名,一问才知道,他是给自己报名。工作人员稍有不解,问他几岁,老人回答是六十八。这么高的年纪,学完课程,至少要两年,“可两年后您都七十了!”老人却不以为意,笑着反问道:“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后就是六十六了吗?”这一问,问到了紧要处。事实上,人生从来没有什么太晚,所谓的太晚,不过是个人意志摇摆,或自弃于晚不达,或早成而不努力,结果蹉跎岁月,消磨时光。问题是,你可以犹豫拖延,时间却不会。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挥洒了汗水,剩下的,不妨就交给时间吧。曾读到一首名为船的诗,诗中写道:“只要我还有一根完整的龙骨,绝不驶进避风的港湾;把生命放在征途上,让勇敢来决定道路的宽窄、长短。”我想,这才是一个想拥抱独属于自己未来的人应有的模样。(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13日)6 . 选文中作者的论点是什么?7 . 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8 . 联系语境,说说你对文中第段划线句子的理解。9 . 作者说“再晚出发都不算晚”。若为这一分论点补充论据,下列不能作为它的论据的一项是( )A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B近人吴兆江说:“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C乾隆十四年,已届不惑的李绿园回到故园,以“载道”的严肃态度,开始了歧路灯的创作。终其一生心血,洋洋70万字,写成108回,至70岁才脱稿刻印。D华罗庚小时候家庭贫穷,初中毕业就失学,他先后在小杂货铺做工,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他边工作边自学,28岁就当上西南联大教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汪曾祺沈先生逝世后,傅汉斯、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幅挽辞。字是晋人小楷,一看就知道是张充和写的。词想必也是她拟的。只有四句: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是嵌字格,但是非常贴切,把沈先生的一生概括得很全面。沈先生的血管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湘西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大都有一股蛮劲,狠劲,做什么都要做出一个名堂。黄永玉就是这样的人。沈先生瘦瘦小小,但是有用不完的精力。他少年当兵,漂泊转徙。二十岁冒冒失失地闯到北平来,举目无亲。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被子围起来,还是不停地写。后来,他真的用一支笔打出了一个天下了。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烦。他对别人的称赞,也常说“要算耐烦”。看见儿子小虎搞机床设计时,说“要算耐烦”。看见孙女小红做作业时,也说“要算耐烦”。一个时期,沈先生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被称为“多产作家”,但是写东西不是很快的,从来不是一挥而就。他年轻时常常日以继夜地写。他的作品看起来很轻松自如,若不经意,但都是苦心刻琢出来的。边城一共不到七万字,他告诉我,写了半年。沈先生爱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原稿,一改再改,天头地脚页边,都是修改的字迹。蜘蛛网似的,这里牵出一条,那里牵出一条。作品发表了,改。成书了,改。看到自己的文章,总要改。有时改了多次,反而不如原来的,以至师母后来不许他改了。沈先生的作品写得最快,最顺畅,改得最少的,只有一本从文自传。这本自传没有经过冥思苦想,只用了三个星期,一气呵成。他不大用稿纸写作。在昆明写东西,是用毛笔写在当地出产的竹纸上的,自己折出印子。他也用钢笔,蘸水钢笔。他的原稿的字很清楚,不潦草,但写的是行书。他晚年写信写文章爱用秃笔淡墨。用秃笔写那样小的字,不但清楚,而且顿挫有致,真是一个功夫。他很爱他的家乡。他的湘西湘行散记和许多篇小说可以作证。他不止一次和我谈起棉花坡,谈起枫树坳一到秋天满城落了枫树的红叶。一说起来,不胜神往。黄永玉画过一张凤凰沈家门外的小巷,屋顶墙壁颇零乱,有大朵大朵的红花不知是不是夹竹桃,画面颜色很浓,水气泱泱。沈先生很喜欢这张画,说:“就是这样!”八十岁那年,他在家乡听了傩戏,这是一种古调犹存的很老的弋阳腔。打鼓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对年轻人打鼓失去旧范很不以为然。沈先生听了,说:“这是楚声,楚声!”他动情地听着“楚声”,泪流满面。他的家乡每年有人来看他,沈先生非常亲切地和他们谈话,一坐半天。每当同乡人来了,原来在座的朋友或学生就只有退避在一边,听他们谈话。沈先生很好客,朋友很多。他们的交往真是君子之交,既无朋党色彩,也无酒食征逐。清茶一杯,闲谈片刻。沈先生对青年的帮助真是不遗余力。他曾经自己出钱为一个诗人出了第一本诗集。诗人柯原的父亲故去,家中拉了一笔债,沈先生提出卖宇来帮助他,价款直接寄给诗人。他对学生的作品细心修改,寄给相熟的报刊,尽量争取发表。他这辈子为学生寄稿的邮费,加起来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宇。我在昆明写的稿子,几乎无一篇不是他寄出去的。沈先生对我这个学生是很喜欢的。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空袭,他们全家有一阵住在呈贡新街,后迁跑马山桃源新村。沈先生有课时进城住两三天。他进城时,我都去看他。交稿子,看他收藏的宝贝,借书。沈先生的书是为了自己看,也为了借给别人看的。“借书一痴,还书一痴”,借书的痴子不少,还书的痴子可不多。有些书借出去一去无踪。有一次,晚上,我喝得烂醉,坐在路边,沈先生到一处演讲回来,以为是一个难民,生了病,走近看看,是我!他和两个同学把我扶到他住处,灌了好些酽茶,我才醒过来。有一回我去看他,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沈先生开了门,一看,一句没说,出去买了几个大橘子抱着回来了。沈先生的家庭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家庭,随时都在亲切和谐气氛中。家里人都很幽默,但幽默得很温雅。一家人于钱上都看得很淡。沈从文文集的稿费寄到,九千多元,大概开过家庭会议,又从存款中取出几百元,凑成一万,寄到家乡办学。沈先生也有生气的时候,也有极度烦恼痛苦的时候,但多数时候都是笑眯眯的。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于。只有看破一切人事乘除,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沈先生自奉甚薄。穿衣服从不讲究。我见他时总是一件洗得褪了色的蓝布长衫,夹着一摞书,匆匆忙忙地走。解放后是蓝卡其布或涤卡的干部服,黑灯芯绒的“懒汉鞋”。有一年做了一件皮大衣,他穿在身上,说是很暖和,高兴得像一个孩子。吃得也很清淡。我没见他下过一次馆子。他们住在中老胡同时,有时张充和骑自行车到前门月盛斋买一包烧羊肉回来,就算加了菜了。他的丧事十分简单。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不放哀乐,放沈先生生前喜爱的音乐,如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等。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详地躺着。我走近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钧窑盆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摘编自汪曾祺散文)10 .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1)转徙(_)(2)蘸水(_)(3)泱泱(_)(4)悲怆(_)11 . 文章开篇从张充和夫妇的挽辞写起,有何用意?12 . 文章第三段,作者提到沈先生极富个性的词语“耐烦”,联系文章内容分析“耐烦”的含义,沈先生写作时还有哪些做法体现了他的“耐烦”?13 . 沈先生不仅在写作上创造奇迹,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令人赞叹的事情,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两件。14 . 作者在第八段中写到“借书一痴,还书一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 . 汪曾祺的散文平淡质朴,如话家常,塑造人物鲜活生动。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子。16 . 阅读文章后,你如何理解题目“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的含义?我们初中教材中有一篇关于民俗生活的散文,作者就是沈从文,请写出这篇课文的题目。三、情景默写17 .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1)浮光跃金,_。(2)以中有足乐者,_。(3)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两句诗是:_,_。(4)面对某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的丑闻,我们想用孔子的名言“_,_”来奉劝“法分子应推己及人,善待生命,莫昧着良心赚黑钱。(用十则中的句子作答(5)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_,_。”四、课内阅读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8 .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岳阳楼之大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叹为观止天下奇观B得无异乎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曲同工求同存异C不以物喜以中有足乐者以德报怨拭目以待D薄暮冥冥妄自菲薄厚此薄彼薄利多销19 . 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理解:这句话写出滕子京被贬之后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B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快乐啊。理解:这句话写迁客骚人在阴雨和晴朗之日登上岳阳楼,都会有超脱和欣喜之情。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翻译:我尝试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理解:这句话表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与平常人不同,引出下文对古仁人思想境界的论述。20 .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在姚崇和曾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链接材料一)姚崇,字元之。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捕蝗。黄门监卢怀慎曰:“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愿公思之。”崇曰:“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讫息。(节选自新唐书姚崇传)(链接材料二)曾巩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民安。(节选自宋史曾巩传)(注)黄门监:唐官名。诿:推脱。亭传:古代供旅客和传递公文的人途中歇宿的处所。五、诗歌鉴赏阅读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完成后面小题。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注】这首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缫(so)车:一种抽取蚕丝的手摇工具。牛衣:一种用麻或草编成的、用来覆盖牛身的织物,这里指蓑衣一类的东西。21 . 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从农村常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B“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写诗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C上片写景,作者抓住枣花、缫车、黄瓜这些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写出了秋天丰收的场景。D下片记事,转写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22 . 试比较这首词上片与链接材料在写景角度方面的相同点和写景用意方面的不同点。【链接材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六、课外阅读秦观劝学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寨答邢词日:“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蔽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选自精骑集)(注)暗疏:默写。滑稽:巧言善辩。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惩艾(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