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测试)_第1页
河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测试)_第2页
河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测试)_第3页
河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测试)_第4页
河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作“阳”。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B卖油翁的作者是纪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六一居士,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C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D“热爱祖国”、“安排任务”,“喷出火焰”“放松下来”,这些短语皆为动宾短语。二、字词书写2 .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填在括号内。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sh(_)志捍卫世界和平。铭(_)记历史、min(_)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_)显坚定的信念、磅b(_)的力量。(选自仁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三、现代文阅读让家书文化融入百姓生活刘金祥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因、世世相袭,融入百姓生活,升华为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维度家书文化,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众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大量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无数黎民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今人。“烽火连三月, A”,“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B,归雁洛阳边”这些墨迹长存、余温犹在的经典诗词,既是先贤心系桑梓、寄情亲人的生动写照,也是后人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对此,清代学人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一书中写道:“郑板桥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读其集中家书数篇,语语真挚,肝肺槎牙(形容错杂不齐的样子),跃然纸上”。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无论人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挂牵,令其安心宽慰。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的价值尤显珍贵。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覆盖全球,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这样一来,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稀释和削减。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不难想象,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所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人类社会的进步既体现在科技方面,也体现在人文领域。如果只重视科技而忽视人文,则人类所特有的感情和理性、固有的思想和意念就会被漂白和异化,最后将危及人类经过长久辛劳累积起来的智慧成果。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诫人们,现在应警惕和防范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断层。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纸质书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视野,而对很多“90后”“00后”等“新新人类”来说,家书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家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3 . 4 . 请在文章第段横线上A、B两处填入正确的诗句。5 . 6 . 阅读全文,说说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7 . 8 . 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9 . 10 . 结合本文论述的核心,谈谈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11 . 12 . 李明同学想阅读一部家书名著,请你将傅雷家书推介给他。阅读下列新闻,完成下列小题。中新社韩国高阳电 4月27日,韩国时间9时30分,在板门店,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迈步跨过横卧在军事分界线处的标志物水泥墩。这一小步成就了板门店又一个历史瞬间,也是朝鲜半岛走向和平的“一大步”。27日上午,朝韩领导人在板门店军事分界线握手,实现历史性会面。朝韩军事分界线一直被认为是半岛分裂的象征,一道绵延200多公里的界线将原本山水相连的朝鲜半岛割裂成两部分。金正恩迈出的这一步,使他成为半个多世纪来首位跨过军事分界线的朝鲜最高领导人。“我来到创造历史的这个场合花了11年,今天走过来时在想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金正恩见到文在寅时这样说。在今天的会面现场,一些临时起意的小插曲带来了不少“意外惊喜”。青瓦台首席秘书尹永灿在记者会上分享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细节。“我什么时候能够跨越(军事分界线)进入朝方一侧?”文在寅在军事分界线会面时这样问金正恩。金正恩听后立即答道:“那么,现在要不要过去?”由此便出现了两人挽手迈过军事分界线到朝方一侧,稍作停留后,又回到韩方一侧的画面。在随后举行的欢迎仪式上,两名胸前佩戴蓝色半岛旗徽章的小学生为金正恩与文在寅送上了鲜花。这两名学生来自距离朝韩非军事区仅1公里的“自由村”大成洞小学。学校里只有35名学生,因为生活、学习在非军事区的最前沿地带,这里的孩子更渴望一个“和平与新的开始”。伴随着民族传统歌曲阿里郎,金正恩与文在寅当天共同检阅了韩军仪仗队,这也是朝鲜最高领导人首次检阅韩军仪仗队。两位领导人在欢迎仪式后一同来到了“和平之家”。为迎接此次会谈,韩方特意将“和平之家”进行了内外整修。金正恩在一层的芳名录上留言“新的历史从现在开始”,随后与文在寅共同步入二层,以韩国著名画家申璋湜的作品从上八潭看金刚山为背景合影。金刚山作为半岛名山,象征着南北和解与合作,在这幅画前合影有着祝愿会晤成功之意。经过一天的会面,两位领导人于当天下午6时左右共同签署发表了为实现半岛和平、繁荣和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宣言中包含了停止边境喊话、举行离散家属团聚活动等具体举措,也提出了争取在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努力促成多方会谈等目标,既蕴含着南北和解、相向而行的意愿,也寄托着双方对半岛和平与繁荣的期许。4月的板门店,春意盎然。当晚的欢送仪式上,朝韩领导人共同观看了“同一个春天”的主题影像。60多年来,板门店见证了朝鲜半岛上的风风雨雨。如今,它再一次见证历史,成为半岛和平历史的新起点。13 . 请为这则特写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20字以内)14 . 特写的导语部分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15 . 金正恩见到文在寅时这样说:“我来到创造历史的这个场合花了11年,今天走过来时在想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这句话表达出金正恩怎样的心情?16 . 下列两句话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作用?(1)4月的板门店,春意盎然。 (2)60多年来,板门店见证了朝鲜半岛上的风风雨雨。如今,它再一次见证历史,成为半岛和平历史的新起点。四、句子默写17 . 古诗文名句默写。(1)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固山下)(2)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3)正是江南好风景,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_,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诫子书)(5)出师一表真名世,_。 (陆游书愤)(6)_,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7)儒学宗师孔子在论语雍也中“_,_”倡导一辈子做事要有所选择,选择真正热爱的事业,你会感到生命被提升的大快乐。(8)全长 12 公里的平羌小三峡,两岸青山耸立,河道迂回,风光绮丽。诗仙李白见此美景忍不住诗兴大发,作出了“_,_”的千古绝唱。(填写峨眉山月歌中诗句)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虎丘:苏州名胜。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钩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18 . 解释加点字(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2)念无与为乐者_(3)尝秋夜坐钓月矶_(4)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_19 .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B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C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D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20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21 . 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什么共同特点?六、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2 . 本文选自_,它是由南朝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23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_)(2)太丘舍去(_)(3)下车引之(_)(4)元方入门不顾(_)24 . 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25 . “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26 . 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注释)公元1078年,徐州春旱,太守苏轼曾率众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此为词人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所作。27 . 这首词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8 . 下阕“敲门试问野人家”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整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八、名著阅读29 . 走近名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A的洞穴一般都挖在朝阳的斜坡上的草丛中。这样做的好处是洞穴外面的雨水可以迅速从斜坡流掉而不致直接灌进洞穴里去。洞穴的通道约一个手指头宽,整个深度至多有九寸。它的走向有时曲折有时笔直,尽量与地势的变化相适应。A的洞穴口留有一簇草,这一是为洞穴挡雨,再者是为隐蔽洞口,以保护整个洞穴。每当四周静谧时,它们会在洞口的草丛中嬉戏。 A的洞穴里面并不豪华,但也不粗糙。洞穴通道尽头才是卧室,相比较而言,这里最为宽敞、光滑。整个洞穴显得十分简朴、干净、卫生。(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_,其中的A指的是_。(2)语段刻画了A的_特点。九、作文30 .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作文(1)题目:这个夏日里的收获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以浓重的湘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刹那间万众欢呼,礼炮齐鸣。然而,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朱德却从毛泽东的背后悄悄走出。朱德为什么要离开他的位置?原来,城楼上空间狭小,当他看到担当摄影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