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老子》的道物关系论文_第1页
2020年《老子》的道物关系论文_第2页
2020年《老子》的道物关系论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的道物关系论文 关于老子“道物”关系的讨论,目前主流的解释仍然是xx年陈鼓应归纳的五种:本原关系、本体与现象的关系、形上与形下的关系、体用关系、一多关系。其中又以“形上与形下的关系”最有代表性并广为接受。他的论述非常全面,但这几个概括用的范畴都比较西化或在中国哲学中比较靠后,与老子文本有一定的距离。如何用老子自己的词汇表述清楚他的思想?如何从各层关系中概括出一种核心的关系,从这一核心关系的显题化过程是否能抽析出一些方法论的启示?本文尝试立足老子文本,使用本土语言,利用注疏资源,并过渡到方法论的探讨,以期回答上面的一系列问题。 “道生物”即道创生万物,这里的“道”是老子对创生之主的命名,它是万物之“母”,也是“道”这个观念最基本的含义。“道成物”是指道使万物长成,这里的“道”不仅是创生者,也是养育者,它使万物各得其性,成为自身。生与成是分不开的,道在生万物时已经规定了万物的本性,万物从诞生起就一直在长成。“道生物”主要体现在老子第一、二十五章;“道成物”主要体现在第三十八、四十二章。 道创造了万物,万物从诞生起就有了秩序,且事物之间是可以相互打通的。道不仅是创生者,也是统合万物的法则与贯通万物的共性。作为万物的法则义,最明显的是第二十五章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工弼注:“法,谓法则也。“道”是万物的法则,“自然”又是道的法则。说文曰:“自,鼻也。象鼻形。”段注:“自与鼻义同音同”;“鼻”下曰:“自本训鼻,引伸为自家”,“然”是“这样”的意思。因此,“自然”的字面意是“自己这样”,也即“本来如此”、“通常如此”。老子不说“道乃自然”,而说“道法自然”,是一种语言策略,强调“道”也有所法,但效法的不是它之外的东西,而是“自己如此”的本然之性。“自然”的法则不是人为规定出来的,而是道与生俱来的。它是个柔性的法则,不是固定的、生硬的法则。它是万物遵循各自本性的具体法则,又是使万物之间并行不悖和谐共处的总体法则。作为法则,老子也用“道纪”这个词来指称。作为贯通万物的共性,老子则用“门”来比喻。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道生物、道成物、道统物、道通物,这四层关系虽然有差别,但其核心都是“道在物中”。“道生物”的道不是生完就消失了,而是注人万物中,像万物的种子一样;“道成物”的道是无形的,落实到具体的物中而成就它们各自的本性,成为一物之为一物的根据;“道统物”的道是存在于万物之间或内在于万物的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的法则;“道通物”的道是万物的共性,是能沟通万物之理的那个最高的“理”。但是,老子并没有直接说过“道在物中”,这一思想是潜在的,经过韩非子、河上公、淮南子、严遵、工弼等人从不同角度的注疏与解释而逐渐显题化。其中庄子、工弼的解释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奠定了道家“道在物中”这一思想的两位哲学家。庄子提出“道在屎溺”,而工弼提出“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都强化了老子这一潜在的思想。 综上所述,“诊释的还元”既能带来新的发现,又不违背原旨。这一创新并不意味着另起炉灶,借用西方的概念来解释中国哲学,而是利用丰富的注释资源,在一个道统之内发现最好的东西、最根本的东西,用当代人能听懂的话语表达出来,如此而已。这样既能完整地继承前人的思想,又不停留在它的思想之内,始终有对潜在含义的显题化挖掘,从而开辟不同的思想建构的路径,就像文中提及的庄子、韩非子、工弼所做的工作那样。他们在凸显老子中某个潜在的含义的时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