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火车站调研报告一 调研时间:2013年5月25号二 调研对象:汉口火车站,武汉火车站、武昌火车站 路线:常青站(地铁)-汉口火车站(动车)-武汉火车站(公交)-武昌火车站(公交)-江汉路(地铁)-常青站三 调研目的:在公共建筑中,交通类建筑是设计难度很高的一类,因为它涉及的方面远多于一般的建筑,需要综合处理各种关系才能满足基本功能需求。所以一个成功的火车站设计方案对于建筑学学生有丰富的借鉴意义。下进一步理解火车站的平面组织、交通流线组织;对火车站与周边环境处理手法的了解,火车站的结构设计、火车站作为城市地标的造型设计是如何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等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四 调研人员:建筑1002 谢瑞 学号:五 调研内容:1)火车站总平面设计; 2)内部功能分区;3)流线组织;4)室内装饰;5)造型设计六 调研分析:本次报告从上述对应的五个方面分析。(一) 汉口火车站1.造型设计:现今的汉口火车站是对原先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铁路标志性建筑汉口大智门火车站改建而成。之所以设计为欧式风格与武汉的地域文化相关。武汉曾是欧洲列强设置的租界-“国中国”大量集中的城市,建筑受欧洲影响大,出现大量欧式风格建筑。基于传承这一历史建筑的文脉和建筑风格的考量,在外观设计上采用欧式风格,以与现在汉口站周边的欧式建筑遥相呼应。新汉口火车站主体是由两座对称的高达47.60米的站房钟塔和高度达31米的弧形拱顶的中央广厅组成,在站房广厅的配楼向外加设12米宽、24米高的裙楼,下设15米高架空柱廊。横纵,高矮,曲直的对比,造型的对称使车站站房正立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平方向的三段式,突出主入口,中心明确。两座塔楼守护两侧,站房外部的墙面、窗、檐等,都以线条和几何图形雕塑装饰整个建筑以中冷灰色作为主要的建筑色彩,站房呈中轴对称布局,体型错落有致,庄重、典雅、大方、气势非凡。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已取代青岛火车站,成为全国最大的欧式风格火车站。2.室内空间设计:步入汉口站大门,人首先置身于横向裙楼中的相对低矮的空间中,随着进入更深内部,人便处于主楼下宽大空间,顿时视线延展开去,人会从心理上感到开阔。大厅处依靠拱形天顶上的天窗采光。在一楼大厅,各种流线在此处汇总,或辐射向对应的目的地。因为大厅空间富余,人员行进自由度大,可自行调整。一楼的各候车室通过绿化及软隔断划分为若干候车区。连接一楼二楼大厅的垂直交通为6道自动扶梯。二楼大厅天顶是扁拱形长筒,左右两边分别为东西进站口,完全对称分布。在高架候车室内设若干吹拔筒,将光导管技术与自然通风相结合,在采光的同时派出站台上方的废气,对于建筑节能和改善站台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该区域利用现代成熟的工艺技术和建筑材料,室内延续欧式建筑风格,并呼应南站房广厅的装饰元素。而站房正面增加的达12米宽度的柱廊,在广场侧为旅客提供了约2500平方米的有益活动空间,改善了旅客乘候车和购票的条件,同时也丰富了建筑室内外空间,完善了建筑造型。 3.总体布局:(2)交通系统立体化、无缝化为保证不同交通形式的独立性,减少干扰,提高运行效率,在站区外围以道路高架和下穿的方式,让城市道路与铁路各行其道,降低了铁路对于周边土地的割裂效应。在站区内部,充分利用立体空间,通过一体化的交通组织,使车站融入城市交通网络,与地铁4、7号线、地下步行通道、公交、出租车等形成联运体系。火车站在地下直接与地铁站相接,地下出站通道直接导引至地下出租车、停车场和地面公交换乘站点,车站成为城市步行系统的一部分,有效疏解地面和周边街道压力,克服过去站房广场与市内干道交接处的“瓶颈”现象。1. 总体布局:武汉火车站位于武汉市青山地区容家下嘴,车站周边环境独特,北侧为杨春湖,南侧为国家4A级风景区-东湖风景区,具有良好的景观资源。站区规划延续并完善了城市规划轴线。规划以高速铁路站线和垂直于站房的带形广场为纵、横两轴,形成“丰”字型的对称布局结构。以此为支撑,打造“一站两场四区”的站区功能体系,即以武汉站站房为中心,建设站区交通集散核心;东广场以交通性广场为主,西广场以休闲景观性广场为主;在站区四角,布局形成 武汉火车站鸟瞰图4个辅助功能区,分别为公交枢纽管理区、长途客运管理区、办公服务区和MICE综合区。(1)东广场规划设计:主要布置公共汽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城市交通设施,合理组织交通集散。设计以中部矩形广场作为西广场的联系枢纽,其上布置三角形平面的售票用房,以强化“鹤尾”意向。临武汉火车站地理位置 武汉火车站总平面图近武青四干道和沙湖大道分别布局配套建筑,形成站区后院式围合空间。结合停车区域,强化防护林的景观化建设,以吸附能力强、景观效果好的女贞、广玉兰为主,形成矩阵式生态林区。(2)西广场规划设计:广场内以景观水体为纽带,布置各类休闲绿化设施,加强广场绿化植被,建设站前小森林。在中部轴线上将硬质铺地布置为弧形对称式,在平面上和空间上与武汉站的“千年鹤归”立意相呼应。将连接东湖与杨春湖的景观水体规划为一条弧形水带,以丰富广场景观,增强广场活力,满足水生态廊道的功能需要。水带以东,靠近站房地带规划为趣味性的自然式园林,供旅客在候车期间休闲、游憩,提高广场的滞留性;水带以西,规划组成多条规则林荫带,易于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城市景观相衔接。(3)站房地面层设计:充分利用站台高架的有利条件,将武青四干道到沙湖大道的站线全部架空,增加地面的东西向道路。利用站房一层交通集散大厅,沿地铁站厅方向,设置贯穿东西广场的东西步行轴线。(4)地下空间布局:在地铁站线两侧平行布置地下商业空间,并形成连通东西广场的地下步行通道,预留向西下穿站西大道,连接核心区的地下通道。3.造型特色:武汉有“白云黄鹤的故乡”之称,武汉站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此。整个车站造型犹如一只飞鸟,寓意离去千年的黄鹤,感叹新时代家乡的变化,翩然而归。九片屋檐构成的飞鹤形成了车站的大屋顶,同心排列,犹如“九头鸟”,反映建筑具有的一种地域文化的归属感;象征着武汉“九省通衢”的重要地理位置,同时突出了 武汉火车站立面图武汉作为中国铁路的四大客运中心沟通全国、辐射周边的重要交通地位。立面水波纹的屋顶寓意“千湖之省”的省会-江城武汉。建筑中部突出的大厅屋顶象征着地处华中的湖北“中部崛起”,反映出武汉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趋势。4.空间设计:武汉火车站为高架火车站,站房主体三层,一层为地面架空层,二层为站台层,三层为候车层。位于站房中央的大厅是由候车室和进站广厅围合而成,两端分别于高架平台相连,中部形成近50米高的巨大中庭,弧形的人行天桥飞架东西两端。空间丰富、气势恢宏,站台、广厅和候车室融为一体,空间引导性和可识别性强,旅客在大厅中可以看到整个车站的布局而明确行进方向。武汉火车站将是中国目前唯一有火车驶入中央大厅的车站,宏大的场景将带给旅火车站内部空间客难忘的震撼感受。车站的候车空间、车站换乘空间均宽敞明亮、视野开阔。站台空间跨度大、净空高、层次感强、富有韵律。精致而富有力度和美感的结构构件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武昌火车站1.造型设计:新武昌站的造型设计灵感源于楚文化中的“高台”为原型,在外观上最主要是突出“台”的元素,并且营造一种“层台”的效果。高架车道与两层大屋面,前后错落有致,穿插交合在一起。下有柱子支撑,可看作一重台;然后是位于站房前部的第一层屋面,形式上与主体中庭屋顶相同,与其构架组成了站房的入口雨棚,形成了一个室内外过渡的“灰空间”,既体现出空灵通透的特征,又起到防止西晒的作用,与整个建筑造型浑然一体,成为二重台;第二层屋面覆盖中庭,并与第一层屋面咬合,打断了其向室内延伸的趋势,成为整个建筑的制高点,并且形成了交通建筑的室内大空间,此乃三重台。这种组合方式交融自然和谐,并给人以层层跌落的感觉,不由想起楚国“层台累榭”的建筑形式。武昌站给人的感觉就如同“楚王宫”,建筑装修色彩及细部的处理上无一不体现楚文化特色。2.平面布局:跨越铁路两侧的东西站房,可以方便旅客同时上下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车。其中作为主体的西站房共有三层,第一层为架空层,第二、三层为候车大厅。各楼层都有手扶电梯连接,上下便利。西站房二、三层候车大厅全部为通透式,空间宽大,导向明确。新车站设计得比以往更人性化。6.6万平方米的无柱雨棚将站台全部覆盖,不用担心风吹日晒。新站房还专为残疾人设计了无障碍候车区、无障碍电梯,残疾人停车位、专用卫生间和售票窗口,以及盲文平面图。六总结:武昌火车站:古色古香在三所火车站中,只有武昌火车站在造型设计上是立足传统原汁原味的汉派文化。在武昌火车站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始终紧紧围绕着“楚文化”这一地域性历史文脉,对“楚文化”建筑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寻。武昌火车站中便只用到了大量带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使得建筑能够融入当地的文化土壤中。在立面造型上,总体布局上,整个站房大楼呈中轴对称布置,中间为突出的大坡顶,然后是倾斜的石材与玻璃墙面,左右两端的望楼又稍稍高起。候车厅的外墙为配合屋面,一段也往后倾斜,体现出一种强烈向上的趋势。这种立面的高低起伏和中轴对称的美学特征既符合楚城的构图特点,又满足其作为交通建筑气势恢闳的要求。造型外观上最主要的特征是突出了“台”的元素,并且营造了一种“层台”的效果。高架车道与两层大屋面,前后错落有致,穿插交合在一起。高架车道下有柱子支撑,可看作一重台;然后是位于站房前部的第一层屋面,形式上与主体中庭屋顶相同,与其构架组成了站房的入口雨棚,形成了一个室内外过渡的“灰空间”,既体现出空灵通透的特征,又起到了防止西晒的作用,与整个建筑造型浑然一体,成为二重台;第二层屋面覆盖中庭,并与第一层屋面咬合,打断了其向室内延伸的趋势,成为整个建筑的制高点,并且形成了交通建筑的室内大空间,此乃三重台。这种组合方式交融自然和谐,并给人以层层跌落的感觉,不由想起楚“层台累榭”的建筑形式。中庭大厅的两层大屋顶,虽然也采用了坡屋顶,但与通常所见的中国古建筑坡屋顶不尽相同。其采用了汉代的坡顶形制,屋面四面倾斜,顶上不是收成_二条屋脊线,而是形成一个面。汉代文化本是由楚文化发展而来继而形成一个体系,采用汉代屋顶形制不仅代表了楚文化背景,并且也符合武昌独特的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至于四角望楼的屋顶,则吸收了汉阙的理念,其具象的形式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在武昌火车站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楚文化特点的分析、提炼和升华,并不断的论证,终于确定了楚文化建筑的“高台”原型。这种对楚文化建筑的探寻不仅仅是停留在历史的形式,而是寻找到了其“源”,并结合建筑功能类型、现代技术与材料等综合性因素,最终确定原型。这种灵活的综合论证的方法,在追求地域性建筑特色、体现丰富性文化内涵和高科技时代精神的今天具有深远的意义。 汉口火车站:欧罗巴情调汉口站站房建筑将体现欧式风格,外表如汉口大智门老火车站。周边建筑也将变成欧式建筑,改造完后,将现一派欧陆风情。武汉火车站:千载白云黄鹤车站主站房是现代化造型,外观如大鸟展翅,寓意千年鹤归、中部崛起。和前三个站相比,武汉火车站强烈的人本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突出。 武昌站着重体现城市传统文化的延续 ,特别是对荆楚文化精髓的继承,采用具有荆楚风格的民族形式车站建筑。新建武汉站则在青山区这个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工业区域 ,以现代形式的车站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汉口站所处商业发达近现代建筑林立,因此考虑选择具有欧式建筑形式的车站造型 这样既与汉口地区特有的城市肌理相契合 ,也使得具有百年历史的大智门火车站的文脉和建筑风格得以传承 ,与现在汉口站广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阻考试题及答案
- 中华传统文化(青岛黄海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级微观经济学(双语)知到智慧树答案
- 幼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 接待转科患者处理流程和新生儿呕吐试题(附答案)
- 体外诊断试剂培训试题及答案
- 冷链培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房地产项目建筑材料安全性能采购合同
- 补虚药临床转化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变压器项目融资合作合同
- 四川省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中职类语文试题及答案
- 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培训
- 复苏室患者的交接流程
- 老旧小区改造给排水施工方案
- 【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默写小纸条(答案背诵版)
- DB21-T 2523-2015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程
- 2024天津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实验室中央空调施工方案
- 幼儿园 中班语言绘本《章鱼先生卖雨伞》
- 中医学藏象学说课件
- 软件平台建设和运营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