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0.31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练习 岳麓版_第1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0.31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练习 岳麓版_第2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0.31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练习 岳麓版_第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0.31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练习 岳麓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31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精确预测命题前瞻1.19291933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这实质上反映了()a.美国把苏联作为主要的冷战对象b.苏联对美国进行商品倾销c.美国并未认识到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d.美国转移国内矛盾的一种方法【解析】选c。冷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故a错误;材料虽然强调苏联商品进入美国市场,但是并不能认定就是倾销,故b错误;根据材料中美国财长和农业部长的谈话可以看出,其将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于苏联,没有认识到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故c符合题意;从材料无法看出美国政府对苏联的指责目的是转移国内矛盾,故d错误。2.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站在私营企业对立面,不惜用国家政权力量限制私营企业权利。另一种观点认为,“新政”在许多情况下都在帮助改善私营企业地位,有时甚至不惜放弃自由改革理想。据此可知,以上认识()a.包含了社会主义学者的新观点b.都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历史事实c.从不同视角评价了罗斯福新政d.都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解析】选c。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第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限制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对罗斯福新政是一种否定态度,另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改善了私营企业的地位从而促进其发展,即题干是从不同的视角评价了罗斯福新政,故选c;社会主义学者主张计划经济,否定私有制经济发展,强调公有制经济,而该内容与罗斯福新政截然相反,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得经济逐渐得到发展,并没有夸大,排除b;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第一种观点否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排除d。3.“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在常规疗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试用的一种试验性的疗法。”这里的“试验性的疗法”()a.摆脱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困境b.抛弃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c.解决了自由放任带来的矛盾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解析】选d。“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是指克服和摆脱经济危机;“常规疗法”是指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试验性的疗法”是指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d符合题意;a、c夸大了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b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4.193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园艺产品法案,规定对一些受外国倾销影响较为严重的无核小水果和马铃薯征收关税。随后,又通过了进口关税法案,规定对除小麦、玉米、肉类、牲畜和羊毛以外的进口农产品征收10%的关税。这些举措()a.为国内农业的恢复创造了条件b.有利于保障民众的消费权益c.致使农产品市场呈现滞胀状态d.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解析】选a。1931年英国政府通过制定法案对进口农产品征收关税,阻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有利于保护本国农业,为农业的恢复创造了条件,故选a。提高关税主要是保护本国农业,转嫁经济危机,而不是保障民众的消费权益,排除b;“滞胀”是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才出现这种现象,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政府提高关税转嫁经济危机,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排除d。5.1930-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从8600万美元一跃而增加到1.72亿美元。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拉多河动工。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表明仍在固守自由放任政策c.有利于彻底根除经济危机d.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支持【解析】选a。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以及“胡佛水坝”的工程,属于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打破了自由放任政策,故选a,排除b;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能根除,排除c;材料主旨为以工代赈,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未涉及所有民众的态度,排除d。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作家约翰史坦贝克于193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是一部伟大的美国社会纪实文学。小说梗概如下: 1933年,从监狱假释回家的乔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西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噬了的家乡。乔德一家变卖了所有的东西,换来一辆破旧卡车,一家人邀上凯西背井离乡,抱着美好的幻想横越黄沙滚滚的沙漠,到加州寻找出路。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当到达目的地时,乔德一家居住在贫困肮脏的胡佛村,发现挣得体面的工资根本不可能。因为工人太多,也没有什么权益保障。种植园主们串通一气,不断压低工资,压榨农场工人,他们宁肯让成熟的梨子、葡萄烂掉也不给饥饿的穷人吃。于是,人们开始觉醒,自发组织工会进行反抗。尽管斗争失败了,但“愤怒的葡萄在人们心灵里长得饱满起来”。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小说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解析】情节:据材料得出乔德一家居住在贫困肮脏的胡佛村,发现挣得体面的工资根本不可能。 历史现象:抓住材料中的时间“1933年”和材料中关键信息“当到达目的地时,乔德一家居住在贫困肮脏的胡佛村,发现挣得体面的工资根本不可能”并联系所学知识,得出这一情节反映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遭遇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概述和评价:可以从经济危机的背景、特点、影响方面分析,从而得出: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迎来了“繁荣年代”。然而,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终于酿成了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特点:此次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大危机导致银行纷纷倒闭,企业大量破产,农民收入锐减,失业人数激增。这场危机不仅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还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客观上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埋下了伏笔。答案:答案示例 情节:乔德一家居住在贫困肮脏的胡佛村,发现挣得体面的工资根本不可能。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遭遇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概述和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迎来了“繁荣年代”。然而,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终于酿成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