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怀化中方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明清之际,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导致材料中“碰撞”“转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黄宗羲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抨击b. 理学思想日益走向僵化c.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d.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一定思想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一理论,可知这一时期理念发生碰撞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方面的。而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所以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运用。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唯物史史的考查时有体现,我们应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或阻碍作用;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4、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2.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仁爱思想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3.宋代理学家注重蒙学教育教材和读物的编写,如三字经百家姓;一些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这些做法主要说明a. 封建迷信影响民间生活b. 社会风气日益开放c. 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d. 理学成为官方正统【答案】c【解析】 材料没有封建迷信得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社会开放的信息,排除b;材料中“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说明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故选c;材料无法反映儒学成为官方正统的信息,排除d。4.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由人物“程颢”可大致推测本题考查方向为“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可知程颢认为“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孟子和庄周思想含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分,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选项排除。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6.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下列选项直接体现“仁”这一思想内涵的是a.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b.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 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d. 天法道,道法自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能够直接体现孔子“仁”思想的应该是为政以德,爱惜民力,故选a项;b、d项属于道家思想,排除;c项体现的是孔子“礼”的思想,排除。7.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时说诠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据此可知,胡适评论的是a. 先秦儒学b. 汉代儒学c. 宋代理学d. 清代儒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宋明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符合材料中的“禅宗、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c项符合题意,故选c。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道教在东汉末年形成,先秦儒学、汉代儒学的时间不符合题意,a、b错误。 清代儒学提倡工商皆本、学以致用,不涉及融合佛教、道教思想,排除d。8.三国时期,官学一撅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a. 儒家思想日益衰落b. “贵儒”又“尊道”c. 传统文化走向断裂d.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遵儒者之教”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明两人都“贵儒”,根据“履道家之言”和“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两人都“尊道”,故答案选b。三国时期,儒家思想虽遭到一定的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传统文化没有断裂,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佛教,排除d。9.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而公孙弘因为春秋封官晋爵,成为天下学习的榜样,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不难得出儒学地位的提高, 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中公孙弘因春秋而封官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提倡儒学是政府行为,故排除c项。故选b项考点:汉代思想大一统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基础知识且都发生过重大事件,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迷惑性、干扰性很强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如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1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分析百家争鸣兴起的原因时说:“惟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a. 诸侯b. 卿c. 士d. 商人【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故c正确;材料中的“新集体”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崛起的新的社会阶层,诸侯是西周时期的地方国君,卿是诸侯之下的社会阶层,商人在商朝时期已经产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一致,故abd错误。点睛:解题关键信息是“百家争鸣”“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结合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分析解答。11.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a. 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b. 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c. 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d. 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比较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泛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也吸收了儒学的成分,出现了本土化的趋势。题干材料正是这种现象的体现。所以应选b。a项题意没有显示,题意展示了儒佛的融合,所以c项说法错误,d项没有显示佛教的进一步发展为儒家思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背景【名师点睛】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且渐趋本土化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大力支持和扶持(政治需要)。其次,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社会矛盾的尖锐,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社会基础)。再次,佛教宣传来世说,本身具有很大欺骗性,符合统治需要(思想基础)。第四,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第五,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与儒学相融合。12.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a. 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 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 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 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即人只要虔诚的信仰上帝,灵魂即可得救,从而否定了教会的权威,和传教士的作用,所以a、b、d说法错误,所以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宗教改革13.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 宗教意识淡薄b. 反对神灵崇拜c. 注重物质生活d. 强调人的价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古希腊雅典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古希腊雅典并没有宗教,崇拜的古希腊神话诸神。排除ab.注重物质生活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4.“人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作为行动者而存在,而且是不断产生行动策略的行动者,每个人都可凭自己的信仰和欲望决定其自以为是的是非善恶的准则。”据此推断,该思想家a.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d. 坚信“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人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每个人都可凭自己的信仰和欲望决定其自以为是的是非善恶的准则。”结合所学可知该思想家是古希腊思想家普罗塔哥拉,他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故a项正确。苏格拉底坚信“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bd两项错误。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故c项错误。15.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都强调人的自由,其中强调要自由也要自律的思想家是a. 伏尔泰b. 孟德斯鸠c. 卢梭d. 康德【答案】d【解析】康德相信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同时又坚持人应该自律,主张人不能为了自己的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故答案为d项。伏尔泰的思想主要是倡导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排除a项;孟德斯鸠的观点主要是三权分立,排除b项;卢梭的思想主要是人民主权,排除c项。16.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a. 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b. 打破了神学对科学技术的束缚c. 直接推动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d.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人人有权阅读圣经、把圣经翻译成德文”可知否定天主教会权威,促进了德国民族文化的统一,“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可知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弱化宗教信仰而是否定教会权威,推动民族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技术的相关信息,排除c;马丁路德的主张有利于德意志地区的统一,不能说是“直接推动”,排除c。所以选d17.在卢梭看来,不存在彻底的民主制,完美的民主制政府不适合人类,选举产生的贵族制政府,是相对较好的政府。这表明卢梭a. 致力于消灭社会的不平等b. 正视公民在政治素养上的差距c. 基本背离了启蒙运动宗旨d. 并未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完美的民主制政府不适合人类,选举产生的贵族制政府,是相对较好的政府”反映了卢梭反对彻底的直接民主,提倡选举实行精英贵族政治,这说明他认识到公民在政治素养上的差距,故b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消灭社会的不平等的信息,故a排除;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卢梭背离了启蒙运动宗旨,故c排除;材料虽未反映“主权在民”的思想,但并不能说明卢梭没有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故d排除。18.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a. 迫求个人独立自由b. 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c. 倡导依法治国理念d. 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启蒙运动中对核心思想的态度问题,启蒙运动提出观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启蒙思想家还对这些思想的实现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所以体现出理念的制度化,本题选择d选项。a、c选项停留在理念层面;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点。19.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启蒙思想家“大兴土木”的工具是()a. 人文主义b. 理性主义c. 空想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清理了场地”是指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摧毁蒙昧主义;而启蒙运动同样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与文艺复兴不同之处在于思想家们用理性主义构筑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的理论,故b项正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与材料中“大兴土木”不符,排除a。空想社会主义不是启蒙思想的范畴,反对资产阶级统治,排除c。马克思主义不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而是反对资产阶级统治,排除d。点睛:关于启蒙运动,除了考查其背景外,还要注意着重把握每位思想家的观点,多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同时,也可以把其放在对欧洲人文精神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考查。20.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而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主义”和“法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人文主义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b. 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改造整个封建社会c. 封建迷信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d. 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动摇了神学世界观【答案】b【解析】【分析】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强大的要求,正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资产阶级要求改造封建社会,故提出了“理性主义”和“法制”原则。故b项符合题意。【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揭露和攻击教会的弊端,提倡将人的价值纳入到神学体系中,为人性和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相应的地位。这表明人文主义者a. 主张宗教改革以创立新教派b. 积极倡导基督教原始教义c. 强调人性与宗教原则的结合d. 试图改变物欲横流的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提倡将人的价值纳入到神学体系中,为人性和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相应的地位”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调将人的价值与宗教相结合,即强调人性与宗教原则的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对宗教的改革,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人文主义者揭露和攻击教会的弊端”的信息,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对人文的过分推崇造成了社会的物欲横流,故d项错误。22.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题目和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的能力。材料中二者“同归于治”,体现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合流,佛教受儒学影响,主动适应社会,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b项错在“开始”;当时占据社会主流思想的儒学,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错误。【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三教合流23.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a. 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b. 变成了新教的工具c. 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d. 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答案】c【解析】【详解】造纸术传入欧洲后,“羊皮纸被取代”,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文艺复兴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b项;造纸术与地理大发现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24.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反映的农学思想是a. 因地制宜b. 多种经营c. 商品生产d. 重农抑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选项可知,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与材料“顺应天时,裁量地利,根据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相符合,故a项正确。多种经营指生产活动涉及多种领域,与材料强调因地制宜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农业生产需要因地制宜,没有涉及商品生产,排除c项。重农抑商是指重视商业、抑制农业,与材料强调因地制宜不符,排除d项。25.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史料实证”的是a.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 “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c. 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d. 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c【解析】史料实证就是根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论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只有金史是史料,“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是根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论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故c属于“史料实证”,故选c;abd三项都是陈述客观史实,没有根据历史资料推理和论证,不属于“史料实证”,排除。二、非选题26.民族精神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材料二 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答案】(1)内涵: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或:“求同存异”的和谐精神)。(2)包容: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创新: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将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继承先秦以来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而坚持学术的不断创新,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哲学性。 【解析】【详解】(1)内涵:题目要求“据材料一”概括。由材料一中的“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可以概括为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以得出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由“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以得出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或者说是“求同存异”的和谐精神。(2)题目要求“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二主要是从理论上说明其具有包容和创新的特色,其中的包容和创新还需要结合所学宋明理学的具体知识点进行理解分析。具体来说就是其包容体现在:由材料二中的“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再结合所学宋明理学的来源可知,宋明理学融合了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由所学宋明理学的不同流派可知,其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创新:由材料二中的“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可以得出,理学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将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由材料一中先秦时期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后来理学对儒学的发展可以得出,它继承先秦以来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而坚持学术的不断创新,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哲学性。【点睛】这一题的第一小题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难度较低,考生只要是将材料一中的信息分层概括就能得出答案。第二小题则考查考生论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生需要首先理解“包容”和“创新”的含义,然后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来论证宋明理学具有“包容和创新”的特色,考查考生论从史出的能力,需要能够迅速迁移所学知识才能做好。27.追求民主自由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yb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義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則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在限制君权方面采取的措施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黄宗羲的思想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孟德斯鸠的思想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不同境遇的时代背景。【答案】(1)黄宗羲:君臣平等;设置宰相;设立学校议政。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彼此制衡。(2)时代背景;政治:中国封建专制空前强化.未形成资产阶级;法国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经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思想文化:中国实行思想专制.理学占统治地位;法国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资产阶级文化得到了传播。【解析】【详解】(1)根据“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黄宗羲主张君臣平等,设置宰相;设立学校议政。根据“孟德斯鸠、卢梭則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可知孟德斯鸠主张的是权力的制衡。(2)黄宗羲思想的时代背景要结合中国明清时期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厂安全培训手抄报课件
- 智能化水运管理系统的员工培训体系设计-洞察及研究
- 存款业务数字化转型-洞察及研究
- 单项工程安全生产责任承包合同5篇
- 教育领域法律风险-洞察及研究
- 新疆昌吉市第九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英语试卷(无答案)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8单元数学广角-优化综合素养评价卷(含答案)
- 吉林省吉林市第七中学校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9月阶段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成州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 学生防溺水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代写公司简介范本
- 两相流数值模拟(第9讲)-VOF方法及其应用04课件
- 华北理工采矿学课件14采矿方法分类
-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公司工程数量管理办法
- 宇宙中的地球 1.3地球的历史(第1课时)课件
- 支部委员会委员选票一
- 锅炉安装改造维修施工工艺标准
- 如何书写个案护理报告
- 一线医务人员登记表(模板)
- 2021年四年级数学上册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理与练习课件苏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