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的资料_第1页
杨万里的资料_第2页
杨万里的资料_第3页
杨万里的资料_第4页
杨万里的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文档杨万里烧诗杨万里从小就很喜欢读诗、写诗。他开始背了好多唐朝诗人写的律诗,后又学习宋代有名的丞(cheng)相王安石的绝句。成年后,他最喜欢“江西诗派”的诗。他模仿江西诗派的诗,写得特别有趣。到35岁的时候,他一共写下了一千多首诗歌。可是,突然有一天他渐渐觉得,自己写的诗虽然精彩,但有时候不太流畅,不顺口,别人读得太吃力,有的还缺乏生活气息。他认为总是模仿古人的写法,没什么意思,是不会进步的,应该自己闯出一条路来。所以他下决心把以前写的一千多首诗放在院子里,点一把火全烧掉了,朋友和亲人看到这幅情景,都一个个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杨万里喜欢农村风景他写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他写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写乡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他写村童放牛:“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他写农村劳动场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他写祖国分裂:“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杨万里满怀深情,在诗中赞美大自然的风光,抒发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切之情。他的诗像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象一幕幕社会风俗图,清新自然,活泼生动,给庄重的诗歌王国吹进了一股新风。他的号是“诚斋”,人们把他别具一格的诗歌称作“诚斋体”,在文学史上自成一派,影响深远。杨万里爱喝茶杨万里一生清廉、贫穷,他读书时经常喝茶,晚上也以茶为伴,以至于经常失眠,但仍然离不开茶。在他生病特别严重的时候,还是对茶念念不忘。可以说茶给了杨万里诗歌创作的灵感也成了他终生的伴侣。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正是江南二月,云淡风轻,阳光明媚。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这样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见有人来开门迎客。怎么回事儿?主人真的不在吗?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表苔被人嗝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未免太小气了!杨万里从小就很喜欢读诗、写诗。他开始背了好多唐朝诗人写的律诗,后又学习宋代有名的丞(cheng)相王安石的绝句。成年后,他最喜欢称作“江西诗派”的诗。如黄庭坚描写泰和快阁的诗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得多有情趣。诗读多了,心中充满诗意,他就模仿前人的方法写起诗来。朋友们说他的诗风很像“江西诗派”,用词精巧,还常用典故,杨万里听了很高兴。去湖南零陵当县官时,杨万里已35岁。到这时,他共写了一千多首诗。可是,他渐渐觉得,自己写的诗虽然精炼,用词造句花了不少功夫,但有时不流畅,不顺口,别人读得很吃力,有的还缺乏生活气息。他认为,总是仿照古人的写法,没什么新意,是不会有进步的,应该自己闯出一条路来。他苦苦思索了很久,找不到好的办法。有一天,他决心与过去告别,把以前写的千多首诗稿堆在院子里,狠下心来,点一把火全烧掉了。望着燃烧的诗稿,他松了口气。烧掉了旧诗,一切从头开始。杨万里不再模仿前人,独自开辟新的天地。公务之余,他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去与百姓交谈,到山野之中去听小鸟的歌唱,去观赏翠竹流水。他把听到的事情、见到的情景,都在笔下描绘出来,变成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诗歌。他还在诗中吸收民间俗话和群众的口语,使诗句好读易懂。烧掉了旧诗不走老路,他感到心胸舒坦了,视野开阔了,手脚放松了,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东西可写、好写,便自由自在地描景抒怀。他写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他写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写乡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他写村童放牛:“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他写农村劳动场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他写祖国分裂:“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杨万里满怀深情,在诗中赞美大自然的风光,抒发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切之情。他的诗像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象一幕幕社会风俗图,清新自然,活泼生动,给庄重的诗歌王国吹进了一股新风。他的号是“诚斋”,人们把他别具一格的诗歌称作“诚斋体”,在文学史上自成一派,影响深远。这正是杨万里敢于否定自我,勇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的结果。据说诗人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那么,我们就不难想见,作为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必然目睹了一幕幕这类生活场景:钱是衡器,能衡量身价,越有钱越有“身份”;钱是磁场,能引来壮男靓女以供驱使;钱是台阶,有大把银子便可大模大样地跨进官场;钱是“大爷”,法律在他面前都蹑手蹑脚威风不起来;钱是神杖,可化险为夷可死里求生可遇难呈祥、可变黑为白可转劣为优可命假为真但世界的确丰富多彩,有人偏偏不把这“伟大”的钱当回事。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个奇男子。杨万里因得罪了宰相,由江东转运副使改知赣州。他不赴任,申请退回官帽当老百姓。据推算,他当时应有余钱万缗一缗为一千文。杨万里把这一大堆钱弃于官库,不去取,“归去来兮”回了江西吉水老家。自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或胖或瘦的手偷偷伸进“官库”,左一把右一把地把国家的钱掏出来装进自己腰包,以至有了“无官不贪”这一夸张的说法。而把本属于自己的钱取走,则是天经地义的事。杨万里却弃之如敝履。杨万里对钱的这种“奇男子”态度,还成为一种影响、“塑造”儿子伯孺的DNA。杨伯儒在广东当官时,从自己“工资”中拿出七千缗代贫困户缴纳租税。是杨家里富得流油?非也!他家只有一栋老屋,仅能避风雨而已,三代没有新建扩建改建使之“美化”、“亮化”、“豪华化”平心而论,对于钱,弃之如敝履其实大可不必。只要不偷不抢不骗不贪污受贿,看重金钱并无不妥。本属于自己的钱,干吗弃之不取?金钱固然能发出邪恶的狞笑使人耳不聪目不明喜滋滋窜入险途恶境,但金钱也会发出友善的微笑帮人跨沟堑攀高峰。宵小之徒以金钱为目的,夺包撬锁制假贩毒巧立名目贪赃枉法无所不为,有的还为了最终获取金钱往往不惜大把抛出金钱通关节贿权贵费尽心机跑断腿,金钱是撬动其生命运动的杠杆,其形象当然比一枚金币还矮小。大写的人以金钱为手段,围歼贫穷落后培植富裕文明,金钱是其推动社会进步的滚轮,其形象比一座金山还高大。固然不能迷恋金钱,但不妨合理地占有金钱;固然不能迷信金钱,但不妨理性地使用金钱。杨万里鄙夷金钱,虽堪称一奇,但还是不宜鼓掌叫好。不过,杨万里那种视金钱如敝履的态度,对于或道貌岸然或贼眉鼠眼地一心捞银子而无暇看一眼社会公益事业与贫困群体、甚至无暇顾及道德良知与法律禁令的各色人物,能说不是一种响亮、亮丽的生命信息,不是一种高亮度的人性参照?心灵需要亮度,即使确实生活在阳光里。人类需要高度,即使终年居住在山顶上。与陆游同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也留下了不少有关茶的诗文,他就是杨万里。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者仅一部分。其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而其诗体则自成一家,称诚斋体。杨万里有关茶的诗文和陆游的诗作有一明显差异,就是非常浓郁地表现了一种嗜茶如命的心境。杨万里有一首武陵春词,在词中小序中他说:老夫茗饮小过,遂得气疾,词中又说: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由于嗜茶,茗饮小过,频啜得中寒,弄得人瘦骨如柴,但他仍不愿与茶一刀两断,他在另一首诗中说:老夫七碗病未能,一啜犹堪坐秋夕。虽病不绝,只是少喝点罢了。此外,杨万里由于夜里也好饮茶,故常常引起失眠,但他决不责怪饮茶。他在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中说:迟日何缘似个长,睡乡未苦怯茶枹。春风解恼诗人鼻,非菜非花只是香。其不睡诗又说:夜永无眠非为茶,无风灯影自横斜。杨万里嗜茶如命可见一斑。但其嗜茶如命绝非是口腹之贪,他追求的是茶的味外之味。杨万里在习斋论语讲义序中说:读书必知味外之味,不知味外之味而曰我能读书者,否也!诗曰:谁谓荼(即茶)苦,其甘如荠。吾取以为读书之法焉。将读书与饮茶作比较,由饮茶而想到读书,从这段话中可看出杨万里深得饮茶的味外之味,因此,即使他病得瘦骨如柴,仍不愿放下茶杯。杨万里嗜茶如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清澄如碧的茶水中悟出了为人处世之正道。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说,杨万里从常州知府调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时,将万缗积钱弃于常州官库,两袖清风而去。他致仕回乡后,清得门如水,贫唯带(皇帝所赐的玉带)有金。故居老屋三代未加修葺,只能挡挡丝风片雨。杨万里一生清廉,其子杨伯儒也以清廉著称,在广东任官时,曾以自己的七千俸钱代贫户纳税。而杨伯儒病入膏育、临终之际,却连入殓的衣衾也没有。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丰骨茶样明。这是杨万里谢木韫之舍人赐茶中的诗句,他将茶的清雅、明澈,来称道知心朋友的气质、丰骨,把茶在精神方面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而即以其诗还颂其人,杨万里也当之无愧!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赣州(今属江西)司户、永州零陵县(今湖南永州)丞。宋孝宗即位,因张浚荐,除临安府教授。乾道六年(1170),上书千虑策为时相重视,推荐为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太常丞、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任漳州(今属福建)知州,改常州(今属江苏)知州。淳熙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升广东提点刑狱。淳熙十一年(1184)冬,召还临安,为吏部员外郎,迁秘书少监。淳熙十四年(1187)高宗卒,因议张浚当配享庙祀,得罪宋孝宗,出筠州(今江西高安)知州。淳熙十六年(1189),宋光宗受禅,复召为秘书监,为金国贺正旦使接伴使。不久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因事得罪宰相,调赣州(今属江西)知州,拒不赴任,请求还乡。退居十五年不出,卒于家,年八十,谥“文节”。从谥号“文节”之“节”可以看出,杨万里以品格“清介”(陆游送子龙赴吉州椽)著称于时。首先是耿介。他秉性刚直,立朝遇事敢言,无所顾忌。同时诗人葛天民说:“我与诚斋略相识,亦不知他好官职。但知拼得忍饥七十年,脊梁如铁心如石。不曾屈膝不皱眉,不把文章做出诗。”(寄杨诚斋)宋孝宗晚年很不喜欢他,说他“直不中律”,宋光宗则说他“也有性气”,杨万里便作文自赞道:“禹日也有性气,舜云直不中律。自有二圣玉音,不用千秋史笔。”(见鹤林玉露卷五)意思是说有了两位皇帝这样的鉴定,千秋万代用不着史官来做评价了。晚年权奸韩园胄当国,誓不出仕,韩园胄筑南园,请他作一篇记文,杨万里坚决拒绝。其次是清贫儒雅。他虽入仕,但视之平淡,在京城做官日,预备了由杭州到老家的盘缠,专用一箱子装着。同时不许家人购置物业,以免回家时累赘,“日日若促装”待发。对金钱也复如此,在江东任满,有余钱万缗,弃于官府,不取而归。诚斋夫人及其儿子杨伯孺都以俭朴仁厚为时所称。杨万里这种平淡俭朴的处世风格有着南宋中下层官僚地主阶层的生态背景,体现了一种平民式的道德理念,同时也包含了明哲的人生智慧,当时士大夫特别推崇其清狷节操,称赞其胸襟“透脱”。他的这一思想性格深刻地影响到诗歌创作。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他的成就不如陆游,但在创新诗歌风格方面所作的努力则过之,所以他当时名声很大,连陆游也说:“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谢王子林判院惠诗编)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把他的诗风命名为“杨诚斋体”(沧浪诗话诗体)。杨万里何以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诚斋体”的具体特征是什么,这些都得首先联系其思想性格、人生态度来认识。杨万里绍兴二十九年(1159)任零陵丞时,曾拜见爱国名臣张浚,受到张的器重。张是理学家,他勉励杨万里效法先贤的“清直之操”,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于是便自号“诚斋”,这是个理学意味很浓的标号,表明了他一生的志向。这以后他还一直与张浚之子、理学家张栻交往,深受张栻的影响,进一步接受了理学的思维方式,追求心胸的“透脱”,摆脱前人的束缚。于是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离开零陵前把摹仿江西体的千余首旧诗尽皆焚弃,转而寻求新的观照事物的方式和新的表现方法,为创新诗风奠定了基础,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是胸中别,何缘句子新?”关于“诚斋体”,他自己还有一个说法,这就是:“不是风烟好,何缘句子新?”“胸中别”是主观方面,“风烟好”是客观方面。杨万里诗以自然万物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他称赞张耒诗说:“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读张文替诗)这其实也是夫子自道。这里的“天”,主要指客观的自然万物,当然也指诗人受外界触发而产生的真切感受,这其间的先后关系是“适然感乎是物是事,触先焉,感随焉,而是诗出焉”。因此他非常自觉地从大自然吸取诗材,寻求灵感,举凡高山流水、日月星辰、蓝天白云、风雷雪雨、春光秋色、朝霞暮霭、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等,莫不收拾入诗,并且别有心胸,独具眼光,探幽寻微,刻抉入里,处处发现新意,事事别开生面。在他眼中,自然万物无不体现着造化的意志和巧妙,因此他力图表现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又往往带着天真好奇的眼光去看待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而产生许多天真的奇想。同时他也对自然界作冷静、理智的观照和领悟,表现静观万物的体会和主观感觉。这是“诚斋体”在题材处理上的突出特点。“诚斋体”特别活泼灵动,充满奇趣,历来被看作以“活法”作诗的典型。“活法”是北宋后期以来,禅宗、理学和诗学共同的话题,其意义涉及人生态度的通脱超然、思维认识的灵活圆通和表达方式的活泼生动。杨万里是自吕本中倡导诗歌“活法”以来,真正以“活法”作诗而取得突出成就的诗人。他的同乡好友周必大说:“诚斋万事悟活法。”可见其诗不过是其“活法”运用的一个方面。“诚斋体”的活法首先体现在不听陈言,不拘成法,法与无法,灵活对待,自作主张,自立一家的创新精神上;其次是表现在师法自然、立足于日用生活的创作态度上;第三是表现为别有眼光,忠实于自己的真切感受,而从习见的事物上发现新意,在任何事物上看出其“活”的生态和精神。杨万里特别擅长于发现、捕捉自然界的生机、动态,写转瞬即逝、变化无穷的景象。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诚斋擅写生”,“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谈艺录)杨万里还擅长于不断变化观察事物的角度,以曲折多变的诗歌结构去随物赋形,句法灵活而无格律拘束之苦,语言生动活泼,俗言口语在所不避,这些都是“诚斋体”的重要特征。诚斋体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特别幽默诙谐。无论是写物还是感事,杨万里都出了轻松调侃的态度和口吻,即便是关心时事,深致不满,也多出以讥讽嘲弄,至于写景咏物,更是逗弄调拨,插科打诨,十分之风趣热闹,清人甚至有“不笑不足以为诚斋之诗”的说法。诚斋体的缺陷也比较突出。他过多地着眼于自然景色,一有所感,便即兴作诗,不暇思索,很少提炼,把瞬间印象和盘托出,这样,一方面显得感受真切,描写活泼,诗意新鲜,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内容琐屑、语言粗率、诗味淡薄的毛病。杨万里的诗歌多数是直接从自然景物中取材的山水田园诗。于是,很多人都把他看做逃避现实的闲适诗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宋金对抗,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激烈的时代,杨万里自始至终都关注民族的安危,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表现出极高的爱国热情。他写的千虑策等一系列奏章,深刻地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地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政略方针。爱国忧民也是贯穿杨诗的主线,因为诗意深沉含蓄,所以较难理解和分辨。他的诗,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国,或歌颂爱国将领,或讽刺卖国权奸,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如雪雾晓登金山:“金宫银关起峰头,槌鼓撞钟闻九州,诗人踏雪来清游,无风吹侬上琼楼,不为浮玉饮玉丹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镇江的金山吞海亭已成了专替金国使者烹茶的场所,这是对朝廷腐败的有力鞭拢。又如初入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涉,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写出了对祖国分裂的痛心。杨万里不管是在朝廷任职还是在地方做官,都十分关心劳动人民生活,对劳动人民十分热爱和尊重。如悯农:“稻云不雨不多黄,养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他一生为人正直,不平则鸣,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也不怕得罪人。那个“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诗句中所影射的权臣韩侂胄造了一个南园,请他写篇记,他说官我可以不做,文章是不写的。他就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字廷秀,江西吉水县人),铁骨铮铮,是个很有特点的人物。还有一事,孝宗爱他的才,很想重用他,就向同在朝中做官的周必大了解情况,可连同为吉安老乡的周也没说他的好话。他的直率得罪了多少人由此可见一斑。更要命的是他连皇帝也敢得罪。1185年,南宋发生地震,他借机上书朝庭,洋洋洒洒数千言,一下子给皇帝提了十条意见,措词颇为严厉。高宗驾崩时,孝宗创立了一个议事堂,命令皇太子参预管理政务,杨万里从“民无二王”的古理出发,劝说皇太子不要答应管理政务,免得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太子一听,吓坏了。这本来是从国家的安定出发的,但也就是这个时候,他的直言得罪了皇帝,所以在料理高宗后事时,写容斋随笔的那个大学士洪迈不等集体商议,就独自决定把吕颐浩等人列入配飨的名单送给孝宗。杨万里上书指责他这样做无异于指鹿为马,这一下老怨新恨全迸发了出来,“你杨万里把我看成怎样的皇帝了!”孝宗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句话,然后就把杨万里外放到今天的江西高安县。得罪了孝宗的杨万里并没有吸取教训,当他再次被召入宫中时,他还是一样口无遮拦地直言进谏。后又因别事得罪了皇帝被外放为江东转运使,可他还是没有接受教训,当朝中议论使用铁钱时,他又不合时宜地上书说铁钱不方便,还大胆地不按诏书行事,就这样得罪了宰相,又被改调江西赣州。这时杨万里才对朝庭彻底绝望了,他决定不去赴任,后无论朝庭怎样提举,也不再出仕,躲回到吉水乡下的老家,伴着青山绿水写他的“诚斋体”诗歌了。他闲居乡下整整15年,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身后那个他付出过许多心血的朝庭,过着“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般闲逸的日子。可当他一个在外做事的“族子”不小心说出了韩侂胄用兵的事,他“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贱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一个“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忠臣的真正心思便是想要掩盖也掩盖不了的。(关于韩侂胄的评价参见中国教育报2006年10月16日文史版大宋的话语权)杨万里就是这样不折不扣地实行了他年轻时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张浚勉励他的话“正心诚意”,他一生都是按着这个“诚”字去做的。如果同样也要我只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诗歌,那么我会用一个“曲”字。一是他的诗歌创作道路曲折多变,杨万里曾在荆溪集自序里这样写道:“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即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即王安石)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欣如也。”他跳出各家圈子,所创的诗体就是今人所称的“诚斋体”诗歌。他变师从前人为师法自然,他不再安于模仿古人,他要超过古人。也许他并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目标,但至少他不步人后尘,不再立在别人的阴影里,而是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他独立而清晰的面容。可以这样说,作为一个诗人,他这一生都在寻找一种适合表达自己感情的诗歌形式,其实也是在寻找自己,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