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新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范围:必修三1单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1.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法家思想主张奖励耕战、富国强兵,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主张德政,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非攻,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三项。2.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顰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出a. 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b. 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c. 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d. 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内容大致意思是指里巷中小孩子调皮顽劣,难于管教,家长视为苦事,于是只好给他钱,叫他与大伙儿坐在一起(一般是在茶馆里),去听人说评书、讲古话。而当时的说书内容,常常涉及三国故事。当小儿们闻听刘备(161232,字玄德)战败,便皱眉且悲伤涕泣;听到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战败,即欢唱快活。在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中曹操是奸臣、枭雄的代表,因此才出现材料中听到曹操打败而欢唱快活的现象,这说明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在百姓认知中三国演义人物的形象,说明传统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无法得出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民间百姓受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而对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无法得出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民间对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理解是受到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与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无法得出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故d选项错误。3.战国初期,楚国准备攻打宋国。当时有一位反对战争的思想家,日夜兼程赶到楚国,劝说楚王停止攻宋,并在楚王面前进行攻防演示,瓦解了楚国的攻城战术,最后迫使楚王放弃攻宋计划。这位思想家属于a. 儒家学派b. 道家学派c. 法家学派d. 墨家学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4.孔子对季康子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表明孔子的政治主张是a. 为政以德b. 严刑峻法c. “重农抑商”d. 尊王攘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不主张严刑峻法,即“子为政,焉用杀?”,主张德治,即为政以德,选项a正确,b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法家思想,与孔子无关,排除选项c;尊王攘夷是齐桓公提出的,与孔子无关,选项d排除。5.“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这一观点出自宋明理学家a. 朱熹b. 程颢c. 程颐d. 王阳明【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反映了心外无物的思想,属于王阳明心学思想,故d选项正确;朱熹思想属于理学,主张理是万物本原,故a选项错误;程颢与程颐思想都属于理学,故bc选项都错误。故选d。6.董仲舒儒学思想和程朱理学在理论体系建构方面的共同特点是a. 借鉴外来思想,为我所用b. 继承先秦思想,亦步亦趋c. 吸收其他思想,糅合改造d. 历经多人探索,前后相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和程朱理学,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汉代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两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故ad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董仲舒儒学思想”的特点不符,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董仲舒儒学思想”和“程朱理学”的特点不符,故排除;故选c。考点:宋明理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7.与朱熹理学同时,还存在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等学派。以下主张属于陆九渊的是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行合一b.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c.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d.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a、b、c、d四项分别为明代理学家王守仁、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伋、南宋理学家陆九渊的思想观点。故本题应选d项。8.下列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是a. 老子b. 孔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无为”、“好静”、“无事”、“无欲”可知此应为先秦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的清净无为、知足寡欲的思想。故排除bcd三项,故选a。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9.2013年7月16日清华大学4000多名研究生在校体育馆上了“最后一课”,校长陈吉宁的临行叮嘱聚焦于两个字:良知。良知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是社会道德的底线,就是要知耻、知愧、知恩。我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要“致良知”、“知行合一”。该思想家是a. 孔子b. 朱熹c. 王阳明d. 王夫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该思想家是王阳明,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他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10.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下列文献,不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a. 诗经b. 春秋c. 礼记d. 四书集注【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从材料中“汉明帝”“太学”“研讨儒学经典”可分析出讲学的内容是以儒家经典为主。四书章句集注是宋代朱熹的,与时间不符,故选d。其它各项都是战国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11.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的共同点是a. 相信除人之外神的力量b. 约束人类无尽的欲望c. 通过宗教感化引人向善d. 专制中央集权服务【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西方人信奉上帝,以圣经为信奉的标准,约束人的行为以此实现救赎;中国人强调的“理”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约束人的行为。因此二者最大的相同点是约束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故选b。ac项不符合儒家伦理道德的内容,儒家伦理道德是现世的;d项错误,为专职中央集权服务只符合中国的“理”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主张【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2.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儒学b. 正统的孔孟学说c. 柔和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家d. 儒家学说与权术【答案】c【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董仲舒相关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思想。所以选c。13.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a. 压制知识分子b. 完善法律机制c.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的体现,c项正确。两者根本着眼点不是压制知识分子,而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a。两者根本着眼点不是完善法律机制,而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b。两者根本着眼点不是区别对待古代文化,而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d。14.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a.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b. 孟子“性善论”c. 老子“无为”思想d. 墨子“兼爱”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也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认为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与上天是相互感应的。在这种学说的影响下,如果自然灾害降临,历代统治者都会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统治的不满,因此才会出现“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现象,a项符合题意。b、c、d三人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15.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是社会发生巨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儒家思想形成正统地位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a. b. c. d. 【答案】d【解析】略16.“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下列各项所述于此相近的是a.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答案】b【解析】【详解】所谓“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是指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就是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即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选b项;a项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自省的主张,c项反映了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项反映了儒家的气节情操主张,都和题意不符,故排除。17. 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a. 诗经b. 春秋c. 礼记d. 韩非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太学为汉武帝创办,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abc都属于儒家五经;而d属于法家的著作,因此与题意符合。考点:太学点评: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18.学完“百家争鸣”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a. 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b. 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c. 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d. 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答案】b【解析】【详解】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等,讲究师道尊严是儒家的思想,故乙错误,故b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主张仁,和谐,故甲正确,故a项不符合题意。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故丙正确,故c项不符合题意。法家主张法治,严刑峻法,故丁正确,故d项不符合题意。19.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材料表明孔子认为对统治者而言最重要的是a. 让百姓丰衣足食b. 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c. 以“仁”统领人们的思想d. 以诚信对待百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孔子看来食、兵、信都很重要,但是三者之间,最重要的是信,讲求信用是巩固统治的基本条件,选项d正确;选项a、b明显与材料中孔子的观点不一致,排除;选项c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把握材料中孔子对食、兵、信三者地位的排列,最终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以此思路解答。20.黄宗羲认为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告诫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上述思想a.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b.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 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d. 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君臣职责是为民谋利,顾炎武认为君主及官吏应该尊重百姓,不应该对百姓横征暴敛以保证自己的享乐,这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传承,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明末清初的思想与西方的启蒙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启蒙思想属于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d项。21.顾炎武既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又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反映出a. 学者重视近代科学技术b. 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c. 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d. 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答案】d【解析】重视近代科学技术是洋务派的主张,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对文化的控制政策,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的科举考试还是传统八股文形式下的内容,没有发生巨变,故c项错误。根据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研究内容转向经世致用的学问,可见人们更多的开始关注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这与当时中国遭受外来侵略,国内农民起义不断的社会危机加剧有关,故d项正确。22.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母刘氏在人泽坡休息,梦中与神人相遇后怀有身孕,生刘邦: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时出现了“红光满屋”的怪异现象。这表明统治者的意图是a. 掩饰自己出身低微以取得上层支持b. 宣扬迷信思想强化伦理纲常c. 利用天人感应树立君主的政治权威d. 干预史家对历史的客观记录【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a不是主要意图,b中的伦理纲常与神化出生无关。d错误理解材料。因为材料反映的是君权神授的内容,这与c相符,故正确答案为c。23.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父老”在古代指的是职掌管理乡里事务的年长者。朱熹在这段话中对父老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希望他们教导年轻人遵守伦理道德规范。二是要求年轻人明辨是非,去恶从善。三是要安心于农业生产。这三层意思综合在一起,就是在劝导百姓能够遵循现有秩序来生活,故选d。abc三项其实都是正确的,但是这三个选项都被d项包含进去,故d项是最佳选择项。【考点定位】程朱理学24.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 本质是善b. 本质为恶c. 非善非恶d. 本善习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朱熹说的“存天理” 存的是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朱熹说的“灭人欲”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二程认为,气聚合为人,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由于气质之性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与人欲相对,天理是纯粹的善。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同时人的道德理性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主要是靠后天习得的,主要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宋明理学家正是基于儒教“人性善”,即人生来本具有理学家认为的“美德”正是后天的利欲让人们迷失了方向,所以才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本善习远”的含义是:人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c选项“非善非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25.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 儒家思想已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d.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董仲舒吸收了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原则,故d正确;“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说法过于绝对,故a排除;儒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故b排除;董仲舒新儒学并未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董仲舒吸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6.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著文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汉武帝召集群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的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汉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a. 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b. 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事c. 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d. 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答案】b【解析】材料“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符合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有利于加强君权,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因而汉武帝赦免了他,故b正确;a不符合历史信息;材料没有体现出“大臣量刑不当”的信息,故c错误;d与材料意思相反。27.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孟子“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性格,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c项和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28.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a. 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 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 放弃了儒家治国理念d. 主张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可知,朱元璋通过重刑以治理“乱世”,故b项正确。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确立是在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西汉武帝开始,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尊儒尚法”也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法家的治国思想,排除d项。29.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这种做法说明了a. 中央集权顺应历史潮流b. 封建皇权具有神权色彩c. 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d. 君权与相权矛盾不突出【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应天顺时”,可知突出了皇帝受命于天的正统地位,这是利用神权色彩加强皇权的表现,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历史潮流,也不涉及相权,ad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皇帝权力来源于“天”,没有涉及皇帝独尊地位,c错误。30.董仲舒主张,“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这一主张传承了a. 孔子的民本思想b. 荀子的治国思想c. 孟子的义利主张d. 墨子的兼爱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西汉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材料“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体现重视赏罚,是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融合,与荀子的王霸并用的治国思想一致,故b正确;孔子的民本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孟子的义利主张与“庆赏罚刑”的主张不符,排除ac;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互相关爱,不涉及“庆赏罚刑”,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联系所学荀子的治国主张分析解答即可。二、主观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道,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请回答: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谈谈你对儒家思想作用的认识。【答案】观点:主张“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政治统治和国家统一。认识:儒家思想对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安定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儒家思想日益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解析】【详解】观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主要是强调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的“礼”和主张以德治国的“仁”。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孔子的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缓和阶级矛盾以及维护政治统治、国家统一都有积极作用,所以孔子的地位得到不断抬高。认识:对于儒家思想的认识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看待,既要看到儒家思想对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安定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儒家思想日益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32.【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地方,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邦、县三级制。但当时南北各地均置侨州、郡、县,“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根据杨尚希等的建议,废除郡级机构,并省州县,裁减冗官。对于地方各级官吏,统由尚书省的吏部负责选任,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部”。在整顿吏治方面,隋文帝擢“仁明著称”的广汗太守柳俭为蓬州刺史,以“奉国尽心”的驾部待郎辛公义为岷州刺史,擢“治术尤异”的临颍令刘旷为莒州刺史,任“达于从政”的房恭懿为新丰令。文帝还经常遣使考察地方官吏,褒良盘能。惩处贪污。治书侍御史柳彧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贪污不称职的长吏二百余人。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地方治理改革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地方治理改革的影响。【答案】(1)措施:废除郡级机构,合并州县,裁减冗官;由吏部负责选任地方各级官吏;重用德能出色的官员;监察、奖惩地方官吏。(2)影响:节省了国家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对澄清吏治,减轻人民痛苦起了一定的作用。【解析】【详解】(1)材料“废除郡级机构,并省州县,裁减冗官”对应废除郡级机构,合并州县,裁减冗官;材料“对于地方各级官吏,统由尚书省吏部负责选任”对应由吏部负责选任地方各级官吏;材料“在整顿吏治方面,隋文帝擢仁明著称的广汗太守柳俭为蓬州刺史,以奉国尽心的驾部待郎辛公义为岷州刺史,擢治术尤异的临颍令刘旷为莒州刺史,任达于从政的房恭懿为新丰令”对应为重用德能出色的官员;材料“文帝还经常遣使考察地方官吏,褒良盘能。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唐山一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脑水肿药物创新-洞察及研究
- 智能家居设计国际趋势-洞察及研究
- 鸟巢抗风稳定性分析-洞察及研究
- 跨境投资法律合规-洞察及研究
- 长期地震活动性-洞察及研究
- 2025东营市东凯第二小学招聘劳务派遣小学语文教师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农村农村改厕项目协议
- 电子商务合作协议流程指南
- 餐饮行业员工食堂安全管理协议
- 壁挂炉购销合同-合同范本
- 陈腐垃圾施工方案
- 渤海大学《软件工程》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税务会计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2024年
- ICD-10疾病编码完整版
- 消防设备设施操作讲解培训讲课文档
- 内分泌科医疗管理制度
- 临床开展十二项细胞因子检测临床意义
- FlowmasterV7中文技术手册
- 房屋承包出租合同
- 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