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句子成分知识汇总_第1页
语文句子成分知识汇总_第2页
语文句子成分知识汇总_第3页
语文句子成分知识汇总_第4页
语文句子成分知识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句子成分知识汇总语文句子成分知识汇总 一、语文句子成分一、语文句子成分 1、什么是句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 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定义特点符号 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 说明是谁或什 么。 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 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双行线 谓语用来说明陈述主语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 “怎么样”或“是什么” 单行线 宾语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凡 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 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 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波浪线 定语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 起修饰和限制作用 的语言单位 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 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小括号( ) 状语用在动词、 形容词谓语前, 起修饰和限制 作用的语言单位 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 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中括号 补语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 对谓语起补充说明 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 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 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单书名号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 )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写人 格式:“谁” “干什么” (主语)(谓语)(宾语) 例:杨亚 写字 主谓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谓宾 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主语)(谓语、宾语) 例:猫 捉鱼 主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谓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是学生 主谓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画眉唱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划分句子的口诀: 句子成分要划对,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谓前只有状地位。 划分句子的口诀: 句子成分要划对,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的”定定“地地”状状“得得”后补,宾语只受谓支配。后补,宾语只受谓支配。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如:“(冬天里)的春天” 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如:“辨认仔细” 句子成分句子成分 1、主语、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 (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 度等。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 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 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 数量、性状等。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 ,而是好得多 。 (3)他生于 1918 年 。 (4)他坐在桌子旁 。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 7独立成分独立成分。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 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复指成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9、句子成分口诀:、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状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定)宾+。 每当有外地人来, (好客的)天津人总是眉飞色舞地谈(天津的)小吃 区分参见:区分参见: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分析句子的成分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宾语和补语的区分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常常对 “谓 前为状谓后补”和“谓语之后带宾语”这两句“窍门口诀”疑惑不解。虽然他们懂得前者是针对谓语中心词和附加成份而言,后者 是针对句子主干顺序来说,但在实际操作中和分辨时还是常常感到困难。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两种成分进行了几方面的 对比,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一,从概念和回答不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最基本方法。其一,从概念和回答不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最基本方法。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 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之间是 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 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么样”的问题。例如: (1)他打球。(2)他打输了。 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例(2)中“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 问题,所以是补语。 其二,依词性类别判定,细辨认数量结构。其二,依词性类别判定,细辨认数量结构。用分辨词性的办法进行对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宾语作为动词所涉 及的对象,经常用名词、代词或其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而补语则经常用形容词、动词、介词结构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的 词语来充当。例如: (1)他看书。 (2)他看完了。(3)他看什么? (4)他看得很认真 。(5)他去新华书店。 (6)他来自南方 。 以上(1)(3)(5)句子分别以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来充当宾语,而(2)(4)(6)句则以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结构充当补语。 数量结构在句子中既可以充当宾语,也可以充当补语,这时我们就要从词的意义上去区分。 例如:他写了三篇;他唱了三遍 。 前者中“三篇”指文章之类的东西,是以定语代替中心词,故而是宾语;而后者中“三遍”是指唱的次数,是补充说明“唱”这个动 词的,故而是补语。 又如:他浪费了三天,他休息了三天 。 以上两个句子都出现了“三天”这个“数词时间名词”的结构,“三天”后面显然都省去了“时间”这个中心词。 这时我们要看谓语动词能否跟省略去的“时间”一词进行搭配。能搭配成为动宾结构的,说明动词后面的是宾语;如果不能, 则是补语。在前一句中“浪费”可与中心词“时间”构成动宾关系,所以“三天时间”的“三天”是定语代替中心词充当宾语。在后一 句中,“休息”虽然可与“时间”搭配,但构成了偏正关系,而不是动宾关系,不合句意,故而这里的“三天”是表示时段的补语。 再如:他买了二米,线长二米 。 前者“二米”是“买”的对象,自然是宾语。后者“二米”是补充说明形容词“长”的,形容词具有不带宾语的特点,故而这“二米”只 能是补语。此外,非动作动词“有、等于、变成”等后面所带的数量结构都是这些词所涉及的对象,所以不是补语,而是宾语。 例如:我有十个;一个变成了二个;三个加三个等于六个。这些句子中的数量结构都是宾语。 其三,用其三,用“得得”、“这这”二字检验,从二字检验,从“顺序顺序”“结构结构”分析。分析。 我们知道,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如:他笑得非常天真 ; 这花香得很 ; 他说得怎么样 ? 但是,如果“得”字不作为结构助词而作为独立词素出现时,我们就不能混为一谈。 如:他懂得这事。 你值得学习。 这些句子中“得”字与其它词素结合而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词,故而不是补语的标志,它后面的成份是宾语。 用代词“这”可以判定“个”字的宾语和补语。“个”字是最常见的量词,通常用在名词前头。 例如: (1)吃个西瓜。(2)吃个痛快 。 第(1)句中“西瓜”是“吃”对象,是宾语,且可以在“个”字前面加“这”字;第(2)句中“痛快”是补充说明“吃”的,不可能在“个”字前 边加“这”字。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个”字前边能加“这”字的是宾语,否则即为补语。 一般说,动词后边同时有宾语或补语时,是补在前、宾在后,所以宾语和补语在动词后的位置有时也可以做为判定依据。 如:他打了三次球。 我织成一件毛衣。 但也有些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宾在前、补在后。 例(1),他每天上山两趟 。 当补语是量词结构时,这种顺序较为常见。 例(2):你拿杯水来吧!他撕下一张纸来 。 这两个句子中前者补语是趋向动词,置于宾语之后;后者补语是合成趋向动词,两个部份分别置于宾语前头和后头。有些介 词结构也可以放置在宾语之后作补语,如:这件事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 另外,有些形式相同的短语可以通过分析结构的方法来对比判定。 例如:他跑下大堤 。他摘下眼镜。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带“下”字的词组,前一句“下”与“大堤”构成动宾关系,做“跑”的补语, 补充说明跑的结果是下了大堤, 而不是“大堤”被“跑下”;后一句的“下”与“摘”搭配成词,做谓语,“眼镜”做“摘下”一词的宾语“眼 镜”是被“摘下”;再如:我希望去一次;我去一次 。这两个句子中也都有形式相同的“去一次”,但根据结构分析,它在句 子中充当的成份显然不同。 总之,虽然宾语和补语有难以分辨的一面,但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待,多做对比、总结,经过反复训练,总还是能 够达到预期目的的。 【划分【划分 20 个句子成分】个句子成分】 1.我们(主语)是(谓语)一列(定语)树 (宾语) 2.春天(主语)像(谓语)刚落地的(定语)娃娃(宾语) 3.今年的(定语)春天(主语)来(谓语)得太迟 (补语) 4.他(主语)是(谓语)一个高而瘦的(定语)老人(宾语) 5.我们(定语)家(定语的)台阶(主语)低!(补语) 6.妈妈(主语)突然(状语)问(谓语)我 (宾语) 7.敌人(主语)监视(状语)看(谓语)苇塘 (宾语) 8.我们(定语)家(主语)盖(谓语)了(补语)新(定语)房子(宾语) 9.妹妹(主语)正在(状语)上(谓语)小学 (宾语) 10.水珠(主语)起来了(补语) 11.树叶儿(主语)绿(谓语)得发亮 (补语) 12.我和母亲(主语)走(谓语)在前面 (补语) 13.她(主语)又在衣袋里(状语)摸(谓语)了半天(补语) 14.我们家的(定语)台阶(主语)有(谓语)三级 (补语) 15.眼前的(定语)环境(主语)好像(状语)是(谓语)一个(定语)梦(宾语) 16.年轻的(定语)信客(主语)也渐渐(状语)变(谓语)老(补语) 17.我国的(定语)石拱桥(主语)有(谓语)悠久的(定语)历史 (宾语) 18.画眉(主语)在树林边(状语)婉转地(状语)歌唱(谓语) 19.天气(主语)那么(状语)暖和(谓语),那么(状语)晴朗(谓语) 20.他们(主语)轻飘飘地(状语)浮(谓语)在水上(补语) 划分句子成分练习划分句子成分练习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主干:鲁班是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主干:生产力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主干:鲁班接受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主干:鲁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主干:蔡伦出生. 利用语法结构分析处理病句问题 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 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例如: (1)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2)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分析: 把第一句的所有定语、状语都压缩掉,剩下的主干是“发现提供证据”,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是完整的,句子成分 的搭配是合理的;第二句的主干则是“青年担负建成强国”,很显然,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谓语中心语“担负”和“建成强国” 不搭配,“担负”后边一般要有“任务”“使命”“责任”等词语作宾语或宾语中心语。这个句子缺少这类词语,因此使人觉得话没有 说完全。 病句中的搭配不当病句中的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江西贵溪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而被广为流传。(人民日报1993 年 6 月 11 日) 蚂蚁治疗类风湿专科门诊开诊不久小小蚂蚁的神效开始走向世界。(生活与健康报1991 年 1 月 29 日) 冬季天寒,乘客迅猛增大。(北京交通安全1990 年 10 月 15 日) 分析: 上面三个病句都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此类病句可用缩句去来检测。如病句一紧缩后的句子主干为:母牛被流传。这明 显不对,被广为流传的应是母牛的故事。病句二也可缩减为:神效走向世界。“神效”只能震动或传遍世界,用“走向”来搭配 不妥。病句三的错吴更加明显,“乘客”不能增大,增大的是乘客的数量,所以在“乘客”后加上“流量”二字即可。 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通常的动宾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情况: (l)一动词带一宾语: 广东湛江市举行首届教育艺术节。(戏剧电影报1995 年 2 月) 据广州中心气象台资料显示:广州市创 1984 年以来广州春节的最高气温。(新民晚报1999 年 2 月 18 日) 前一句应把“举行”改为“举办”,后一句中“创”与“气温”明显不搭配。现代汉语词典中中“创”解释为:开始(做);(初次) 做。对象必须跟“做”联系上,气温是客观的,不能“做”,改为“创 1984 年以来广州春行的气温最高记录”,句子就通顺了。 (2)一动词带多个宾语: 在娘娘庙前感受了旺盛的香火和虔诚的气氛。(北京青年报1990 年 2 月 20 日) 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感受和状态。(文汇报1995 年 3 月 17 日) 这两句中作宾语的名词短语只有一个可以和该动词搭配。病句一中“感受气氛”是正确的,但绝不能“感受香火”,应改为:在 娘娘庙前目睹了旺盛的香火,感受了虔诚的气氛。后一个病句依此类推可改为: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感受到了 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心情,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状态。 定中搭配不当: 这里大有藏龙卧虎的人才啊!(青年报1991 年 2 月 1 日) 定语“藏龙卧虎”与中心语“人才”搭配不当。“龙”、“虎嘟比喻人才,再去修饰“人才”便重复了;且“藏”、“卧”含“有”之意,与谓 语重复。整句可改为:这里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 状中搭配不当: 人们众口一辞地认为(北京广播电视报1990 年 3 月 6 日)“众口一辞”与“认为”搭配不当。 “众口一辞”显然是形容人们说话,这里却用来修饰“认为“这一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不妥。很简单,将全句改为:人们众口 一辞地说 搭配不当训练: 1 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 WTO 的目标。 (“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进入 WTO 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2 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3 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4 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5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6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 7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成分残缺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等。 1主语残缺 【例】老陈严肃而诚恳地说:“说实话,那些越是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血,到岁数大了,就越是不愿承认自己老了”。(2005 湖北卷 5B) 析缺主语,应在“一腔热血”加“的人”。 【例】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 具。(2005 广东卷 4D) 析“既可以用来”主语应该是“小刀”。可将“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改为“随身携带的精制小刀”。 更多的是由于使用介词不当而导致主语残缺。 【例】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2005 浙 江卷 5B) 析介词结构“在中”使句子缺主语,应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 【例】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4 青海卷) 析介词“对”的使用使句子没有了主语,删掉“对”,“我们”就是主语。 2谓语残缺 【例】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析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例】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析在“突然”之后加上“发现”或“看见”,作谓语。 3宾语残缺 【例】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 4 万元。(2004 全国卷 ) 析缺宾语中心语。应在“4 万元”后加“的处罚”,与“给予”搭配。另外,“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还有毛病。 有的句子,谓语是并列短语,其中某一词语缺少宾语,如: 【例】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2005 全国卷4D) 析“羞辱”缺少宾语,应改为“羞辱厂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练习练习: 1、他(主)非常诚恳地(状)征求(谓)大家的(定)意见(宾) 。 2、秋天比春天(主)更(状)富有(谓)欣欣向荣的(定)景象(宾) 。 3、张思德同志(主)永远(状)是(谓)我们学习的(定)榜样(宾) 。 4、汽车(主)在望不到边际的(定)高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