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_第1页
哈尔滨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_第2页
哈尔滨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_第3页
哈尔滨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_第4页
哈尔滨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如图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示意图,他的修建者曾被赞“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这个水利工程的名字A芍陂B郑国渠C都江堰D京杭大运河2 . “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A尧和舜B炎帝和黄帝C炎帝和蚩尤D周文王和周武王3 . 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整个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这一时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王室衰微C分封制的瓦解D诸侯争霸4 . 创新是引领时代和事业前行的不竭动力。下列是我国的科技创新成就的是青铜铸造技术发明和改革造纸术佛教的创立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ABCD5 . 禹死后,启继承其父王位,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奴隶制6 . 温家宝总理指挥抗击冰灾工作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古代先哲中,第一次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爱惜民力思想的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唐太宗7 . 秦末农民战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桂陵之战D城濮之战8 .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的一段解说词,以下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9 . 西汉初期,哪两股势力导致了社会秩序混乱A诸侯王和农民起义队伍B诸侯王和地方上的豪强地主C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和中央官吏D皇帝和诸侯王10 . 下列成语出自淝水之战的有破釜沉舟三顾茅庐纸上谈兵草木皆兵风声鹤唳ABCD11 . 下图“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融合B在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12 . 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A赤壁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13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下列说法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A周王室地位衰微,诸侯争霸兼并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推广C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局面D国家实现了大一统局面14 .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分析下图所示化石,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北京人A学会了使用火B能够直立行走C结成群体生活D使用打制石器15 .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列对时间叙述正确的是A公元十七世纪早期B公元十七世纪末期C公元前十七世纪早期D公元前十七世纪末期16 . “斩蛇起义草莽雄,推翻暴秦社稷功。约法三章千载颂,帅拜韩信称英明。逐鹿中原操胜券,鏖战垓下伏苍龙。大风歌唱云飞涌,龙腾凤翥是古丰。”这首诗中盛赞的这位“推翻暴秦”的历史人物是A西楚霸王项羽B汉高祖刘邦C汉武帝刘彻D汉光武帝刘秀17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取自下列那部史学著作( )A汉书B史记C后汉书D三国志18 .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公元前221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因为这一年A秦朝初建B大泽乡起义爆发C秦朝灭亡D刘邦建汉19 . 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A齐民要术B缀术C水经注D大明历20 . 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二、综合题21 .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和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热播历史剧芈月传中有一幕,秦国的四方馆里为治国理政热闹异常。一人文绉绉的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应该儒家治国”。另一人情绪激昂:“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思想更适合秦国”。(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归纳儒家、法家的治国主张并列举其代表人物各一位?材料二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民勇于公战”跟变法中哪一条款有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这一历史事件对秦国有何影响?三、辨析题22 . 改革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动力。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责族的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二: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材料三:材料四:(1)结合材料一,如果你是农民,你最支持商鞅的哪项措施,请说明理由;并指出变法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哪一项? (2)结合材料二,说说秦国毫不费力取得黄河以西大片土地的原因。(不要照抄原文)(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