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函数线图和图表函数线图和图表是中考化学历年来的常见题型。从收集到的2020年全国各地148份中考试题中统计得出结果,有134份中考化学试题出现了函数线图题,占全国的90%以上;从南昌市近五年的中考化学试题统计得出的结果,每年都出现了函数线图题。函数线图和图表题型,为什么会成为全国各地化学中考试题中常用的题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一)应用线图或是图表的数学工具,能清晰明了地表达化学变化众多关系中某两者的因果关系;(二)利用线图或图表,便于考查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三)试题中加入函数线图和图表题型,能使整份试题有更好的区分度。中考化学备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函数线图和图表”类的专题指导,成了我们初中化学教师的“基本功课”之一。如何进行函数线图和图表专题复习,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初步的交流,供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在备考教学中参考。第一部分 函数线图和图表简单分类函数线图和图表在中考化学中呈现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三大类。从化学知识块的角度,线图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溶解度函数线图溶解度相关的线图,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单线图单线图有:“正态图”和“负态图”。“正态图”指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有的较大、有的受温度影响较小。“正态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t(温度/)0图12S(溶解度/g)t(温度/)0图11S(溶解度/g)t(温度/)0图13S(溶解度/g)“负态图”指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常见的有Ca(OH)2溶解度图和CO2气体溶解度图。如图13所示。(二)双线图双线图是单线图基础上的组合,典型是图象是两种类型线图的组合。(1)“缓变”与“急变“的组合。如食盐溶解度线和硝酸钾溶解度线的组合,图14所示;(2)“正态图”与“负态图”的组。如硝酸钠溶解度线和熟石灰溶解度线的组合,图15所示。t(温度/)0图14S(溶解度/g)t(温度/)0图15S(溶解度/g) (三)三线图三线图是“正态缓变”、“正态急变”和“负态图”的组合。如图16和图17所示。t温度)0图16S(溶解度/g)t(温度/)0图17S(溶解度/g)二简单反应线图“简单反应”是指函数线图中只含有一个或两个化学反应。分析反应历程比较简单,反应物(含催化剂)和生成物的关系单一,是中考化学试题中是常见的线图之一。如往一定量的稀盐酸里放入足量的大理石(反应后大理石有剩余),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此图象是单反应线图,如图21所示。又如将生锈的投入盛有足量的稀盐酸中,产生的气体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此反应是两个反应的线图,如图22所示。t(时间)0图22V(H2)0t(时间)V(CO2)图21三质量分数线图质量分数线图分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线图”、“固体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线图”和“密闭容器里某气体的质量分数线图”等。t(时间)0%(Mg)图32如硝酸钾饱和溶液100g,温度从20升高到40,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31所示;金属镁在空气里燃烧,固体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32所示。t(加热时间)0%(KNO3)图31又如一小木条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里点火燃烧,直到自然熄灭,容器里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33所示。t(燃烧时间)0%(CO2)图33四pH值线图7140V(碱溶液)图4pHpH值的变化区间,在0至14之间,线图往往会标示pH等于的水平线,有时为了更科学更直观,还附加了pH等于14的“上限线”。溶液pH值变化,往往涉及到金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和水等物质,此类内容很广。溶液pH图象中“分界点”和“分界线”。“分界点”是指pH等于的点,“分界线”是指pH等于7的水平线,有时也常称为“7线”,7线是“中性线”。溶液pH变化过程,实质是“非线性”的,线图属于“非直线段”。如酸碱中和反应,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盐酸溶液的烧杯里,烧杯里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4所示。五多折线图0t(时间/s)图51m(溶液的质量)多折线类线图,是多单线的“连接”,每一段线,表示一个变化;每一个“接点”,表示前一个变化“终点”,下一个变化“起点”。在某节线段的“中间点”,是当前那个化学反应的“途中”,该反应段的反应物有剩余时。多反应体系中,各个反应依次进行,一个反应一段线条,直至各反应完全完成。如向一定质量AgN03和Cu(N0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图51所示。又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缸中有大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他们取一定量废液缸中的上层清液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同时记录了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某一相关量(Y)”的变化关系。若“某一相关量(Y)为烧杯里溶液的质量,则变化关系如图52所示若“某一相关量(Y)为烧杯里氯化钠的质量,则变化关系如图53所示X0Y图53X0Y图52第二部分 函数线图和图表教学策略在“函数线图和图表”的题型中,几乎涵盖了除化学实验操作外的所有初中化学内容,试题对考点综合考查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四个过程。一注重学会认识线图的方法与步骤“识图方法和步骤”是学习线图题的基础,指导学生结合化学内容并充分运用数学工具的方法来理解。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去引导学生识图。(一)读清楚横纵坐标的含义横坐标上的量,往往是表示:时间(或反应时间),温度,反应物的质量,反应物的溶液体积。纵坐标上的量,常常是表示:(1)质量。如某种生成物的质量、沉淀物的质量、某种元素的质量、某种反应物的质量、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溶液中某种溶质的质量、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和生成气体的质量等;(2)体积。如生成H2的体积、生成O2的体积、生成CO2的体积和剩余某种气体的体积等;(3)质量分数。如溶液中某种溶质的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某种物质或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的质量分数等;(4)溶液的pH值。如酸液滴入碱液后混合液的pH、碱液滴入酸液后混合液的pH值、酸液与盐溶液反应前后的pH值、酸液与金属反应前后的溶液PH值、酸液与水混合后的PH值、碱液与水混合后的PH值和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后的PH值等。(二)看清楚线的起点、折点、交点、终点(1)线的起点。有三种情况:即起点在原点、起点在横轴上和起点在纵轴上。(2)线的折点。说明某个变化结束点,又是下一个变化(或过程)的起点。(3)两线的交点。说明两个量在此点相等。(4)线的终点。指变化的结束点。(三)看清楚斜线的变化方向和变化“角度”及水平线的高低(1)斜线的变化方向。“撇向”方向,表示纵坐标的量随横坐标的量增大而增大;“捺向”方向,表示纵坐标的量随横坐标的量增大而减少。(2)变化“角度”。实质是变化率,角度大变化率大,角度小变化率小。(3)水平线。指纵坐标的量不发生变化,水平线高表示纵坐标上的量读数大。二注重典型线图的教学中考化学典型的线图有以下四大类(一)金属与酸液反应图(1)等质氢图如图61所示。两种金属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此图反映了两种情况:图61酸不足,金属过量,产生的氢气质量由酸液的质量决定,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完全反应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或守恒)。 酸足量,投放的两种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恰好完全相同,两种金属的质量恰好是一个特定的一组数值。如 18 g 铝和 56 g 铁分别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Al线角”(指与横坐标的角,下同)比“Fe线角”大,说明金属Al比金属Fe活泼。(2)等质等价金属图如图62所示图62如等质量的镁、铁、锌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物的金属离子都为2 价,产生氢气的速率和质量不同。图62给出以下两条信息: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三种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依次为MgZnFe。因为“Mg角”“Zn角”“Fe角”。角度大说明金属与酸反应快,相同条件下反应越快说明金属越活泼。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成离子时价数相同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越多,同时消耗的酸也越多。水平线越高,表示产生的氢气越多。注意,有时用线图来推理某种金属,也用同样的方法。(3)等质不等价金属图图63如图63所示。铝、镁、锌与酸反应,生成物金属离子的化合价分别为3、2、2,此图反映出等质不等价金属与酸反应不仅速率不同,而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金属化合价有关。可用下式计算氢气质量:(二)溶液pH值线图认识溶液的pH值线图,首先要指导学生复习以下三个重要的pH值的基础知识。(1)线图的区域性酸溶液的pH 一定在小于7区域,中性盐溶液pH等于7,碱溶液的 pH 一定在大于7区域,纯碱(Na2CO3)溶液的pH值略大于7。(2)浓度与PH值大小酸的浓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pH 越小;酸的浓度越小,溶液酸性越弱,pH 越接近 7。碱的浓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pH 越大,碱的浓度越小,溶液碱性越弱,pH 越接近 7。(3)混合液的PH值不同pH值的不同溶液混合时,不能简单的相加或相减,也不一定是相加后的平均值,只能确定混合液的pH值区间(即范围)。若酸碱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溶液的pH值由反应物的剩余及生成物的酸碱性(指可溶)决定混合液的pH值。两种溶液混合后PH值区域确定方法“pH较大溶液的pH值”“混合后溶液的pH值”“pH较大溶液的pH值”pH7140V(水体积)图64 两种溶液(或液体)混合的典型类型向碱溶液中加水稀释。如图64所示向碱溶液中加水稀释,碱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碱的浓度越小,碱性越弱,则 pH 越接近 7。 pH7140V(水体积)图65向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如图65所示。向酸溶液中加水稀释,酸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酸的浓度越小,酸性越弱, pH 越接近 7。pH7140V(酸溶液)图66向碱溶液中加酸溶液。如图66所示。向碱溶液中加酸溶液,碱溶液浓度逐渐减小,碱性逐渐减弱,恰好中和溶液 pH 为 7,继续加酸后酸过量,溶液酸性逐渐增强,渐渐接近酸溶液的pH值。pH7140V(碱溶液)图67向酸溶液中加碱溶液。如图67所示。向酸溶液中加碱溶液,酸溶液浓度逐渐减小,酸性逐渐减弱,恰好中和溶液 pH 为 7,继续加碱性逐渐增强,溶液碱性逐渐增强,渐渐接近碱溶液的pH。pH7140V(酸溶液)图68向水中酸溶液。如图68所示。向水中滴入酸溶液,水与酸溶液的混合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混合后溶液的PH值由7逐渐减小,终点接近所加酸溶液的pH值。pH7140V(碱溶液)图69向水中加碱溶液。如图69。向水中滴入碱溶液,水与碱溶液的混合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混合后溶液的PH值由7逐渐增大,终点接近所加碱溶液的pH值。说明 图64至图69中的曲线,只是反映pH值的变化趋势,是一种简单的示意图而非加入酸溶液(或碱溶液)与pH值的数值对应关系。7140V(CO2)图610pH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如图610所示。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pH值由7逐渐减小,当二氧化碳气体不再与水反应时,溶液的pH值不再发生变化。7140m(CaO)图611pH向水中加生石灰。如图611所示。向水中加生石灰时,生石灰(CaO)与水发生反应生成Ca(OH)2,生成的溶于成碱溶液,溶液的pH大于7,因为Ca(OH)2的溶解度很小,极易达到饱和,pH值线很快成为水平线。7140时间图612pHt1t2多反应的溶液pH变化图。如图612所示。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纯碱溶液,溶液的pH随滴入纯碱溶液的量的变化关系图,如图612所示。(三)化学反应质量关系图化学反应质量关系图,常见的相关化学知识有:质量守恒应用、金属与酸溶液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溶液反应和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等。各类反应的相关的图象有几下几类。恒量关系图。如图71所示。恒量关系指某种物质的质量不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如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反应前后某种元素的质量和密闭容器内某些气体反应前后的某元素质量等,在图中常常呈现为一图710加热时间tm(二氧化锰质量)条水平线。水平线表示纵坐标上的量是一个恒量。例如,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试管里二氧化锰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71所示。“捺线”关系图。如图72和图73所示。“捺线”是指某种反应物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某种反应物的质量逐渐减少,直到该物质反应完或反应停止。例如,把一小块金属锌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直到金属锌完全反应完,如图72所示。当金属锌过量时,稀盐酸不足时,金属锌与稀盐酸的关系,如图73所示。0时间tm(Zn质量)图730反应时间tm(Zn质量)图72注意:反应物的起始质量不是0。“撇线”关系图。如图74、图74和图75所示。“撇线”是指某种物质的质量随着变化的进行逐渐增加。分为三种情况,即起点在纵坐标上、起点在原点和起点在横坐标上。图740反应时间tm(溶液的质量)a起点在纵坐标上。说明纵坐标上的量开始有,随着反应进行不断增加,直到某一种反应物反应消耗完了,线条变为水平。例如,将锌片插入盛有一定质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烧杯里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图,如图74。图750时间tV(CO2)b起点在原点上。说明纵坐标上的量与横坐标上的量同时增加,当某一种反应物完了,线条也变为水平了。例如,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到一定量的石灰石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如图75。图760时间tV(H2)c起点在横坐标上。说明变化分两个阶段进行,先经过一段时间或先进行另一个反应,再进行后一个反应,前一个反应没有纵坐标上的物质生成,后一个有纵坐标上的物质生成,直到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消耗完了,线条变为水平。例如,将一小块表面氧化的铝片,投入到盛有足量稀盐酸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76。(四)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相关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图,纵坐标上的量是某种溶质的质量分数,横坐标上的量是加入该溶质的质量,此类变化图呈现的是“非直线性”关系。(1)例如,当温度不变时,往一定量的不饱和食盐水中加食盐时,在没有达到饱和前,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随加入食盐(食盐质量用m表示)的不断溶解增大。注意,此类变化属于非直线性变化。当溶液中食盐达到饱和时,线条折变为水平线,表示恒温时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正确的图象是图81,而不是图82。图81m(食盐)%(食盐质量分数)图82m(食盐)%(食盐质量分数)000图83m(水)(食盐质量分数)(2)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溶剂质量的增大而减小,但由于溶质质量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与溶剂质量(m)也不是简单的反比例函数关系,故曲线不能呈直线,且永远不会等于0。如图 83。(3)溶液的溶解度曲线图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 单线型单线图是最基本的曲线图,“线上区”表示该温度下溶质有剩余,还有部分没有溶解,溶液呈饱和状态;“在线”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恰好饱和,给定的溶质与溶剂之比,恰好等于此温度时的溶解度(S)与100之比;“线下区”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单线图有“正温态图”和“负温态图”。 “正温态图”,如图84所示。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负温态图”,如图85所示,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0图85t(温度)S(溶解度/g)0图84t(温度)S(溶解度/g)“缓变图”与“急变图”“缓变图”是指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如食盐的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图,图86所示。“急变图”是指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如硝酸钾的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图,图87所示。0图86t(温度)S(溶解度/g)0图87t(温度)S(溶解度/g)第二类 双线图双线图中重点要读懂“交点”和“区域”。交点是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区域”有两个,分别是“交点前区”和“交点后区”。双线图的基本线图有以下两种,如图88和图89所示。S(溶解度/g)0图810t(温度)t1t2t30图89tt(温度)S(溶解度/g)0图88tt(温度)S(溶解度/g)第三类 三线图“三线图”是单线图与双线图的组合,常见的曲线图如图810。关键的地方是看清楚三个不同温度时,线线交点处的溶解度大小,结合“质与剂”关系,正确判断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三注重课本基本反应的“多维线图”讲解 “多维线图”是指同一反应中从不同的量变关系呈现不同的函数线图。(一)双氧水分解反应图 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22H2O+ O2有关此反应的“函数线图”,可从“物质质量”和“质量分数”两个角度进行分析。(1)各物质的质量水的质量(见图91),双氧水的质量(见图92),试管里液体的质量(见图93),氧元素的质量(见图94),氢元素的质量(见图95),产生氧气的质量(或体积)(见图96),二氧化锰质量(见图97)。0图91t(反应时间)m(H2O)0图92t(反应时间)m(H2O2)0图93t(反应时间)m(H2O+H2O2)0图95t(反应时间)m(H)0图94t(反应时间)m(O)0图96t(反应时间)m(O2)0图97t(反应时间)m(MnO2)(2)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水的质量分数(见图101),双氧水的质量分数(见图102),液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见图103),液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见图104)。0图101t(反应时间)%(H2O)0图102t(反应时间)%(H2O2) 0图104t(反应时间)%(O)0图103t(反应时间)%(H)(二)注重同类反应在不同情景时的函数线图比较比较过量的白磷和小蜡烛分别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瓶口已完好密闭)中燃烧。足量磷燃烧时,直到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尽;而小蜡烛燃烧,当小蜡烛熄灭时,空气中还有氧气剩余(氧气的含量低于125%时停止燃烧)。0图112t(反应时间)m(O2)0图111t(反应时间)m(O2)瓶内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11(白磷图)和图112(小蜡烛图)。(三)注重多折线图象的分步理解分析多折线图时,要理清各段的含义。(1)已知:,一定质量的和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可以设置两个问题:0图121t(加热时间)m(O)氧元素的质量(m)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121所示。第一段“水平段”,是反应前的预热阶段,没有发生分解反应;第二段“下坡段”,发生了分解反应,氧气逸出,固体中的氧元素逐渐减少,真到反应结束;第三段“水平段”,反应结束后,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仍有氧元素。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加热时间t的关系,如图122所示。0图122t(加热时间)%(MnO2)第一段“水平段”,反应前的预热阶段,没有发生分解反应;第二段“上升段”,发生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即锰元素的质量没有变化,而固体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少,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了;第三段“水平段”,反应停止,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2)把适量的生石灰粉末加入澄清的饱和石灰水,溶液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图如图131所示,溶液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32所示。0图132t(时间)mCa(OH)2abcd0图131t(时间)%Ca(OH)2abcd生石灰(CaO)粉末与饱和石灰水(H2O)中的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该反应要抓住两点,一是反应放出热量,二是反应时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分析图131。因为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Ca(OH)2饱和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也下降了,即“ab”段;b点时,反应结束,从b点开始溶液慢慢降至原来的常温到达c点,Ca(OH)2溶解度又恢复至原来的大小,饱和溶液中的Ca(OH)2质量分数与原饱和溶液相等,即“bc”段;c点起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中溶质的Ca(OH)2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a点与c点水平。分析图132。“ab”段,CaO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Ca(OH)2,此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Ca(OH)2 总质量不会增加,因为,生成的Ca(OH)2,不能溶于饱和溶液中。饱和溶液中的Ca(OH)2质量是减少的,减少的原因是:一方面,CaO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因为溶剂水的减少析出饱和溶液中的原有的部分溶质Ca(OH)2,另一方面,CaO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时使Ca(OH)2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使Ca(OH)2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减小又析出部分溶质。“bc”随着反应结束,停止放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慢慢降至常温,此时沉析在底部饱和溶液里的部分Ca(OH)2,又溶解了。c点低于a点的原因是,消耗掉水后饱和溶液析出了部分Ca(OH)2。(四)关注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定性影响”化学反应过程中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影响,主要呈现在放热反应中。如制取氢气时的金属镁与稀盐酸的反应和酸碱的中和反应等。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141所示。0图142t(时间)m(H2)abcd0图141t(时间)(H2)abcd在教学中,要分析各段的反应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在图141中:“0a”段,金属镁表面的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没有产生氢气;“ab”段,刚开始反应,溶液的浓度较大,反应开始加快:“bc”段,酸液的浓度有所减少,但反应是放热,溶液的温度急剧上升,加快了化学反应速度,此时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温度”处于主导地位。“cd”段,当温度升高较缓慢时,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浓度”处于主导地位,随着酸液浓度的减小,产生氢气的速度降低,直至反应结束。此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若用折线图表示,如图142。四注重历年真题反应线图的训练和讲评中考真题是命题老师精心设计的“产品”,试题大多数来源于新编,知识点组合比较优化,复习时从众多的中考化学题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真题进行练习和讲解,有利于开阔学生解题思路,又有利于教师对相关知识点的复习。试题讲评过程要注重知识点的运用、解题思路的开拓和相关知识的总结归纳。选取以下3个真题,供大家选用。例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缸中有大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他们取一定量废液缸中的上层清液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同时记录了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某一相关量(Y)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纵坐标(Y)可表示溶液的pHBBC段所处溶液的pH等于7C反应进行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DNa2CO3+2HCl=2NaCl+H2O+CO2为AB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此时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分析: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的反应原理,向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相比之下,刚开始是稀盐酸的量多,而碳酸钠的量少,溶液中应先冒气泡,而不是先产生沉淀。所以反应顺序为:AB段:Na2CO3+2HCl2=NaCl+H2O+CO2,此时没有沉淀产生,等溶液中稀盐酸被消耗完了以后,才慢慢开始产生沉淀;BC段:Na2CO3+CaCl2=CaCO3+2NaCl。实验探究进行到C点时,反应结束,因为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加入其中,溶液的pH大于7。提示: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刚开始是稀盐酸的量多,而碳酸钠的量少,溶液中应先冒气泡,而不是先产生沉淀。解析:A由反应过程可知,AB段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溶液的pH增大;BC段发生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pH=7不变,C往后,碳酸钠过量,pH7,故A错误;B由A知,BC段所处溶液的pH等于7,故B正确;C由反应过程知,反应进行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钙,故C错误;DNa2CO3+2HCl2NaCl+H2O+CO2为AB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加入的是碳酸钠,跑出的是二氧化碳,溶液的质量增加,故D错误。所以选B。例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分析:(1)读图横坐标上的量表示时间,纵坐标上的量表示物质的质量。甲线起点16,折点8,水平线8,变化前后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线起点4,折点32,水平线32,变化前后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丙线起点12,一直没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线起点24,折点4,水平线4,变化前后质量减少,丁是反应物。(2)列式:化学反应表达式:丙甲 + 丁 乙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分析数据质量关系甲丁丙乙起始量1624124t1时841232变化量-8-200+28质量比257解析:A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B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4):(244)=7:5,该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答案:D。例3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1)读图。横坐标上的量是时间,纵坐标上的量是pH值。(2)看线。图中pH曲线由高到低,从大于7碱区出发,说明烧杯里的溶液是碱溶液;经“7点”到达小于7酸区,说明最后溶液呈现酸性,中和反应后,酸过量。 (3)识点。起点,起点的溶液pH大于7,说明烧杯里溶液是碱溶液,该反应的“酸滴入碱”。a点,处在中和反应的“途中”,溶液中有新的生成物Na2SO4,又有烧杯里反应物的剩余物NaOH。 b点,是恰好中和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点,是酸液过量点,烧杯里的溶质是 Na2SO4和H2SO4。解答:A选项。图中c点在小于7区域,溶液呈酸性。选项A错误。B选项。图中a点在大于7区域,处在中和反应途,烧杯里溶液中除了生成物Na2SO4外,还有还有剩余的NaOH。选项B错误。C选项。起点的pH值大于7,说明烧杯里原溶液是碱溶液,该实验的操作是“酸滴碱”。选项C错误。D选项。由a点到b点,pH值由大于7区走向等于7点,pH值逐渐减小,发生酸碱中和反应。D选项正确。答案:D例4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70pH(溶液)水的质量/gA0m(溶液质量/g)t(反应时间/s)B0m(固体质量/g)t(反应时间/s)C0m(沉淀质量/g)t(反应时间/s)DA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C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滴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解答:A选项。水加入碱溶液,pH值的起点在大于7区域,终点的pH值接近于7且不等于7,A图的终点进入小于7区域了,不符合实验事实。A项错误。B选项。氯化铜溶液与铝反应生成氯化铝,溶液质量变化的本质是“铝进铜出”,根据“等价置换原理”,因为“单价铜”为32(即),“单价铝”为9(即273=9),进9出32,所以反应发生后溶液的质量减少。B项错误码。C选项。反应物中固体只有二氧化锰,是此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从图象上的线条是一条水平的线。C项正确。D选项。根据pH差值大小与反应先后的关系,硫酸与氢氧化钠先反应生成Na2SO4和H2O,等到硫酸消耗完再进行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Cu(OH)2沉淀。生成沉淀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是,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过一会儿发生第二个反应才有沉淀生成。D项错误。答案:C第三部分 南昌市中考化学图象类试题集锦(一)选自近五年南昌市中考化学试题 12020年第15题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 A铁、镁 B铁、锌 C锌、铁 D锌、镁 答案:B22020年南昌中考第15题有等质量的A、B两金属,相对原子质量Ar(A)Ar(B),将A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B均为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氢气的速率AB B反应后A、B一定都有剩余 C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一定不相等 D消耗B的质量一定小于A的质量 答案:C 32020年第8题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t2时,物质a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温度高于t1时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 D将t2时物质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答案:B42020年第15题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BCDA向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锌粉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氢氧化钠溶液D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钡溶液答案:D52020年南昌中考第22题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l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右图。(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3)若上述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克,写出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的表达式:_ _(用m表示)。答案:(1)6.6 ; (2) 80 ; (3) 。62020年南昌中考第11题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5g甲C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D将t1时的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答案:B72020年南昌中考第15题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 A木炭还原氧化铜 Bt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C镁在氧气中燃烧 D等质量、等体积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答案:D82020年南昌中考第24题某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易造成环境污染。化学兴趣小组为该厂设计废水处理和利用的方案讲行了如下实验:取过滤后的水样200 g,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水样中杂质的影响):(1)反应生成C02气体的质量是 g;(2)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农业上常用10一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请通过列式计算判断:上述实验反应后所得溶液能否直接用于农业上选种?答案:(1)4.4; (2)反应后生成氯化钠11.7g;(3)实验反应后所得溶液不能直接用于农业上选种92020年南昌中考第12题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找如图所示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XYZ BYZXCZYX DX=YZ答案:B92020年南昌第15题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以下物质,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CD答案:C102020年南昌中考第22题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盐酸,小丽为了测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中配制了8g 10%的NaOH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滴加该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了8g 10%的NaOH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 ;(2)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当滴入4g盐酸时,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g。0t1t2 t(温度)S(溶解度/g)答案:(1)72g (2)73% (3)046112020年南昌中考第12题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C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答案:122020年南昌中考化学第18题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右图为硫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空:(1)E点表示的是二氧化硫,写出他的一条物理性质 ;(2)右图中可表示K2SO3这种盐的点是 (填字母);(3)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BCDEFG+6+4A氧化物 酸 盐(4)写出由B点表示的化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无色气体(或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等)(2)F (3)单质(4) SO3 + 2NaOH Na2SO4 + H2O函数线图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认识图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讲解。在识图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首先看清图象及图象中的“点”和“线”,再对照问题或选项进行解答。关于函数线图方面,新课教学阶段,应充分利用习题讲评课,讲行全方位拓展讲解,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化学解题视野。复习阶段,要注重结合化学知识点进行分类讲解。中考化学函数线图题,是中考化学的必考题型,利用数学工具来检测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又为高中阶段的学习进行铺路。为了中考化学的备考,为了学生将来学习的发展,一起做好函数图象专题复习,为中考加油!(以上内容疏漏之处难免,敬请各位老师补遗修正) 2020年5月12日“第四部分 函数线图和图表题型练习”另行附后第四部分 函数线图和图表题型练习练习一 溶液和溶解度线图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1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B将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溶液质量不变C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D将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3右图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B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有晶体析出C40时,75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25g Na2SO4D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4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BAC BABCCBAC DCBA 5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 aAB溶解度/g3020 40温度/606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在40时A、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a点是A、B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 ;(3)20时将20g A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4)若A中含有少量的B杂质,提纯A的方法是 结晶。练习二 化学反应相关图象之一1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以下物质,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2图像与对应实验过程不相符的是( )0000反应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官方授权合同协议书样本
- gis毕业论文题目
- 机电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 医疗行业在线问诊平台设计与实现方案
- 2025年人才引进合同官方规范样本
- 自学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 新零售模式下的仓储与配送优化方案
- 2025资产处置委托代理合同
- 广东省河源市江东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毕业论文学前教育系
- 2025年教育法学法规试题及答案
- 在接受诫勉谈话时的检讨及整改情况报告
- 汉教课堂观察汇报
- 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自评检查表
- 2025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第一批)4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2025年高级(三级)评茶员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真题卷(后附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通识课基础》高职人工智能全套教学课件
- 2024版电网典型设计10kV配电站房分册
- 2025年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经济押题模拟卷(附答案)
- 教育测量与评价 课件全套 朱德全 第1-15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教育测评结果的统计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