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_第1页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_第2页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_第3页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_第4页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A海豹的皮下脂肪层B鱼的体型为梭型C牦牛的绒很保暖D蜜蜂采蜜2 . 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它们的耳朵大小不同。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B阳光C空气D土壤3 . 生活中有“南橘北枳”之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水分B温度C阳光4 . 广西龙江河1月15日出现重金属镉含量超标,26日污染水体进入下游柳江系统,27日柳江上游河段镉浓度超标达5倍,下列有关镉污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B人类活动是造成镉污染的重要原因C镉污染影响水体生物,但不会影响人类健康D镉可以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5 . 地老虎蛾因与石块颜色相近,藏匿在石块下得以生存,但即便如此,仍有地老虎蛾被熊从石块中挖出取食,这说明了什么:A适应的普遍性B反射C应激性D适应的相对性6 .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叶呈针状,主要是哪种生态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A阳光B水C土壤D温度7 . 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捕食B共生C种内斗争D种内互助8 . 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为刺,以减少水的散失,变色龙体色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有利于防御。以上事例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与环境无关9 . 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携带的棉花种子长出了嫩芽。该探测器给棉花种子提供的萌发条件中不包括A温度B水分C空气D阳光10 .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为了更好地观察,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以下实验操作中,必须使用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 ( )A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B观察鼠妇对光照的反应C观察萝卜幼根上的根毛,估算其数量D观察玉米种子剖面被碘液染色的胚乳11 . 为探究两种抗生素对某细菌的抑制效果,设计如题图所示实验方案;在无菌固体培养基表面涂布被检测细菌,放置甲、乙和丙三个圆形滤纸片(抗生素可在培养基中扩散,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的大小能反映其抑菌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抑菌最有效的是抗生素bB浸泡滤纸片的抗生素a、b浓度应相同C丙滤纸片起到对照作用D此方法可检测抗生素对病毒的抑制效果12 .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是非生物因素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13 . 夏季北京市山区的空气湿度要高于平原地区,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生存B生物能适应环境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存依赖环境14 . 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森林可以保持水土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蚯蚓疏松土壤15 . 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A湿度B水分C阳光D空气16 . 冬眠之前,蛇在天气突然变冷时会爬出洞穴来晒太阳。影响蛇产生这种行为的生态因素主要是:A光B空气C温度D土壤17 . 瓢虫鞘翅具有鲜艳的色斑、避役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A保护色、警戒色、拟态B拟态、保护色、警戒色C警戒色、拟态、保护色D警戒色、保护色、拟态18 . 南方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19 . 地衣是真菌与藻类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 )A竞争B共栖C共生D寄生20 . 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鼠妇,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地点鼠妇只数水泥路上3水槽边的石头上2种花的湿花盆底下17干草地上2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空气新鲜21 . 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对某种疫苗预防某种病毒感染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如图为该实验的某些关键步骤,其中需要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的是Aa、cBb、cCb、dDc、d22 . 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几乎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A海沟深处没有二氧化碳B海沟深处的温度太低C海沟深处没有阳光照射D海沟深处没有足够多的有机物二、综合题23 . 阅读分析2017年10月2日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科学家,他们的获奖理由是:因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通俗地说,就是他们阐明了人体“生物钟”的运行机制其实不仅人类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植物的生长随季节表现出的快慢节律性变化,称为季节节律例如,温带的多年生植物春季发芽、夏季生长、秋季落叶、冬季休眠,完成一个生长季植物还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例如,大豆的叶片白天舒展,夜晚下垂;牵牛花的花早晨开放,夜晚闭合研究表明,光是控制植物节律最重要的环境信号,可以调控组织的分化和器官的发育,包括对种子的萌发、茎叶的发育、叶子的脱落、芽的休眠、开花等的诱导和控制光对植物的成花诱导是最典型的现象许多植物只有经过适宜的日照处理,才能诱导开花,植物对昼夜相对长度变化所发生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以把植物分为三种类型:短日植物、长日植物、日中性植物短日植物是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即引起植物开花的最大日长)条件下才开花短日植物对黑暗期敏感,延长暗期会诱导或促进植物开花,因此,短日植物又称为长夜植物通常这些植物在早春或秋季开花长日植物则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或者黑暗期必需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形成花芽长日植物一般在仲夏开花,如冬小麦、菠菜等日中性植物对日照长度没有特殊要求,在任何日照长度下都能开花那么,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哪里呢?有人推测是叶片,且认为叶片在完全展开时对光周期最敏感叶片在光周期下会形成刺激开花的物质,运输到芽的位置,诱导形成花芽植物生理学家因此做了如下实验,如图:将带有叶片的植物和除去叶片的植株置于相同的光周期下进行诱导,然后再分别将这两株植物与一株未经光周期诱导的有叶片植物相连,结果发现带有叶片进行光周期诱导的一组中,两株植物都能正常地开花但是,除去叶片的一组,两株植物都不能开花虽然这种促进开花的物质至今未被分离出来,但科学家推测,它们可能是一组包括色素在内的特殊有机物的混合体(1)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有节律现象?请举一例_,月季是北京市的市花,因花期长、易管理、品种多样广泛用于街道绿化,它最可能是_植物(短日植物/长日植物/日中性植物)(2)黄巢的不第后菊赋中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可知菊花是_植物(短日植物/长日植物/日中性植物),要想让花房中的菊花提前到8月开花,可采取的措施是_(3)根据植物生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4)根据科学家对促进开花物质的推测,实验中需要将两株植物的_(导管/筛管)相连通,以便于该物质的运输(5)如果让你设计小花园的绿化,尽量使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种类的花开放你选择的植物是_(至少写出三种),请你为保护小花园的提示牌写一条提示语_三、资料分析题24 . 资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闯题:材料一:蜂兰的唇形花瓣常常与雌黄蜂的外表相似,可以吸引雄黄蜂前来“交尾”,雄黄蜂从一朵蜂兰花飞向另一朵蜂兰花,就会帮助蜂兰花传粉。材料二:土壤中的动物(如蚯蚓)的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材料三: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1)上述材料一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2)上述材料二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3)上述材料三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四、实验探究题25 . 下表是利用菜豆种子进行的五组实验,将100粒饱满而完整的菜豆种子随机分成5等份,分别放在底部铺有棉花的5个培养皿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请回答 组别甲乙丙丁戊光照有光有光有光有光黑暗温度常温常温低温常温常温棉花干湿状态潮湿干燥潮湿水淹没种子潮湿种子发芽数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