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历史往往有惊人相似之处。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外族入侵B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C奴隶起义D统治者的暴政、昏庸2 . 下列发现哪些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发现了粟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发现了水稻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陶制和石制纺轮,证明已会纺织、制衣红底黑纹彩陶盆,证明出现原始艺术半地穴式房屋,证明过着定居生活ABCD3 .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继位的惠文王下令处死,但新法仍继续推行。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B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C变法得到了新兴地主阶级拥护D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的要求4 . 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A私学的兴盛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C士人的解放D社会的急剧变革5 . 以下资料是我们从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发现的,据此可以说明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比较粗糙北京人可能会用火烧烤食物北京人实现了定居生活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ABCD6 .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有关战国时期秦国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理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ABCD7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以下属于儒家思想的主张中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积极影响的是A为政以德、以德服人B有教无类、温故知新C君权神授、自由民主D消静自然、无为而治8 . 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兴起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A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B地处大河流域,土质肥沃C城市国家兴起较早D擅长军事远征9 . 每年12月4日是我国的宪法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孟子B老子C庄子D韩非10 . 图片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图片与分封制有关的是ABCD11 . “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统治”反映的是哪一家的主张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2 . 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是( )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穆公13 . 观察下面两幅图,春秋时期称霸的诸侯国中后来发生分裂的是A齐国B楚国C燕国D晋国14 .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夏、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的反叛B统治残暴,失民心C“国人暴动”D少数民族的骚扰15 . 华夏族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它形成的基础是A炎帝和蚩尤的部落联盟B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C尧和舜的部落联盟D舜和禹的部落联盟16 .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原始农业出现后,人们开始建造房屋,过定居的生活。仔细观察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属于半坡人居住房屋,图2属于河姆渡人居住房屋图1房屋主要位于南方,图2房屋主要位于北方图1居民种植粟为主,图2居民种植水稻为主房屋样式的区别是自然环境差异的结果ABCD17 . “国人暴动”发生在公元前841年,请问这一年为哪一世纪( )A公元前5世纪B公元前7世纪C公元前9世纪D公元前8世纪18 .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什么文明( )A农业文明B青铜文明C商业文明D丝绸文明19 . 把全国划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利的“九鼎”的是( )A商纣王B武王C大禹D夏桀20 . 依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这是孙中山先生缅怀下列哪一位人物的题词?( )A黄帝B炎帝C周武王D秦始皇21 . “考古学者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灰烬以及烧石和烧骨等。”材料反映了此远古人类会使用火会种植庄稼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会猎取动物ABCD二、填空题22 . 原始人类居民过上定居的生活最主要的原因是_。三、简答题23 . 夏商和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四、综合题24 . 在伟大祖国成立70周年之际,某班学生开展了“中国自信”的主题团队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文化自信感受中国文化)(1)中华文化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根据下图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的制度建构和技术创新两个角度各举一例进行史实论证。任务二(理论自信感知中国理论)中外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主要流源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有但丁、莎士比亚、达芬奇等,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功实践:。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时间:1978年;作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2)中外思想解放运动中列举一位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中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什么?小明制作时间轴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上义思想”,他记不清“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十七大”还是“十八大”上,请你在时间轴上给准确的填写出来。(答题卡上写出在几大上即可)任务三(道路自信探索中国道路)(3)将下表中空缺部分补充完整。中国道路历史事件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历史意义守制歧路洋务运动曾国藩、李鸿章自强、求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制寻路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建立君主立宪制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解放。辛亥革命孙中山建立共和国制星火指路中国革命毛泽东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解放。求是领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任务四(制度自信感悟中国制度)(4)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在如今的中国正在焕发着无穷生命力。请举两例说明我国50年代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成功探索。任务五(中国自信走好中国道路)(5)百年求索路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结合任务三和四,谈谈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走好中国道路。2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材料二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在经济上,围绕土地和部民实行了全方位改革。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前后有何变化?封君和封臣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关系?(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哪一改革?简述这一改革经济方面的举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