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点)源排查制度范文_第1页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点)源排查制度范文_第2页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点)源排查制度范文_第3页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点)源排查制度范文_第4页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点)源排查制度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海中华名城二期3标段工程 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源 排 查 制 度 四川浩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点)源排查制度一、总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为创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有效实施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的排查、监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及预测系统中的危险性,采取综合安全措施,加强事故的预警预防预控工作,来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发生,防止潜在危险变成实际危险,从而保证施工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结构安全、财产安全和安全的施工环境。二、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的含义:隐患是安全生产各类矛盾问题的集中反映,隐患的产生和存在,通常反映了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或者监管主体思想重视不够、治理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力等问题,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三、工作流程图: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开展安全教育,认真的组织了对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价,特制定本项目的排查制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价编制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源制度成立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及人员职责安全教育知识培训是否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定期评审实施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修订未发生发生 图1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四、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源排查制度:1、按照“企业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定期进行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的排查。2、项目部每月必须组织二次以上的安全检查,排查和发现事故隐患及危险源。新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必须在24小时内向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报告。3、按照“企业全面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造成,谁管理,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负责”和分级管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原则,落实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监管责任。5、重大事故隐患或重大危险源排查组织机构为技术安全部门,必须设立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安全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危险源管理小组。五、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源排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领导小组及其人员组成组 长:周强副组长:朱登磊、冯仁杰组 员:冯超、冯朝刚、叶新斌、罗文华、谢素珍、鄢宜忠(二)组织机构领导小组职责1.全面掌握监管责任范围内重大事故隐患的分布情况,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及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并建立重大事故隐患监管台帐;2.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监管责任制;3.确保监管责任范围内重大事故隐患管理措施和监管责任的落实;4.审查和确保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监管方案的实施,并保证按期完成整改任务;5.审查重大事故隐患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行性,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6.对监管责任范围的重大安全隐患管理和整改情况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7.按时上报监管责任范围内重大安全隐患监管整改情况;8.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监管责任范围内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验收工作。六、施工现场事故应急处理设备和设施(一)、应急资源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1、基本装备1)特种防护品:如绝缘鞋、绝缘手套等。2)一般防救护品: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等;救护担架1付、医药箱1个、止血胶布、临时救护担架及常用的救护药品等。3)专用饮水源、洗手间和冲洗设备。2、专用装备1)消防栓及消防水带、灭火器、水桶、铁锹等。2)自备小车壹辆。3)无线电话对讲机。相关单位联系电话表序号单 位联系人电 话备注1急救电话1202求救电话110、1193建设单位工程部姜晗、全天峰4监理单位监理部 陈士忠5组长周强(二)、应急响应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或驻地发生无法预料的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危险时,应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由项目部安质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请示,请求启动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向安监站或政府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1)值班:项目部实行昼夜值班制度。(2)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分钟内电话通报到值班人员,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110等求救电话。(3)值班人员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2分钟内将情况报告到紧急情况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由项目部安质部在30分钟内以小组名义打电话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4)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紧急事故发生上报应急救援组长抢险领导小组抢险方案确定物资、设备到位进行抢险现场处置、送医院抢救抢险结束、恢复生产措施及善后处理、进行总结上报监理、业主、设计院人员伤亡图2 施工现场事故应急发生处理流程图七、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分析由于危险性有潜在的性质,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展为事故,故在未发生事故前,如何辨认出潜在的危险源就至关重要,为了能迅速查出危险源,应采取如下两种预先分析方法:(一)调查危险源:先对生产目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作较为充分的调查了解,然后再按照过去的经验和同类施工中所发生过的事故,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人员受伤,物质损失的危险性。(二)识别危险因素:潜在的危险性往往是很难辨识的,危险性已是固有的潜在性质,应采取系统地去辨别它,才不会造成遗漏。(三) 根据过去的经验及同类施工中所发生过的事故,进行综合分析,施工现场存在着主要的“五大伤害”,既高处坠落,触电,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这五类事故是最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类型,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常见重大危险源。其他重大危险源还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八、重大危险源在施工现场的工程隐患(一)脚手架工程的隐患本工程脚手架有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在搭设使用、拆卸存在的安全隐患有:1、未编制脚手架施工专项方案;2、悬、挂、挑、门型等脚手架无设计计算书;3、脚手架与建筑物的拉结不规范、不牢固;4、杆件间距与剪刀撑的设置不符合规定;5、脚手板、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材质不符合要求;6、施工层脚手板未铺满;7、脚手架搭设前未进行交底,未组织脚手架分段及搭设完毕的检查验收;8、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均匀,荷载超过规定;9、通道及卸料平台的防护栏杆不符合规范规定;lO、脚手架基础不平、不牢,扫地杆不符合要求;11、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设计要求;12、脚手架搭设及操作人员,未持证上岗。由于脚手架存在上述问题,必然造成架体不稳定、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的安全隐患。 (二)基础工程基坑支护基坑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有:1、基础施工无支护方案,有支护方案的。方案无针对性,不能指导施工。基坑深度超过5m的,无专项设计;2、基坑临边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3、坑槽开挖设置的安全边坡不符合安全坡度要求;4、基坑施工未设置有效的排水措施;深基础施工采用坑外排水,无防止临近建筑物危险沉降的措施;5、基坑周边弃土堆料距坑边的距离小于设计和规范的规定;6、基坑内作业人员上下通道的搭设不符合规定,或陡、或窄、或无扶手。人员上下极不安全;7、机械挖土,挖土机作业位置不牢固。(三)模板工程模板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有:1、无模板工程施工方案;2、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无设计计算书,支撑系统不符合规范要求;3、支撑模板的立柱材质及间距不符合要求;4、立柱长度不一致,或采用接短柱加长,交接处不牢固;5、未按规范要求设置纵横向支撑;6、混凝土浇灌运输道不平稳、不牢固;7、作业面孔洞及临边无防护措施;8、垂直作业上下无隔离防护措施;9、2m以上高处作业无可靠立足点。(四)“三宝”及“四口”防护安全隐患“三宝”及“四口”防护的安全隐患有:1、部分工人自我防护意识不强,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尤其在夏季施工嫌戴安全帽头部热燥即使戴安全帽也不符合规定;2、安全网的规格和材质不符合要求,未按规定设置平网和立网;3、悬空作业、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系挂安全带的安全带系挂不符合要求;4、楼梯口、楼梯踏步悬挑端无防护措施;5、电梯井口无防护措施,电梯井内壁未设平网,设置平网的不符合要求;6、预留洞口无防护措施坑井无防护措施;7、通道口未设防护棚,设置防护棚的不牢固;8、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脚手架的屋面周边、井架通道的两侧边、卸料台的外侧边、框架建筑的楼层周边等五临边无防护措施,有防护措施的不符合要求。(五)施工用电安全隐患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有:1、在建工程外侧与高压线路的距离小于规范规定的安全距离,又无防护措施;2、接地与接零系统不符合规范规定;3、未采用TN一S系统;4、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混接;5、开关箱无漏电保护装置;6、照明专用回路无漏电保护装置;7、配电箱和开关箱违反“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原则;8、电箱下引出线混乱;9、电箱无门、无锁、无防雨措施;10、现场照明潮湿作业未使用36V以下安全电压;11、电线破皮及电线接头未用绝缘布包扎;12、用其他金属代替熔丝。(六)塔吊的安全隐患1、无力矩限制器,或力矩限制器不灵敏;2、无超高、变幅、行走限位器,或限位器不灵敏;3、吊钩无保险装置;4、卷扬机滚筒无保险装置;5、上人爬梯无护圈或护圈不符合要求;6、塔吊高度超过规定不安装附墙装置;7、附墙装置不符合说明书规定;8、无安装及拆卸施工方案;9、司机或指挥人员无证上岗;10、路基不坚实、不平整、无排水措施;11、轨道无极限位量阻挡器;12、塔吊与架空线路小于安全距离又无防护措施;(七)施工机具安全隐患施工机具的隐患有:1、平刨、圆盘锯、钢筋机械、手持电动工具、搅拌机的共同隐患是未做保护按零和无漏电保护器,传动部位无防护罩,护手、手柄等无安全装置,安装后均无验收合格手续;2、平刨和圆盘锯合用一台电机;3、使用I类手持电动工具不按规定穿戴绝缘用品;4、电焊机无二次空载降压保护器或无触电保护器,一次线长度超过规定或不穿管保护,电源不使用自动开关,焊把线接头超过3处或绝缘老化,无防雨罩;5、搅拌机作业台不平整、不安全,无防雨棚,料斗无保险挂钩或挂钩不使用。6、气瓶存放不符合要求,气瓶相互间距和气瓶与明火问距不符合规定,无防震圈和防护帽;7、潜水泵保护装置不灵敏、使用不合理;九、施工现场造成“五大伤害”事故的预防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作用的结果,换言之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就是潜在的事故隐患。对于事故的预防,就是要消除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实现作业行为和作业条件安全化。(一)首先要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实现作业行为安全化,应做好如下工作:1、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规章制度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认识。只有使作业人员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强烈的安全意识,把安全意识为自我需要,把遵章守纪和安全操作变为自觉行动,才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2、进行新工人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知识岗位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安全知识岗位培训的目的是使作业人员掌握安全生产的应知、应会和技能、技巧,以及正确处理意外事故的应变能力,从而有效地避免因无知、不懂技术而发生事故或导致事故扩大。3、推广安全标准化操作和安全确认制活动,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程序进行作业。对于要害设备和特种作业,为了遗免因误操作导致事故,推广安全标准化操作和确认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搞好均衡生产,注意劳逸结合,使作业人员保持充沛的精力,从而避免产生不安全行为。(二)高空坠落事故的预防据对高处坠落事故的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临边洞口处作业,无防护设施或防护不严、不牢固;在塔吊、施工电梯安装、拆除时发生了倒塌或在使用中超载;违章乘坐吊篮,钢丝绳断裂和断绳保险、吊盘停靠装置或超高限位失效、失灵等;搭设脚手架时,材质不符合要求,立杆间距过大;与墙体拉结点过少、拉结不牢固,基础不平整,以及脚手架跳板不满铺、架体防护不严密等;自制悬挑式脚手架缺乏相应的设计计算资料,使用中钢丝绳断裂或吊篮横杆折断;模板支撑体系无设计计算资料,支撑杆件无剪刀撑,缺少拉杆和斜撑,立杆排列混乱,造成整体失稳。1、“三宝”防护措施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挽救了无数职工的生命,已被建筑企业广大职工公认为安全“三宝”。(1)进入施工现场的职工必须戴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的职工必须戴好符合标准的安全帽,帽内衬与帽壳之间必须保持4至5的间隙,并要系好帽带,防止脱落,或者坠落物件把帽子打掉致伤头部。(2)悬空作业人员须系安全带:凡在2m以上悬空作业必须系好符合要求的安全带。(3)高处作业点的下方必须设安全网。2、“四口”防护措施(1)凡楼梯口、电梯口(包括垃圾口)、顶留洞口(包括管井口),必须设围栏或盖板、架网。(2)施工现场所有出入口,必须搭设安全通道,其宽度应大于出人口,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分别为5m至1Om为宜。3、“五临边”防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跑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台的外侧边等,必须设置l.2m高的双层围栏或搭设安全网。(三)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机械伤害事故是安装工程施工的“三害”之一,是安装工程施工重点预防的伤害事故。1、机械工具所有外露的旋转部分(如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防护网或防护罩)。防护装置必须安装牢固,并且性能可靠。2、为防止运行中的机械设备或零部件超过极限位置,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3、机械设备应设置可靠的制动装置,以保证接近危险时有效的制动。4、机械设备的气、液传动机构,应设有控制超压、防止泄露等装置。5、机械设备在高速运转中容易甩出的部件,应设置防松脱装置,并配置防护防护罩或防护网等安全装置。6、机械设备应采取防噪声措施,使机械设备的噪声低于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7、机械设备容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必须设在安全标志、安全色和标志应保护颜色鲜明、清晰、持久。8、机械设备中发生高温、极低温、强辐射线等部位,应有屏护措施9、有电器的机械设备都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以防止触电,同时注意防静电。10、在安装机械设备的场地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栏栅、安全操作台等。11、制订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坚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12、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女工防护帽等。(四)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 物体打击事故主要是指物体从高处坠落砸伤人的事故。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措施有:1、不准从高处向下抛投工具、物料。高空作业应将手持工具和零星物料等放在工具袋内。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3、出入通道、建筑物的出人口都应搭设安全通道。4、起重吊装作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被起吊的重物下面和起重机桅杆下面严禁站人。(五)触电事故的预防:据对触电伤亡事故的分析。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在工程外侧边缘与外电高压线路的距离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时,没有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造成施工机械设备或钢管脚手架碰触高压电线;水泵、混凝土搅拌机等机械漏电;手持电动工具未进行有效的接地接零,造成设备漏电;电线电缆破皮、老化造成漏电;移动式照明未使用安全电压或照明电极接错而发生触电。1、所有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工程。必须实行TN-S系统及两级保护。编制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做好用电管理、外电线路防护和配电线路、照明、配电箱及开关箱等的配备工作。 2按照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类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的接地或接零保护,保证其安全使用。(六)坍塌事故的预防:据对近簟来坍塌伤亡事故的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开挖基坑、基槽时,未按土质情况设置安全边坡或做好固壁支撑;或未按土质情况采取防流砂、涌泥等安全措施;在楼板上堆放过多物料或支撑模板,使楼板超过允许荷载而断裂。对于防止发生坍塌伤亡事故,国家已颁布了相应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了防止坍塌伤亡事故的不断发生,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外,还应当做到:1、任何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工程。在施工前都必须进行勘察,摸清地下情况,制定施工方案,按照土质的情况设置安全边坡或者固壁支撑。对于土质疏松或较深的沟坑。必须按照特定的设计进行支护。对于基坑、井坑的边坡和固壁支架应随时检查(特别是雨后),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或支撑有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对于挖出的泥土。要按照规定放置,不得随意沿围墙或临时建筑堆放。2、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他物料在楼层或屋面的堆放数量和重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载荷,造成楼板或屋面断裂坍塌。确因施工需要必须放置时,必须进行结构载荷验算。采取有效支撑、加固措施,并经上级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能置放。十、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一)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危险源确定后,在对危险源进行系统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重点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和考核奖惩制度等。2、明确安全责任、定期检查应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其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是要明确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还要规定各级部门定期参加检查。对危险源的检查要制定检查表,对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逐条逐项进行检查,并作记录。如发现隐患则应及时反馈,及时进行消除。3、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按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安全检查表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危险作业经过审批等。所有活动均应按要求认真做好记录,定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育,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奖惩。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要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对信息反馈和隐患整改的情况,各级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各级领导研究决策,改进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工作。5、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危险源的安全档案和设置安全标志牌。应按安全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要求建立危险源档案,并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整理。在危险源的显著位置悬挂安全标志牌,标明危险等级,注明负责人员,表明主要危险,并扼要注明防范措施。6、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 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划分等级。定期严格考核评价,促使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二)技术措施1、消除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但是,按照现代安全工程的观点,彻底消除所有危险源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往往首先选择危险性较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消除的危险源,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合理结构形式,选择无害、无毒或不能致人伤害的物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2、预防当消除危险源有困难时,可采取减轻危险因素的措施,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排风装置等。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源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轻危险因素的措施,如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等。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和隔离危险源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源隔开并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等。5、联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联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7、应急救援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当事故不可避免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有效的应急救援力量,实施迅速的救护,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三)教育措施项目部及相关班组应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对涉及危险源控制的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意义,本单位(岗位)的主要危险类型,产生危险的主要原因,控制事故发生的主要方法及日常的安全操作要求,应急措施和各种具体的管理要求。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实行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自觉性,掌握进行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对从事危险源岗位工作的人员要作专门培训,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质,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四)重大危险源控制程序建筑工程在开工前,应先编制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针对施工组织设计安排,组织有关安全专家辩识施工现场潜在的重大危险源,并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判定哪些是重大危险源,然后确定有关责任部门制定各专项安全施工控制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通过资金保证,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来监督安全管理、技术、教育等控制措施到位,最后对执行成果进行评估、改进。 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of support and hanger. Cable hole plugging gaps should use qualified fireproof materials, block surface should have sufficient strength, surface appearance. When cables pass through the firewall, of lax structure of local fire safety clamps. Thermoplastics production, to comply with the process, no bubbles in the thermoplastics pipes, linear nose consistent with the core wire specifications, contact is good, no cracks, break. Tinned copper nose clean solder full exterior surface is smooth without burrs. Control cable Assembly should be fastened, dense, solid, clean, and beautiful. Secondary wiring the cable terminations should be arranged by the actual location of the device line cards, the wiring from the upper to the lower, from left to right in the order. Fixed to maintain consistent spacing between lines, flat, should be around the corner in the same location, same shape, to ensure that the wiring process neater and more elegant. 5 thermal process control measures for quality problems 5.1 control thermal duct system leakage measure to ensure that the use of electric door and actuator installation quality and equipment to the site to check its seal, acceptance,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solve oil spill problems. Plant for local Panel after inst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