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_第1页
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_第2页
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_第3页
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_第4页
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科发行2017298号附件14林业资源培育与技术创新的有效利用. 重点专业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林业资源和产业发展面临着“木材安全、生态安全、绿色发展、山区经济”四大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林业资源培育和科技创新,推进种苗繁殖、树林建设、产业链技术升级,提高人工林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水平。为了促进林业资源培育和有效利用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变革,基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464号)等精神,开创“林业资源培育和有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业。 专家以速生材料、贵重材料、工业原料等树种为对象,开展资源产量与质量形成机制研究、资源培育与关键技术开发、全产业链增值技术整合与示范,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单位积累15%,资源利用效率20%,资源加工劳动生产率提高50%。 截至2020年,我国森林复盖率达到23%以上,年木材蓄积量增加到1.42亿m3,年木材供应量增加9500万m3,进口依赖度下降到45%,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8.9兆元。根据专业实施方案的统一配置,按照产业链整体创新任务、一体组织实施的思路,以整体目标为中心,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和技术整合创新研究和示范三个层次配置重点任务。 在2016年、2017年已经实施了22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将开始包括共同关键技术研究的3个任务方向在内的技术整合创新研究和示范性的一个任务方向,安排国家经费9891万元。一、共性的关键技术研究类1 .竹资源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优质竹资源产量不足、生产力下降、经营成本上升、监控与管理滞后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和技术瓶颈,开展重要经济和特色竹种生长发育机制研究和生长性状评价与鉴定,突破优质竹种再生与微繁殖关键技术, 开展建立高效繁殖体系的材料竹林规模化、省力化、机械化经营技术研究,研究开发高效经营模式和技术的竹林无公害经营技术,开展提供安全高效经营模式和技术体系的竹林经济研究,开展建立立立体复合高值化经营技术体系的竹资源动态管理技术研究,高效监测竹资源数量和质量考核指标:【限制性指标】建立一套控制竹笋高生长解剖结构和重要基因表达的精细时空模型,开发两组获得快速生长、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优良抗性品种质量评价和鉴定技术,构建两组优良竹种高效再生技术体系,两组微繁殖技术体系, 提高优良品种繁殖效率20%以上的研发材料有竹林规模化、省力化、机械化经营技术模式35种,开发了建立一套经营技术系统的竹笋用竹林高品质培育技术模式, 开发建立竹笋无公害安全培育技术的竹林立体复合经营技术模式3-5个建立一体化竹林数量和质量变化监测技术1套的营建材料以竹子高效经营,竹笋以竹林高质量培育,竹林立体复合经营示范林10000亩,示范林综合收益提高20%以上【期待指标】论文发表30篇以上,专利执行期间: 2018-2020年计划支持项目数:12个项目2 .人工林重大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利用天敌对松、桉树、杨树等严重危害用材林的重大生物灾害、火灾和相关灾害气象因子进行有害生物鉴定检测、检疫灾害监测预警及森林火灾动态监测和预测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预防和控制绿色; 研究高效用药等人工林重大生物灾害无公害共性的重要预防和控制技术和装备研究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景观安全结构阻止有害生物扩散等人工林重大生物灾害生态控制技术,开发突破生物灾害分子生态控制关键技术的人工林树冠火、地表火、地下火等特殊火灾救援技术和人工林火灾救援安全技术和装备审查指标:【限制性指标】研制出性能先进、实用性强、稳定性好、可移植性好、应用前景广阔的人工林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灾害测量精度可达90%以上,人工林有害生物受害率可控制在0.4%以下, 建立灾害无公害防治率高达85%以上的人工林生物灾害管理数据库,建议建立有害生物鉴定、检疫、监测和防治新方法和10个新产品,开发出2个以上的森林火灾安全防护产品,开发出5台/套人工林生物灾害和人工林森林防灾防灾灾新设备,开发出适合我国人工林经营特点的防灾减灾新技术5-10项【期待性指标】发表论文30篇以上,申请专利10件,开发人工林生物灾害监测和控制标准4项以上,人工林火灾警报和控制标准1项以上。执行期间: 2018-2020年计划支持项目数:12个项目3 .木基材和产品的增值加工技术研究内容以:松、杉、杨、桉树等速生树种木材为主,针对木材基材应用于家具和建筑领域的重大技术需求,重点开展轻质木材基材制造、传统木质民居工业化制造、结构用人造板质量认证技术和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生产效率,拓展应用领域, 针对增值加工利用等产业发展技术的课题,重点开展木质家庭产品的柔性制造、木质纳米和智能仿生制造、小直径材料的综合利用和木基卷压力输送管的创制等重要技术研究,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新材料技术的结合,促进传统木基材料和产品产业技术的进化。审查指标:【限制性指标】突破木质家庭产品数字化并列制造、厚芯实木复合板制造、木结构节点复合型强化结构等6大关键技术,建立结构用胶合板、定向板和竹木复合板等木结构用人造板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的轻型刨花板、木基卷压力输送管道、高效环保防腐剂、 制作了7个以上木质智能仿生机器人等产品,轻质刨花板密度在0.5g/cm3以下,性能满足家具用刨花板(GB/T 4897-2015中P2型)要求的年产1万套客柜(或厨柜)等家庭产品,年产20000m3梁柱预制部件木质家庭产品的制造和轻量刨花板等产品单位的木材消耗率降低了5-20%,小直径材料的高效加工和木质纳米材料等新产品的附加价值达到了15%以上。 【期待性指标】发表论文30篇以上,申请专利15篇以上,开发木制用人造板制品的认证等标准和规程4篇以上,申请木质家庭制品的灵活制造等软件着作权。执行期间: 2018-2020年计划支持项目数:12个项目二、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类4、人工林非木质资源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技术整合与示范研究内容针对非木质资源全产业链牵引不足、产业转型需要等问题,以增加非木质资源全产业链的附加价值为目标,主要围绕松脂、五倍子、芳香油等主要人工林的非木质林产资源,综合松脂加工减排与缺陷管理、松香节油精深加工等技术, 综合开展松脂绿色加工全产业链技术整合和示范的五倍子资源培育、丹宁衍生物制备技术,综合开展丹宁原料林培育和高值化利用技术整合和示范的肉桂等木本芳香油材料林培育和芳香油精深加工等技术,开展芳香油精深加工技术整合和示范。审查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了45个松脂、五倍子、肉桂高效栽培和标准化栽培的示范基地,建立了万吨级松脂减排缺陷加工技术示范生产线,采用松脂加工用水量减少15%以上的松脂基阻燃高分子材料、多功能缩合单宁精细化工、 制作了化妆品和调味品用芳香油精深加工产品等15种系列新产品,每年制作2000吨阻燃高分子材料等松脂精加工示范线1-2条,产品氧指数为26%; 每年1000吨金属缓蚀剂等五倍子鞣酸精加工的试制线为1-2条,金属缓蚀剂的耐盐水h168,耐盐雾h96; 年100吨肉桂油加工利用示范线1-2条,产品肉桂醛含量为98%。 【期待性指标】申请了原料林示范区面积20万亩、辐射推进面积100万亩的专利15件以上,开发了松香、五倍子等深加工标准10件以上。执行期间: 2018-2020年计划支持项目数:12个项目申报要求1 .本专业的所有项目应整体申报,复盖相应准则方向的所有评价指标。2 .每个项目不超过5个课题,每个课题参加机构不超过4个(包括负责机构)。3、包括产品开发在内的共同重要技术类项目、综合示范类项目需要企业参与项目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4 .首席申报企业的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自筹经费、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的比例在1:1以上。 参加申报的企业自筹和企业申报的中央财政经费比例在1:1以上。 必须发行有效的经费来源证明。林业资源培育与技术创新的有效利用. 重点专业2018年度准则编制专家名单序列号姓名单位职务名称1积累财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杨传平东北林业大学教授3王辉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资源研究所研究员4范少辉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5徐程杨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6周遵东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7盛振湘中国福马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教授级的高工8王峰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的高工9朱教君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10周广胜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林业资源培育与技术创新的有效利用. 重点专业形式审查条件要求申报项目应符合下列形式的审查条件:1 .建议程序和填写要求(1)准则规定的推荐机构在规定时间内发行推荐信。(2)申报单位的同一项目应通过单一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三)项目申报单(包括预报单和正式申报单,以下相同)的内容与申报的准则方向基本一致。(四)项目申报单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2 .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一)项目和设置课题负责人应自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高级职务和博士学位。(2)受雇于大陆企业的外国科学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科学家作为重点专业项目(课题)的负责人,全职雇员由大陆雇员提供全职雇员的有效证明书,兼职雇员由大陆雇员和海外企业同时提供雇员的有效证明书,并与纸质项目申报单一起提交(三)项目(课题)负责人申报一项(课题)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包括973计划、重大科研计划)、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持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家、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家(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 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家、国家重点研究开发计划重点专家不得由研究项目(包括任务和课题)负责人领导报告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究开发计划重点专业不得由研究项目负责人(不包括任务和课题)参与申报项目(课题)。(四)特邀协商委员会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的重点专业实施方案和参与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业项目(课题)。(五)负责(或申请)国家科学技术计划的项目,无重大信用记录或记入“黑名单”。(六)中央和地方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