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 物态变化 期末复习练习题_第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 物态变化 期末复习练习题_第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 物态变化 期末复习练习题_第3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 物态变化 期末复习练习题_第4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 物态变化 期末复习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 物态变化 期末复习练习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冬天,湖面结冰深秋,树上的白霜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ABCD2 .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合理的是( )A油、干木棒、陶瓷是绝缘体B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C铁、冰、玻璃是导体D蜂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3 . 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表示氢气分子,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 )ABCD4 .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5min时,该物质全部处于液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5 . 下列自然景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初春,麦田里白雪消融B初夏,草地上露珠晶莹C深秋,操场上轻霜涂抹D隆冬,河面上厚厚寒冰6 . 2106 mg可能是 ( )A一头大象的质量B一位小学生的质量C一只兔子的质量D一只蚂蚁的质量7 . 如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寒冬,河水结成冰8 .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玻璃窗上“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9 . 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10 .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B盛夏,地上的水很快变干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11 . 北国风光,冬天“千里冰封”、春天“冰雪消融”,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看,水经历了A都是熔化B都是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12 . 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始终冰冻的衣服慢慢变干B教室窗户玻璃内侧出现“冰花”,C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直冒“白汽”D从口中取出的体温计被电风扇猛吹而示数减小二、填空题13 . 物质从_态直接变成_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_直接变成_态的过程叫凝华14 . 晶体熔化过程温度、状态特点?熔化前:_熔化时:_熔化后:_-15 . 炎热的夏天,从冰箱内取出5 的冰块,冰块_(填“会”或“不会”)立即熔化;当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其体积_,比热容_。(后两空均填“增大”或“减小”)16 . 如水循环示意图,请在方框内填上水在某一状态的名称,在大括号内填物态变化过程名称,在(小括号)内填“吸热”还是“放热”(_)17 . 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体温计的量程是_,分度值是_.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_18 . 小明在铁架台上通过石棉网和烧杯用酒精灯对水加热,观察水的沸腾。(1)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_(甲/乙)所示;(2)小明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水的沸点是_C;(3)实验完毕,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19 . 为了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常常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直接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气态二氧化碳的同时吸收热量,而此时的“云雾”实际上是_(选填“气态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或“小水珠”)20 . 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刻有110格均匀刻度线,当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计内水银柱液面在20格处;当玻璃泡放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液面在70格处,试通过计算求出该温度计上每一格所表示的温度值是_,这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_。21 . 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小明把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冷冻室的温度可达5)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从冷冻室取出混合液体时,却发现混合液没有凝固。就这个现象小明提出水中含有酒精后,混合液体的凝固点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了;在生活中,经常在下雪的路面上撒盐,使雪在寒冷的天气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成雪水,从而快速清除道路上的积雪,保障交通安全;根据酒精的凝固点我们可以判断,在我国北方地区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选用酒精温度计制成寒暑表。22 . (1)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cm,停表的读数:_s(2)小华每天上学都是自己骑自行车,某天他测得自己骑车回家的平均速度是5m/s,合_km/h那天回到家后得知妹妹发烧了,他马上跟妈妈说起了使用体温计要注意的事项请问体温计的量程是:_,分度值是:_三、实验题23 .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烧杯内水的质量为0.1kg,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1)当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仔细观察发现烧杯内的水开始减少,温度计的示数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假设在水沸腾前烧杯内水的质量保持不变。水温从70上升到90的过程中,烧杯内的水吸收的热量为_J。24 . 如图是小明同学所做的“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1)如图1A和B分别是甲乙两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图C是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a图线所选择的装置应是_(A/B)(2)如图D是他们观察水沸腾_(前/时)实验中出现的情景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气泡里的主要成分是_(填字母)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氧气(3)现有丙丁两组同学在某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E所示问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_(4)当温接近90时,丙丁两组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在如图2小方格纸上画出的图象_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分析水的沸点是_,由此可以判断实验室的大气压_(高于/低于/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5)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选填“高”或“低”)(6)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_;_(7)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如图3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_四、综合题25 . 汽车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用水做冷却剂的原因是水的_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含量与凝固点、沸点关系如下表,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这是因为加入防冻液后水的凝固点_升高、降低、沸点_升高、降低 防冻液含量30405060708090混合液的凝固点混合液的沸点103104107111117124141冬天汽车玻璃窗的雾气是在玻璃的_内、外表面,由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_形成的小水珠可以打开空调对着车窗吹暖风,使小水珠_成水蒸气后车窗玻璃就变清晰了载重汽车的轮胎比普通汽车的轮胎宽是因为_,轮胎上刻有很多花纹是为了_,刹车后继续滑行是由于汽车具有_,滑行时伴随着冒烟的现象,在此过程中_能转化为_能汽油属于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随着成品油价格不断上调,出租车的运输成本也不断增加,我市大部分出租车已将发动机改烧天燃气,试列举一条汽车改用天燃气的好处_ 26 . 为救治病人,急需将一种药品送到偏远的山村,这种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常用保温瓶不能满足需要同学们经过讨论,为保障药品在0以下存放,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冷藏盒(1)其中药品应放置于_(A/B)处,另一处空间放置低温物质(2)关于保温盒填充材料,你选择_(铝合金/发泡塑料/砂石)(3)关于放置在保温瓶内的低温物质的选择,小明认为只要放普通冰块即可,小华却认为应该放置由盐水凝固而成的冰块(简称“盐冰”)你支持_的选择27 .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低于-78.5。当干冰遇热直接变成气体时,会把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但人手若不慎与干冰接触,皮肤中的水就立即变成冰而被干冰粘住,这是很危险的,应立即用水浇淋,直到皮肤与干冰分离为止。今年春夏之间,某地区出现旱灾,为了缓和旱情,人们多次实施人工降雨,用小导弹把干冰发射到高空,干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