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光现象》知识达标测试题(II)卷_第1页
福州市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光现象》知识达标测试题(II)卷_第2页
福州市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光现象》知识达标测试题(II)卷_第3页
福州市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光现象》知识达标测试题(II)卷_第4页
福州市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光现象》知识达标测试题(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市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光现象知识达标测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如图所示,现代家装中常在平面镜的旁边,配着一面凹面镜,如图中同时出现了一个人在这两种镜子中成的像。下列有关图中成像的分析,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缩小的像B平面镜成的是实像(平面镜)C凹面镜成等大的像D平面镜成与物左右相反的像2 .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是( )A绣漪桥在水中的“倒影”B苹果在桌面上形成影子C用放大镜观察图案D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向上弯折3 . 墨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小孔成像实验的人,如图所示各选项中光现象的原理与墨子完成的小孔成像原理一致的是A彩虹B水中鸟的倒影C手影戏D观察昆虫4 . 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小明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O点,纸板B可沿折缝ON前后翻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色纸板上标有刻度是为了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B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O点是为了显示出入射光束径迹C纸板B向后翻折后,反射光线消失,说明此时没有反射光线D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是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5 . 一束光线垂直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若入射光线的方向不改变,而把平面镜转动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改变( )A0B10C20D1806 . 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于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A“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B白光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光组成C我们能在水面看见树的倒影,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D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像与平面镜的距离7 . 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为参照物B我们看到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是以月亮作为参照物的C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是以旗杆作为参照物的D宇航员在绕地球运动的飞船中,感觉舱内物体均静止,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的8 . 条形码是通过黑白相间的条纹来记录信息。如图所示,同学们答题卡上的条形码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条形码是光源B条形码的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相同C当红光照射到条形码上时,白色区域看起来是红色的D扫描仪获取条形码信息,是利用了条形码对光的折射9 . 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为了提前掌握鬼子和汉奸火车运行情况,把耳朵贴近铁轨听,是因为A铁轨传声效果比空气好B铁轨传声比空气快C铁轨传声可以提高声音频率D铁轨传声可以降低声音频率10 . 在晴朗的天气时,树荫下的地面上常看到一些明亮的圆形小光斑,这是A太阳的像B太阳的影子C树叶的缝隙D树叶的影子11 . 拿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方形孔上,那么地面上产生的光斑( )A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B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C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D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12 . 如图所示是国庆70周年大阅兵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折射红色光B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是光源C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D士兵响亮的口号,说明士兵的音调高13 . 下列关于光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光是一种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108m/sB太阳、蜡烛、电灯、火星等都属于光源C我们平时所见的太阳光是一种复合色光,它由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组成D光在均匀的介质中一定是沿直线传播14 . 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电影银幕上的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C属于实像的是D属于虚像的是1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入射角是0,反射角也是0B入射角增加20,反射角也增加20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D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3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301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光从水中经平静的水面斜射向空气,入射角大于折射角C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17 . 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MM,入射角AON等于60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的射出方向将沿着AODBOCCOBDON二、填空题18 . 如图所示,小明到鞋店去买鞋,他站在镜子MN前看自己穿着新鞋的效果。此时小明新鞋上A点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是图中的_(填“B”或“C“)点。小明向后退了几步,新鞋在镜中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9 .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4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将_(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若S移动了0.5m,则水位上升了_m。20 . 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_现象,小孔成像是光的_现象。21 . 老师带领学生准备拍毕业照,集合时要求学生排成单行纵队,当他看到第一位同学把后面同学都挡住了,就知道队伍排齐了,这是由于_的缘故。拍好集体照后,又逐个给学生拍个人照。这时照相机要离人_一些(选填“远”或“近”),并把镜头向_(选填“前伸”或“后缩)。22 . 由于光的_,教室里不同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当黑板因为“反光”“晃”着有些同学的眼睛,这是光的_现象;这两种现象都遵循光的_.23 . 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现象,后者是光的_现象24 . 黑暗的剧场内,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蓝飘带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演员的上衣呈现_色,裙子呈现_色,飘带呈现_色.25 . 小立身高1.60m,站在镜前0.50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_m;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6 . 如图所示,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1)_、(2)_和(3)_三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27 . 春日的瘦西湖公园分外妖娆,鸟语花香、绿柳成荫,水中倒影,清晰可辨。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柳荫”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其中“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但是“水中倒影”总比岸边对应景物暗些,这是由于光的_造成的;彩色电视机的屏幕呈现的各种色彩是由_三种色光混合组成的。28 . 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它们都静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_杯;内能比较大的是_杯,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有关。29 . 如图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的,白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而形成的,当白鹭向下俯冲靠近水面时,水中的倒影与白鹭之间的距离将_,倒影的大小将_30 . 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离水面4 m时,小鸟在湖面上的“倒影”是_(填“实”或“虚”)像人站在湖边能看到水中游动的鱼群,这是由于光的_现象而形成的三、实验题31 .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小明选择较_(选填“厚”或“薄”)的_(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作为实验材料之一,在较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小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像重合,原因是_。经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在此实验中:小明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小明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理想模型法”)。32 . 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这样做是为了_(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和_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且折射角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3)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请简要说明理由:_33 . 人从灯下经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可能与灯的功率存在一定关系;猜想二: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猜想三: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实验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明的白屏,在屏两侧等距离的位置各固定一根同样的木棒,在屏的两侧各点亮一盏灯,通过一定的方法同时观察屏上的木棒形成的影子的“浓淡程度”。调节一盏灯的位置,当两侧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灯的功率和灯到屏的距离,解析相关数据,寻找规律,具体实验如下:步骤一:在屏两侧距屏1米处各点亮一盏25 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相同;步骤二:将右侧25 瓦灯换成40 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不同;步骤三:保持左侧25 瓦灯的位置不变,移动右侧40 瓦灯,直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相关数据;步骤四:将右侧的灯依次换成60瓦、100瓦、250 瓦,重复步骤三,实验结果如下:灯的功率/瓦灯功率的平方数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米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25625114016001.261.66036001.552.41001000024250625003.1610步骤一、二的结果,可以支持哪个猜想?_。现有一盏200瓦的灯,放在屏右侧距离屏_米处,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会与左侧25瓦灯的影子“浓淡程度”相同。(结果精确到0.01)(3)根据实验结果解析,“灯的功率”和“屏上影子离灯距离”哪个因素对影子“浓淡程度”影响更大?判断并说明理由:_ 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