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_第1页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_第2页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摘要: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力”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是,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洋务运动维持三十多年,直到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败给日本,其重点项目北洋舰队覆没,洋务运动就此结束,最终失败。关键词:失败 原因内容: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为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诉、曾国潘、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洋务派首先兴办军用工业,又建立了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还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一、不彻底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洋务派企图吸取西方近代先进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他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的桎梏下充分的发展起来的。他们既要发展近代企业,却又采取垄断经营,倾吞上股等手段压制民族资本;既想培养洋务人才,又不愿改变封建科举制度。洋务运动开始的这个时期大约正是日本发生巨变的明治维新时代。这就是说,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并不比日本晚。但为什么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呢?到20世纪初期,日本这个“蕞尔小国”已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强国,而号称地大物博的中华帝国仍然积贫积弱,只有挨打被侵略的份儿。这其间的差别当然是制度上的。明治维新是一场和平式的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制,而洋务运动只是封建制度下的经济振兴。政治制度不变就不会有经济起飞。众所周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由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只有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条件下,生产才能顺利地向前发展。相反,一种生产关系如果已陈旧腐朽,与生产力发生矛盾,它就会限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异常严重的破坏作用。这种矛盾最后只能通过社会革命,通过消灭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障碍的衰朽的生产关系来解决,其他办法都无济于事。洋务运动的必败就是由于直接违背了这一客观经济规律。因此,那种认为:“作为地主阶级,企图在封建根基上嫁接点资本主义,还应该说是一种进步的倾向,开明的表现。”这种所谓嫁接,不但没有任何“进步倾向”,而且在理论上是十分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办不到的。因为,这是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反动,也是自然法则所不容许的。这决定了洋务运动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他们违背了自然规律。二、洋务运动对外具有依赖性 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官员却一再主张对外“和戎”“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还有洋务派的整个活动都包含着自强御辱的意图,比如曾国藩办洋务的目的有两个:“剿发逆”和“勤远略”,并且曾国藩不止一次表明“明清内奸,暗御外辱” 的思想。同曾国藩一样,李鸿章办洋务是把自强御辱放在第一位的。左宗棠在他最初涉及办洋务的书信里,也表明了和曾国藩、李鸿章相同的意图,例如1865年(同治四年)他在致总理衙门的“书”中说:“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此项人断不可不罗致,此项钱断不可不打算,转瞬换约,须预为绸缪也。”三、政治环境方面的混乱洋务派在一开始就与清廷内部的顽固派有过激烈的争斗,在当时,清朝的部分军政大权,已由满人转到汉人手里,由中央转到“封疆大吏”手里,这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产生了很大的动摇,所以慈禧太后一边扶持洋务派,一边扶持顽固派,使两派相互制约,不停地明争暗斗,使得洋务运动不可能顺利的进行下去。且当慈禧太后做寿需款时,曾征用用来发展洋务运动的银两,为后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埋下了祸根。并且当时列强并不愿意看到中国富强起来,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来压制洋务运动的发展,可见当时的政治环境是不利于洋务运动的发展的。四、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型洋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的。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济不讲效益,造出的枪炮、轮船往往质量低下。即使是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管理大多也是由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没有多少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