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检测题_第1页
人教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检测题_第2页
人教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检测题_第3页
人教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检测题_第4页
人教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检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检测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罗斯福说:“我希望得到的评价是,我首任总统时,那些代表自私自利、权欲的势力遇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到我连任总统的时候,这些势力会遇到克敌制胜的强手。”罗斯福对付“那些代表自私自利、权欲的势力”的主要方针是A国家干预B自由放任C大力扶持D彻底消灭2 . “(总统)上任后推行新政帮助美国经济走向复苏。二战期间他推动美国支持并加入同盟国阵营。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的影响力在雅尔塔会议及联合国的成立中尤其明显。”材料中的“总统”应是ABCD3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美国的霸权主义B两极格局的形成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4 . 在1924年逝世伟大的革命导师是?A列宁B马克思C斯大林D恩格斯5 .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根据上述论断,我们当前的时代主题是A战争与和平B和平与发展C资源和技术D发展与环保6 .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正式开幕,西方列强由此开始了长达五个月的勾结与争夺,迫使德国签订了A四国条约B五国条约C凡尔赛和约D九国公约7 . “他在1932年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在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来代替了帝国主义的对外经济掠夺,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下列与他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A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B参加了雅尔塔会议C出席了联合国成立大会D说服了国会对日本宣战8 .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军事集团B经济实力C外交政策D人权问题9 . 下列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新秩序的评价,符合下面漫画寓意的是( ) A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B抚平了战败国的创伤C暂时确立了战后的新秩序D有利于永久的世界和平10 . “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推动全球化的因素有科技的进步 跨国公司的推动 两极格局的结束 世贸组织的成立ABCD11 .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一上台就宣布实行“新政”。在同一年里,大洋彼岸的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B德军闪击波兰C慕尼黑会议的召开D苏联卫国战争爆发12 . 二战中一位德国军官在日记里写道“即使我们占领了厨房,仍然需要在客厅进行战斗。”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光荣而不屈的城市,反而消耗了自身大量的有生力量,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一战役指的是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列宁格勒战役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3 . 2016年5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广岛。对此中国媒体认为日本首相更应该来南京;美国媒体认为日本首相也要来_才行。“_”处应是( )A华盛顿B珍珠港C纽约D波士顿14 . 当今世界出现了一些现象: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臭氧层破坏、淡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森林被乱砍滥伐等。针对该现象的解决措施是A联合国把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B提高对生态问题的认识C提高妇女地位D推广海水淡化技术15 . 1952年我国发行了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第一枚的图案是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A邮票的名称B周年纪念的时间C第一枚的图案D邮票发行的时间16 . 下列国家反抗殖民侵略,赢得独立的先后顺序是印度 纳米比亚美国 玻利维亚ABCD17 . 章西女王和尼赫鲁的事迹,反映了哪国为实现民族独立而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A纳米比亚B印度C巴拿马D英国18 . 下表是有关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表述,其中史实与结论不正确的一组是选项史实结论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巴黎公社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模式的失败AABBCCDD19 . 1914年8月,欧洲一家报纸曾这样报道:“是这个名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普林西普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的事件发生在( )A凡尔登B萨拉热窝C巴黎D索姆河二、综合题2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取消旧政府部门、旧法院、旧警察,复员了旧军队。着手建立人民委员会各部、人民法院、工农检察院、工人警察,并组建新的工农红军。废除帝俄时期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权利平等,男女平等,废除教会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了银行、铁路、工厂。后来,将大工业国有化,实行对外贸易的垄断,实行8小时工作制,由工人监督生产。没收地主、皇室、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1918年初废除沙皇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这就使苏维埃人民不受外国资本的剥削。材料二: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苦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之后,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完全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管理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道路。后来因斯大林上台而被逐步取消。材料三: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28年10月开始实施。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型工业企业,在苏联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拖拉机、飞机制造、汽车、重型机械、机床制造、化学合成工业、精密仪器制造等新兴的工业部门。1932年的工业产值是1913年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9倍,比1928年增加3倍。1932年苏联的发电量达到173亿千瓦时。1929年开工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苏联的发电量比1913年增加了6倍。苏联的石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材料四: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收入1932年增加到450亿卢布,比1928年增加85%.职工的全年平均工资比1928年增长68%,超额完成18%.职工的社保金额1932年为41.2亿卢布,是1928年的3倍,超额111%.1928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15亿美元,人均为190美元。1932年增长到578亿美元,人均341美元。苏联的教育迅速普及,1932年识字人口达到90%,在校小学生1910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苏联在西伯利亚、远东等偏远落后地区大力进行教育投资改造,普及七年义务教育。(1)材料一反映出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写出苏维埃政府实行的两个政策。(3)材料三反映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的是什么?(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21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1)你知道材料一中引爆欧洲“火药桶”的“一粒火星”指的是什么事件吗?(2)你知道材料二所说的“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吗?(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2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宫,亲自指挥武装起义。第二天,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不佳,后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造成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历史年代尺补充完整A:B: C:(2)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在历史上存在了多长时间?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亚洲战场示意图(3)上图中A、B两处发生的事件分别是什么? (4)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23 . 以经济发展与世界格局为主题,初三、一班学生进行了合作探究学习。【战争策源】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出一战前欧洲怎样的政治格局?战后出现了怎样的世界格局?材料二:希特勒是通过许诺解决失业问题、砸碎凡尔赛和约的枷锁,赢得支持的。大萧条为他赢得了狂热的听众。原因是他为他们的不幸找到了替罪羊。全球通史(2)依据材料二,归纳纳粹法西斯在德国上台的原因。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二战始于1931年,有何历史依据?【新的格局】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3)材料三中“崭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什么?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据此回答,经济发展与政治格局有何关系?【和平前景】材料四:现实主义者进一步注意到,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