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七次大联考考历史试题_第1页
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七次大联考考历史试题_第2页
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七次大联考考历史试题_第3页
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七次大联考考历史试题_第4页
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七次大联考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七次大联考考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民族政权被蒙古政权所灭的有( )辽西夏北宋金ABCD2 . 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A辽B西夏C金D北宋3 .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宋元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A繁荣与开放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大一统D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4 .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纸币最早出现在南宋5 .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下列属于宋代科技成就的是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发明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改进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ABCD6 . 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这一事件发生在( )A13世纪80年代B13世纪60年代C14世纪80年代D14世纪60年代7 .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中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哇。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诗中的“城”最有可能是A隋都长安B隋东都洛阳C唐都长安D隋江都扬州8 . 诗歌有时承载着历史信息,下列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歌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的杭州十分繁华B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甘于偏安的不满C诗中的汴州应指东京D该诗应创作于北宋时期9 . 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 隋、唐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繁荣与开放B封建国家陷入危机C文明初露曙光D分裂走向统一10 . 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下列属于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建筑有( )。科举制 大运河 长城 都江堰ABCD11 .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B“苏湖熟,天下足”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无徽不成镇”12 .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A重视地方吏治B戒奢从简C重用人才D虚心纳谏13 .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科举考试B兴办学校C八股取士D闭关锁国14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一诗句中的明朝抗倭名将“我”是( )A郑成功B施琅C康熙帝D戚继光15 . 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C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二、综合题16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开皇元年二月隋文帝取代北周建国开始,到大业十四年三月隋炀帝被部下刺杀为止,隋朝实际上是一个仅延续两代共计三十八年的短命王朝。然而在这一时期之内,公元589年,隋朝终于结束了自东汉末年黄巾之乱以来长达四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开创了一个新的统一国家的雏形。隋朝通过开凿链接南北的大运河等多方面的事业,不仅奠定了其后唐王朝三百年的基业,也给后世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讲谈社材料二:传统的历史家一致以“悸窃交兴,称号纷杂”的评语概括综叙这一时期(五代十国时期),亦即以其缺乏可资尊敬的中枢权威为可耻,以致“犯人、匪盗与负贩”也能称王称帝,而笃行谨慎之士反倒没有出路。当时赋税之高也常被指摘。中国大历史材料三:太祖既得天下,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司马光涑水纪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隋朝在历史上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五代时期的社会状况。(3)根据材料三,指出赵普建议的措施。结合所学,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17 . 制度创新和完善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统一后,政权稳定急需一大批人才解决官吏缺乏问题隋文帝为团结广大庶族地主,缓解阶级矛盾,同时为了集中选士权,改革用人制度,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下令举贤良,以德才为标准选拔官吏,对应试者身份不再过多限制。冯兵隋唐五代科举制与城市教育变迁材料二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材料三唐代官员说:“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知识回答,隋文帝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正式确立于哪位皇帝在位时?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3)结合材料三说明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哪一科更重要?(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的创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18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盛唐时期的中国有着拥抱世界的宽阔胸怀,不仅跨越国界的贸易远远的超过了汉朝,与周边乃至远方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拓展到新的领域和更大的规模,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欢迎和接纳。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为大唐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广度和深度。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昂扬而自信。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材料二文明交流互鉴使各种文明创造的丰硕物质成果和宝贵精神财富不再被封闭在狭窄的区域和人群中,而能够为全人类所共享,由此拉近了人类之间的距离。中华文明在“西渐”中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加速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火药则成为西欧市民阶层摧毁封建堡垒的有力武器,指南针引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拓。同样,独具特色与发展谱系的西方文明,则高扬科学与理性旗帜,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为我们带来新的思维和科学技术文化。商志晓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材料三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文化是怎样实现中外融合的,并举一例唐朝文化实现中外融合的事例。(2)根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四大发明“西渐”过程中起了直接或间接的中介作用的是哪一个民族?(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其它文明?19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