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II)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II)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II)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II)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近代最先割占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A英国、日本B英国、美国C英国、俄国D英国、法国2 . 中共八大后的十年,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是( )黄继光 王进喜 孔繁森 雷锋 邓稼先 袁隆平 焦裕禄ABCD3 . 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发挥了积极作用B蒋介石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D北洋军阀的部队战斗力弱4 . 距今年100周年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爆发B新文化运动兴起C九一八事变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5 . 农村经济改革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8805万,产值达4764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国家给以政策鼓励C国家开放政策的推动D国家工业化的需要6 . 大型文献纪录片土地改革的广告词:吹响彻底推翻“封建大山”的战斗号角,敲响埋葬中国几千年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丧钟。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会看到中国几千年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埋葬”完毕是在:A1949年B1950年C1952年D1956年7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以下对于这幅对联所指的事件,理解错误的是( )A指土地改革和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B都调动了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C都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D都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8 . 图片是形象的史料。小明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他为该图片配上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A中国的外交成就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中国收回香港、澳门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9 . 下图是小鹭的笔记,他归纳的是解放战争的( )A爆发背景B取胜原因C战争进程D战争影响10 .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下列能反映在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ABCD11 .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包括A美容保险制度B养老保险制度C医疗保险制度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2 . 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13 . 下列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侵略者打进北京的是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BCD14 . 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和“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15 . 某剧作家在编写伟大的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以下与史实相符合的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1936年10月,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BCD16 . 邓小平曾在不同场合说,香港回归后,香港居民“股照炒、舞照跳、马照跑”。这是说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原有的( )不变A政治制度B法律C生活方式D金融中心的地位17 . 年代尺是为了方便人们对历史的研究,以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对以下年代尺的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史B中国人民的抗争史C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史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18 . 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重大事件相关史实戊戌变法A.“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运动的序幕B.是维新派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C.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D.变法失败了,对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A. A B. B C. C D. D19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地道战活跃于冀中平原的抗军队在抗击日军日武装回民支队A国民党是中国抗战的惟一力量B共产党是领导中国抗战的绝对核心C少数民族是中国抗战的决定性力量D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20 . 1937年9月的一天,自陕西省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一方多穿着灰军服、戴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在这里召开整编督师大会。会场上,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着一套即将穿上的国民党军队的黄军服和即将戴上的缀有国民党党徽的黄军帽。红军脱帽换装的原因局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州国傀儡政权B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D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二、综合题2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这场“自救”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看来一个文明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一些非凡人物的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材料二 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与康有为的对话节选如下:康:四夷交迫,分割荐至,覆亡无日,惟变法无以图存。皇帝:今日诚变法不可。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非变法也。皇帝同意其建议。材料三 1911年,武昌城头一道闪电划过,但中国社会却黑暗依旧材料四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得到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根据材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一位材料中提到的“非凡人物”。并列举一个该人物在这场运动中创办的近代企业。(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康有为主张的变法是指改变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一道闪电”所指的历史事件是由哪个阶级派别领导的?为什么又说“中国社会黑暗依旧”?(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哪一场运动旨在“为了能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为此陈独秀提出了什么运动口号?(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出现的什么特点?22 . 材料三:(1)结合材料三说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出现了哪两次严重失误? 材料四: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新中国通过自己的时代最强音,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理解与尊重,20世纪70年中国外交更是三喜临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力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日益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重要建设性作用。(3)依据材料四,指出周恩来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所倡导的外交原则和方针(4)写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三件喜事。(5)写出迄今为止,中国在上海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盛会。材料五: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6)材料五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与中共历史上哪次会议有关?在此会议上党做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从此我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23 . 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孜孜以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烟囱凸起,矗立云霄”“化铁炉之雄杰,碾轨床之森列,汽声隆隆,锤声丁丁,触于眼帘、轰于耳鼓者,是为二十世纪中国之雄厂耶!”材料三:材料四:(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3)结合材料三的漫画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2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通过北伐出师宣言。宣言指出:“目前中国之唯一需要在建 设统一政府。统一政府成立,则外足以抵抗帝国主义之恫吓压迫,内足以断绝军阀之祸国殃民。” 为建设统一政府及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材料二1937年9月下旬,毛泽东指出:“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 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 阶段上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统一战线指的是什么?它的建立标志着什么?2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见下图:(1)材料一中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是对哪次会议的报道?这次会议有关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是什么? 材料二 见下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