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 床 研 究 论 著 尪痹病名及其证治规律的研究 ? ? 焦树德 ? 王伟钢 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 100029 摘要: 尪痹不但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 而且也可以包括现代医学中其他一些有关节疼痛、 肿大变形的疾病, 其中以类风湿性关节 炎最为多见, 临床观察也主要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主。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这一痹病总病因病机, 也是尪痹的总病因病 机。尪痹的治疗大法是补肾祛寒为主, 辅以化湿散风, 强壮筋骨, 祛瘀通络。肝肾同源, 补肾亦能养肝荣筋, 且能祛寒、 化湿、 散 风, 促使风寒湿三气之邪外出。 关键词: 尪痹病; 证治规律; 风寒湿 中图分类号: R59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5?5509(2009) 05?0681 ?05 ? ? 作者介绍: 焦树德 , (1922? 2008), 男,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原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 科学会副主任, 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 Study on Disease Name Wangbi and Its Treatment Discipline Jiao Shude, Wang Weigang China?Japan Friendly H osp ital, Beij ing (100029) Abstract: Wangbi not only includes RA, but also other diseases of joint pain, swelling and deformation in modern medicine, among which RA is most common on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centers on it too. Wind, coldness and dampness forming apoplexy(bi) , this is the total causa morbi and mechanism of such disease. Its general treatment is mainly to notify kidney to remove coldness, assis? ted with clearing dampness to remove wind, strengthening tendon and bone, and removing stasis to smooth collaterals. Liver and kidney come from the same origin, nourishing kidney can also benefits liver and tendon, and remove coldness, clear dampness, dis? pel wind as well. Key words: Wangbi; treatment discipline; wind, cold and damp 1? 尪痹病名的研究 1 ?1 ? 尪痹病名的提出 ?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 笔 者即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西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 炎、 强直性脊柱炎等一类有关节变形、 骨质受损的疾 病。经过约近 30 年的实践观察, 认为中医药对其确 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为了更进一步系统研究其证治 规律, 运用中医学理论, 结合近代科研成果及有关的 西医学的内容, 对这种疾病进行因、 证、 脉、 治等方面 的探索, 寻找其诊治规律, 提高临床疗效。 1 ?2 ? 尪痹病名的内涵? 尪!字与 尫!、 尩!、 通用。 其字意是指足跛不能行, 胫曲不能伸, 骨质受损, 身 体羸弱的废疾而言。例如辞源#中注解说: 骨骼弯 曲症。胫、 背、 胸弯曲都叫尪!。金匮要略#中所说 诸肢节疼痛, 身体尪羸 !。就是指关节肢体弯 曲变形、 身体羸弱、 不能自由行动而渐成废人的疾 病。 痹!即内经# 痹论!所谈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 而为痹!的痹病。尪痹就是具有关节变形、 骨质受损 的痹病。 对于有肢体变形、 关节肿大疼痛、 僵化、 筋缩肉 卷、 不能屈伸、 骨质受损的痹病, 古代医家尚缺乏系 统的论述和统一的名称。有的叫骨痹、 肾痹, 有的称 历节、 顽痹, 有的则称鹤膝风、 骨槌风等等。焦树德 教授在学习、 继承前人各种论述的基础上, 参考近代 文献, 结合多年临床体会, 对各种痹病的因、 证、 脉、 治等, 进行了归纳整理, 统称之为 尪痹!, 以区别于 行痹、 痛痹、 著痹等, 通过临床应用, 不但感到应用方 便, 并且便于深入认识本病的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 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找出它的诊治规律, 并探索运用 中医理法诊治西医难治病的科研方法。 从临床来看, 尪痹不但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 而 且也可以包括现代医学中其他一些有关节疼痛、 肿 大变形的疾病, 如强直性脊柱炎、 结核性关节炎、 大 骨节病等。但其中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为多见, 临 床观察也主要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主。 1 ?3? 尪痹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 从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临床表现来看, 它可以包括在中医学的 痹!病中, 古代医书中, 有不少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论述, 积 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理论。例如素问 % 痹论#中 说: 肾痹者, 善胀, 尻以代踵, 脊以代头!。素问 % 逆调论#中说: 肾者水也, 而生与骨, 肾不生则髓不 能满, 故寒甚至骨也 病名曰骨痹, 是人当挛节 也!。素问 % 气穴论#中说: 积寒留舍, 荣卫不居, 681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年 9 月第 33 卷第 5 期 焦 树 德 , 等 : ? 尪 痹 病 名 及 其 证 治 规 律 的 研 究 卷肉缩筋, 肋肘不得伸, 内为骨痹, 外为不仁!。金 匮要略% 中风历节#篇说: 诸肢节疼痛, 身体尪羸, 脚肿如脱 !, 千金要方#: 夫历节风著人, 久不 治者, 令人骨节蹉跌!。诸病源候论#说: 历节风之 状, 短气自汗出, 历节疼痛不可忍, 屈伸不得是也!。 医学统旨#说: 肘膝疼痛, 臂骨行细小, 名鹤膝风, 以其像鹤膝之形而名之也。或只有两膝肿大, 皮肤 拘挛, 不能屈伸, 骨行腿枯细, 俗谓之鼓槌风, 要皆不 过风寒湿之流注而作病也!。医学入门#说: 骨节 痛极, 久则手足蜷挛甚则身体块瘰。 ! 可见古代医学家已经认识到有的 痹!病, 会使 人的 臂骨行枯细!、 关节像 鹤膝!或 鼓槌!状而变 形。重者可致 挛节!、 卷肉缩筋!、 肋肘不得伸!、 骨节蹉跌!而使关节、 肢体失去原有的功能。更甚 者则可致 身体尪羸!、 尻以代踵!、 脊以代头!而脊 柱弯曲, 伛偻不直, 肢体不能屈伸, 成为废疾。这些 记载和论述。颇似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在把古人记 载的这些疾病, 统称之为尪痹, 则更便于进行深入的 研究观察。 1 ?4 ? 尪痹病名的确立 ? 自 1981 年 12 月在武汉 中 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 上, 笔者发表了尪痹刍议#的论文, 提出建议把具有 骨质受损、 关节变形的痹病用尪痹作为病名以来, 受 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支持和认同。1983 年中华全国 中医学会内科学会痹病学组, 采用了这一新的病名, 并制订了尪痹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有力促进和 推动了中医药治疗尪痹( 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科研及 临床工作水平。同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痹 病学组以尪痹刍议#论文中的治疗方药为主, 稍事 加减, 制成 尪痹冲剂!, 组织全国 27 省市中医科研 单位, 进行了临床观察, 疗效满意。经国家批准, 由 辽宁省本溪市第三制药厂成批生产。尪痹冲剂现已 畅销国内外, 并被评为省优产品, 曾获国家医药科技 进步奖, 健康报全国评选 金杯奖!, 1990 年又荣获国 优产品银牌奖。 七五!期间, 国家将 尪痹!的研究列为攻关课 题, 使其研究更加系统深入, 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 果。其后, 在 1994 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尪痹病 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ZY) 中医 病症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 以规范、 条例的形式发 布,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至此, 尪痹!这一新病 名, 得到了中医学界的认可, 同时也得到国家有关部 门的认可。在一些中医内科学的专门著作、 相关的 论文、 科研成果中, 逐渐广泛地应用。 2? 尪痹病因病机的研究 2 ?1? 要深入理解 合!字的涵义? 素问% 痹论#说: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指出风寒湿三种邪 气混杂而至, 合起来致人生病, 则为 痹!病。这是历 代医家所遵循的痹病理论, 也是大家都公认的解释。 但是焦树德教授认为 合而为痹!的 合!字, 除上述 的意义外, 还有以下的涵义。第一, 痹病不仅是风寒 湿三气杂合侵入则为痹, 而是还要与皮肉筋骨血脉 脏腑的形气相 合!, 才能为痹。因有各种不同的 合!, 故形成各种不同的 痹!。所以岐伯说: 合!而 为痹也。不能与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相 合!者, 则 不能为痹。例如素问 % 痹论#中说: 帝曰: 荣卫之 气亦令人痹乎? 岐伯曰: 荣者, 水谷之精气也, 和调 于五脏, 洒陈于六腑, 乃能入于脉也, 故循脉上下, 灌 五脏, 络六腑也, 行于经脉, 常荣无己。卫者, 水谷之 悍气也, 其气剽疾滑利, 不能入于脉也, 故循皮肤之 中, 分肉之间。薰于肓膜, 散于胸腹, 逆其气则病, 从 其气则愈, 不与风寒湿三气合, 故不为痹!。隋杨上 善注曰: 营卫血气循经脉而行, 贯于五脏, 络于六 腑, 洒陈和气, 故与三气合而以为痹也!, 卫之水谷 悍气, 其性利疾, 走于皮肉分肉之间 是以不与三 气合而以为痹也!。但明代张景岳则注说: 营卫之 气非若之有形者也, 无迹可著, 故不与三气合, 盖无形亦无痹也!。以上二人所注, 前者认为荣血之 气能与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相合而为痹; 卫气不能 与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相合, 故不为痹。后者则认 为营卫之气, 无形迹可著, 皆不与风寒湿三气杂至之 邪相合, 故不为痹。虽然两家之注解不尽相同, 但其 能与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 合!者则为痹, 不与三气 杂至之邪 合!者则不为痹, 这一看法则是一致的。 第二, 风寒湿三气杂至不但可与皮肉筋骨血脉脏腑 之形气合而为痹, 而且还因与四季各脏所主之不同 的时气相合而为不同的痹。例如素问 % 痹论#中 说: 以冬遇此者为骨痹, 以春遇此者为筋痹 !, 所谓痹者, 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素问 %咳论#中也说: 人与天地相参, 故五脏各以治时感 于寒则受病!。故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因合于不同 的时气, 也可为不同的痹病。第三, 合!字还有内舍 于五脏之合的意思。例如 痹论!中还说: 五脏皆有 合, 病久不去者, 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 复感 于邪, 内舍于肾。筋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肝 !; 所以, 焦树德教授认为对 合!字要作深入全 面的理解, 这会对分析痹病的病因病机和进行辨证 论治, 均有很大的帮助。 2 ?2? 尪痹病因病机的特点 ?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 为痹!这一痹病总病因病机, 也是尪痹的总病因病 682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年 9 月第 33卷第 5 期? 焦 树 德 , 等 : ? 尪 痹 病 名 及 其 证 治 规 律 的 研 究 机。更重要的是尪痹的病因病机还具有以下的特 点。 2 ?2?1? 肾虚寒盛, 寒湿深浸入肾? 或先天禀赋不足 或后天失养, 遗精滑精, 房室过度, 劳累过极, 产后失 血, 月经过多等而致肾虚, 正不御邪。肾藏精、 生髓、 主骨, 为作强之官。肝肾同源, 共养筋骨。肾虚则髓 不能满, 真气虚衰。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 如寒湿偏 盛, 则乘虚深侵入肾。肾为寒水之经, 寒湿之邪与肾 同气相感, 故深袭入肾。肾主骨, 肾虚邪侵, 经络痹 阻, 血气不行, 关节闭塞。肾虚不能生养肝木, 肾主 骨, 肝主筋, 筋骨失养, 渐致骨松筋挛, 关节变形不得 屈伸。甚至卷肉缩筋, 肋肘不得伸, 尻以代踵, 脊以 代头, 几成废人。 我们曾统计 401 例尪痹病人的病因, 其中因于 寒冷者占 35 ? 41% , 因于湿者占18?70% , 因于风寒湿 者占 19?95% , 共占发病原因的74?06% 。可见 寒湿 深侵入肾!是尪痹形成的主要原因。 2 ?2?2? 冬季寒盛, 感受三邪, 肾气应之, 寒袭入肾 ? 素问% 痹论#说: 所谓痹者, 各以其时, 重感于风寒 湿之气也。 ! 时!指五脏气旺之时( 季节) 。肾旺于 冬, 寒为冬季主气。冬季寒盛, 感受三邪时, 肾先应 之, 故其中的寒邪可伤肾入骨, 致骨重不举, 瘦削疼 痛。肾为肝母, 肝肾同源, 肾主骨, 肝主筋, 筋骨失 养, 久而关节肢体变形, 成为尪羸难愈之疾。素问 %咳论#中也说: 人与天地相参, 故五脏各以治时感 于寒则受病, 微则为咳, 甚者为泄为痛!。可见人于 冬季感受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 则寒湿之邪可首先 侵肾入骨, 而渐成尪痹。这也是尪痹与其他痹病不 同的重要区别。 我们曾对 36 例病人的发病原因和发病季节作 过统计, 病因为寒者 19 例, 占 52 ?8%; 为湿者 13 例, 占 36 ?1%; 为风者 2 例, 占5?6%, 总之, 以寒, 湿为最 多, 占88 ?9% 。病发于冬者 16 例, 占44 ?4% ; 发于春 者 7 例, 占 19 ?4%, 冬春共占 63 ?8%。冬为肾所主, 春为肝所主, 肾肝同病, 故骨损筋缩, 关节变形。 2 ?2?3? 复感三邪, 内舍肾肝 ? 宋 % 张锐: 夫痹者 此由人体虚, 腠理开, 则受于风邪也, 其邪先中 经络, 后入于五脏。其以春遇痹者为筋痹, 筋痹不已 又遇邪者, 则移入于肝也 冬遇痹者为骨痹 骨痹不已又遇邪者则移入于肾!。可见痹病若迁延 不愈, 又反复感受三气之邪, 则邪气可内舍其所合而 渐深入, 使病变复杂而深重。冬春之季, 天气尚寒 冷, 此时复感三邪, 寒风气胜则可内舍肾肝, 筋骨同 病, 渐成尪痹。正如素问 % 痹论#所说: 五脏皆有 合, 病久不去者, 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 复感 于邪, 内舍于肾。筋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肝 !。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 尪痹的病因病机比一般 的风、 寒、 湿痹更为复杂, 病情更为深重。主要是风 寒湿三气杂至之邪, 尤其是寒湿之邪, 已经深侵入 肾, 并影响到肝, 而致骨损筋挛。且病程较长, 寒湿 贼风, 痰浊瘀血, 互为交结, 凝聚不散。经络闭阻, 血 气不行, 又可加重病情发展。也有的久痹化热, 则更 为复杂。 寒湿之邪深侵入肾, 并影响到肝!, 这是尪 痹病因病机与其他痹病不同之处, 应予以注意。 2 ?3? 注意结合中医学中的 从化理论! ? 中医学认 为邪气侵入人体后常常发生 从化!而使病证产生转 变。即 从阴化寒, 从阳化热!。这一疾病转化机理, 源出于内经#, 仲景先师首先运用于临床, 后世医家 也有论述。清代医宗金鉴% 伤寒心法要诀#中对从 化理论, 做了具体完整的概括, 并做了阐述。例如书 中所说: 六经发病尽伤寒, 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 形脏原非一, 因从类化故多端。明诸水火相胜义, 化 寒化热理何难, 漫言变化千般状, 不外阴阳表里间!。 很明确地说明了同是伤了寒邪, 不一定都见寒证的 道理。焦树德教授认为, 这一从化理论在临床指道 辨证论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诊治尪痹, 当然也 不例外, 痹虽然以寒湿之邪深侵入肾为主要病机, 但 是再结合 从化理论!来分析, 有的 从阴化寒!而见 寒盛证, 有的 从阳化热!而见化热证, 因此在观察、 认识和理解尪痹的病因病机与发生发展、 症候变化 时, 不但要注意深入理解 合!字的深刻涵义, 还要注 意运用 从化理论!去辨证分析, 才能更好地体现尪 痹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的证候变化。 3? 尪痹的辨证论治研究 3 ?1? 尪痹的临床特点 ? 尪痹除有关节疼痛、 肿胀、 沉重及游走窜痛等风寒湿痹共有的症状外, 它还具 有病程较长, 疼痛多变表现为昼轻夜重, 痛发骨内, 古人称此为 其痛彻骨, 如虎之啮!。关节变形, 骨质 受损, 僵直蜷挛, 不能屈伸, 重者肢体功能受限, 生活 不能自理, 因病邪在里, 故脉象多沉; 因肾虚故常见 尺脉弱小, 因痛重而脉见弦象。 3 ?2? 尪痹的常见证候 ? 尪痹也和其他疾病一样, 常 常因人、 因地、 因时而出现多种不同的证候。又因病 程较长, 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证候, 再兼病邪的 转变、 病情的转化, 常常虚实夹杂, 非常复杂。但归 纳起来, 以下四种证候, 最为常见: ( 1) 肾虚寒盛证 ? 临床表现为腰膝疼痛, 两腿无 力, 易疲倦, 不耐作劳, 喜暖怕凉, 膝、 踝、 足趾、 肘、 腕、 手指等关节疼痛, 肿胀, 僵挛, 晨起全身关节( 或 683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年 9 月第 33 卷第 5 期 焦 树 德 , 等 : ? 尪 痹 病 名 及 其 证 治 规 律 的 研 究 最痛的关节) 发僵、 发, 筋挛骨重, 肢体关节屈伸不 利, 甚至关节变形, 生活不能自理。舌苔多白, 脉象 多见尺部弱、 小、 沉细。余脉可见沉弦、 沉滑、 沉细弦 等象。此乃肾虚为本, 寒盛( 有的兼湿) 为标, 寒湿深 侵入肾, 本虚标实之证。临床上最为多见, 1990 年统 计 401 例中肾虚寒盛证有 238例, 占 59 ? 4%, 1983 年 统计 75 例中本证 66 例, 占 88%。实验室检查, 类风 湿因子多为阳性, 但也有一部分呈阴性者。血沉一 般较快, 但也有正常。其他项目, 也多呈现类似情 况。总之, 尚未摸到化验指标与辨证相关的规律, 还 在互相参考, 进一步观察阶段。我们曾对 76 例尪痹 患者初诊时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 发现有腰痛者占 91?7%, 喜暖怕凉者占 88?9%, 疲乏倦怠占 88 ? 9%, 尺脉弱小者占 77 ? 7%, 面色苍白者占75%, 形寒肢冷 者占 72 ?2% , 可见肾虚寒盛证是尪痹的重要证候。 ( 2) 肾虚标热轻证 ? 此证患者在夜间关节疼痛 时, 自感把患处放到被子外面, 似乎疼痛轻些, 但患 处在被外放久后, 又觉疼痛加重而赶紧收回到被窝 内, 放在外的时间不敢太长, 手足心也有时发热但不 重, 痛剧的关节或微有发热, 但皮肤不红, 可有口干 便涩, 舌苔微黄, 脉象沉弦细略数。以上这些偏于阳 盛或服热性药助阳而邪欲从阳化热之势所形成。此 证虽时有所见, 但较肾虚寒盛证少见。1990 年统计 401 例中肾虚标热轻证 116 例, 占 28?92% 。1983 年 统计 75 例中本证 7 例, 占 9 ?3%。实验室检查情况 仍同肾虚寒盛证中所记之情况。 ( 3) 肾虚标热重证 ? 此证不但关节疼痛而且有 关节内发热之感, 肿大变形, 用手扪之, 肿痛之处局 部有轻度发热, 皮肤也略有轻度发红。 ( 4) 湿热伤肾证? 此证多见于我国南方, 病程较 长, 关节肿痛, 用手扪之发热, 或下午潮热, 久久不 解, 膝腿酸痛无力, 关节蒸热疼痛, 痛发骨内, 关节有 不同程度的变形。舌苔黄腻, 脉滑数或沉细数, 尺脉 多小于寸、 关。此证多见于常年气候潮热的地域, 根 据 从化理论!来看, 也会有一些寒证, 但在湿热地 域, 确为湿热证多见, 寒证少见。 3 ?3 ? 尪痹的治则与方药 3 ?3?1? 治疗法则 ? 尪痹的治疗大法是补肾祛寒为 主, 辅以化湿散风, 强壮筋骨, 祛瘀通络。肝肾同源, 补肾亦能养肝荣筋, 且能祛寒、 化湿、 散风, 促使风寒 湿三气之邪外出。治瘀通络可祛瘀生新。肾气旺, 精血足, 则髓生骨健, 关节筋脉得以淖泽荣养, 可使 已失去正常功能的肢体、 关节渐渐恢复功能。总之, 在治疗时要抓住补肾祛寒这一重点, 再随症结合化 湿、 散风、 活血、 壮筋骨、 利关节等, 标本兼顾。若见 有邪郁欲化热之势时, 则须减少燥热之品, 加用苦坚 清热之品。遇有已化热者, 则宜暂投以补肾清热法, 待标热得清后, 再渐渐转为补肾祛寒之法以治其本。 另外, 还须经常注意调护脾胃, 以固后天之本。 3 ?3 ?2 ? 常用方药? 根据治则的要求, 拟定了 4 个常 用方剂, 随症加减, 常可取得良好疗效。 以骨碎补、 淫羊藿、 虎骨 温补肾阳、 强筋壮骨、 搜祛骨风, 桂枝、 羌活、 独活、 威 灵仙驱散风寒湿邪, 知母滋肾清热, 二药以防祛寒药 之过于温燥; 山甲通经散结, 地鳖虫活瘀壮骨, 伸筋 草舒筋活络, 松节通利关节共为佐药; 牛膝下行引药 入肾为使药。 加减法: 上肢病重者, 去牛膝, 加片姜黄 10 12g, 羌活加至 12g。瘀血明显者, 加红花 10g, 皂刺 6 9g, 乳香、 没药各 6g, 或苏木 15 20g。腰痛明显 者, 可去苍术、 防风、 松节, 加桑寄生 30g 并加重川断 和补骨脂的用量, 或再加杜仲 12g, 随汤药嚼服胡桃 肉( 炙) 1 2 个。肢体关节踡挛僵屈者, 可去苍术、 防 风、 松节, 加生薏苡仁米 30 40g、 木瓜 9 12g、 白僵 蚕 10g, 脊柱僵直变形、 屈曲受限者, 可去牛膝、 苍术, 加金狗脊 30 40g、 鹿角胶 9g、 白僵蚕 12g、 羌活改 12g。关节痛重者, 可加重附片用量, 再加草乌 6 9g、 七厘散 1/ 3 管( 随汤药冲服) , 2 次/ d。舌苔白厚 腻者, 可去熟地, 加砂仁 3 5g 或藿香 10g。脾虚不 运, 脘胀纳呆者, 去熟地, 加陈皮、 焦麦芽、 焦神曲各 10g。 加减补肾治尪汤 ? 主要用于治疗肾虚标热轻 证。生地 15 25g, 川断 15 18g, 骨碎补 15 20g, 桑寄生 30g, 补骨脂 6g, 桂枝 6 9g, 白芍 15g, 知母 12 l5g, 酒浸黄柏 12g( 用黄酒浸泡 3h, 捞出入煎) , 威灵仙 12 l5g, 炙山甲 9g, 羌、 独活各 9g, 红花 9g, 684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年 9 月第 33卷第 5 期? 焦 树 德 , 等 : ? 尪 痹 病 名 及 其 证 治 规 律 的 研 究 制附片 3 5g, 忍冬藤 30g, 络石藤 20 30g, 地鳖虫 9g, 伸筋草 30g, 生薏苡仁 30g。水煎服, 1 剂/ d。虎 骨代用品同上方。 方解: 本方仍以上方减去或减少燥热之品, 加入 苦以坚肾、 活络清疏之品而组成。因为虽已见化热 之势, 但热尚不重, 故羌活、 独活、 桂枝、 附片等祛风 寒之品未完全去掉, 只是用量有所减少。 ( 补肾清热治尪汤 ? 主要用于治疗肾虚标热重 证。生地 18 30g, 川断 15 20g, 地骨皮 10 15g, 骨碎补 15 20g, 桑枝 30g, 赤白芍各 12 15g, 秦艽 20 30g, 知母 12 l5g, 酒浸黄柏 12g( 用黄酒浸泡 3h, 捞出入煎) , 威灵仙 15 l8g, 羌、 独活各 6 9g, 制 乳没各 6g, 地鳖虫( 或炙山甲) 10g, 白僵蚕 10 12g, 红花 10g, 忍冬藤 30g, 桂枝 6 9g, 络石藤 30g, 桑寄 生 30g。虎骨代用品同上方。 方解: 本方取丹溪先生潜生散合自拟的清热散 痹汤加补肾强骨之品组织而成。方中以生地补肾壮 水, 黄柏坚肾清热, 川断, 骨碎补益肾祛骨风为主药。 以桑寄生补肾强筋、 除风通络, 地骨皮益肾除劳热, 威灵仙祛风湿、 除弊痛, 羌独活搜少阴、 太阳之风湿, 虎骨祛风壮骨为辅药。以白芍养血缓急, 知母降火 清热、 除蒸消烦, 忍冬藤、 络石藤通经络、 祛风热, 红 花活血通络, 乳没化瘀定痛, 地鳖虫( 或炙山甲) 通经 活络、 有虫蚁搜剔之能, 桂枝温散宣痹, 白僵蚕祛风 通络, 晚蚕砂清热疏风为佐药。以桑枝通达四肢、 祛 风湿、 利关节为使药。 加减法: 可参看补肾祛寒治尪汤的加减法。如 大便结滞不下, 可加桃仁泥 10g, 酒军 3 6g。口渴 思冷饮者, 加生石膏 30g( 先煎) 。 )补肾清化治尪汤 ? 本方主治湿热伤肾证。骨 碎补 15 20g, 川断 10 20g, 怀牛膝 9 12g, 黄柏 9 12g, 苍术 12g, 地龙 9g, 秦艽 12 18g, 青蒿 10 15g, 豨莶草 30g, 络石藤 30g, 青风藤 15 25g, 防己 10g, 威灵仙 10 15g, 银柴胡 10g, 茯苓 15 30g, 羌 活、 独活各 9g, 炙山甲 6 9g, 生薏苡仁 30g, 忍冬藤 30g, 泽泻 10 15g。 加减法: 四肢屈伸不利者, 加桑枝 30 40g, 片姜 黄 10g, 减银柴胡、 防己。疼痛游走不定者, 加防风 9g、 荆芥 10g, 去地龙。痛剧难忍者, 可加闹羊花 0?3 0 ?6g。肌肉痛者可加晚蚕砂 9 15g。 3 ?4? 注意事项 本病多为慢性病, 病程较久, 故服中药亦需较长 时间, 才能渐渐见效, 不可操之过急, 只要辨证准确, 服药后无不良反应, 则应坚持服用 50 100 付左右, 观察效果。如见效还可继续服几十付, 有的服用 1 年, 才见到显著效果。 在服用汤药取得明显效果后, 或得到基本痊愈 后, 还须将服用有效的药方加大 3 5 倍的用量, 共 为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假肢制作装配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版电子商务合同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汽车驾驶与维修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新疆-新疆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水土保持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印刷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保安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园林绿化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造林管护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下水道养护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东省职工劳动合同书模板
- 短绒加工合同协议
- AI在化学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探索
- 智能医疗设备使用者免责条款协议书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
- DB32-T4743-2024重点化工企业全流程自动化控制配备和提升规范
- 腺垂体功能减退 教案
- 交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合同(格式文本)
- 2025睿实消防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说明书
-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模版
- 质量控制在银行业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