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试卷A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试卷A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试卷A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试卷A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试卷A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精忠报国”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南宋时,“精忠报国”的英雄是A戚继光B岳飞C文天祥D郑成功2 . 隋文帝曾在自己临终的遗诏里慨叹道:“嗟乎!自普晋室播迁,天下丧乱,四海不一,以至周、齐。战争相寻,年将三百,故割疆土者非一所,称帝王者非一人,书轨不同,生人涂炭。”据此你认为隋文帝这是在为自己的哪功绩感到自豪( )A加强中央集权B杜会经济迅速发展C开通大运河D结束分裂实现统一3 . “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4 . 明史记载: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该著作的作者是A毕昇B李时珍C宋应星D司马光5 . 明朝中期,倭寇疯狂进犯浙东沿海。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B文天祥C郑和D郑成功6 . 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曾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主要的历史功绩是A灭金B定都大都C统一蒙古D建立元朝7 .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一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8 . 某同学为了进行探究性学习,搜集了如下一张图片。他探究的学习主题是A宋朝对外贸B元朝民族关系发展C明朝君权强化D明清商业繁荣9 . 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废除丞相的朝代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0 . 明清时期都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下列关于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影响表述最准确的是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C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D导致了封建制度的衰落11 . “长安百花时(长安城里百花开),风景宜轻薄(嬉戏玩耍好风光)。无人不沽酒(人人喝酒兴致高),何处不闻乐(处处音乐处处歌)。唐朝诗人刘禹锡百花行)里的这几句诗描绘的是A初唐景象B盛唐气象C中唐风光D晚唐风景12 . 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下表所列史实,可以明确归纳的主题是( )人物事迹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玄奘西行印度,推动佛教交流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A商业贸易B佛教传播C航海伟业D友好往来13 .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中书省C行省制D尚书省14 .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河。与图一中诗篇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是静夜思A杜甫;白居易B白居易;苏轼C杜甫;李清照D白居易;辛弃疾15 .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脉络,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以下时代排序正确的是( )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BCD二、综合题16 . 为适应新形势要求,构建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力推行了机构改革。回顾历史,每一次的机构改革都颇见成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北宋初年以“分权制衡”为原则,改革中央及地方政府机构,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如图是国家权力构成示意图(1)材料一中示意图一说明隋朝在政治上实行哪种制度?最早设置图二中央架构的皇帝是谁?设置的目的是什么?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从图一变为图二,试分析这一举措有何利弊得失?(2)材料二中北宋初年大刀阔斧地改革中央及地方政府机构,以达到“分权制衡”目的,请分别以相关史实说明。(3)材料三图中权力结构的确立是依据哪一部法律文献?这种国家权力构成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也体现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部法律文献中?17 . 自古以来,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完成统一有哪几个朝代?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2)材料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用史实说明唐蕃“和同为一家”,并回答该史实的意义。(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的标志是什么?1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炀帝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联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摘自贞观政要(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19 . 请回答: (1)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 ?(2)说出大运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