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3.06.2020,.,1,第四章隋至盛唐道教地位的提高与重玄哲学,03.06.2020,.,2,隋代至盛唐时期,道教的发展进入一个相当重要阶段。在这个历史时期,老子崇拜成为道教思想发展的主流;该时期的封建统治者出于稳固社会之需要,在思想上采取儒、道、释“三教并用”的政策,从而推动了各自的学术探索。在这个时期中,道经大量增加,著名道教学者辈出,他们所提出的一些思想观念在哲学史上也具有一定影响。,03.06.2020,.,3,一、图谶流行与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植,03.06.2020,.,4,隋至盛唐时期道教理论之深化,绝非偶然。倘若欲明其底细,则须由“图谶”问题入手稽考之。所谓“图谶”乃是符图谶语之合称,其内容大抵为符命宣传之类,于形式上多采字形离合、隐喻之法。此类形式,古已有之。隋唐之际,因改朝换代之社会变迁,图谶遂盛行于世,而有心于政权之人物则顺水推舟以利用之。,03.06.2020,.,5,1、隋唐统治者对图谶的利用,隋开皇初,太原有以童谣形式出现之图谶,曰:“白衣天子出东海。”杨坚即依此穿上白衣至东海。因皇帝信图谶,故诸多大臣也以张扬图谶而得宠。杨坚登基,取道门劫历“开皇”为年号,表明隋朝开基即已暗合道门之神学底蕴。,03.06.2020,.,6,隋末,李渊揭竿而起。时有桃李谣曰:“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巫浪语,谁道许!”谣中所谓“桃李”系隐喻逃亡之李氏。早在隋末世上便有“老子度世,李氏当王”之符谶流播,李渊利用之以应谶告,遂得天下。,03.06.2020,.,7,2、道教与图谶的关系,道门中人不仅制作谶语歌谣,而且对于世道之更迁有预见性。混元圣纪卷八载,岐晖谓门弟子曰:“天道将改,吾犹及见之,不过数岁矣。”后数年,李渊起兵,岐晖以楼观台之粮草慰问唐军。高祖李渊得天下,因感岐晖相助,遂称其起兵反隋乃“奉天承运”,于是追认道教教主老子为其远祖,建宗圣宫为祖庙,道教由此而大兴。,03.06.2020,.,8,3、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植意义,隋朝至盛唐时期,帝王不仅利用图谶为其夺取政权服务,而且也通过种种途径对道教大力扶植。,03.06.2020,.,9,据杜光庭历代崇道记所载,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迁都于龙首原,号大兴城,乃于都下畿内造(道)观三十六所,名曰玄坛,度道士二千人”。,03.06.2020,.,10,李渊称帝后,一再宣称:“李氏将兴,天祚有应”,“历数有归,实惟天命”(旧唐书高祖本纪),他确认道教教主老子为李唐王朝为先祖,屡屡召见道门高士,封赏甚丰。李渊认定“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令老先、次孔、末后释。”(续高僧传释慧乘传),03.06.2020,.,11,二、老学繁衍与重玄派之勃兴,03.06.2020,.,12,隋唐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植,不仅推进了道教组织的发展,而且促使理论研讨风气的浓厚。此时,道教经书的整理与编纂得到朝廷的倡导与支持,经典注疏与阐述工作成为道门中人的一种雅好。由于老子被李唐王朝尊为远祖,道德经更加受到重视,一股解经之风油然而起。,03.06.2020,.,13,1、道德经注疏,考诸隋唐之前,道德经已受学界相当关注。其注疏之学形成诸多流派。杜光庭对此进行总结:此道德经至函关所授,累代尊行,哲后明君,鸿儒硕学,诠疏笺注六十余家,则有,03.06.2020,.,14,节解上下(老君与尹喜解)、内解上下(尹喜以内修之旨解注)、想尔二卷(三天法师张道陵所注)、何上公章句(汉文帝时降居陕州河滨,今有庙见存)、严君平指归十四卷(汉成帝时蜀人名遵)(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五释疏题明道德义),03.06.2020,.,15,2、重玄之道,杜光庭对于诸家注疏,各有评述,尤其赞赏孙氏所开创的“重玄之道”。所谓“孙氏”或以为即魏代道士孙登。杜氏赞扬曰,“宗旨之中,孙氏为妙”(同上)。,03.06.2020,.,16,晋之孙登关于“重玄”之说,今已不可详考,然其思想源流则有迹可寻。按杜光庭之说,自梁朝道士孟智周以来,多有宗“重玄”者,譬如陈朝道士诸糅、隋朝道士刘进喜,唐朝道士成玄英等相当一批均主重玄之道,足见其学派已成体系。,03.06.2020,.,17,三、隋至盛唐重玄派哲学的集大成,03.06.2020,.,18,顾名思义,“重玄”也就是“玄之又玄”。此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以“重玄”位宗者认为,道德经全书之大要即在“玄之又玄”四字,只有以此作为理解道德经之纲领,方能得其三昧。,03.06.2020,.,19,(一)成玄英以“破执”为特色的“重玄”思维,03.06.2020,.,20,成玄英于疏中开篇即提出“重玄”命题:有名,迹也。重玄之道,本自无名。从本降迹,称谓斯起。所以圣人因无名立有名,寄有名诠无名者,方欲子育众生,令其归本,慈悲鞠养,有同母仪。,03.06.2020,.,21,1、以“玄”为理论基石,关于玄,成玄英说:玄者,深远之义,亦是不滞之名。有无二心,徼妙两观,源于一道,同出异名。异名一道,谓之深远。深远之玄,理归无滞。既不滞于有,亦不滞于无,二俱不滞,故谓之玄。,03.06.2020,.,22,2、玄之又玄,成玄英顺着否定式的思维理路进一步深入下去,他将“玄”推展到“又玄”境界。成玄英以感悟之心态,来解释“又玄”,他说: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学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祛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卷一),03.06.2020,.,23,3、重玄之境,对于“重玄”学来说,“破执”的彻底性应该是连“境”与“智”也一并排遣,去教化之心思,忘智识之言谈。成玄英说:道契重玄,境智双绝。既两忘乎物我,亦一观乎亲疏。(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卷四),03.06.2020,.,24,不仅如此,还应该破除所谓“亲疏”的理念,不论是“亲”还是“疏”皆以“一”观之。所谓“一”就是没有分别而达于“虚静”。成玄英对此有一段比较明确的说明:“物我皆空,不见有我身相,故智慧明照也。”(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卷二),03.06.2020,.,25,就“重玄”之道的把握而言,其最根本的却是使自我处于空灵状态而合于“自然”。关于自然成玄英说:自然者,重玄之极道也。欲明至道绝言,言即乖理,唯当忘言遣教,适可契会虚玄也。(同上),03.06.2020,.,26,(二)重玄学思维方式与仙道修养,03.06.2020,.,27,就方法而论,重玄学之指向乃是否定式的。此等思维路数,若探其远源,则当与周易联结起来,方能有所说明。,03.06.2020,.,28,1、逆数之法的源头,说卦传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彖传曰:“刚反动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此等说法均包含着回归反复理念。重玄学形成于易、老、庄“三玄”广为传播之际,故摄取易学以为理论支撑,乃情理之自然。按佛学中观派常用思维法式即“四句否定”,其基本模式是正、反、合、离。其典型格式是: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重玄”派学者对于此法多有应用。,03.06.2020,.,29,2、逆向思维与道教修炼,重玄学说具备较强之逻辑思维,但其用意亦非在于把玩理论游戏。若追溯其根本乃在于修养身心,以致仙道,故其指向与道门仙学存在契合之点。成玄英说:,03.06.2020,.,30,至道妙体,体绝形名,从本降迹,肇生元气,又从元气变生阴阳,于是阳气清浮,升而为天;阴气沈浊,降而为地,二气升降,和气为人。有三才,次生万物。(道德经成玄英义疏第四十二章疏),03.06.2020,.,31,3、回归玄道,“重玄”理论所遵循的“逆向思维”,旨在告诫修行者通过否定而回归于“玄道”。成玄英说:“但能返本还源,驰竞之心自息”,又说,“既屏息嚣尘,心神凝寂,故归于真性,反于惠命。”(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四),03.06.2020,.,32,在成玄英的表述中,“玄道”又称“至道”,有时则直接称“道”。他说:“至道虚通。”(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卷四),又说:“道者,虚通之妙理,众生之正性也。”(同上),03.06.2020,.,33,成玄英笔下的“玄道”或者“至道”乃是“不有而有,虽有不有;不无而无,虽无不无”(同上),它是超越空间的;不仅如此,修行者也不能从固定的时间上来理解。成玄英说:“时乃有古有今,而道竟无来无去。”又谓:“至道虽复无来无去,亦而去而来,故能览古察今,应夫终始。”(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二),03.06.2020,.,34,(三)“三一”之说与生命哲学,03.06.2020,.,35,成玄英之重玄学尚论及“三一”问题,并将其与否定性思维方式和道教的修炼方法结合在一起。,03.06.2020,.,36,1、“三一”的基本概念,如谓:“三者,即夷、希、微也。致,得也。诘,责也。混,合也。真而应,即散一以为三;应而真,即混三以归一。一三,三一,不一不异。故不可致诘。”(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四,道藏第13册第389页),03.06.2020,.,37,2、“三一”与否定性思维,依据其否定性逻辑,成氏于阐述一分为三,三合为一之理后,又进一步运用双遣之法,谓之“不一而一,散一为三”;“不三而三,混三为一”。此所谓“不”即遣也。不一不三,即遣一遣三,以入虚空。,03.06.2020,.,38,3、“三一”与修道之理,此等排斥之法,实亦与修道之理合,因抱一不离,收三归一,即是拘魂制魄,而使精气神混而为一,足见其理与修道法门不悖。按照“三一”法门,修行者调理精气神乃是不滞于自我生命,因其不滞,故能使“营魄抱一”,这是道家生命哲学的真谛,成玄英可谓得其真谛者。,03.06.2020,.,39,四、隋至盛唐重玄派哲学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03.06.2020,.,40,成玄英之后,重玄派理论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和吴筠等人所继承和发扬。,03.06.2020,.,41,1、李荣,李荣,号任真子,绵州巴西人,主要活动于唐高宗时。,03.06.2020,.,42,李荣基本思想大抵宗成玄英重玄之学。其略云:道德窈冥,理超于言象;真宗虚湛,事绝于有无。寄言象之外,托有无之表,以道幽路,故曰“玄之”。犹恐迷方者、胶柱失理者,守株,03.06.2020,.,43,即滞此玄,以为真道,故极言之,非有无之表,定名曰玄。借玄以遣有无。有无既遣,玄亦自丧,故曰“又玄”。又玄者,三翻不足言其极,四句未可致其源,寥廓无端,虚通不碍,总万象之枢要,开百灵之户牖,远斯趣者,众妙之门。(道藏第13册第361页),03.06.2020,.,44,李荣此论所贯彻的依然是重玄派的否定式思维理路,他依重玄方法论以引导其身心炼养。谓:夫欲去有累所以归无为。而惑者闻无为,兀然常拱手。以死灰为大道,土块为至心。恐,03.06.2020,.,45,其封执无为,不能悬解,故云“无为而无不为”也。无为而无不为,非无为也;有为而归无为也,非有为也。此则为学为道,道学皆忘,唯动与寂,寂动俱息也。(道藏第13册第468469页),03.06.2020,.,46,2、王玄览,王氏系广汉绵竹(今属四川)人,与李荣同时代人。年三十余而“习弄玄性”,于老学造诣颇深,作有玄珠录行世。,03.06.2020,.,47,他将“道”分为“常道”与“可道”,认为一切可道的东西都是假的,“本由人起”(玄珠录卷下),要求其真,就必须遣虚幻之法:“避苦欲求乐,所以叫双遣。”(玄珠录卷上),03.06.2020,.,48,王玄览直觉地把握“道体”,说它“明不间色,亦不执色,其色变改去来,而镜体不动”(道藏第23册第633页)。在他看来,此等把握就是不滞于“可道”,亦不滞于“常道”。因为二者“皆是相因生,其生无所生;亦是相因灭,其灭无所灭”。(道藏第23册第623页),03.06.2020,.,49,王玄览把“心识”与境法联系起来考虑。“无心之境,境不自起;无境之心,亦不自起。”(道藏第23册第632页)可见,王玄览还是遵循否定式的“重玄”思维模式。,03.06.2020,.,50,3、司马承祯,“重玄”之义在司马承祯的论述中亦常有发挥。他认为,“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道藏第22册第893页)他把修行所获之道称作“虚无之道”,他说:,03.06.2020,.,51,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于心。被形者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觉而身不免谢。何耶?慧是心用,用多则心劳。初得少慧,悦而多辩,神气漏泄,无灵润身光,遂致早终,道故难备。经云尸解,此之谓也。是故大人含光藏辉,以期全备,凝神保气,学道无心,神与道合,谓之得道。”(道藏第22册第897页),03.06.2020,.,52,4、吴筠,继司马承祯之后踵者吴筠,著玄纲论,谓:“重玄深而难赜其奥,三洞秘而罕窥其门,使向风之流,浩荡而无据,遂总括枢要,谓之玄纲。”(全唐文卷九二五进玄纲论表)此说意在明了玄纲论之大要,而中心关键则出于“重玄”。,03.06.2020,.,53,5、重玄余脉,宋代以来“重玄”成为道门学理之一大宗,华山道士陈抟、弟子张无梦、再传弟子陈景元均主“重玄”之说,如陈景元以为道德经五千言“实谓玄之又玄,神之又神也”(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开题)。就此情况而论,重玄之影响已不限于隋唐,宋以来之流亦远。,03.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考专业(建筑工程)题库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全国中医护理培训后汇报
- 2026届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广西北海市、南宁市、钦州市、防城港市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北京市延庆县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设备培训介绍
- 手足口病预防培训
- 山东省济宁市十五中学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湖北省襄阳襄城区四校联考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辅警自查自纠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 粤语文化课件图片
- 2025至2030中国甲状腺素淀粉样变(ATTR)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 失血性休克麻醉病例分享
- DB43-T 2724-2023 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办法及定额
- CJ/T 480-2015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发泡预制直埋保温复合塑料管
- 儿科试题及答案泌尿感染
-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
- 入股瑜伽店协议书
- 旅游团队境外医疗援助补充协议
- JJF 2184-2025 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