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素质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素质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素质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素质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素质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素质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由此可见A英国向德国勒索钱财意在20年后发动战争B英国与德国的矛盾经过一战没有得到解决C英国从德国得到的钱财使用期限是20年D英国为了20年后的战争与德国签订和约2 . 关于俄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列宁是起义的主要领导者 这次起义又称为“十月革命” 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ABCD3 . 研究性学习是学习历史行之有效的方法。小明在他的历史小论文中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的论点。他得出这一论点的重要依据是A交战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B交战双方进行的都是非正义的战争C交战的主要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D一战加强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4 . 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使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巨大的灾难的考验和战火的洗礼,中华民族浴火重生,走上了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和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C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5 . 下列事例中属于德日法西斯暴行的是国会纵火案 反犹狂潮 南京大屠杀 凡尔登战役ABCD6 . 下列不属于凡尔赛条约内容的是( )A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B德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C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D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7 . 历史图片记录了历史瞬间的镜头,并且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下列图片中,记录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彻底胜利的是A签署凡尔赛和约B墨索里尼被暴尸C苏军占领德国国会大厦D日本投降签字仪式8 . 一战前就有人预言:“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萨拉热窝事件B凡尔登战役C三国协约形成D三国同盟形成9 .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导致下表 19211925 年苏联(苏俄)粮食产 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片面发展农业政策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斯大林模式的影响D农业集体化的实施10 . 二十世纪初,有一场战争历史四年多,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据此判断这场战争很可能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冷战”D中东战争11 . 联合国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12 . 下表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时间战略计划评价1955年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1957年新长期经济计划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高峰196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经济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时期A适当的经济政策B推行民主化改革C美国扶持D马歇尔计划的援助13 .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渗入”。他提出的一系列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这标志着A“铁幕”演说的发表B美苏冷战的开始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组织的建立14 . 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具有双重效应。苏联模式对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但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苏联国防现代化实现的原因是苏联模式的推动B苏联模式一定程度上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继承C斯大林模式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D苏联模式在实现工业化方面显得乏力15 . 新青年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击死奥大利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皆联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与材料有关的事件是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辛亥革命16 . 使用微信、支付宝消费,取代了现场实物与货币交易,简化了手续,节省了时间,加快了商品与货币流通,但这并没有否定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关于下图中货币的表述错误的是A的使用巩固了秦朝统一B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的使用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D四种货币都促进了经济发展17 . 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一措施起到了( )A恢复银行信用B坚强农业生产损失C提供就业机会D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控二、综合题18 .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影响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纺织业、冶金业、采矿业等行业大量采取机器生产。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A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1)材料一中英国优越的政治制度指什么?英国在“机械技术”领域最关键的发明是什么?为什么英国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材料二表一:英美两国工业产值占世界产值比重变化表国家1860年1913年英国34%14%美国19%36%表二:1860年至1913年美国大事年表1862年,颁布解放黑人隶宣言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913年,福特建威标准化汽车流水装配线(2)根据材料二表一,与英国相比,美国的工业产值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表二并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科技发展角度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材料三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材料四表三英、德、美、法实力比较表国家项目英国德国美国法国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214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52人教社高级中学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必修)教学参考书(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三中英、德、美、法四国实力对比的反差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种变化带来的后果是什么?19 . 中苏两国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但结局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281932年)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苏联)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大国崛起(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材料二:苏联的“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种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它产生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材料三: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材料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材料四: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4)请指出新时期我党在理论上伟大觉醒的最重大贡献。在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不断探索市场的作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请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人世界市场的三个阶段。2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一次是汉武帝的,又一次是明初的。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材料三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材料四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认为德意志不能因为屈从于好战的民族主义和专制政权而招致灭顶之灾,要实现欧洲真正的和平,就要突破均势主义的局限,彻底斩断那只看不见的手,使前几代人蒙受灾难的纷争不再发生。他对戴高尔说:“以我之见,欧洲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向它的人民保证,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为他们赢得一个安全可靠的未来。”大国崛起德国,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材料五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中国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创新成果,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为解决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各种安全挑战,指明了路径和发展方向。(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 (2)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 (3)材料三是哪次革命中颁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