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某校决定办一期历史板报,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语,请你帮他们指出不恰当的一项( )A唐太宗发兵反击突厥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唐与新罗关系密切2 . 唐朝前期,先后在西域设置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的君主是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ABCD3 .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领导农民起义的是A刘邦、韩信B项伯、项羽C刘邦、张良D刘邦、项羽4 . 唐朝时既是民族交往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5 . 以下为大唐盛世历史剧的若干场景,其中需要修改的是A农民使用曲辕犁耕种土地B李白在酒馆的墙壁上题诗C玄宗接见各国来访使节D僧人阅读活字印刷的佛经6 . 下列对宋代文臣武将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州三年一换B转运使将地方的钱财收到中央C禁军首领无发兵权D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7 . 下图是曾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的人,他是( )A宋太祖B唐太宗C宋真宗D宋钦宗8 .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发生在( )A宋高宗时B宋真宗时C宋太宗时D宋太祖时9 . 施展在枢纽一书中说:“但是安史之乱意外地促成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战乱起后,大量人口逃至江南。”“安史之乱改变了淮南、江南地区的人口密度。”从这些叙述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A“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B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C唐朝中晚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D劳动力是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10 . 北宋人王谠在唐语林中记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后人誉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11 . 扬州与大运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那么大运河流经扬州的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12 . 中国古代文明灿烂,各朝各代特点鲜明。与以下示意图中相关的史实是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B定都建康,开发江南C开凿运河,创立科举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13 .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袈裟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请你判断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A玄奘西游天竺B鉴真东渡日本C张骞出使西域D遣唐使来华14 . 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A天竺B日本C波斯D新罗15 . 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A玄奘B鉴真C阿倍仲麻吕D马可波罗16 . 下列对隋唐时期统治者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隋炀帝武则天唐玄宗唐太宗ABCD17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句描写了唐代诗人孟郊进士及第的欣喜之情。进士科创立于( )A魏晋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18 . “乱世孤旅、绝域求生、西天取经、享誉佛国”是对唐朝时期哪一中外交往史实的赞誉( )A张骞出使西域B鉴真东渡日本C玄奘西游天竺D郑和七下西洋19 . 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A秦B西晋C隋D元20 . 唐玄宗统治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下列说法符合其统治时期的是( )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陶瓷业有重大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ABCD21 .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资治通鉴对她的评价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当时“亦竞为之用”的“英贤”有( )A房玄龄、杜如晦B姚崇、宋璟C卫青、霍去病D安禄山、史思明22 .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秦朝 隋朝西晋 元朝ABCD23 . 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都是唐朝的僧人 都是把外国先进的文化带回唐朝 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BCD24 . 在唐朝初期,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北方各族首领都尊奉他为“天可汗”,这位皇帝是( )A唐中宗B唐玄宗C武则天D唐太宗25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唐朝灭亡后,相继统治黄河流域的五个政权统称“五代”B北宋建立后,统一全国C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D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先灭掉了辽后又灭掉了北宋二、综合题2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贾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的政府官员主要来自哪个阶层? 材料二这种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2)材料二中“国家取士”主要通过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选官制度?这种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与材料一的制度相比,有什么特征?材料三(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3)从材料三看,这种制度获益最大的是谁?材料四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据材料四分析,科举考试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北宋科举制度有了重大发展与北宋推行什么政策关系密切27 . 一种制度或政策的创立实施,都会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即,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望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最大合理性。材料二通过“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2)材料二是哪位皇帝实行的措施?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削弱相权采取了什么办法?为分散知州权力并对其进行监督,他还在各州府设置了哪一官职?材料三(3)材料三图示反映的是哪一朝代首创的什么制度其中,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分别负责或掌管国家的什么事务?(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的统治者为加强中央对(东南)澎湖和琉球、(西北)西域(西南)西藏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置了哪些管理机构?28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的科学论断。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摘编白海上丝绸之路材料四:朝廷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请回答:(1)材料一中“此河”的最北端是今天的哪里?请你写出“此河”开凿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作用?(2)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和宋朝在农业生产上的创新生产工具各一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5)列举宋代南方商业繁荣在货币和海外贸易管理方面的表现各一例。(6)我国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借鉴作用?29 . 阅读下列材料: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令世界瞩目.材料一:图一材料二: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材料三:见图二图二材料四: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一是我国开凿的哪一伟大工程?(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哪里已成为重要粮仓?(3)材料三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