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练习)_第1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练习)_第2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练习)_第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练习)_第4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 . 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 . 创设了科举制度D .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 (2分) 科举制正式形成是在( ) A . 汉武帝时B . 魏晋时期C . 隋文帝时D . 隋炀帝时3. (2分) (2018七下靖江期中)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权臣当道B . 隋炀帝的暴政C . 土地兼并严重D . 自然灾害严重4. (2分) (2016七下徐闻期中) 小小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 . 任用魏征等贤臣B . 重视人才的培养C .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 . 创立科举制度5. (2分) (2017七下富顺期中) 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A . 开元盛世B . 安史之乱C . 唐末王仙芝、黄巢农民起义D . 武则天的统治6. (2分) (2018七下无锡期中) 唐朝逐渐完善科举制,殿试、武举开始于( ) A . 唐高祖B . 唐太宗C . 武则天D . 唐玄宗7. (2分) (2018六下大庆月考) 小文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朝的中外交往”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 A . 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B .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C . 鉴真东渡日本D .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8. (2分) (2018七下苏州月考)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 . 玄奘B . 鉴真C . 忽必烈D . 郑和9. (2分) (2018七下叶县月考)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描绘了外宾受到唐朝官员接待,等候会见太子的情景。这反映了唐朝( ) A . 开放的社会风气B . 繁荣的对外贸易C . 官员的奢侈风俗D . 繁荣的社会经济10. (2分) (2017九上湛江月考)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 .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 .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11. (2分) (2018七下句容期中)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属于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事件是( )文成公主入藏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A . B . C . D . 12. (2分) (2018七下长春月考) “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 A . 轻赋省刑B . 开明的民族政策C . 广开言路D . 任用贤良,提高行政效能13. (2分) (2018七下临川月考) 下侧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A . 秦朝暴政B . 赤壁之战C . 贞观之治D . 安史之乱14. (2分) (2018七下薛城月考) 导致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 A . 唐末农民起义B . 藩镇割据C . 宦官专权D . 朋党之争15. (2分) (2018七下崇仁月考)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 A .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 . 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替C . 积极矛盾的严重激化D .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16. (2分) (2018七下建湖期中) 宋朝有“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说法。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宋朝藩镇割据态势严重B . 宋朝武将地位很高C . 宋朝统治者的重文轻武D . 宋朝军队害怕战争17. (2分) (2018七下天宁期中) 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名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戌”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这种现象大约出现于( ) A . 澶渊之盟前B . 澶渊之盟后C . 宋夏和议前D . 宋夏和议后18. (2分)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的是( )A . 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 . 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C . 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D . 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19. (2分) (2017七下东台月考) 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A . 宋太宗B . 宋徽宗C . 宋钦宗D . 宋高宗20. (2分) (2018七下岳池期中) 中国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 A . 唐朝B . 北宋C . 元朝D . 清朝21. (2分) 下面有关西藏历史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B . 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C . 清初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D . 1727年,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22. (2分) (2016七下东莞期中) 今天河南的濮阳市,在北宋称澶渊。历史上澶渊之盟使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A . 辽夏之间B . 辽宋之间C . 宋夏之间D . 宋金之间23. (2分) 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最准确的理解是( )A . 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B . 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C . 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D . 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24. (2分) 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关的是( )A . 废除丞相B . 大兴文字狱C . 执行削藩政策D . 设立军机处25. (2分) (2018七下雁山期末) 在科举考试中开始规定八股取士的是( ) A . 南宋B . 元朝C . 明朝D . 清朝二、 综合题 (共5题;共76分)26. (12分) (2017七下永定月考) 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1) 上图描述的是_朝的_(水利工程的名称) (2) 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A涿郡指今_B余杭指今_。(3) 想一想:假如你是隋朝时期的商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 (4) 此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么看? 27. (20分) (2017七下徐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为了培养官吏,隋唐政府举办了很多学校。在唐代,中央的国子监统管国子学、太学等,州县有州学,县学,否认中央或地方的学校,生徒入学都有等级的限制。材料二:作为一州完全按照才学标准,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在唐代确立下来。科举有常举和科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应考者集中明经和进士两科,进士唐初试时务策五道,680年加试贴经,681年又加试杂文至天宝时开始专用诗赋,并成为进士录取的主要标准,后来,重要的官员大多数出身于进士,考上进士的被视为“登龙门”。(1) 隋唐办学校的目的是什么?(2) 唐代的科举分为哪两种?(3) 唐代诗歌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 科举发展到明清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如何?28. (16分) (2018七下南宁期中) 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某班计划以唐朝的历史为素材出一期历史板报,板报的内容围绕以下的内容进行,请你帮助完成。 (1) 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力逐渐强盛,出现了两个治世局面,这两个“治世”分别是_、_。 (2) 唐朝时期政策开明,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各举一个实例:(选官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3) 唐朝时期科技文化发达,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各举一个实例:(科技、诗歌、书法、绘画、艺术宝库) (4) 根据以上的史实请你为本期的历史板报设计一个主题: 29. (25分)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材料二: 宋朝政府还把种植方法印成榜文广为张贴,将占城稻推广到江淮两浙地区。材料三: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四:“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李鸿章(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一反映了其变化的依据有哪些?(2) 材料二反映了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举一例说明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广州在宋代和清代前期在中国对外开放中所处的地位。(4)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洋务派在江南地区所办的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5) 古今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消极影响?我们该怎样去应对?30. (3分) (2017池州模拟) 2015年2月,合肥、铜陵、芜湖当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安徽上榜数并列全国第一。(1) 北宋庐州(今合肥市)人 _,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人称“包公”。(2) 梅根冶依靠_(今铜陵)供应铜矿,是三国时期最大的冶铸中心之一。(3) 芜湖_创立者汤鹏,其作品既神似国画又富有立体感。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