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评论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从政治制度上看,秦始皇最大的“好处”是A统一车轨和文字B推行分封制C统一度量衡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这首松花江上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一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一二九事变D西安事变3 . 占城稻属于早籼稻,具有耐旱、适应性强、生长期短等多种特点这一优良品种引进于( )A越南B泰国C缅甸D印度4 . 与下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广西起义D武昌起义5 . 说令人难以置信,是同中国的那部分充满折中妥协的历史比较而言的,但他们却身经百战,经历过封锁、缺盐、饥饿、疾病、瘟疫,穿过中国的十二个省份,冲破千千万万国民党军队的阻拦,终于胜利地出现在西北的一个强大的新根据地上,“他们”是A工农革命军B国民革命军C工农红军D人民解放军6 . 我国历史上疆域版图最大的王朝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7 . 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在这本书中,他可以查到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治世史实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武则天8 . 如果给玻利瓦尔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情景是A率领印度起义军抗击英军B颁布独立宣言C率领起义军打击西班牙军队D远征俄罗斯失利9 . “透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欧元)的经济货币联盟在国家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材料中的“联盟”指的是A南联盟B国际联盟C联合国D欧洲联盟10 .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分别是( )A抗美援朝、改革开放B成立新中国、改革开放C改革开放、八项主张D三大改造、成立新中国11 . 文艺复兴先驱的代表作品是ABCD12 . 组织历史人物图片展需要突出主题,下列历史人物图片展的归类主题应该是( )A思想先驱B民族英雄C科学巨匠D艺术大师13 . 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 )A铁钱B交子C存折D支票14 . 下列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望厦条约D辛丑条约15 . 下图为某国政府机构的组织形式,请你判断该国是A美国B日本C法国D英国16 .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A武夷山B夹金山C大别山D井冈山17 . 封建社会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秦朝C西汉D东汉18 . 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运动”是A强学会成立B创办时务报C公车上书D百日维新19 .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芳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争是由德国挑起的,德国应该承担战争的全部责任B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欧洲的火药桶,成为一次大战的导火线C凡尔登战役是一次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告诫人们要珍爱和平原来战争D战争双方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这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20 .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把华盛顿、玻利瓦尔、章西女王三个人的图像汇集成一组,由此判定他们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A思想解放运动B民族解放运动C政治改革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二、综合题21 . 大国关系对国际局势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他们不应该为每年50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1897年英国星期六评论材料二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国家对德国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材料三在谈到山东权益问题时,他严正地指出:“假如有一国而欲承袭德人在山东侵略主义之遗产者,此和平之公敌,而为世界第二战之媒者也。” 引自黄丹阳浅谈梁启超在巴黎和会前后的政治贡献(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怎样解决的?(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哪个集团的失败而结束的?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负面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是怎样处理“承袭”问题的?中国的这种遭遇说明了什么?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国内哪一重大事件?(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新格局是什么?评价这一格局?22 .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97周年华诞,央视一套隆重播出了电视剧中国192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7年波澜壮阔,97年壮丽辉煌。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次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2)“八一枪声”是在哪个地方打响的?(3) “长征壮歌”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一会议?(4)“抗日烽火”中,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抗战的局面。试举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例各一例。(5)回首中国共产党97年辛苦历程,给你哪些启示?23 . 初三某班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 请你参加。【步骤一】走进三次科技革命(1)请你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两例。(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走在时代前列的是哪些国家? 【步骤二】回顾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3)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英国用他的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4)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0世纪初,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问该条约中什么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5)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请写出近代化的首次探索运动名称?(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举出一例。【步骤三】反思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7)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三、辨析题24 . 中国近代化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是洋务运动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企业?列举一位该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2)与图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戊戌变法,距今(20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餐饮服务合同模板(3篇)
- 目标练: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 qcc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教育机构劳动合同中教师薪资及补贴发放协议
- 2025公务员温州面试题及答案
- 央美考研专业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专业线上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园林绿化产品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
- 小班下学期副班工作总结
- 初中现代诗歌教学课件
- 2025年秋季开学全体教职工大会校长讲话:35分钟会议把所有老师骂醒了
- 2025高级工程师聘用合同
- 输变电工程建设现行主要质量管理制度、施工与验收质量标准目录-2026年2月版-
- 1.3 植物与阳光(教学课件)科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
- 3.2《参与民主生活 》- 课件 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
- 诺如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企业文化建设及推广工具箱
- 福建省三明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智能养老社区智能化社区活动策划建议
- 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扩建6000吨-年新型无卤有机阻燃剂项目环评报告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