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属于历史事实的是A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B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C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D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2 .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B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开发和应用D科技是一把双刃剑3 . 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宣言,指出:“现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决议取消余粮征集制,代之以对农产品征收实物税。”材料表明苏俄开始推行A第一个五年计划B新经济政策C赫鲁晓夫的改革D农业集体化4 .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美国总统罗斯福正是以这种无所畏惧的勇气,采取各种措施,克服了一场给美国社会带来深重灾难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克服危机的“措施”是A领导独立战争B领导南北战争C实施“新政”D推行“冷战”政策5 .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戈尔巴乔夫改革6 . 19世纪以前,在拉丁美洲建立最广阔的殖民地的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西班牙7 . 二战中,英美等国同苏联结成同盟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B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敌人C苏联是反法西斯战争最主要力量D他们之间的矛盾己经消除8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B高度评价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C全面评价了新经济政策D否定了斯大林模式9 . 某次国际会议补充和部分地改变了巴黎诸条约的部分条款,调整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这次国际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雅尔塔会议D开罗会议10 . 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3.7%。这说明:( )苏联执行工业化方针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显著成就ABCD11 . 华盛顿体系确立的帝国主义统治秩序是在( )A西亚和欧洲B远东和太平洋地区C欧洲和远东地区D亚洲非洲欧洲12 .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萨拉热窝事件B德、意、英卷入战争C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D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3 . 19世纪中后期,机器纺织品、机器设备及金属制品、工业原料和谷物成为国际贸易的四类主要商品。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推动力量是( )A新航路的开辟B三角贸易的开展C工业革命的进行D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14 . 到1899年时,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这得益于( )A日本大化改新的成效B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C西方国家的扶植和支持D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15 . 对于农奴制改革,列宁一针见血地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千二净。”这表明改革的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时,已经一无所有地主再也不会敲诈被榨干的农奴改革的实质是对农奴进行大规模的掠夺ABCD16 . 1933年美国实行“新政”,对“新政”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行“新政”的是罗斯福B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调整政策C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本质D取得了一定成效17 . “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公交流时就像一个人在同另个平等的人变谈.”导致农民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B赎买获得了一小块份地C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18 . “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苏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些政策弊端”不包括( )A经济计划统得过死B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C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D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19 . 导致欧洲版图从图一到图二变化的主要事件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十月革命ABCD20 . 凡尔赛和约是“分赃条约”,可做证明的条款是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法国收回普法战争后德国占领的阿尔萨斯和洛林C德国承认波兰等国的独立D德国在太平洋的岛屿交由美国、日本“委任统治”21 . 某同学利用下面的资料卡片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应是( )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B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条件C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22 . 双方开始了拉锯战德国人急了,由皇太子亲征,并首次使用了毒气弹,但法军仍将德军的攻势一次次阻止在要塞前到秋天,法军开始反攻了,从此,德军节节败退。材料中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因使用新式武器而更加惨烈被称为“绞肉机”是二战的关键转折点ABCD23 . 下列关于中外近代历史上各国出现过的土地政策,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是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实行地税改革平均地权ABCD24 . 下列关于法西斯国家发生的历史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A墨索里尼上台B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C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D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25 . 1861年-1865年美国内战中,林肯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A摆脱英国殖民统治B推翻封建制度C废除黑人奴隶制D维护国家民族的统一26 . 与下图漫画场景有关的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B凡尔赛条约C九国公约D联合国家宣言27 . 读下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指出哪一组数字代表的国家是协约国集团?ABCD28 . 下表为1860188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次序排列表。对表中美国排位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排位年份1860年1870年1880年第1位英国英国美国第2位法国美国英国第3位美国法国德国第4位德国德国法国A美国没有经过战争的破坏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C美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D美国完成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29 . 从“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反抗活动”内容中,归纳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A走向近代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D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挫折30 . “人的尊严在历史上受过三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神给人类安排的地球竟然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人类与地球上的一切低等生物同祖同源!第三次是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材料中省略号处的内容应该是A达尔文的进化论B法拉第的电磁理论C牛顿的经典力学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综合题3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年代180018201830185018601870产量1100174024004940800011000材料三工业革命中的部分发明:火车机车、轮船。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3)材料三中的发明直接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