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依据PPT课件_第1页
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依据PPT课件_第2页
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依据PPT课件_第3页
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依据PPT课件_第4页
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依据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及理论依据,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第二节重商主义第三节自由贸易第四节保护贸易要求:掌握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了解各国贸易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考试题型:选择、简答、论述,.,2,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贸易政策的基本构成因素(多选):政策主体: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指各国政府政策客体(政策对象):贸易活动和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机构或个人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手段:对外贸易管理措施(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3,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1.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干预或少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地竞争2.保护贸易政策:奖出限入,.,4,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因素包括()A.政策主体B.政策客体C.政策目标D.政策内容E.政策手段,.,5,第二节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理论(一)产生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二)主要论点:1.早期重商主义: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2.晚期的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6,1.早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威廉.斯塔福主要观点:货币金银是唯一财富。任何商品的输入都会使货币流出,减少本国货币拥有量,从而减少本国的财富。因而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应尽可能地多输出少输入,最好是不输入,只有这样,才能积累财富。同时为保留货币,应禁止货币出口,.,7,2.晚期的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主要观点:增加一国财富的手段就是发展对外贸易,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的商品总值。总的进出口贸易中取得顺差,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8,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1.早期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1)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所有的货币交易(2)外国人来本国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2.晚期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各种奖出限入的政策措施,保证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9,西欧各国制定的贸易措施,(1)以补贴和出口退税等措施鼓励出口;(2)禁止重要原料的出口,但许可自由输入原料加工后再出口;(3)减低或免除出口税;(4)设立特权贸易公司、实行独占性的殖民地贸易政策;(5)与外国签订贸易条约等。,.,10,早期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A.货币B.生产力C.消费的商品D.对外贸易,.,11,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评价正面:该理论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曾起到积极作用反面:亚当斯密的两点批判A.重商主义混淆了财富和财宝的概念。财富指物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总和,而金银货币这些财宝只是财富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所有财富。B.重商主义的贸易获利观点(强调无限制的保持顺差),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观点。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12,第三节自由贸易,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二、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的贸易自由化,.,13,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形成于资本主义竞争时期,始于经济最发达的英国(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兴起与胜利英国自18世纪中叶开始的产业革命,一方面引发了对国外廉价的工业原料和粮食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使得其工业制成品具有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废除执行保护主义的重商主义贸易政策,实施自由贸易政策。,.,14,工业资产阶级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与斗争,最终令自由贸易政策在英国取得了胜利,具体表现为:1、废除谷物法马克思指出:英国谷物法的废除是19世纪自由贸易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2、关税税率逐步降低,纳税商品数据减少进口纳税项从1841年的1163种减少到1882年的20种。禁止出口的法令完全被废除。3、废除航海法限制外国航运业的竞争和垄断殖民地航运业的政策。到1849年和1854年,英国的沿海贸易、殖民地贸易和航运全部对外开放。4、取消特权公司废止东印度公司对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垄断权,对所有英国人开放。5、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殖民地能自由输出、输入商品,可以与任何国家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6、签订带有自由贸易色彩的条约1860年英法签订了“科伯等”条约,“科伯等”条约是以自由贸易精神签订的一系列贸易条约中的第一个,列有最惠国待遇条款。,.,15,(二)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1.首先提出自由贸易论点的是法国的重农学派2.英国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和俄林,.,16,首先提出自由贸易论点的是()A.英国古典学派B.法国重农学派C.德国历史学派D.亚当斯密,.,17,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绝对优势学说,阐述了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方式及其效果。,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18,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原因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那么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低的劳动生产率,那么该国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劣势。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没有分工前更有利。,.,19,.,20,结论:世界财富总量增加了。贸易双方都能从贸易中获利。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绝对优势部门,那么这个国家能否参加与其它国家进行贸易?如果能参加贸易,该国能否从贸易中获利?利从何来?,.,21,36.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首先分析了国际分工的利益,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有三:分工能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能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与改进生产工具。斯密认为一般的分工理论也适用于国际分工。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生产的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国际分工的基础是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比其它国家更为有利的地位。如果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22,201110简要回答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23,201210下列观点不符合绝对优势论的是A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B.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低的劳动生产率,那么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劣势C.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是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D.各国应进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24,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25,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基础不限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只要各国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产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从而使不同国家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一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产品,而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即“比较优势”产品,而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源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产品的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各国都有利。即“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26,.,27,结论:世界财富总量增加了。贸易双方都能从贸易中获利。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比较成本理论只是提出了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并未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比较利益不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贸易远远大于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贸易。比较利益说认为世界各国为获得贸易的比较利益,都会自觉地实行自由贸易,但从世界贸易的历史直至今天的现实,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从未实行过真正的自由贸易,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行保护贸易。,.,28,201010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进口()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C.比较成本低的商品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29,201110主张“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贸易理论是()A产业内贸易说B.比较成本说C.绝对成本说D.产品生命周期说,.,30,201001简要回答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答: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斯密的观点,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商品一定是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的商品。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可增加产品总量,对贸易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31,201201简要回答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答: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基础不限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只要各国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产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从而使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32,BertilOhlin,1899-1979,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贡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EilHeckscher,1879-1952,3.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33,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阐述简称“H-O”理论或“赫-俄”理论,A国为劳动丰裕国家,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A国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B国为资本丰裕国家,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B国出口Y产品进口X产品。结论: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资源禀赋差异导致供给能力差异,进而引起相对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是两国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开展自由贸易后,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其要素丰裕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要素稀缺的产品。,.,34,三个主要结论(1)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的价格不同。(3)商品贸易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35,.,36,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1915: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研究领域非常广泛。1948年出版的经济学是美国大学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每三、四年再版一次,目前已经出到十七版,是继穆勒政治经济学(1848)、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之后的第三部经典教科书。凯恩斯宏观+传统微观。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了一个经济学家所能获得的所有荣誉:第一个克拉克奖章获得者;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学会会长,计量经济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奖,H-O模型的扩展之一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简称H-O-S定理):,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37,201010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者是()A.赫克歇尔B.大卫李嘉图C.亚当斯密D.凯恩斯,.,38,201010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中国的工资水平将会()A.趋于上升B.趋于下降C.保持不变D.升降不定,.,39,201101简要回答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40,201201一国有丰裕的资本,故它应专门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A要素禀赋说B比较成本说C绝对成本说D产品生命周期说,.,41,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结论包括:(1)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利的国际分工。(2)自由贸易可以扩大国民的真实收入。(3)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4)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42,1.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出口()A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B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C绝对成本高的商品D比较成本低的商品2.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进口()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C比较成本低的商品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习题,.,43,3.甲国生产笔和纸的成本分别是6和8,而乙国生产笔和纸的成本分别是4和6,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甲国在笔和纸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B乙国在笔和纸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C甲国在笔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在纸的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D乙国在笔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在纸的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E甲国应向乙国出口纸,乙国应向甲国出口笔,.,44,4.根据下表数据,正确的选项有A甲国的小麦生产绝对成本低于乙国B甲国的小麦生产相对成本低于乙国C甲国的布匹生产绝对成本低于乙国D甲国的布匹生产相对成本低于乙国E甲国的布匹生产与小麦生产的绝对成本都高于乙国,.,45,5.根据要素禀赋说,一国应该生产和出口A.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B.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C.生产成本低的产品D.绝对成本低的产品6.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中国的工资水平将会A.趋于上升B.趋于下降C.保持不变D.升降不定,.,46,(二)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结论,1.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2.扩大国民的真实收入3.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4.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47,二、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一)贸易自由化的表现(二)贸易自由化的特点(三)贸易自由化的作用,.,48,(一)贸易自由化的表现,1.大幅度削减关税2.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49,(二)贸易自由化的特点,1.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动者2.战后各国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3.战后贸易自由化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4.各区域性贸易集团、关贸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5.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50,(三)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作用,1.推动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发展2.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总趋势3.为国家贸易、经济可通过协商、协调获得发展提供了先例,.,51,第四节保护贸易,一、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二、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四、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52,一、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一)产生背景以美国、德国为代表(二)理论依据: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三)自由竞争时期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53,保护幼稚工业论的主要内容(1)对古典的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比较优势说“忽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2)保护的对象和时间保护对象:农业不需要保护;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工业才需要保护。保护的时间:以30年为最高限(3)保护的手段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的进口,.,54,保护幼稚工业论保护幼稚工理论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汉密尔顿提出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在承认自由贸易利益的前提下,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扶持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自由贸易。,.,55,(三)自由竞争时期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1.保护的阶段性2.保护的有选择性3.贸易保护政策的执行与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发展目标相结合4.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通过高关税和禁止进口限制国内幼稚产业部门产品的进口;通过低关税或免税鼓励复杂机器、原料等国内无法生产但急需的商品的进口;通过高关税和禁止出口限制重要生产物资出口;为私营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56,二、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一)产生背景资本主义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不断爆发的经济危机(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三)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57,(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1.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国内发达的或出现衰败的工业2.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