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浅谈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与修复论文_第1页
2020年浅谈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与修复论文_第2页
2020年浅谈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与修复论文_第3页
2020年浅谈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与修复论文_第4页
2020年浅谈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与修复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与修复论文 地震是大自然的一种重大灾害,它巨大的破坏力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重大的损失。水利工程使人在进步过程中除害兴利而修建的工程,不仅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地震的巨大破坏力与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我们要在二者之中找平衡,减少危害,创造效益。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往往具有突发性、毁灭性等特点。我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 _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较多,大多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20km以内。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的川滇地区,该区新构造活动剧烈,绝大多数属构造地震,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是 _最显著的强震活动区域。 由于地震烈度、地震形态以及水库本身工程质量的不同,地震对于水利工程的危害也有所区别。根据对我国因地震受损水利工程进行分类,认为水库坝体险情主要可分为3级: 1级,一般性破坏,不产生渗漏; 2级,严重性破坏,坝体开裂渗漏; 3级,垮坝(崩塌),水库水全部流走。 水利工程遭受破坏的形式主要有: 1.坝体失稳 地震可能引起坝基液化,从而导致大坝失稳。地震时,受到周期性或波动性荷载作用,土石坝内土体将产生递增的孔隙水压力和递增的变形。粘性土体构成的土石坝在地震中相对安全。但相对密度低于75%的粉砂土和砂土,在几个循环之后孔隙水压力就会显著上升,当达到危险应力水平时,土体在周期性荷载作用下显示出极大的变形位移,坝内土体就会呈现出液化的流态,导致坝体失稳。 2.岸坡坍塌 若水库两岸有高边坡和危岩、松散的风化物质存在,地震发生后,造成的岩体松动,可诱发产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甚至形成堰塞湖等现象。 3.坝体裂缝 地震作为外力荷载将会导致大坝尤其是土石坝整体性降低,防渗结构破坏,引起大量裂缝。地震会产生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运动,并使周期性荷载增大,坝体和坝基中可能会形成过高的孔隙水压力,从而导致抗剪强度与变形模量的降低,引起永久性(塑性)变形的累积,进而导致坝体沉降与坝顶裂开。 另外,地震还可能对水利工程一些其它部分造成损坏。 1.汶川地震 xx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 _,震级达8.0 级。汶川地震导致四川17个市96个县( 市、区)1997座水库不同程度受损,约占四川已建水库的30%以上,按国家防总确定的水库震损程度分类统计,溃坝险情水库69座,高危险情水库331座。 _对水电工程的破坏,主要包括电站闸坝、厂房、发电设备、引水设施等被直接震损、震毁,以及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对各项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的毁坏。在四川龙门山地区,电站无一幸免,震损率为100%。 2.玉树地震 xx年4月14日,玉树州玉树县发生7. 1级地震。玉树州城镇供水工程共4项,乡村饮水安全工程共1 575处,玉树州已建成水电站工程22 座, 均为小( 2 ) 型,玉树州5座县城有防洪堤7处。地震发生后,结古镇供水工程完全震毁,乡村饮水安全工程共震损1 123处玉树州7处堤防工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堤防工程损毁长度为12. 87 km,占震前堤防长度的39. 35%。当地水文站房、基础设施、测验设施和报汛设施受到较大破坏。此次地震中共有19座小水电站受损, 玉树县禅古水电站大坝受损严重,无法正常运行,9处灌区工程全部或部分损毁,受损干渠长21. 4 km,支斗渠长59. 74 km。其他水利设施主要包括水务系统办公生活用房及办公设备。 3. 甘肃民乐山丹6.1 级地震 xx 年10 月甘肃民乐山丹发生6.1 级地震,地震引起双树寺水库大坝、翟寨子水库大坝坝顶均出现一条纵向裂缝,长约401560m,最大宽度2cm 左右,并有多处不同长度断续裂缝,防浪墙局部错动约0.5cm。大坝右侧出现山体滑坡,形成长条带及凹陷,滑坡长37m 左右,凹陷坑深2.53m、宽7m 左右,凹陷处上部山体有多条斜向裂缝,缝宽20cm 左右。李桥水库坝顶有纵向裂缝,多处缝宽在25mm,其中一条长约100m 左右,出现横向贯通裂缝,防浪墙出现多处竖向裂缝。这些裂缝在坝体漏水、自然降水和温度作用下,又将产生新的冻融、冻胀破坏,影响大坝的整体性和稳定。 被震损的水利工程除了本身的经济损失以外,它们还成为次生灾害或后发灾害链的重大危险源。这主要表现在,闸坝设施受损后,库水无法正常下泻,导致水位上升,库水漫坝的危险,而在坝体受损的情况下,溃坝的机率大大增加,一旦发生溃坝,将给下游造成严重的甚至不亚于地震直接灾害的生命财产损失。地震后受损水利工程修复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坝体监测 地震后,对于受损水利工程,应及时降低水库运行水位,并进行充分的坝体探测。对土石坝,可开挖土坑检测,对混凝土坝,则可用无损探伤检测.包括使用地震波法、地质雷达、水下声纳法检测侵蚀程度,必要时还需要采取槽探、钻孔、孔内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检测。根据地震前后大坝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判明是否存在普遍的结构损伤迹象。尤其需要加强对坝体变形和渗透的观测,防止裂缝前后贯通,内部发育,产生渗漏通道。同时,加强对输水洞漏水、溢洪道裂缝的监测,以防渗漏进一步扩大. 震后坝体探测中,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探测技术,地质雷达具有探测效率高、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可以快捷、安全地运用于坝体现状检测和隐患探查. 2裂缝修复 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要对其分布、走向、长度和开度等进行定时观测和检测。在大坝主裂缝部位设置标志,缝口要覆盖塑料布,防止雨水流入加速其恶化。对受洪水威胁的建筑物,要采取临时措施(如围堰)进行保护。裂缝的修补应从实际出发,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技术和施工条件的可行性,力求施工及时、简单易行、经济合理。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灌浆法、结构加固法。 3滑坡处理 土坝滑坡有剪切破坏、塑流破坏、液化破坏三种形式.可采用“上部减载”与“下部压重”法来处理。“上部减载”就是在滑坡体上部的裂缝上侧削坡,以保持稳定:“下部压重”就是放缓下部坝坡,在滑坡体下部做压坡体等。当滑坡稳定后,应当及时进行滑坡处理.主要处理方法介绍如下:放缓坝坡、压重固脚、库岸岩体加固。 4.渗漏修复 应根据具体情况降低库水位或放空水库, _修复防渗体,对由于浸润线过高而逸出坡面或者由于大面积散浸引起的滑坡,除结合下游导渗设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