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17章_宏观经济政策_第1页
宏观经济学第17章_宏观经济政策_第2页
宏观经济学第17章_宏观经济政策_第3页
宏观经济学第17章_宏观经济政策_第4页
宏观经济学第17章_宏观经济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第1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经济政策影响第2节财政政策及其影响第3节货币政策及其影响第4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第6节总需求管理政策辩论第7节本章政策重点和练习,(1)充分就业,(2)价格稳定,(3)持续和平衡的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和经济政策影响,P501,(1)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广义上指所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与生产的状态。从狭义上讲,它通常指劳动要素的充分就业。失业者:那些愿意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工作但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是失业者。截至2013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2亿,全国就业人口为7.6977亿,其中城镇就业人口为3.824亿。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的讲话中宣布,2014年1月至8月,中国31个大中城市的调查失业率约为5%。凯恩斯将失业分为三类:1。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摩擦导致的短期和局部失业。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和换工作困难导致的失业。对于劳动者来说,找到能充分发挥其特长和爱好的工作需要时间。3.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当前工资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失业。自愿失业意味着工人不愿意接受当前工资水平的失业。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被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充分就业是可以实现的。注:充分就业不是100%就业。第一类失业摩擦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结构性失业:指由经济结构变化和其他原因造成的失业,其特征是失业和职位空缺。第二类失业,周期性失业:指的是在经济周期衰退或萧条期间需求下降导致的失业。劳动力的供求不匹配。失业是由经济结构、制度和增长方式的变化造成的,这使得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在技能、工作类型、知识、年龄、性别、地区等方面与需求结构不一致。结构性失业是摩擦性失业的一种更极端的形式。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奥肯定律: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和失业率之间有一个相当稳定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2%,失业率就会下降1个百分点。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分析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奥肯定律、教科书P502和自然失业率指的是当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不受货币因素干预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的失业率。第三类失业,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学派的自然失业率,弗里德曼(1912-2006),美国经济学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世纪80年代初,他曾在1979年至1990年期间担任美国总统里根的经济政策顾问和英国首相撒切尔的经济顾问。教科书P502,美国1960年至2005年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5.5%,1960年至2005年,估计美国的自然失业率为5.5%,不同国家的自然失业率为4%-6%,发展中国家更高。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价格稳定是指整体价格水平的稳定,即避免通货膨胀。注:价格稳定并不意味着每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固定的。衡量通货膨胀的价格指数是:消费价格指数。注:前一章介绍了消费物价指数、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9%。食品价格上涨了14.3%。2013年,全国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6%消费价格水平,(3)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经济增长是指经济和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即生产或收入的增加。通常用某一时期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来衡量。第19章讨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688.45亿元,同比增长7.7%。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4亿元,增长8.3%。(4)国际收支平衡:又称对外收支平衡,指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为0。既没有国际收支逆差,也没有国际收支顺差。当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时,就会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影响国内就业、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如果存在长期国际收支逆差,逆差将通过外汇储备或对外借款来弥补,这将导致国内通胀。第18章讨论了开放经济的短期经济模式和四个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充分就业本身意味着充分利用资源,并将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是充分就业的基础。价格稳定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先决条件。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稳定国内价格和利用国际资源扩大国内生产能力。然而,在短期内,这些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但它们之间存在矛盾。在短期内,人们不得不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进行权衡。何时应该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当经济增长不稳定(过热或萧条)、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失业加剧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时,应该何时采取宏观经济政策?例如,当目标没有实现,经济增长偏离预期状态时,当学生干部比当好学生干部更难。这不是学生干部能力的问题,而是目标冲突的问题。只要高校的目标与大多数学生的期望不一致,学生干部就会感到苦恼:受益者不会因此而表扬你,而受害者会因此而责备你。同样,政府也是受害者: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基本上是不相容的。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必然会损害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了扩大就业,政府必须顶住国际压力,创造大量出口顺差。微观经济学的目标是最大化。但是,宏观经济目标是四个,所以这个课题注定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我希望你能了解宏观经济和学生干部,永远活下去!由IS和LM的交集决定的平衡收入是实际经济运行中的国民收入,但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宏观经济政策要求国家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影响力。国民收入Y,就业消费C利率R投资I,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专业,劳动政策收入政策,货币市场(L=m)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产品市场(i=s)产出Y总需求,利率R,货币政策,收入Y,财政政策机制:财政政策影响产品市场总需求AD,总需求也影响国民收入Y,财政政策,国民收入Y影响货币市场的货币需求,货币市场的货币需求反过来又影响利率,最终影响产品市场的投资和总需求。(1)财政政策。定义:政府通过改变税收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那个IS曲线向右移动紧缩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改变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向右移动,减少税收,增加政府对私人投资的补贴,r1,扩张性财政政策:利率上升,产出增加。货币政策的两个方向:(2)货币政策(1)定义:政府货币当局(中央银行)通过改变银行系统的货币供应量来调整总需求的政策。(1)扩张性货币政策。LM曲线向右移动紧缩货币政策。LM曲线向左移动,货币政策改变LM曲线位置,从而改变国民收入Y、Y、O、R、LM、LM、E、E、IS、Y1、扩张性货币政策:LM曲线向右移动,r1、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降低实际利率,刺激私人投资,并增加生产和就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R下降,产出Y上升。此外,还必须加强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协调。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共债务,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第二节财政政策及其影响当政府收入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将发行公共债券。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比例税收是定量税收,5年t 40年,3月t1年,1年财政支出。预算平衡:政府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收支差额。实际预算盈余:分别表示税率,既定的政府采购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支出,用Y表示国民收入。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盈余,实际预算盈余,2。功能金融的概念,1。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预算平衡。这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广泛采用的财政政策原则。(2)定期平衡预算:指一个经济周期(如5年)的政府收支平衡。某一年的赤字和盈余,以平衡整个经济周期。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的。(否定平衡预算的原始观点)、年度平衡预算定期平衡预算职能财政。职能财政:政府财政的积极政策是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或赤字。功能金融的核心思想是,当经济中出现大量失业时,政府有责任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以实现充分就业。即使存在预算赤字,政府也将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即减少开支和增加税收。即使有预算盈余,政府也应该继续实施紧缩政策。为了实现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政府应该根据经济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需要赤字,也需要盈余。它不应该仅仅为了财政平衡而影响政府的财政政策。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旨在平衡政府收支。功能金融思想认为,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只是手段,最终目标是实现无通胀的充分就业。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财政思想,财政思想,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和财政政策方向,BS的变化,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经济形势本身的变化(市场),经济趋势的繁荣将导致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如果投资增加yBS)经济趋势的衰退将导致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如果投资减少yBS),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倾向于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