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桃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系列规程(第10部分:桔小实蝇)编 制 说 明贵阳市植保植检站2019.6目 录一、标准制定背景2二、标准起草制订过程2三、标准编制原则3四、标准主要内容3五、标准的应用、验证情况6六、法律法规及其他标准的关系7七、是否涉及专利说明7八、作为强制性标准或者推荐性标准的建议7九、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7十、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7十一、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8贵州桃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系列规程第10部分:桔小实蝇 编制说明一、标准制定背景近年来,我省加大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桃作为果树产业发展的重要果品,得到了大面积的发展,到2017年,面积已超过80万亩,已成为我省主要的果树产业之一,同时,作为调减玉米的主要替代经济作物,今后将持续扩大种植面积。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发生危害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桃产量和质量。各桃树种植区域对桃树病虫的防治技术参差不齐,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且常年大面积施用单一化学药剂,引起病虫产生抗药性,对桃果品品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影响加大,严重影响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桃树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缺乏,成为制约我省桃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同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有效减少农药使用,开展绿色防控是发展生态农业、走健康之路的必然要求。通过“贵州省地方标准查询服务平台”查询,我省仅有2004年发布实施的无公害食品 晚熟桃果实套袋生产技术规程(DB52/T 460-2004),该标准仅针对晚熟桃的果实套袋技术,不能满足所有桃树品种需求,且未针对病虫害防控进行规定。同时,国标仅于1987年发布桃小食心虫防治标准(GB 8288-1987),已处于失效状态;农业行业技术标准有桃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NY/T 60-2015)、桃小食心虫监测性诱芯应用技术规范(NY/T 2734-2015),而影响桃树生产的主要病虫害均无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因此,制定桃树主要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技术规范,对改变传统落后的病虫防治方式,科学有效指导防治,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减少环境污染,保障桃果品质量安全及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二、标准起草制订过程项目组从2010年起,一直从事桃树病虫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目前已实施的项目有:市科技支撑计划“果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市农业重点推广“农业植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项目组已摸清桃树主要病虫害种类和田间发生规律,进行了主要绿色防控技术的试验研究,在清镇市、开阳县、南明区、兴义市等地累计开展示范推广5.86万亩,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明显,为该技术规程的研究与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引领示范。2018年3月,项目组将标准向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立项申请,6月,经省质监局批准立项。立项后,项目组立即在花溪区、息烽县、普安县、余庆县、平塘县等地再次开展技术验证和试验示范。经多地验证后,2019年3-5月,形成技术规程初稿,并按照技术规程制定发布要求,征求省内外栽培、植保等方面专家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该项目所编制规程为贵州桃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系列规程的第10部分:桔小实蝇。三、标准编制原则1、与桃树生产实践密切结合,面向生产,服务于生产。2、积极吸纳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在此基础上使该标准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3、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4、能有效促进贵州省桃树绿色生产的标准化,加快我省桃树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标准主要内容1 范围我国幅员辽阔,作物、害虫种类繁多。每种害虫都有其一定的寄主范围,但各种虫害由于作物不同、栽培环境不同,害虫的生活规律、为害方式及发生规律也有差异,导致各种虫害的防治方法、时间和内容有可能不同。因此,本部分规定了该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为贵州桔小实蝇 Bactrocera dorsail(Hendel)绿色防控,以确保防控技术的正确性和科学性。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阐述了本标准所涉及到的规范性文件内容,包括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9175 桃苗木、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NY/T 2798.4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4部分:水果6个规范性文件。3术语和定义 为区别“综合防治”概念和绿色食品生产的防治技术,结合当前绿色生产需要,本部分重点阐述了“桔小实蝇”、“绿色防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专业术语,其中“绿色防控”、“生态调控” 、“生物防治”、“理化诱控”术语见本系列的第1部分。4 技术要求本部分结合桃树绿色生产要求和我省生产实际,阐述了产地环境要求、种苗要求、肥料使用准则和农药使用准则等内容。5 绿色防控策略本部分结合当前桃树生产实际和绿色植保要求,针对贵州桔小实蝇发生防治情况提出了防控策略,突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指导思想,重点强调健身栽培、病虫害预防、发挥果园生态服务功能、生物防治作用等,科学组装绿色防控技术,以确保农业增效、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6 绿色防控措施本部分从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4个方面阐述具体的绿色技术措施。6.1 生态调控重点强调3个方面,一是从土、肥、水、品种和栽培措施等方面入手,培育健康桃树,提高自身抗病虫能力;二是从生态学入手,改造害虫虫源地和病菌的滋生地,破坏病虫害的生态循环,减少虫源或菌源量,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或流行;三是重视土壤和果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兼顾田间地头,创造有利于天敌的生存繁衍,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生态环境,可以抑制桃园病虫暴发成灾,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病虫害的入侵。6.1.1 配置树种通过科学合理配置树种,应用趋利避害栽培技术,同一种植园地及附近应避免种植其他成熟期不同的桔小实蝇的寄主,如我省常见的葡萄、猕猴桃、枇杷、梨、李、樱桃、柑桔等,隔离种植,防止相互交叉传染。6.1.2 果园生草果园生草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草,通过保留桃园内的自生自灭良性杂草,铲除恶性杂草;二是人工种草,在桃园播种豆科或禾本科植物,并定期刈割,用割下的茎秆覆盖地面,让其自然腐烂分解,从而改善桃园的土壤结构。通过田间试验发现,在桃园进行生草栽培,具有很强的生态调节作用。首先,白三叶等豆科植物具有较好的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生草根系与土壤作用,形成稳定的团粒结构,从而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水、透水性。其次,果园生草有草层覆盖,减少了地面与表土层的温度变幅,可使夏季表层土壤温度下降6-14,冬季提高地表温度2-3,有利于促进果树根系的发育。此外,果园生草为天敌种群繁衍创造适宜的栖息和生存环境,增加了天敌的种类和数量。6.1.3 修剪整枝一是通过修剪、整枝,增强树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桃园温湿度,减少病菌滋生;二是晚冬、早春季节结合修枝,剪去带虫蛀、虫孔、有虫卵和长势弱、发病严重的枝条,进行集中销毁处理;三是刮除桃树主干分枝以下的粗皮、翘皮、病斑、病皮,可有效减少越冬病虫。6.1.4果园清洁秋季及时将落果彻底清理出果园;生长季节应及时摘除被害果和捡拾落果。虫果集中坑埋、沤、水煮等处理,可有效减少次年虫害的初侵染源。6.1.5 枝干涂白初冬落叶后,在刮除病皮和粗皮后用过石灰涂白剂对桃树主干和大枝进行涂白,可预防病害和冻害的发生,消灭在树干翘皮裂缝中越冬的病虫。据南明区永乐乡、兴义市顶效镇多年试验示范,涂白剂的配制比例: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清水= 6:1:1:10,或用 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0倍石灰浆,预防病虫害和冻害效果明显。6.1.6 耕翻灭虫在冬季清园期间,翻耕果园土层,条件允许的,可灌水一至两次,减少虫源基数。6.2 生物防治结合当地田间实际,充分保护利用桔小实蝇的天敌,如在果园中施放线虫等天敌产品,或者在药剂防治时避免使用触杀性广谱型农药,保护实蝇茧蜂、跳小蜂等天敌。6.3 理化诱控6.3.1 果实套袋在桔小实蝇未大范围产卵的幼果期,对果实进行套袋保护。6.3.2粘虫板诱杀田间系统调查表明,柑小实蝇在桃树生长前期数量不大,数量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之后数量减少,在果实中产卵孵化后以蛹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7-8月为实蝇专用粘虫板诱杀有桔小实蝇的最佳时期。2016年4-12月,在修文县六桶镇、小石乡3个桃园挂粘虫黄板进行桔小实蝇诱集试验。采用3种不同的密度进行筛选,分别是15张/亩、20张/亩和25张/亩,通过分析诱集数据、田间使用成本,实践生产中建议悬挂20张/亩为宜,结合天气、害虫发生数量多少等情况,建议色板一般1个月更换一次,以保持粘性和诱虫效果。6.3.3食物诱剂诱杀2016年4-12月,在修文县六桶镇、小石乡3个桃园挂食物诱饵进行桔小实蝇诱集试验,使用自制的简易诱饵瓶,制作方法是将矿泉水瓶身中上部分两侧各开一3cm3cm的口,瓶内放入食物诱饵,推荐配方为5%甜酒酿(清液)1份+5%红糖1份+5%醋1份+5%橙汁1份,诱饵瓶内加入敌百虫或马拉硫磷等药剂,每7天换1次诱剂。采用三种悬挂高度,分别为距地面0.5米、1米和1.5米,对3种不同悬挂高度的诱虫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在距地面1-1.5米悬挂,诱虫量较多,每亩悬挂30-40个为宜。6.3.4信息素诱杀以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为信息素诱剂,使用专用诱捕器或自制诱捕瓶(制作方法参照6.3.3),将脱脂棉制成直径约1-2cm的棉花团,放入专用诱捕器隔网中或用铁丝固定在自制诱捕瓶中,滴入混有马拉硫磷的甲基丁香酚3ml-4ml ,悬挂在距地面1-1.5米的高度,选取有利风向,避免受树叶直接遮蔽或太阳直接暴晒,根据桔小实蝇发生程度,每亩悬挂3-6个专用诱捕器或自制诱捕瓶,一个月更换一次棉花团并添加信息素。6.4 科学用药6.4.1 用药技术为减少农药残留与防止农药污染、避免产生农作物药害、减轻对天敌的伤害和防治害虫再猖獗,延缓和减轻有害生物抗药性的产生,对症选药,合理添加喷雾助剂;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可将农药利用率提高到60-80%;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延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严格按使用浓度施药,施药力求均匀周到;通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联防联治,可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6.4.2 防治药剂及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核实农药产品信息后,在当地农药市场选择农药品种开展田间药效试验。为确保防治药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试验误差,选择的试验地具有代表性,田间药效试验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均匀一致。2016年,在修文县六桶镇开展药剂筛选试验,末次药后7天调查,0.1%阿维菌素浓饵剂、1.0%吡虫啉饵剂、1.0%噻虫嗪饵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64%、76.82 %、79.67 %,对桃树桔小实蝇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在桔小实蝇成虫盛期用2.5% 溴氰菊酯乳油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每隔10-15天树冠喷雾一次,连续2-3次。以上药剂可在生产中轮换使用。试验期间未对桃树产生药害,对产量也未产生直观影响。6.4.3 防治适期早春越冬卵孵化盛末期,5-6月初始期,7-8月高峰期,结合桔小实蝇发生情况分别进行喷药防治。7 产品安全要求本部分根据绿色生产和无公害产品要求,规定了桃果品采收和质量安全要求。8 附录包括资料性附录和规范性附录,资料性附录有1个,阐述了桔小实蝇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症状;规范性附录有2个,第1个阐述了桃树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第2个结合当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和农药登记情况等,进行生产上桃树桔小实蝇防治药剂和方法的推荐使用。五、标准的应用、验证情况2016-2018年,项目组在清镇市、开阳县、南明区、兴义市、花溪区、息烽县、普安县、余庆县、平塘县等地累计开展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21.13万亩,为该技术规程的研究与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引领示范。根据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经济效益计算办法计算,项目有效实施规模19.02万亩,示范区单产较农民自防区增产134.50kg/亩,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2112.5元。总经济效益为27921.39万元,年经济效益为9307.13万元。分析表明,推广部门为该成果每投入1元可为社会创造9.31元的经济效果,经济效益显著。3年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70期,培训6720人次,发放有关技术资料3.11万份,技术咨询1.79万人次,提高了广大果农对桃树病虫害的认识,并掌握了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减轻了因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使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根据项目组调查,项目区比非项目区亩均施药减少2.14次,亩减少农药投入90.7克,项目实施期间,共减少化学农药投入17.25吨,符合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化学农药零增长”的目标要求。示范区桃果品抽检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达到绿色生产要求,保障了桃树生产安全、果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六、法律法规及其他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不与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矛盾。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技术监督局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七、是否涉及专利说明本标准不涉及专利和知识产权问题。八、作为强制性标准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