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王瓜秀闫国贝,.,2,微生物与植物根之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与植物其他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病原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3,根际,植物根系直接影响下的特殊生态环境,即从根表面到距根12mm范围受根系分泌物控制的薄层土壤。,一、微生物与植物根之间的相互关系,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密度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叫做根际效应。,.,4,(1)根际是根际微生物的特殊生态环境,根系分泌物和脱落物是根际微生物的重要营养和能源;,分泌物,氨基酸:各种氨基酸;有机酸:乙酸,丁酸,乳酸,柠檬酸,苹果酸等;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核糖,半乳糖等;维生素类物质:生物素,硫胺素等,死亡根系和脱落的根毛、根冠、根表皮细胞等。,脱落物,.,5,B.根系的呼吸作用影响根际土壤的气体组分、pH值、Eh等;,离根越近,CO2的含量越高,O2的含量越低;O2含量少影响根际范围的Eh,一般偏低;由于根系分泌有机酸影响根际的pH值,一般偏酸。,.,6,C.根系的吸收作用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根系吸收作用强,分泌物也就多,根际效应也就大。根系吸收作用强,根际水分充足,根际微生物发育量也就大。,D.根际温度一般比非根际土壤温度高1-2。,.,7,A.受植物根系的选择和促进作用,从而构成了不同的根际微生物区系,(2)根际微生物,豆科植物根系分泌物多为含氮物质,禾本科植物多为含碳物质;同一科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其分泌物也不相同;,大豆:,开花前分泌谷氨酸、色氨酸;开花后分泌色氨酸,.,8,影响R/S大小的因素:,I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II植物生长情况;III根际微生态:水分、pH、Eh,R/S:根际微生物和非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之比.一般耕作土壤R/S约为5-20:1R/S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土壤肥力及土壤生态的情况,B.根际微生物的发育量用根土比(R/S)表示,.,9,C.根际微生物类群,根际细菌:以G-的细菌为主,假单胞菌、黄杆菌、产碱杆菌、无色杆菌、色杆菌等根际放线菌:以链霉菌属中的种为主根际真菌:镰刀菌、曲霉属、丝核菌、木霉、腐霉等根际原生动物:根际线虫,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细菌为主,.,10,(3)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作用,A、有益影响,(a)有效化营养元素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加强了有机质的分解,促进植物营养元素的矿化,增强了对作物的养分供应。,根际微生物通过溶解矿物中的磷酸盐,给植物提供可溶性的磷酸盐,加快植物对磷酸盐的吸收。,.,11,(b)促进植物生长根际微生物能合成多种生长素、植物生长激素,加速种子萌发和根毛发育。,硫胺素生物素维生素B12泛酸核黄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类,节杆菌、假单胞菌和农杆菌能产生一些有机物,刺激植物生长。,A、有益影响,.,12,(c)根际微生物分泌的抗生素类物质,有助于作物避免土著性病原菌的侵染或杀死植物病原菌,却与其它根际微生物建立协作关系。,A、有益影响,.,13,(d)产生铁载体(Siderophore),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促进植物生长。,(e)根际中的菌丝体可以转移植物中的放射线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A、有益影响,.,14,(f)根际微生物产生二氧化碳,使钙增加可溶性,有利于植物吸收。,(g)根际中自生固氮菌可以固定大量的N2,给植物提供有机和无机氮。,A、有益影响,.,15,B、不利影响,(a)微生物与植物竞争矿质营养,在一定时间内减少了对植物养分的供应,造成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反消化细菌使含氮物质变成N2,养分损失。细菌对某些重要元素的固定可严重影响植物的发育。,果树小叶病细菌固定锌燕麦灰斑病细菌固定氧化锰,.,16,(b)由于不同植物根际条件的选择性,某些病原菌在相应植物的根际得到加富,更助长了病害的发生。,连作障碍,B、不利影响,长期种植同一作物造成根际有毒物质积累,虽然每年施肥充足和采用相同的栽培措施,但作物产量仍每年下降的现象。,.,17,(c)某些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能抑制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和根系的伸长。,B、不利影响,(d)根际微生物产生生长激素过高,可抑制植物生长。,.,18,菌根是某些真菌和植物根系的互惠共生联合体。真菌叫做菌根菌,包括子囊菌和担子菌。,2.菌根(Mycorrhizae),.,19,(1)菌根类型,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外生菌根-真菌菌丝在植物幼根表面生长并交织成鞘套状结构包在根外,其厚度在20-100m之间,大多数为30-40m,使根呈臃肿状态。,.,20,鞘套的外层菌丝结构较疏松,其尖端向外延伸使表面呈毡毛状或绒毛状。内层的菌丝有一部分穿入根的皮层,但不进入皮层细胞,而是充塞于皮层的细胞间隙,形成哈氏网。外生菌根没有根毛,由包在根外的真菌菌丝代替根毛的作用。,哈氏网,.,21,菌根菌绝大部分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中的一些属种:外生菌根多形成于木本植物,大多数为森林乔木。,鹅膏菌属、牛肝菌属、口蘑菌属,它们都是食用菌,但大部分不能人工培养。,中国有极为丰富的外生菌根菌,已知600种以上,.,22,对植物的有益作用增加宿主根的寿命;增加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的速率;选择性吸收磷酸根,含氮化合物,钾离子和钙离子,再传给植物;增加对植物致病微生物、毒素的抗性;增加植物抗高温、干旱和pH等不良环境;,.,23,外生菌根菌的研究应用,对于发展林业育苗,促进林木生长发育以及绿化荒山、矿厂废地有重要意义。试验表明:利用外生菌根可使树木提前45年成材。对外生菌根菌及其菌根关系的研究对进一步驯化野生食用菌,扩大优质食用菌栽培生产也具有实际意义。,.,24,内生菌根,菌丝直接入侵根表皮细胞内和细胞外,不形成哈氏网;在皮层细胞内的菌丝,其顶端膨大且分枝,形成泡囊(Vesicule)丛枝(Arbuscule)菌根,故又称VA菌根;根外侧的菌丝形成粗菌丝,其上可分化形成大型厚垣孢子或配子,也可形成细小菌丝直接吸收土壤中水分和营养.,.,25,内生菌根菌属于接合菌亚门内囊霉科中的一些属种:无柄孢囊霉属、硬内囊霉属VA菌根多形成于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兰花植物特异地与密环菌和枯丝核菌形成内生菌根,兰花种子萌发能力增大。,.,26,丛枝菌根同植物的关系:植物光合作用为真菌的生长发育提供碳源和能源。丛枝菌根增加了根圈的范围,增加了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改善植物营养条件。丛枝菌根在植物吸收养料中的作用: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了从土壤溶液中吸收养料的吸收率。促进根圈微生物的固氮菌、磷细菌生长,并对共生固氮微生物的结瘤有良好的影响。与植物病害关系:有好有坏,不清楚。,.,27,增加植物根系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加植物根系对磷素的吸收:菌根真菌分泌生长激素刺激根系生长。,(2)菌根对植物的作用,分泌植素酶、磷酸酶,增加对有机磷化物的分解;菌根菌可打破根系的抑磷圈,增加磷的吸收。,菌根菌不能纯培养,必须通过含有内生菌根的根块进行接种。,.,28,植物为菌根菌提供定居场所,供给光合产物;菌根菌的菌丝纤细,表面大,可扩大根系吸收面积,如1mg直径为10m的菌丝的吸收功能,相当于1600mg直径为400m的根;菌根菌能活化土壤养分特别是有机、无机磷化物,供植物利用;菌根菌合成某些维生素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菌根菌和植物间在共生作用中的生理分工,小结,.,29,3.根瘤,微生物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一个最有实际意义的例子植物根瘤和其中的根瘤菌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因为有了这种关系对于保持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参与结瘤的细菌有根瘤菌、固氮根瘤菌和缓慢根瘤菌。固氮根瘤菌能在热带豆科植物茎上结瘤,并以游离生活状态利用N2进行生长(其它根瘤菌没有此功能),.,30,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气态氮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豆科植物的根的分泌物能刺激根瘤菌的生长,同时,还为根瘤菌提供保护和稳定的生长条件。,.,31,根瘤菌是G-、化能异养及好氧的中温微生物,能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有少数种类自生固氮,但只有在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的根瘤中才能进行旺盛的固氮作用。,.,32,在根瘤形成过程中植物根与根瘤菌之间的相互关系(P68),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互惠共生关系具有严格的特异性,由于豆科植物产生趋化物质和根瘤菌在根毛上具有特异结合位点有关。,.,33,.,34,类菌体细胞中具有固氮能力,但需要微量元素Mo、Co和Cu以及大量的S和Fe,固氮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ATP。根瘤中含有豆血红蛋白,作为电子载体给根瘤提供O2以便合成ATP,同时保护了对O2高度敏感的固氮酶。豆血红蛋白血红素部分是由根瘤菌基因编码合成,而球蛋白部分是由植物细胞基因编码合成的,但须由根瘤菌诱导才能产生。N2还原过程的副反应是产生H2,H2的产生浪费植物光合作物所产生的能量并降低固氮的产量。,.,35,环境条件对于根瘤菌生长和感染根毛的能力有显著的影响。,温度:根瘤菌为中温菌,但能抵抗低温条件(最低5),能抗中温(40)。pH值:某些根瘤菌对低pH值敏感,在酸性土壤中不能感染根毛。许多土壤真菌和细菌对根瘤菌具有拮抗效应。某些蛭弧菌和病毒能寄生在根瘤菌中。,.,36,与非豆科植物共生的放线菌在1978年以后才陆续分离获得纯培养。已知有192种乔木或灌木能与弗兰克氏放线菌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其固氮效率可达到每年100200kgha氮素。,(2)弗兰克氏放线菌与非豆科木本植物的共生固氮,.,37,能固氮的非豆科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可以作为荒山、海滩和沙漠绿化的先锋树种,在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农村燃料和饲料来源及林业生产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非豆科木本植物主要有:桤木、木麻黄、杨梅、马桑、沙棘和胡颓子等。,.,38,二、微生物与植物其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附生生物(Epiphyticmicroorganisms):附着在植物的树干、叶子和果实表面的微生物群体,包括异养菌、蓝细菌、酵母菌等。,由于植物表面的环境暴露在空气中,并受直射光、周期性干燥和较大幅度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多数附生微生物具有色素、保护性厚壁及适当的传播机制,以利于它们在这一特殊生境中的生存和发展。大多数附生微生物存在于植物的叶背和叶鞘内。,.,39,细菌:假单胞菌属、乳酸细菌属、黄单胞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等。真菌:最常见的有酵母中的掷孢酵母属(Sporobolomyces)、红酵母属和球拟酵母属等,其中掷孢酵母能产生掷孢子向外放射,是叶际最常见的类群。其它属于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的真菌也可在叶面或叶际分离到。,1、叶面和叶际,.,40,花是附生微生物生活的短暂生态环境。花蕊中的高糖分有利于许多酵母菌在花中定居,因而从花蜜中易分离获得耐高糖度的微生物。常见的类群有假丝酵母属、球拟酵母属和红酵母属等。,2、花,.,41,地衣、多孔菌和层孔菌经常长满木本植物的树干,常见的种类有刺盘孢属和外囊菌属等。地衣中的一些类群常具有固氮能力而改善了茎表面的氮素营养条件,利于其它微生物的生长。,3、茎干,.,42,丁香假单胞菌及其造成的叶害,丁香假单胞菌能产生表面蛋白质,引起冰晶体形成(对植物有霜害作用),当温度达到零下24度时,这些冰核形成菌启动具有破坏作用的冰晶体形成,造成霜害。突变株代替野生型菌株,当温度下降到零下79度时也不会造成霜害。,.,43,1、植物病原微生物:引起植物产生疾病的某些微生物。2.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真菌是主要的植物病原微生物。,还有一类呈裸露状态的RNA分子类病毒,三、病原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44,3、病原微生物侵染植物的方式:,空气传播真菌孢子;由昆虫传播病毒;通过植物创伤部位或天然入口处进入植物体(气孔);由病原微生物分泌的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分解植物表面结构,利于微生物侵入。,.,45,4、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侵入的病原微生物从植物体内获得所必需的营养物和生长条件,并进行生长繁殖。,影响:病原微生物分泌水解酶、毒素和生长调节物质,破坏植物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果胶酶分解果胶,使植物组织崩溃;纤维素酶破坏细胞壁,使细胞分解;某些微生物产生的生长素吲哚乙酸使植物产生疾病;某些病原真菌产生的赤霉素和细胞激动素使植物疯长;乙烯引起植物代谢发生变化;毒素干扰植物的正常代谢。,.,46,5、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性(抗性),植物体表面存在许多物理屏障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植物可以分泌抗生素和其他抑菌物质抑制和杀死病原微生物;植物体细胞与病原微生物发生免疫反应,阻止微生物的寄生。,植物表皮组织的蜡质层、角质层和木栓层;植物表面生长的正常微生物菌群和菌根的菌套等。,有机酸等,.,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3322:2025 EN-FR Security of ME equipment containing high-activity sealed radioactive sources
- 【正版授权】 IEC 62278-1:2025 EN Railway applications - Specific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 and safety (RAMS) - Part 1: Generic RAMS process
- 校服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皮内注射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选拔面试题及答案
- 人流物流考试题及答案
- 曲靖护士面试题及答案
- 校园周边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生态补偿面试题及答案
- 入院评估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一1学生情况调查表
- 涂料用常用树脂课件
- 医院类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施工关键技术
- 滇中引水工程
- 准东-华东±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杆塔设计原则
- krones旋盖系统控制原理及参数设定
- GB/T 708-2019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GB 15630-1995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 实习协议模板(最新版)
- 《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级1》教案
- 车间拆除及场地土壤治理与地下水修复工程项目技术方案工程方案和设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