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渝水区环保局,环境与应急管理,.,2,主要内容:一、环境污染事故相关知识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三、案例剖析,.,3,一、环境污染事故(件)分类,根据污染对象分类1、水2、气3、土壤4、噪声与振动,.,4,二、环境污染事故(件)分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死亡30人(含)以上,或危及5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境遭到严重污染,或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4)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5)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件;(6)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5,二、环境污染事故(件)分级,2、重大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10以上、29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境受到污染;(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二、环境污染事故(件)分级,3、较大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1)死亡3至9人,造成中毒(重伤)5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4、一般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1)死亡2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7,1、安全生产事故而导致突发环境事件(1)产业布局不合理,环境安全问题突出。(2)环境安全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3)生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潜在隐患多(4)企业环境应急能力差。(5)消防部门缺乏环境安全意识。,三、环境污染事故原因,.,8,2、企业违法排污导致突发环境事件(1)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2)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尚未形成,人工现场执法已无法从根本上遏制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3)地方严重保护主义。,三、环境污染事故原因,.,9,3、交通事故而导致突发环境事件。4、污染纠纷导致社会群体性事件。5、水利工程调节。6、自然灾害引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7、其他原因引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其他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有人为事件,包括人为投毒、人为倾倒、人为释放毒气事件。,三、环境污染事故原因,.,10,四、我国应急体系建设重点,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制,.,11,五、我国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基本框架,我国的预案体系我国的预案体系包括: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预案、地方政府应急预案、企业(社区、学校)应急预案等五大部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规定了国务院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对于指导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12,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13,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存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物质的单位及场所或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对环境(或健康)影响的单位及场所。本标准不适用于存在生物安全事故和辐射安全事故风险的单位。,.,14,4.2基本情况调查,应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基本概况、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说明。,.,15,4.2.1单位基本概况,4.2.1.1企业(或事业)单位名称、法人、法人代码、详细地址、联系方式、邮政编码。4.2.1.2企业经济性质隶属关系及事业单位隶属关系、正常上班人数、往来人数(原料供应商及客户)等。4.2.1.3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地理位置(经纬度)、详细位置图、所处地形地貌和地质状况、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河流的岸边等),企业(或事业)单位所在地的气候(气象)特征,降雨量及暴雨期等。4.2.1.4其他情况说明。,.,16,4.2.2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调查,4.2.2.1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的名称及日产量,原材料、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最大容量及贮存量和加工量,列出危险物质的明细表、特性及其应急处理方法等。4.2.2.2企业(或事业)单位生产工艺流程说明,主要生产装置说明,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坑、堆放等),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的平面布置图,雨水、清净下水、消防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及流向图、应急设施(备)平面布置图等。,.,17,4.2.2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调查,4.2.2.3企业(或事业)单位排放污染物的名称、日产生量、日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去除量,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构筑物说明,污染物排放口位置图等。对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及堆放地,如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医疗垃圾焚烧装置,危险废物处理场所等,还须明确纳污或收集范围及污染物主要来源。4.2.2.4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储存、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危险废物处理的设计规范和防范环境风险情况。,.,18,4.2.2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调查,4.2.2.5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物质及危险废物的运输(输送)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跑、冒、漏”的防护措施等。如利用管道输送液体或气态危险物质的,须明确输送量、输送线路图,阀门和加(减)压站的位置,及安全保护措施情况。4.2.2.6企业(或事业)单位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的存储量和存储能力,服役期限,库坝的建筑结构,坝堤及防渗安全情况。,.,19,4.2.3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4.2.3.1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区域100米、200米、500米,1公里、3公里、5公里等范围内常住人数;居民点(区)、自然村、学校、机关等社会关注区的名称、联系方式、人数,与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距离和方位图;周边区域人员撤离路线,周边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4.2.3.2企业(或事业)单位污水排放的去向,接纳水体(包括支流和干流)情况,水功能区的要求及执行的环境标准及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地下水(或海水)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空气执行的环境标准。,.,20,4.2.3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4.2.3.3企业(或事业)单位上、下游水体及上、下风向空气质量功能区说明。河流、湖泊、水库、海洋名称、所属水系、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情况。4.2.3.4企业(或事业)单位下游供水设施服务区域、服务人口、设计规模及日供水量、联系方式;取水口名称、地点及距离、地理位置(经纬度)等;地下水取水情况,服务范围内灌溉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情况。4.2.3.5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区域道路情况及距离,交通干线流量等。,.,21,4.2.3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4.2.3.6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物质和危险废物运输(输送)路线中的环境保护目标说明。4.2.3.7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其他环境敏感区情况及位置说明。4.2.3.8同一流域或区域产生同类污染物的其它企业(或事业)单位名录及排污状况,受污染河流水闸等工程及运行调度情况。4.2.3.9如调查范围小于环境污染事故可能波及的范围,应扩大范围,重新调查。4.2.3.10周边其它环境敏感区说明,如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等。,.,22,4.3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风险评价,4.3.1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辨识结果。4.3.2最大可信事故预测结果。明确环境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并说明事故处理过程可能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4.3.3爆炸、井喷、火灾、泄漏等事故状态下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最大数量及浓度。4.3.4正常工况下与非正常工况下,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数量与浓度。4.3.5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与浓度。,.,23,4.3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风险评价,4.3.6自然条件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说明(暴雨初期,自然灾害等)。4.3.7运输(输送)过程中可能泄漏危险物质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4.3.8环境污染事故产生污染物造成跨界(国家、省、市、县等)环境影响的说明。4.3.9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等如发生垮坝、溢坝、坝体缺口、渗漏时,对下游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以及主要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或海洋及饮用水源地取水口的环境安全分析。4.3.10可能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人、动植物类的毒理作用说明。,.,24,4.3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风险评价,4.3.11环境污染事故产生污染物相关环境安全标准、限值、最高允许浓度。应包括GB3095、GB3838、GB/T14848、GB5749、GB16297、GB8978、GB14554、GBZ1、GBZ2及相关标准中的规定。4.3.12根据污染物可能波及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的距离,预测不同环境保护目标可能出现污染物的浓度值、变化趋势及污染程度,并确定保护目标级别。,.,25,4.4应急能力评估,4.4.1企业(或事业)单位主体装置区和危险物质或危险废物储存区(包括罐区)围堰设置情况。4.4.2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消防水收集系统、备用调节水池、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的紧急切断设施及清、污、雨水管网的布设等配置情况。4.4.3污染治理设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预警系统设置情况,环境应急监测仪器设备与物资。4.4.4应急救援设施(备)包括医疗救护仪器药品、个人防护装备器材、消防设施、堵漏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供应情况。,.,26,4.4应急能力评估,4.4.5应急救援的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各种絮凝剂、吸附剂、中和剂、解毒剂、氧化及还原剂等化学品物资。4.4.6应急通信系统、电源、照明等。4.4.7内部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包括环境应急、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各种专业人员。4.4.8各种保障制度(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防止非正常性排放措施、日常环境监测制度、设备仪器检查与日常维护制度、培训制度、演习制度、安全运输卡制度等)。,.,27,4.4应急能力评估,4.4.9企业(或事业)单位还应明确外部资源及能力,包括:(1)地方政府预案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要求等;(2)该地区环境应急指挥系统的状况;(3)环境应急监测仪器及能力;(4)专家咨询系统;(5)企业(或事业)单位互助的方式;(6)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及设备(清单);(7)应急救援信息咨询。(8)其他。,.,28,4.6应急预案的评审、发布与更新,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企业(或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环保、安监、消防等部门、周边公众代表、专家等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的预案组织审查。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按规定报当地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和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明确实施的时间、送抄的部门、企业、社区等。企业(或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及时更新应急预案。,.,29,5.7.2.1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措施说明,(1)明确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1)关闭、堵漏与输转(1)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2)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有时实施停止全厂生产。(3)堵漏:根据现场泄漏状况、接近泄漏源存在的危险性、泄漏孔的大小及形状、泄漏点处实际或潜在的压力、有害物的物化特性和危险特性等,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常用堵塞方法有:.木楔堵漏法、.管卡堵漏法、密封胶堵漏法、带压注射密封胶法堵漏等。(4)输转:利用工艺措施导流或倒罐;转移较危险的瓶(罐、桶)。(5)冷却燃烧罐(瓶)及与其相邻的容器,重点应是受火热威胁的一面,.,30,5.7.2.1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措施说明,(1)明确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2)污染物的源阻断(1)如是气体污染,应启用单位喷淋、泡沫、蒸汽等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设置水幕或屏封水枪,稀释、降解泄漏物浓度,或设置蒸汽幕;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同时,对高温的燃烧罐(瓶)及与其相邻的容器需进行冷却。(2)围堤筑坝堵截:如果污染物为液体或消防水,为防止四处蔓延扩散,需筑堤堵截或者挖掘沟槽引流、收容泄漏物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3)对于大型液体泄漏,收容后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待进一步处置。(4)通过限产限排、加大治污效果等措施控制污染源。(5)特别注意处置事故对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如消防水、固体物质等)的收集与处理。,.,31,5.7.2.1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措施说明,(2)明确防止污染物向外部扩散的设施与措施及启动程序;特别是为防止消防废水和事故废水进入外环境及公共排水设施而设立的事故应急池的启用程序,包括污水排放口和雨(清)水排放口的应急阀门开合和事故应急排污泵启动的相应程序;(3)明确减轻与消除污染物的技术方案;(中和、固化、沉淀、降解、清理等)(4)明确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如消防水、事故废水、固态液态废物等,尤其是危险废物)的消除措施;,.,32,5.7.2.1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措施说明,(5)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可获得性说明);(6)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说明;(7)应急过程中,在生产环节所采用应急方案及操作程序;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应急时紧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控险、排险、堵漏、输转的基本方法;(8)污染治理设施的应急方案;,.,33,5.7.2.1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措施说明,(9)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事故现场隔离方法;(10)明确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及安置地点;(11)明确应急人员进入与撤离事故现场的条件、方式;(12)明确人员的救援方式、方法及安全保护措施;(13)明确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质保障供应程序。,.,34,5.7.2.2大气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救援措施说明,(1)可能受影响区域的说明和最短响应时间;(2)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地点;(3)可能受影响区域企业、社区人员基本保护措施和防护方法;(4)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案;(5)临时安置场所;(6)其他。,.,35,5.7.2.3水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救援措施说明,(1)可能受影响水体及饮水水源地可能受污染的说明;(2)事故发生后,泄漏至外环境的污染物控制、消减技术方法说明;(3)需要其他措施的说明(如其他企业(或事业)单位污染物限排、停排,调水,污染水体疏导,自来水厂的应急措施等);(4)跨界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说明;(5)其他。,.,36,5.8应急监测,(1)明确应急监测方案;(2)明确污染物现场、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和标准;(3)明确现场监测与实验室监测所采用的仪器、药剂等;(4)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的监测布点和频次;(5)明确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对污染扩散范围进行预测的方法,适时调整监测方案;(6)明确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7)明确内部、外部应急监测分工;(8)明确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耗材、试剂等日常管理要求。,.,37,报告,事件信息,Who,What,3W,When,(一)报告程序,.,38,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级以上,影响或可能影响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级以上,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国务院总值班室,同级人民政府上一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级以上,向谁报告的问题,1,级以上,Who,.,39,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级以上,影响或可能影响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时准确上报,级以上,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国务院总值班室,同级人民政府上一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立即或核实(1小时),级以上,立即,级以上,1小时,1小时,初报,何时报告的问题,2,(When),.,40,何时报告的问题,2,(When),续报,当情况发生特殊变化或有重要信息时随时上报,在初报的基础上适时报告,.,41,结果报告,处理结果报告要在应急工作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上报,何时报告的问题,2,(When),.,42,初报,发生时间、地点、污染原因、主要污染物质及数量人员受害情况、是否威胁饮用水源地或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区安全、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情况事故类型、事件级别、信息通报与发布情况,报告什么的问题,3,(What),信息来源、报告人、现场工作人员及联系方式等,电话或书面形式,.,43,对影响或可能影响到城镇居民集中饮用水源的:饮用水源地的分布情况、供水范围、级别、规模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情况对事件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判断,报告内容的问题,3,(What),无法确认等级时:注明初步判断的可能等级随着事态的发展,可视情核定等级并报告,.,44,续报,环境监测数据及相关数据(气象、水文)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趋势采取的应急措施,社会舆论等,书面形式通过网络或传真,报告内容的问题,3,(What),.,45,处理结果报告,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处置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经验和教训,责任追究情况等,书面形式,报告内容的问题,3,(What),.,46,企业员工环境应急培训,(1)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与内容;(2)工厂环境危险源的位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鉴别异常情况的危险辩识;(3)本企业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各类污染物的危害性;(4)防止污染物扩散,处理、处置各类污染事故的基本方法;(5)周围环境敏感点的位置、数量与类型,本企业污染事故对其影响;(6)工艺流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7)基本控险、排险、堵漏、输转的基本方法;,.,47,企业员工环境应急培训,(8)主要消防器材、防护设备等的位置及使用方法;(9)紧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10)如何正确报警,内外部电话清单;(11)逃生避难及撤离路线;(12)配合应急人员的基本要求及责任;(13)自救与互救、消毒的基本知识;(14)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要求,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事故。(15)运输司机、监测人员的特别培训。,.,48,应急预案更新条件,我国相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调整及更改该区域的环境规划作重大调整,功能区要求发生变化;工业企业采用的生产工艺的改变,重点污染源的位置发生变化;重大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种类的增加和减少;大型工程(如桥梁)及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投入使用;大型企业的搬迁使应急资源增加和减少;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导致应急资源的丧失。,.,49,实战操练,.,50,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应急案例分析,1、事件背景2005年12月15日,广东省韶关市环保部门在常规水质监测中发现饮水水源地北江A段水质镉浓度严重超标,最高峰值达0.067毫克/升,超出0.005的国家标准12倍多。经过紧急排查,确认是韶关冶炼厂设备检修期间违法超标排放含镉废水所致。后来,据监测结果和专家测算,排入江的镉总量约为3.63吨,当时在该江形成90多公里的污染带,水体总量超过1.5亿方,该事件对北江沿岸中、大城市生活工业用水、农业种植、渔业养殖以及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并威胁着珠三角洲用水。,.,51,.,52,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应急案例分析,2、紧急启动应急12月16日下午,广东省环保局调查组到达韶关市,并联合市环保局对事件的原因展开调查,同时增加监测断面,确认事件的级别。12月18日广东环保局向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上报了事件有关情况。12月19日,国家环保总局周生贤局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控措施,立即要求该省环保局将事故情况报告省政府,并向社会发布有关信息,排查并切断污染源,同时派员赴现场协助事故处理。并就有关情况立即向国务院报告。国务院领导对污染事件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先后作出重要批示。,.,53,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应急案例分析,2、紧急启动应急12月19日,广东省省长主持召开了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处置方案,采取七项工作措施,决定立即组成由副省长为组长,省委副秘书长和省环保局局长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水域污染事件调查处理小组,前往被污染河段的城市现场指挥应急处置工作。,.,54,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应急案例分析,2、紧急启动应急12月20日,国家环保总局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工作组和专家组赴现场指导工作。受周生贤局长委托,张力军副局长率领工作组及专家组赶赴广东省韶关市,协助该省政府进行应急处置工作,并会同已在现场的省污染事件处理专家组成立了事故应急联合专家组,对事故开展调查和全面监测。,国家环保总局张力军副局长在广东北江水环境事件防控现场,.,55,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应急案例分析,2、紧急启动应急12月22日下午,广东省省长亲自赶英德市检查部署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并与国家环保总局张力军副局长共同主持召开工作会议,听取省联合专家组的汇报,做出了立即在白石窖水电站实施削污降镉工程和在南华自来水厂实施除镉净水示范工程的决策,通过工程措施和流域联合调水等手段,切实降低水体中的镉浓度,减少随水迁移的镉通量,努力实现在飞来峡水库出水镉浓度降至约0.01毫克/升(生活饮用水标准)的目标,确保沿江群众用水安全。,广东省政府领导在北江污染防控现场,.,56,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应急案例分析,3、多措施联合控制方案与应急工程实施(1)彻查污染源,坚决切断污染源头事发地韶关市政府于12月16日,关停了所有排放镉的小冶炼企业。同时要求韶关冶炼厂停产整顿。12月20日,广东省政府责令事故污染源头-韶关冶炼厂立即停产。随后,在省环保部门的组织下,对该流域所有可能排放镉的企业进行彻底排查。上游类似企业一律停产,共关停企业43家,实施专人盯防,严防死守,坚决落实停止排污、停产等措施。下游企业一旦发现超标排放,采取断然措施,立即责令企业停排整顿;对达标排放的企业,严格监控,排放量大的企业要减排,必要时采取停排措施;对非法设立的企业,一律依法依规取缔。,.,57,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应急案例分析,3、多措施联合控制方案与应急工程实施(2)应急监测12月16日,监测断面2个。12月17日,监测断面增加至6个,以确定污染范围。12月19日,为全面准确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应急小组制定并实施了应急监测方案,在全流域四市共设立21个监测点,优化布点,统一时间,从全省抽调监测人员、运输车辆和监测仪器,按照每2小时监测一次水质的制度,严密监控水质变化情况,并根据水质变化,及污染物的迁移,及时调整监测方案,把监测重点逐步转移到下游。每天参与应急环境监测的人员达350人,专用监测车辆60台,应急期间分析样品6000余个。同时,下达了440万元应急监测专项资金,紧急购置20台原子吸收分析仪器。,.,58,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应急案例分析,3、多措施联合控制方案与应急工程实施(2)应急监测12月24日起,为更好地掌握镉污染带移动规律,水质监测断面从21个增加到24个。同时,沿对江1公里以内的3968口水井进行了认真排查,通过对其中53口水井的随机抽样检测,水质全部达标。至2006年1月9日和10日,该流域连续两日实现全线镉浓度低于0.01毫克升,稳定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飞来峡水库出水镉浓度始终控制在0.01毫克/升。,.,59,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应急案例分析,3、多措施联合控制方案与应急工程实施(3)除镉削峰工程经联合专家组反复计算了90公里中受污染河段中污染高峰段的镉含量,按河道槽蓄水量与12月21日8时实测的浓度计算得该河段水体中的镉总量为4.9吨。按0.0025mg/l平均浓度扣减来水天然背景值含量1.27吨,人为排入总量约为3.63吨,如此大量集中排放的镉总量将使约9亿方北江水超过国家地表水类水质标准,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对下游流域造成的影响将难以估量。如依当时的水利运行方式,仅用河水稀释污水团,将无法保证飞来峡水库出水时镉浓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维光伏安装合同范本
- 口袋相机转让合同范本
- 协议车买卖合同协议书
- 冷冻仓储租赁合同范本
- 共享麻将合作合同范本
- 厂房保证金协议书范本
- 农村废弃大坑合同范本
- 双方经济纠纷合同范本
- 2026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考试题库300道(重点)
- 2026年上海海洋大学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合肥市蜀山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卷【答案】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 依法全面治国课件
- 学前儿童扭伤课件
- 2025年全国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新闻采编实务)综合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硬脆性陶瓷材料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四川成都市简州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才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可持续城市更新项目100平方公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安保集团安全培训课件
- 铜精矿海外采购合同范本
- 销售仪表仪态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