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A关天培战死炮台B圆明园惨遭洗劫C太平天国抗击洋枪D义和团火烧教堂2 . 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市场D争取外交平等3 .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是A石达开B冯云山C李秀成D洪秀全4 . 据太常侍卿陈兰彬1876年奏称:“创办招商局后,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一千三百余万两。”据李鸿章自己估计“创办招商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据此可知,洋务运动在某种程度上A推动了了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B抵御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C加快了追赶西方国家的步伐D成就了中国求富求强的梦想5 . 下列内容属于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相同点的是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B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文明C改科举,废八股D兴办新式学堂6 .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1是南京条约签订的场景图2是马关条约签订的场景图3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场景三大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CD7 .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海南岛B香港岛C台湾岛D辽东半岛8 .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天京事变9 .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 )A内河航运权B领土完整主权C关税自主权D沿海疆域主权10 . 奕在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工业有A轮船招商局B开平煤矿C汉阳铁厂D江南制造总局11 . 1894年西方报刊发表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此评论是针对的是A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B甲午中日战争中对旅顺居民的大屠杀C日本占领中国香港D日本伙同西方列强火烧圆明园12 . 20世纪初在北京城,可能看到的场景是( )A华尔率军镇压了义和团B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C八国联军大肆抢掠财物D慈禧太后带道光帝出逃13 . 陈旭麓先生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市场被打开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C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D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14 .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ABCD15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给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史实能说明以上观点的是( )战争爆发于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ABCD16 . 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的纪念馆,如果你是一位讲解员,你可以向参观人员介绍的内容是(1)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2)关天培带军抵抗英军壮烈牺牲(3)邓世昌率志远舰直冲敌舰,为国捐躯(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5)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A(1)(2)(3)(4)B(2)(3)(5)C(1)(2)(3)(4)(5)D(1)(3)(4)(5)17 . 近代中国,最先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A英国B美国C俄国D法国18 .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推动了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A废除了科举制度B创办新式学堂C裁撤了冗官冗员D发展农工商业19 .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B实现了君主立宪制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20 .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中时间最早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二、综合题2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初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请判断材料一中的“救亡图存运动”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影响和意义。22 . 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在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材料一事件人物主要贡献事件人物主要贡献李鸿章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企业戊戌变法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1895年发起“ ”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辛亥革命孙中山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百折不挠。他提出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倡导进行思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 ,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将材料一中的内容填写完整。(2)纵观中国近代风云变幻,概述以上人物为救亡图存所进行的探索呈现什么趋势。材料二 1896年,维新派在上海创刊时务报,由梁启超主笔。他用常带感情的笔端,使该报成为宣传变法维新的重要宣传阵地。梁启超认为,救亡之道,惟有变法自强。所谓变法,其根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这一切要取得成功,就在于变官制。严复于1897年在天津创办国闻报,成为维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体。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变法图强。1895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一书刊行,介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学说,激发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在思想界、教育界乃至更大的范围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他还先后译出法意原富名学浅说等多部西方社会科学名著,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传播西方近代学说的启蒙思想家。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3)依据材料二,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梁启超通过时务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 )梁启超认为变法要取得成功在于变官制。( )严复译著对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 )梁启超和严复均主张变法图强。 ( )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 ( )材料三辛亥革命博物馆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陈列场景(4)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上面三个场景正确排序。场景_场景_场景_(5)依据所学,在上面场景B和场景C中任选一个,依照示例对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行简要说明。示例:场景: A说明: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全国各省纷纷响应,支持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2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 光绪时期(18751908年),虽然政府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支出却增长得更快。1899年,清政府的开支高达1.01亿两,而当年总收入为8840万两,其中2400万两即占总收入的30%,用来偿还外国贷款,从1874年至1911年间,根据合约,政府借款为1.714亿英镑(约10.83亿两),到1911年,清政府垮台为止,共偿还了3230万镑(约2.04亿两),还有1.39亿镑(约8.78亿两)未偿还。这种以借钱来偿还以前贷款的方式,使清政府陷入了一个无望的泥沼中。-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抗战已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抗战后一度恢复,可是内战使经济又迅速恶化,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财政金融极度混乱。以国统区米价为例,1947年1月初,每担为6万元,6月份涨至50万元,7月份又涨至65万元。物价飞涨,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工薪阶层,如教师等。最终导致国统区经济走向崩溃。-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1)材料一表明清朝末年政府财政收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经济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4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经济状况对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造成的共同影响。(3分)24 . 中国的近代饱受侵略与蹂躏,是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1)材料一是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什么条约?有什么影响?材料二: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英国法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2)以上材料发生在哪场战争中?雨果描述的是哪一事件?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