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人的心理与行为特性_第1页
安全人机工程人的心理与行为特性_第2页
安全人机工程人的心理与行为特性_第3页
安全人机工程人的心理与行为特性_第4页
安全人机工程人的心理与行为特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人机工程,第五章人的心理与行为特性,人的心理特性,伤亡事故的发生不外乎人、机、物、环境四方面的原因。人-机-物-环境便是生产系统的全部要素,其中与“物”相关的安全工程的内容不在本课程中学习。统计资料表明,80%以上的事故上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失误、疲劳、误操作等)引起的,而且不安全行为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所以许多死伤事故的发生是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方面:,人的心理特征具体有以下诸方面:1.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都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与观点时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通常跟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而情感更多的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关连。情绪人与动物共有。而情感仅为人所有。情绪具有情景性,情景一旦消失,情绪也会立即减弱或消失。情感具有较大的深刻性与稳定性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与外显性,而情感经常以内隐的形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出来。,(2)情绪的种类心境一种具有弥散性的比较微弱、平静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这种心境状态具有扩散、蔓延的功能。积极愉快的心境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效率高,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消极悲观的心境可以使人消沉、失望、缺乏动力、影响安全。激情是一种突然爆发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又称激动。具有突然性、冲动性、盲目性和外显性。所以愤怒时拍案大叫,暴跳如雷,恐惧时毛骨悚然,面色苍白都属激情。应激是由于出乎意料之外的紧张而引起某种行为时产生的情绪状态。如突然出现起火爆炸、车辆失控等危险情景时,会引起人们应激情绪反应。同激情相比应激使人的意识更为狭窄。应激情绪反应有两种:i.张慌失措,做出不适应的反应;ii.头脑清醒、急中生智、动作准确并能及时排除险情。为了增强危险岗位作业人员的安全心理,有必要训练作业人员的应激反应能力。应急预案的现场操练(演练)。,(3)情绪与安全生产过高和过低的情绪激动水平,人的动作准确度只有50%左右,注意力易不集中,不能自制。例如,重要节假日前夕,往往事故增多,而且常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因为工作即将结束,作业人员高兴过度。又如星期一效应(学生称为“悲惨世界”或“黑色的星期一”)及星期五效应(“胜利大逃亡”或“快乐星期五”等)。由于情绪激动水平的高低是外界(环境的、社会的)刺激引起的,因此,改变外界刺激可以改变情绪的倾向和水平。从组织管理上及个体主观上若能注意创造健康稳定的心理环境并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由情绪水平失调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就可以大幅度下降。,2.气质(1)气质的属性气质一般指人的脾气、禀性,比如说有人天性活泼好动,有人生来寡言少语、孤僻,有人脾气粗暴急躁,也有人感情脆弱、敏感多疑等,这些都是气质特征。气质不以人的活动内容为转移,它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先天性)。(2)气质类型和特征现在多采用的气质类型分类方法由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提出,分为四类,分别为:胆汁质这类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易剧烈变化。表现为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敏捷而迅速,是反应敏捷性和外倾性的表现;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易多变,是可塑性强、情绪兴奋性高的表现。粘液质安静、稳定、沉默寡言,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力稳定不转移,忍耐力强。这类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情绪兴奋性较低,内倾明显但稳定性高。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柔弱易倦,孤僻,寡欢,善于察觉他人不易察觉到的东西,机智敏感,多疑多虑,具备内倾性,易受挫折,爱使小性子脾气。(3)特别指出的是,除了个别人是这四种典型的气质特征外,一般人都是各种气质类型的混合型,或某种类型的气质占优。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4)气质与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我们在第一章的绪论中知道,一个完善的人机系统中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机匹配,使人机的功能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最佳的配合例如足球裁判也许以多血质为主的人担任较好。由此可见,了解人的气质、所从事工作、机器的特点,对于知人善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因素,避免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的意义。3.性格(1)性格的一般概念性格是指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性格不是天生的,它是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形成的,性格既在个体生活中形成,也必然存在着因个体生活改变而改变的可能性。生活中经历的重大事件往往给人的性格打上深深的烙印,环境与实践的重大变化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性格。(后天性),(2)性格类型分为三类:内向型、外向型和内外平衡型。性格与气质一样,是可以测量的。(3)性格与事故根据有关调查和测验,容易发生事故的人具有下列性格特征:感情容易冲动和兴奋,易极度喜悦和悲哀,易焦躁和愤怒;不沉着,心不在焉,处理问题轻率、冒失;心情和感情易随外界条件而变化无常,不能以理性控制行动;工作忙碌,效率不高,或对工作和事物易安于现状;理解判断和思考能力差;运动神经活动迟钝或不喜欢运动。,4.注意(1)注意的一般概念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在人机系统中,许多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都可从注意上找到原因。作业人员集中注意,并能灵活分配注意力,才能安全操作。(2)注意的类型有意注意/有意识的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作业过程中,人必须通过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业对象上。无意注意/无意识的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与人的需要、兴趣、情绪、出现状态以及面临的任务密切相关。突然出现的外界刺激可引起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结果。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并在有意注意后发生的。(3)注意与安全如果人总是聚精会神的,当然可以防止由于不注意而产生的失误。但实验表明,这是不可能的。谁都不能自始至终地集中注意力。除玩忽职守者外,不注意不是故意的。不注意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状态,是意识状态的结果。因此,单纯提倡注意安全是不够的,虽然很必要,为防止事故,应防止人的意识出现异常状态以及改善条件。,预防不注意产生差错的方法有:建立冗余设计系统,例如为了确保操作安全,在重要岗位上,多设12人平行监视仪表的工作;建立“指示-确认”的环节,可防止下意识状态下的错误操作,例如软盘等格式化前的提醒确认操作;改进仪器、仪表的设计,例如改变单调刺激为多种信号的综合感觉刺激等。,5.社会心理与安全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Mayo曾在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932年),人们称之为霍桑实验,该实验得出了一个时至今日仍对各国各行业都有现实意义的结论:职工的士气、生产积极性主要决定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群体因素、人际关系及与领导关系的好坏,而物质刺激、工作的物理环境只是次要因素,综合起来即“人群关系”起决定作用。显然霍桑实验的结论同样适用于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安全状况与下列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1)需要和动机所以,需要是人参与社会行动的基础,动机则是促进人活动的原因。,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依次由低到高。实验证明,人追求的需要层次和他所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追求的需要层次也越高,对安全的需要也越迫切。所以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员工安全需要的迫切性和敏感性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和根本途径。,(2)群体心理因素以及一般人员的从众心理群体可大可小,小至一个班组、一个车间,大至整个社会。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规范,可以是成文的,可以是不成文的。一个群体内往往有非正式的“领袖”,他的言行常被群体内其他人员效法,因而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这是由群体心理以及一般人员的从众心理所决定的。如果群体规范和“领袖”是符合领导期望的,就会产生积极效果,反之则产生消极效果。若能使安全作业规程真正成为群体规范,且有“领袖”的积极履行,就会使群体的安全得到保障,反之群体的安全状况便会恶化。在日常的安全生产以及安全管理中,如能做好“领袖”的工作使之产生积极行为,就会影响群体内的其他人,使之也积极遵守规程抓典型。,(3)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有如下几种:侥幸心理省能心理这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人们总是希望以最小的能量来获得最大的效果,这便是一种省能心理,省能心理表现为嫌麻烦、怕费劲、图方便、得过且过的惰性心理。逆反心理凑兴心理是人在社会群体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心理反映,多见于精力旺盛、喜好热闹而又缺乏经验的年青人。从凑兴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或发泄剩余精力,常导致不理智的行为。如司机开飞车、竟相超车、开玩笑导致事故(香烟中的鞭炮)等,属于凑兴心理造成的危害。,人的行为特征,一、人的空间行为人类具有“个人空间”的行为特征。这个空间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有肉眼看不见的边界,并且随着人的移动而移动。当生人或非亲密者侵犯个人空间时,就会引起不安、狼狈等不安全生理反应。若在作业时,就容易导致人的注意力分散,干扰正常工作。因此,在作业空间布置时,作业者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通常1.2m2.1m为工作的接近间距,但不能保证相互干扰,只有达到2.1m3.0m,才能排除相互干扰的正常距离。女性在个人空间方面的敏感性要明显高于男性。个人空间还具有方向性,受人直视或从背后接近所造成的不安全感,大于可视而非直视条件下的接近。,二、人的侧重行为人的侧重行为很多,例如:成年人中男性的95%、女性97%惯用右手;右脚、右手的出力要大于左脚、左手;步行、运动时喜欢自左向右绕行;在背后呼人姓名时,被呼人回头的方向总是向右者多于向左者等。对于人的这种非对称的侧重行为,在进行人际系统设计时,必须予以充分的考虑。,三、人的捷径反应和躲避行为1.人的捷径反应主要是指人喜欢走捷径,是省能心理的一种体现。如伸手取物,往往直接伸向物体,穿越空地走斜线等,反映在作业中,为了贪图省事而引发安全事故。2.人的躲避行为有从众性,即前面的人怎么躲避,后面人跟着怎么躲避。同时,躲避行为还有方向性,下面看三种情况下人的躲避行为:(1)对前方飞来物的躲避当人发现前方有物袭来,会立刻作出反应,采取躲避行为,至于躲向何侧,有人曾做过实验统计:人静止时,躲向左侧的人数为躲向右侧的2倍,因为人体中心偏左,站立时身体略向左倾,且右手右脚比较强劲有力,所以紧急状态下身体易向左侧移动。,人在行进中,向右躲避的比率比静止时高,但向左躲避者居多的结论仍然没有改变。无论是静立还是步行,均显示向左躲的倾向。因此在工作场所,在人工作位置的左侧应保留一点安全地带,是比较合适的。(2)对下落物的躲避有人做过实验,从三楼窗户内,大声喊叫被测试者,当他听到声音向上仰望的同时,从其上方落下一个实验物体,并观察其躲避行为,结果表明:,可见,采取防御姿势的占41%,不采取防御姿势的占59%。在不采取防御措施的人中,有41%全然没有任何行动的表现,其中多数为女性。由此可见,人们对来自上方的危险往往无能为力。因此,在作业场所,特别是立体作业的现场,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必须戴安全帽,当然,积极的方法还是防止器物从高空坠落。(3)逃离行为人们在火灾等危险、混乱的状态中,会大量涌到出入口,可能造成极大的混乱,所以,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常常是不仅仅在出事点造成伤亡,在出入口也造成挤伤和踩死。因为人在紧急状态下有涌向出入口的倾向。公共场所的出入口的门一定要向外开,否则人群拥挤到门前会导致门无法打开而造成较大的伤亡。,四、群体习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内的人,常对工、器具的操作方向有着共同的认识,并在实际中形成共同一致的习惯,例如用刨子刨木头,中国人是向外推,日本人却是向内拉,还有一些一个国家内作为规定须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群体习惯(规则),例如机动车的行驶,在我国是靠右行驶,方向盘在左侧,而日本却是靠左行驶,方向盘在右侧。所有这些,在人机系统的设计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这样可以使作业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操作失误。,五、作业过程的单调感,作业过程中的单调实际上是指刺激量过少,使人的意识水平降低。这在现代程度高、人员少的大工厂内经常出现,从事单调作业的人常常感到精神疲劳、失眠及食欲不振,从而导致工作失误。防止单调感的对策有:改变劳动时间,缩短劳动时间,增加工间休息次数。改变作业场所布局。如在视野范围内较长时间看不到人,看不到人的表情、动作,听不到人的声音,易使人僵化,导致单调感。这些情况下,可以调整作业场所,使人面对面工作,消除枯燥乏味感。采用多种原则将几种不同形式的作业加以改造与组合,可减少单调感。引用背景音乐等。,六、精神紧张精神紧张的程度,可以根据作业人员工作时的心率、耗氧量和能量代谢率求算出来。另外,可以从作业对象、作业方法、作业范围、作业姿势、危险程度、及与周围的人际关系上进行大致估计。例如对办公室人员,打字员的紧张程度为30%,计帐的会计为45%,打算盘的为53%,操作计算机的为67%。精神紧张可以通过主动休息(体育锻炼)与被动休息(睡眠)来进行放松。七、慌张与惊慌(1)慌张时的举止行动(2)紧急危险状态下的惊慌失措,2.6生理(物)节律,在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都存在着某种周期性的节律。节律根据周期长短可以分为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等上百种。而此三种节律是广为人知的。年节律:如植物的荣枯、动物的生长、候鸟的迁徙。(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有关)月节律:如人的生物节律日节律:如人的昼夜节律目前,生物节律已经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而正式问世了。,一、人的昼夜节律(日节律)研究表明,受脑控制的许多人体规律的周期与昼夜的交替规律有关。人体许多功能以24h为近似周期做昼夜节律工作。住在极地的爱斯基摩人虽然经受持续六个月的永昼和永夜,体内功能同样表现出24h的昼夜周期,这种生理节律被认为主要取决于人体本身的“生物钟”,它具有自我调节作用,而与外界因素无固定关系,这些昼夜节律有:人的新陈代谢、体温、血压这三种生理现象基本保持同步,在每天的各个时间都有变化。人的抵抗力各种疾病在子夜过后的几个小时内,常常出现由于各种疾病而死亡的高峰等。人的生理节律(昼夜)又叫生物钟。它从生命开始,随时间持续不断、周而复始地周期性变化,与生命共存,支配着生物体的行为。,二、人的生物节律(月节律)1.生物节律理论理论认为,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直到生命的终结,其体力(Physicalpower)、情绪(Spirit)、智力(Intelligence)均呈现周期性变化,其变化周期分别为23天,28天,33天,变化趋势呈正弦曲线。每种节律的每个周期,都分为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横坐标以上为高潮期,横坐标以下为低潮期,高低潮转换的日子(临界日)及前后各一天为临界期,人在节律周期的三个时期内的状态如下:,2.人体生物节律的计算(1)首先计算从出生日到计算日的总天数N=365A+A/4B式中,A计算年份与出生年份之差;B本年生日到计算日的天数,还未到生日取“-”,已过生日取“+”;A/4A年中的闰年数(取整数)。,(2)总天数N分别除以23、28、33所得余数即为体力、情绪、智力三种节律所处的位置,即“第几天”。(3)举例说明某人生于1965年4月5日,他在1988年3月25日计算自己的生物节律。总天数N=36523+23/4-11=8389P节律:839823=36417S节律:839828=29917I节律:839833=2547余数17,17,7就是1988年3月25日该人P,S,I节律所处的天数,作图对于P线05.7511.517.2523对于S线07142128对于I线08.2516.524.7533,所以图为:可见在3月25日,该同志智力曲线处于高潮期,而体力曲线及情绪曲线都处于低潮期。一个月内有7个临界日(注意不是临界期)。双重临界日:同样还有三重临界日一般认为在双重临界日或三重临界日时,对安全更为不利,应予回避。三个节律周期23,28,33互为素数,所以从出生日起,循环一大周期的天数为232833=21252天60年,一个花甲子。,每一节律周期有二个临界日,所以PSI三节律在21252天中各有临界日为:P节律临界日数:2232833/23=1848个同样,S节律以及I节律的临界日数分别为1518个及1288个,合计三节律有临界数4654天,在21252天中有许多两节律临界日重叠的天数,即双重临界日,计算如下:P和S节律双重临界日:233=66天,同样P和I节律以及S和I节律双重临界日数分别为56天和46天,所以双重临界日有66+56+46=168天三重临界日共有1天。,3.生物节律理论在安全生产上的应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表明,应用人体生物节律进行安全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下面是几个实例:实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