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2007读图1,回答12题。1.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A增加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C减轻了寒冷状况D加剧了干燥状况解析本题主要依据经纬线、海陆位置进行大洋定位与洋流识别。图示区域为非洲西北部沿海地区,濒临大西洋,图中洋流为加那利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答案:1.B 2.D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期在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2所示(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回答34题。3.该地区A.集镇分为两级B.集市的周期为3天C.地的服务范围比地小D.地的服务功能比地齐全4.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胜过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解析集市是乡村聚落的一种典型商业行为。根据集镇的日期可判断当地的人口及商品购买力,地为较高级别的集镇,其余六镇为同一级别;对于地来说集市的周期为三天或四天,其余六镇为十天。地服务功能最齐全,服务范围比其余六镇大。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本题属于生活中的地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答案:4.A 5.D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图3)。回答56题。5.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A B C D6.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解析本题侧重正午太阳高度数值分析和正午太阳方位定性描述。如图显示:根据正午太阳方位的南北对称性,可判断该地为赤道。根据正午太阳最大值为90,且正午太阳方位全年在南方,可判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与我国的纬度位置相吻合。和正午太阳方位都在北方,且正午太阳高度最达是90,而最大为50,可判断地位于南回归线上,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达时,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2月22日),地球公转速度较快(1月初最快);地正午太阳方位在北方,两地正午太阳方位在南方。学校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时为冬季天气,由于经度不能确定,气候具有很大差异,天气也不能一概而论。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最南位置,故将要向北移。答案:5.C 6.D读表1数据,回答78题。表1 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海拔/m纬度经度北京313955N11624E兰州15173603N10349E福州842602N11919E甲地1103444N11342E乙地18912504N10242E7.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8.图4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A B C D解析本题给定某一城市的三维坐标,表面考查地理微观定位,实际上着眼于地理空间推断(数据分析),即利用已知推断未知。甲地纬度小于兰州,故不可能是内蒙古高原;甲地纬度接近35,故不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甲地海拔为110米,故不能是黄土高原(大于200米)。甲地只能是华北平原。表格数据显示乙地海拔最高,受地势影响全年气温较低。根据经纬度位置可推断该地为云贵高原,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低气温在015,对应曲线是。答案:7.B 8.C图5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回答911题。9.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A4 B3 C2 D110.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11.图6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A B C D解析本题属于等值线命题,背景为美国某城市夏季夜晚等温线水平分布图。第9题首先要分别求出两点各自的温度范围:25O26,29P30;然后求得两点温差范围3OP5,就所问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多少,结合所提供的选项可确定答案为4。第10题:P、N之间应该形成一个顺时针的热岛环流,近地面风向由N吹向P,考虑地转偏向力(北半球),故吹东南风。第11题考查热力环流影响下的等压面(上空指高空)分布。P点近地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P点上空等压面将向上凸出,相应地M、N两地气温较低,高空等压面向低空凸出。答案:9.A 10.B 11.C36.(32分)图8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1)按东、西半球划分,甲岛位于( )半球。甲岛周围的水域属于( )洋,乙岛周围的水域属于( )洋。(6分)(2)两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 )岛。当乙岛的区时为6月9日6时,甲岛所在的时区的区时为6月( )日( )时。我国处在隆冬季节,甲岛盛行风向为( )风。(6分)(3)乙岛主要是由( )(内或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以( )为主,地势特点是( )。(8分)(4)甲、乙两岛中,公路密度较低的是( )岛,导致该岛公路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4分)(5)判断甲岛最大城镇所在地,并在图上把该城镇的符合圈出来;并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解析本题通过区域对比搭联系,通过区域分析考查知识运用。以填空形式作为考查方式,使试题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第(1)题考查空间定位东西半球定位(20W和160E);大洋定位(利用经度)。是对地理界线的识记考查。120W以东为西半球,甲岛周围的水域属于太平洋,56E附近水域为印度洋。第(2)题考查地理计算比例尺和区时计算。甲乙两图图幅相同,面积相近,但比例尺甲大于乙,乙1cm图上距离大于甲,故乙岛面积大。当乙岛(56E,东四区)的区时为6月9日6时,甲岛所在的时区(170W,西十一区)的区时为6月8日15时。我国处在隆冬季节,甲岛受东南信风带控制,故吹东南风。难度:适中第(3)题考查知识迁移地形地势分析。乙岛与我国海南岛类似。河流呈放射状,说明地势中间部、四周低。地形以山地或丘陵为主,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难度:适中第(4)题考查区位分析交通线疏密分析。受山地地形影响,乙岛公路密度较低,而甲岛平原地形为主,不受地形限制。第(5)题考查综合分析城市区位分析。甲岛最大城镇所在地应该是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西侧中部交通线交点处为该岛最大的城镇,回答问题要立足题图信息,科学规范表述。该地位于环岛公路与横穿岛屿公路的交点(交通枢纽);附近有机场,利于对外联系;地处海滨,自然条件好。参考答案:(1)西 太平 印度 (2)乙 8 15(下午3) 东南(3)内 山地(丘陵) 中间高,四周低(高差大,坡度陡)(4)乙 地形 (5)甲岛西侧中部交通线交点处为该岛最大的城镇,如图。理由:位于环岛公路与横穿岛屿公路的交点(交通枢纽);附近有机场;地处海滨。37.(24分)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计划在a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10分)(2)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4分)(提示:大型机场占地规模大,c地需填海。)解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区位分析类题目,侧重对木材加工业和机场布局的区位分析,并探究不利影响,提出应对策略。第(1)题首先要明确所设问题有三问。对木材加工业的优势分析侧重原料地距离、交通分析;环境影响分析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考虑;其措施应针对环境问题本身,对症下药。第(2)题要理解问题指向,分别说明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b地有利因素是市场因素(人多),不利因素是占用大量农田、湿地;c地有利因素是可保护农田和湿地,不利因素是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参考答案:(1)有利条件:接近原料产地;靠近水、陆交通线(交通运输便利) 影响: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对策:合理采伐和育林相结合,采取防治污染措施等。(2)b地 有利:位于几个大城市的中间(靠近几个大城市),便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便利) 不利: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 C地 有利:(通过填海兴建机场,)可以保护农田和湿地。 不利: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2008读表1,完成12题。表1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hm2转化来源湿地类型旱田城镇用地工矿用地草地其他河渠4897023548海涂431552027017627水库坑塘25657332115694926水田76793105300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塘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2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解析根据表内数据计算(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河渠湿地变化 487-7+0+235+48=765,海涂 43-155-2027+0+17627=15488,水库坑塘25657-33-211+5694+926=32033,水田 76-793-1053+0+0=-1770,因此变化幅度由小到大依次为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第一题选B。各类湿地总面积是在增加,故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物种多样性也增加,第二题选C。答案:1.B 2.C。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1,完成34题。3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解析南半球三地白昼越来越长,说明南半球此时为夏季,故排除B与C选项,a、b两月比较,a月白昼长于b月的,所以本题选A。答案:A。4在图示月份中A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地昼长最长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地昼长变化最大解析在图示月份中地昼长最短,昼长大于14小时,夜长小于10小时,昼长变化率越来越大,地昼长变化最小,地昼长变化最大。故本题选D。答案:D。图2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2,完成56题。5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C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解析纬度地域分异指不同纬度的表现,Q地R地在同一纬度,无所谓分异,排除选项B。从图中读出樱花初放日期T地为4月30日至25日,Q地为4月15日后,R地为3月31日至4月5日,P地为3月31日至4月5日,R、P两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不是分异的表现。综合考虑本题应选D。答案:D。6.影响乙岛M,N两地樱花初放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B.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C.N地地势较为低平 D.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解析M地樱花初放日期比N地晚,说明气温低,M地应是受南下寒流影响。答案:B。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3,完成79题。图37.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AM地 BN地 CP地 DQ地解析M、N、P、Q四地都受西风带控制,降水量多少与地形有关,结合a图,M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最多。答案:A。8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解析L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故选A答案:A。9图示地区主要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解析图示该区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草生长,人口密集,因此乳畜业发达。该题选B。答案:B。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图4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据些完成1011题。图4 10图4中有机污染源在A B C D解析从图中判断出溶解氧DO曲线在处浓度迅速降低,生化需氧量在处突然升高,由此判断有机污染源在处。答案:B。11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AM BN CO DP解析O河段所在区域溶解氧最少,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答案:C。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图5(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解析本大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能力,涉及的高考考点有等值线图的判读、雾(水汽凝结)的形成因素、聚落区位选择、自然灾害(洪水、滑坡)成因等。甲、乙两路段海拔都比较低,开阔,冷空气容易入侵。(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14分)解析居民点一般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地区,而丙村位于山区,扩建的话要注意防范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参考答案:(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乙路段 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37(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图6(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12)(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根据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 千米。(4分)(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和环境效益。(12分)解析本大题涉及的高考考点主要是交通建设的区位选择及其意义。通过分析杭州湾的自然环境,可以总结出杭州湾自然条件有以下特点: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流速急,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5特征,有效工作日少;软土层厚、持力层深,给海上基础设计与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南岸滩涂长,施工条件复杂,采用常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很难满足工期要求;水体环境的腐蚀作用严重;南滩涂多个区域浅层沼气富集,危及施工安全。据此回答(1)小题。(2)小题,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缩短路程,可以视慈溪。嘉兴和杭州三地连线为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缩短的里程为一个边长,用比例尺估算一下,大约三厘米,折合实长约为96km。(3)小题从节约交通成本,促进区域联系等角度答题。参考答案:(1)海域宽阔 台风多 潮差大 流速急 水深,风浪大 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 桥墩地基。(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3)降低交通成本 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2009图1 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1,完成1-2题。1.1650-1780年该区域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2.进入20世纪该区域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坐标图、比例构成图的分析、解读能力。考生需读图分析,并解答该特定区域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变革并分析其演变原因。(1)对照图中该时间段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构的变化:原始林地比重减少,耕地比重渐增,据此判断其经历了大规模垦殖的过程。 (2)1900年之后,耕地比重下降,草地比重相对恒定,次生林地比重渐增。说明该地正在发生“退耕还林”的变化。 【答案】:1.B 2.D【区分度】:低南极中山站(,)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正式开站。根据此完成3-5题。3.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A.5时25分 B.6时25分 C.12时25分 D.13时25分4.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千米 B.1020千米 C.1220千米 D.1420千米5.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A.年降雪量较大 B. 气压较高 C.年太阳辐射较强 D.年均风力较小【解析】该题命题意图在于综合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1)中山站时区:76/15,东五区,时间9:25;东八区,时间:9:25+3:00=12:25(2)两点间的距离计算,该题对这一距离问题予以粗略估计的命题呈现要求;据题意可知:两地经度相当,因此,分析距离看纬度差;纬度相差约11度,则距离约为:11*110(3)略【答案】:3.C 4.C 5.D【区分度】:中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2,完成6-8题。6.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 B. C. D.7.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热量丰富 光照充足 地形平坦 水源丰富 A B C D 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解析】本题以特定的区域图对比为切入点,通过定位、分析、判断,对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6)据图分析,经纬网判读、疆界轮廓判读,准确定位:甲:荷兰,乙:肯尼亚。继而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区域的自然特征进行判别。(7)地处热带地区的肯尼亚发展鲜切花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从光、热角度分析(高原地形、草原气候不能成为对比后的优势)。(8)A选项“价格较低”值得商榷(至少存在一个劳动力成本问题),B、C选项皆有明显描述性错误:“土地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答案】:6.B 7.A 8.D【区分度】:中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9-11题。9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 湖区少有大舞,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10.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11.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取信息迁移思考的能力。(9)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地、气候适宜,适于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10)“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11)“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答案】:9.A 10.C 11.B【区分度】:低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图5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1) 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7分)(2) 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10分)(3) 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石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11分)(4) 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提取、分析信息,阐述规律、原因的能力,当然其中涉及简单的区域判读思考。以“钢铁工业的布局”,临海型工业布局中港口的作用为考点依托。判读海岸线轮廓,联系区域特征:甲上海宝钢,乙宁波北仑港,丙广西防城港。依托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厂,着眼点在于:交通最有,便于原料或产品的运输。港口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甲地,上海发展大型港口的陆域条件、经济腹地等皆具备,但水域条件中的水深、航行条件不佳。乙地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八章 西北地区 单元说课稿-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 2025年消费与零售行业可持续消费理念传播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高碳钢砂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透镜说课稿和说课稿
- 2025年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塞舌尔市场拓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年储能电池在数据中心能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报告
- 第2课 学堂乐歌说课稿初中音乐教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教科版2024
- 2025年中国高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高纯氢氧化钙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口腔培训基本知识课件
- 2025年国家电网《安规》考试判断题库及答案
- 2025上海美术馆招聘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检验科二级生物实验室汇报
- 盾构姿态监测-洞察及研究
- 药店店员技巧培训
- 2025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数学试题
- 乡村振兴课件简介模板
- (一检)泉州市2026届高三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数学试卷(含标准答案)
- 管道热处理课件
- 2025成人高考试题真卷数学及答案
- 2025年京东集团校招面试题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