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教学设计(详案)_第1页
长城谣教学设计(详案)_第2页
长城谣教学设计(详案)_第3页
长城谣教学设计(详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城谣教学设计(详案)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2、把握长城形象,学习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情感教学重点:1、把握诗歌中“长城”的形象,体悟诗人情感 2、学习朗读诗歌课前播放长城长一、 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到过北京么?那你们到过长城吗?去过北京的同学一定去过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呐。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进长城。幻灯展示:走进长城,播放长城动态图片。师:长城,一个萦绕了几个世纪的梦想,一个凝聚了万千沧桑的奇迹,一个似乎永远沉睡又永远充溢着激情的建筑,穿过时空的阻隔,雄踞高山之巅,无可替代的称为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今天,就让我们在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音。灯片,出现字幕:长城谣二、整体把握诗歌1、师范读(配思乡曲) 师:同学们,读这首诗,总有一种情感撞击着老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长城谣,请同学们看课文的阅读提示。 师:看看学习这篇文章要求我们掌握些什么?看看谁找的最快。 (生阅读自渎提示) 师:好,有同学举手了,嗯,越来越多了,好,请你来说说 生:师:刚才这位同学所找的呢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灯片。围绕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有三个问题幻灯展示,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自读课文。 (灯片:1、这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何种情感?2、诗歌中,写了哪些具体的物来抒发情感3、这种情感在诗歌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2、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生:思念家乡、思念祖国师:那么,诗人通过那些具体的物来抒发自己的这种思念之情的呢? 生回答:长城、黄河师:灯片是啊,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诗人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社稷的象征,还是寄托乡思乡愁的对象。诗人借助长城黄河,尽情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像火一样炽热;像长城一样厚重;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请大家一起朗读全诗,把诗人那种思念之情读出来。 3、生齐读全文三、品析诗歌同学们读得挺不错。我们都知道,朗读是艺术、是创造、是高尚艺术的享受,想要读好一首诗,还需要深入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现在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到诗歌的词句里去,反复品味吧,相信大家都有一双独具慧心的眼睛来理清全文的线索和情感。幻灯:品读诗歌下面,我们分小组品读诗歌,看看谁最懂诗人的心(一)分析诗歌第一节师:首先,男生齐读第一节,女生当评委。师:读得怎么样?生:1、师:诗歌中“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说明了什么?生:有战争插入长城下争战的幻灯师:长城自古以来,乃兵家必争之地。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点燃了一次又一次战争的烽火,或成功或失败。那么在长城的城上、城下发生了哪些悲壮的故事?生师:是啊,长城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民族的象征。古往今来,长城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讲诉了多少兴衰成败的故事,多少英雄为之竞折腰。2、师:刚才,同学们的故事讲得很精彩,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露一手了,老师不仅喜欢名家的诗,还喜欢改名家的诗,譬如这一节,我这样改: 城上城下征战了一部历史 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隘口有悲欢 长城是个建筑 在山巅 看人间 幻灯展示师:这样改,非常简练,好不好?生:不好,师:为什么不好?生:原文细致入微师:原诗营造了什么情感氛围?生:沧桑、悲伤师:看来不能改,改得不好,那么你们觉得原诗中那些词语用的好?好在哪里?生:师点拨:“争战”我们一般会写成“征战”,这里是不是作者的笔误呢?当然不是了,这里强调长城上演的数不清的战争。那牺牲了无数人生命,耗费了数不清的民脂民膏的战争,竟然是几个皇帝老爷们争权夺利的战争、是蒙汉一家的兄弟之争,多门残酷、多么心酸、多么愚昧啊。争来夺去结果又如何?塞北的风沙中,消失了那些匆匆过客、泯灭了人世间的恩怨情仇,只有长城像个无所不知的智者,“冷眼”看着人世的朝代更替、世事沧桑,可笑可叹的战争啊!师:由此看来,本节诗人以历史的角度,凹现长城的沧桑之感,那我们的朗读语气应该是:缓慢、低沉。相信经过对这节诗的品析,同学们应该能把握这节诗歌的情感了,下面,老师请班上男生再来齐读一遍,相信会很不错。男生齐读(二)分析诗歌第二节师:长城饱经沧桑,然而诗人对它却充满了无限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说到她,想到她,提起她,便思绪万千。诗人在第二节诗里是怎样抒发对长城的赞美和依恋之情的呢?我们接着品析第二小节。请同学自由朗读,讨论:为什么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还有你“万年的躯体”“千年的面容”,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师: “烈火”是指什么?是真的有把火在熊熊燃烧吗?生:不是,是情感,是炽热的情感。生:“万里的躯体”是指长城的长,“千年的面容”是说长城的历史悠久。师:在这里,长城已不是一个“无情的建筑”,而是民族的象征,祖国的象征。长城“千年的面容”“万里的躯体”,加上“云”“树”“风”共同构成一副苍莽的山河画卷,那是诗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家园,那是诗人朝思暮想的故乡,那是诗人深深眷恋的祖国啊!诗人将长城的历史和今天叠加在一起呈现在我们面前,热血在全体中国人心中燃烧。台湾老军人书写遒劲有力的“血铸长城”就是诗人心中渴望民族统一,繁荣富强的心声啊。在这一节诗里诗人借助长城,抒发了对长城的赞美和依恋。我们读这一节诗的时候,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朗读才能传达出诗人的感情呢?生:我觉得应该以高昂、热烈的情绪读,语速逐渐加快。师:你能给大家读读吗?生读女生齐读(三)分析诗歌第三节师经历了烈火的燃烧,诗人的情绪到达了顶峰,思绪转而飞到了她魂牵梦绕的家乡内蒙古大草原。(师读第三节)为什么诗人要写长城,为什么诗人对故土又如此的迷恋?同学们都摇了摇头,其实啊这都源自于席慕蓉的经历幻灯:走进席慕蓉。席慕容,1943年出生于重庆,之后随父亲定居台湾。她的故乡,是她诗中的“刺勒川,阴山下”的那个莽莽苍苍的大草原。可是,因为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出生,也不在那长大,更从未回故乡看看。而作为多情的诗人,她与故乡有着割不断的血脉关系,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靠着敕勒川中的描述去想象故乡的画卷师: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现牛羊 灯片蓝蓝的天幕上,有着朵朵耀眼的白云;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繁花似锦,风儿吹过,牧草波浪起伏,这时才得见浅草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敕勒川中的大草原美么?生:美师:是啊,美,除了美,我们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这片大草原是诗人祖祖辈辈居住的根。然而,因为政治的阻隔,她甚至从未与故乡谋面。在她的心中,只有靠着自己的想象去描绘故乡的画卷,那在她的想象中,故乡美吗?1、师:你还可以从文中哪些词句中感觉到?生:美,从“今宵月色应如水”可以感觉到。师:白天的大草原,天空蓝蓝、湖水清清、草原绿绿,那么有月亮的晚上,草原又将是怎样一番独特的景象呢?让我们乘着想象得翅膀尽情地翱翔在无边的月色中吧。请同学们闭上眼,想象如此月景。师:阴山下,茫茫的大草原,明朗的夜晚,月亮在空中悬挂,如水的月光倾泻而下,静静的泻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故乡的山水在月光下显得朦朦胧胧,如梦似幻。师:这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啊。今宵月色应如水的“应”表明是作者的猜想,月色如水,多么美丽和晴朗的夜晚,在中国传统文人诗中,月光总是传情的最佳选择,我们可以从此句中读出诗人的话外之音是什么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今晚美好的月光啊,请寄去我对故乡的深情吧。2、师:思乡的夜晚注定是个无眠的夜晚,今夜无眠呐,可诗句中怎会有“不眠的梦”,“不眠的梦”怎么理解? 生:诗人希望有梦,因为只有有梦才能回故乡,但又因为太思念故乡了,所以难以入眠。师:想你念你辗转反侧,何日才能相见,何时能回你身边呢?师明确:此诗写于1979年,让我们高兴的是:1989年,46岁的诗人终于实现了她的愿望,站在了祖国的土地上引新闻:1989年,席慕蓉回乡讲“心灵”,从这以后,席慕蓉一次次踏上了内蒙古大草原。2006年,在一次演讲中,当讲到“你怎么还不回娘家?”这句话时,她的声音嘎然而止,潸然泪下。因为海峡两岸几十年的阻隔,在父母相继去世以后,她没有了娘家,也回不去娘家。当讲到蒙语曾经是她的母语时,她再次哽咽:“我学了母语,可是我忘记了它。”因为,这中间是46年的分离。同学们想想,46年呐,46年对家乡的期盼;46年对祖国的爱恋,46年做着同一个梦:回家!师:那么本节诗歌应该怎样朗读?生:深情小结:全诗以长城、黄河为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城、黄河的思恋、对祖国的思恋四、拓展延伸补充阅读席慕蓉的乡愁,进一步体会她的思乡情怀乡愁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师:诗人借哀怨悠长的笛声抒发了对故乡绵绵不断的情思,借一棵没有年龄的树来喻自己永不会老去的思乡情结,离别时间愈长,思乡情感之树愈茂盛。五、写长城 刚才,我们倾听了一位女诗人的诉说,她用文字传递了她的情感,面对长城,我们也能否写出自己的心声呢?说起长城啊,我就会想到 说起长城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