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起行车溜钩故障分析一、故障经过 某厂2号汽轮机组大修起吊汽轮机转子,起重专责工按常规对抱闸及各部件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开始起吊作业。转子吊起约500 mm停车准备离开转子专用支架时突然溜钩,转子掉落到专用支架上,侥幸未造成转子落地损坏的严重后果。该行车为大连重机厂制造的50/10 t桥式起重机,大钩制动器为长行程电磁块式制动器,制动电磁铁型号为:MZS1-80H。制动器上闸靠主弹簧,在主弹簧伸长力的作用下,通过拉杆使左右制动臂上的瓦块压向制动轮。松闸时接通电流,衔铁被电磁铁芯吸紧,压住推杆使主弹簧伸长,闸能松开。二、故障原因 故障发生后,对行车大钩制动器进行检查发现:制动电磁铁3个吸合线圈中线圈A故障不工作;制动器主弹簧松;制动器主弹簧座定位不好,主弹簧调得紧时会出现弓背现象减弱弹簧出力;电磁铁断电后有行程不到位现象。起重班长反映,该行车大修后经常出现大钩抱闸磨闸皮现象,在升降过程中不灵活,按常规,起重专责工通过调整主弹簧来解决抱闸松不开现象,多次调整效果不明显。综合上述情况,这次故障的原因是电磁铁线圈A故障,造成吸力达不到要求,至使抱闸不能彻底打开,行车在升降过程中有磨闸皮现象,大钩的升降不灵活,而起重专责工误认为行车大修后主弹簧调得紧造成,经过数次调整后,主弹簧产生的制动力矩达不到汽轮机转子向下的力矩,造成溜钩。三、 应吸取的教训 (1) 起重专责工缺乏相应的电气知识,误判断是造成这起故障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种现状,要在地方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站的配合下每年春检举办一期起重专责工培训班,并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严禁上岗,以提高全厂起重工的专业知识。每次起吊大件前起重班长、电气专职人员要亲自对行车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工作。(2) 制动器性能差,使用寿命低也是本次故障的重要原因。要加大老设备的技术改造力度,对达到使用寿命的电磁铁块式制动器,更换为相应型号的液压电磁瓦块制动器。(3) 起重班组要加大异常情况分析,并定期对设备进行可靠性分析。在分析中提高专责工处理设备异常的能力。一心二用 电动葫芦断手指一、事故经过:1990年3月24日,四川某铝厂产品库房电动葫芦检修之后在辊筒上缠绕钢丝绳,检修工用左手(戴着线手套)拉紧松散的钢丝绳,用右手(也戴着线手套)拿着按钮盘点动按钮,企图将钢丝绳缠紧在辊筒上。但是,辊筒转动后操作按钮停不了电,以致检修工的左手离辊筒很近时未能及时将手脱开而被绞进辊筒上的钢丝绳间,造成4个指头压断,直到别人将电源闸刀拉下、反转辊筒,才将受伤的手取了出来。二、原因分析:1、检修工一心二用,操作失当。他一个人用左手缠绕钢丝绳,另一只手既要抓住按钮盘又要操作该盘上的电动按钮,用力方向不准确,使按钮歪斜卡住、停不了车,心理一慌乱,顾此失彼,忘却将左手脱开,是造成左手断指事故的主要原因。2、错误地戴手套操作,导致右手点动按钮失衡,左手感触迟钝,及至感触到了,手又难于及时抽出。3、检修工风险意识差,该检修工是老师傅了,多次习惯性地错误操作,无人制止、教育,自认为很有经验;检修操作规程也没有相关的明确规定。三、教训及防范措施:1、对电动葫芦按钮盘必须一人双手操作,即一手持盘,一手点按钮;不得戴手套。2、检修中缠紧钢丝绳的操作必须由两人共同进行,一人缠绕钢丝绳,一人操作按钮;而且要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协调;两人都不得戴手套。在电源刀闸开关处还要有人值护,以防备万一按钮失灵时拉下刀闸开关。违章用手拨绳 四指被夹骨折一、事故经过某公司燃料分厂机修工卜某、王某为煤场吊车更换升降钢丝绳。两人装好钢丝绳后,接着调节滚筒钢丝绳排列和平衡杆。试车时卜某指挥吊车司机用点动升降起落的操作来调整钢丝绳排列位置。吊车司机黄某在操作点动升降过程中,王某见钢丝跑偏了一点,突然下意识地用手去拨钢丝绳调位。滚动中一下子被钢丝绳将四个手指夹在滚筒上,造成四指被夹多处骨折的事故。事故原因1、王某思想麻痹,安全意识不强,机器运转中,违章用手代替工具调整钢丝绳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调整时王某在滚筒位置,看不到司机,信息传递要经由卜某,检修人员与吊车司机配合不协调,卜某作为王某在具体操作中的监护人监护不力,这些是间接原因。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检修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机器运转中严禁将身体任何部位置于转动危险区域,严禁直接用手代替工具调整运行中的钢丝绳。2、加强安全管理、落实每项检修安全措施,确保检修作业中的协调配合。强化安全教育,克服习惯性违章行为。违规挂钩起吊 偏重滑管砸手一、事故经过1,某工程公司正在进行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安装工人准备将钢管吊入砖墙结构的管沟中。吊管所用钢丝绳两头采用专用挂钩方式,工人张某挂吊车钩时嫌麻烦没有将钢丝绳绕吊钩一圈,认为管两头有人扶管可协助调整吊管时出现的偏重情况。2、一次吊管下沟进行中,管一头碰撞土堆引起较大偏重,钢丝绳随吊物重心偏移在吊钩处滑动,钢管另一头突然下坠,在上翘的一头扶管的徐某压不住钢管而松手。3、另一头下滑时,扶管的肖某本能地用手抬管,钢管迅速落下砸伤肖某的右手。二、事故原因这是一起习惯性违章作业造成的伤害事故。参与作业的工人思想麻痹,认为使用专用挂钩吊管,又不起高空,只要绳挂吊钩中心,用人协助扶管可调整吊管平衡,就没有必要将绳缠绕吊钩防滑。在多次这样操作后已习以为常,当这次发生碰撞吊物产生较大重心偏移时,扶管已不起作用,于是造成滑绳坠管砸伤手的事故。三、防范措施1、严格遵守起重作业拴绑被吊物安全挂绳的各项规定,被吊物体落地如需加外力协助就位时,应采用牵引绳方式。2、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使职工能自觉抵制习惯性违章作业。确认不到位 大腿被绞伤一、事故经过2007年某日,某公司轧钢厂机械车间天车工李某准备起吊备件时发现天车送不上电,就上到大车上部,看到大车南侧门开着。此时天车钳工马某正好站在天车南侧检修。李某让马某把门关上,并告知天车准备吊备件。马某上车关上门后开始检修。李某鸣铃警示后开始进行吊备件作业。在吊运的过程中听到马某大喊让停车。停车后发现马某左腿被南侧大车减速机联轴器绞伤。二、事故分析1、钳工马某是有着10余年工龄的老钳工,但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在天车运行过程中巡检不看周围环境,且上天车后未和天车工交待具体巡检事宜,这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天车工李某在起吊前虽鸣铃警示,但和马某没有很好地沟通,确认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3、大车减速机联轴器缺防护罩,而且减速机联轴器螺栓伸外较长约40mm,也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4、分厂、车间、班组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尤其是在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方面做的不到位,天车运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三、防范措施为了有效控制起重设备发生人身伤害,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1、加强起重机械设备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遵章守纪,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其它安全管理制度。2、加强起重机械设备管理。要从设计、制造、安装、维修等环节严格把关,及时消除隐患,确保设备本质安全,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设备本质安全化程度;设备本体达到安全技术要求外,安全附件装置应齐全有效。针对部分起重设备超期运行、超载运行,有的安全设施未与主体设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状况,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投入必要的资金尽快落实整改,整改前应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4、加强现场人员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在作业过程的某一个环节上出现失误,如双方配合欠妥尤其是不同工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确认工作不到位等因素所致。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就是在生产检修作业过程中,通过对过程要素(项目、活动、作业)、对象要素(作业环境、设备、材料、人员)、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系统控制,消除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与有害因素,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其关键是保证整个作业过程的安全规范、合理。过程确认制就是要求作业人员将“判断、确定、行动”作为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在作业过程中按一定的确认方式进行操作,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检修工作机械伤害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5年8月9日,在某盐业公司制盐工段夜班时间,由于一活塞式离心机有异响,维修工段班长谢某、维修工王某等人前去检修。离心机操作工李某把离心机关闭后,由于惯性,离心机转鼓尚未完全停下来。此时,谢某就把手伸进了离心机壳内,李某制止未果,谢某的中指和无名指被夹在了离心机刮刀与筛网之间。王某用工具把离心机外门打开,谢某的手指才得以抽出。谢某被送往医院治疗,手指成粉碎性骨折。 现场情况看,当时离心机上方的照明灯不亮,检修人员是借助附近的灯光进行检修的。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