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案—二轮-2_第1页
高三学案—二轮-2_第2页
高三学案—二轮-2_第3页
高三学案—二轮-2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 2 授课日期: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考纲要求】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教学目标】1要坚持实践的观点 2要掌握好科学理论的道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3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道理【复习重点】辩证的认识论的主要哲学观点。【复习难点】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内容分析整合】围绕认识论展开复习【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复习自测 讲解【学情分析】本届高三文科学生基础薄弱,复习要侧重基础知识的夯实,适当进行拓展【教具使用】多媒体 学案【教学过程】一、快速前测1能够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下令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却不能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直接转化性D社会历史性2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获得的。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它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英国天文学家艾丁顿的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这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说:“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明,是没有意义的。当实验推翻了理论以后,才可能创建新的理论,理论是不可能推翻实验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有创新精神;没有终极真理存在。ABCD4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对象不会“自言其名”;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BCD5下列诗词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一致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力行而后知之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ABCD6实行“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伟大构想。澳门回归十年来,“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夺目光彩。从哲学上看,这段话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BCD7下列观点与“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所体现的认识论观点相同的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ABCD8在平面a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从哲学上看,这说明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抽象思维是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来源D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9对于追求和探索真理,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曾说:“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这表明:追求和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有意义;追求到终极真理是人生乐事;认识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不断发展;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和占有真理。ABCD10鲁迅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问,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11“吸烟有害健康”,人人皆知。多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香烟中的尼古丁是“害”人的祸首。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尼古丁只是引起吸烟者对香烟造成依赖的化学物质,因吸烟致死的人群大部分死于亚硝胺、苯并芘引发的肺癌。这说明A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B人的认识是有限的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12“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党对“包产到户”的认识也经历了从“允许包产到工、到组”到“规定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再到“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客观和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ABCD二、经典讲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1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归宿)。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尊重实践。2要掌握好科学理论的道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求我们要坚持真理,修正谬误,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3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道理真理具有客观性、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觉地在实践的基础上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对真理的认识。三、效果后测142012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海南全力以赴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全省民生支出54695亿元,同比增长335%,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02%,新增财力的605%投向民生领域。在财政支持下,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量大为增加,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分别比国家要求提前2年和1年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比以前更加和谐。2012年,海南省将继续加大民生支出,在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思源学校建设、农村养老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海南改革发展的成果。请运用认识论的原理,说明海南省财政加大民生支出这一决策的合理性。15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疗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从输羊血到最终打开科学输血的大门,是怎样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6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于今年2月1日正式出台,这也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提出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机械化。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角度,说明中央出台该一号文件的哲学依据。【复习答案】快速前测答案DCBADACACAADA效果后测 14.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与目的归宿。之所以说海南省财政加大民生支出的决策是合理的。是因为:这一决策是来源于实践中的。直接针对老百姓的需求而作出。这一决策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民生投入的领域在不断扩大,力度在不断加强。这一决策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民生投入使社会比以往更加和谐,说明这一决策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这一决策是以实践为目的和归宿的。其目的是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15.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对输血规律的认识,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发展的,表明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人类对输血的认识经历了曲折反复但最终还是发现了输血规律,体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类的认识能力由于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具有反复性,但人类的认识能力总的来说是无限的。所以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16.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实践观点。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基于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实践活动的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