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绿化树与妻妾成群孤独体验之比较西港中小高珍摘要:孤独体验,常常呈现在不少的艺术家身上,特别是作家是创造小说文本时。本文从孤独体验方面,通过将张贤亮绿化树与苏童妻妾成群两部很且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其异同。两部作品压抑的社会环境和情感的孤独共同呈现出作家的孤独体验。关键词:绿化树 妻妾成群 孤独体验 比较1前言孤独体验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常有的一种深刻而持久的孤独感。1它对艺术创作具有一定驱动作用和影响力,会使作者无意识将其转入到文本创作中去,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审美体验。在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中,孤独体验是一种普遍现象。如:鲁迅、萧红等,透过他们的作品,看看的都是一个个孤独的身影。同时活跃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作家张贤亮和苏童,他们的代表作品绿化树和妻妾成群各自紧扣时代背景,共同呈现出了这样一个审美意识。绿化树是在西北荒原和大饥荒的背景下,一个受左倾祸患的知识分子章永璘否泰无常的命运。妻妾成群则描绘的是在孤独的生存状态下一群孤独女人为了生存而明争暗斗。两部作品中男女主人翁的孤独感,映射出创作者独有的孤独体验。它是人的自我意识深化的一种表现,促进了作家的独创性。因此笔者认为对它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有利于我们对整个文本价值的全面把握。当今评论界对张贤亮的研究主要从他的创作困境、精神世界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与探讨。而对苏童的妻妾成群的研究,不少学者从男权意识和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就从孤独方面来分析这两部作品的却很少,特别是拿这两部作品中的孤独体验进行比较就更加寥寥无几了。因此笔者现就从孤独体验方面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深入地分析比较。2主人公由于压抑的社会环境造就的孤独感文本的社会环境即是文本的主人公的生存环境,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安排的都是一个很独特的社会生活环境压抑人性 。绿化树中的张永璘生活在极左横行的时代,全国每个地区都被大饥荒正严重地威胁着,劳改下放后,他一直都处在饥饿当中。几乎变成个狼孩,灵魂几乎死亡,这一切都原于饥饿的煎熬和各种艰难的打击,。对食物需求是人类最本质的本能,生命需求不得满足的客观现实呈现在物质的缺乏导致的饥饿感上。文本中整个社会都处于这种压抑着人类的生存本能状况之中,充满了苦难与苍凉感,这种苦难与苍凉正是作者孤独体验的缩影。妻妾成群中颂莲她所处的是一个阴森恐怖、勾心斗角的生存环境中。在一夫多妻制的生活中,无论是权欲还是性欲女人们都得不到满足,在男人心中女人们毫无份量只是它们传宗接代的工具,她们也无所依靠。陈家是个靠金错开来维持的家庭,她们为了满足自已的欲望,更为了能在陈家立足,必须博得同一个男人的宠爱,因此她们明争暗斗。这其实都只是孤独地为自己的生存而战,整个争斗使生活充满了沉重压抑。让读者阅读也有着同样一种苍凉感,作者深深的孤独感都一一呈现出来了. 21.绿化树中肉体上的饥饿带来的孤独感“饥饿会变成一种有重、有体积的实体,在胃里横冲直闯,还会发出声音,向全身的每一根的神经呼喊:要吃!要吃!要吃!”。2“我一上午辛辛苦苦的忙碌就是为了这个美好的时刻!平板铁锹,我煎一张,吃一张,煎一张,吃一张头几张我根本尝不出味道,越吃到后来越香。”3还有描写他的五磅装的“克林奶粉罐头筒”改装的搪瓷缸打稀饭时,利用视觉误差总能比“营业部主任”多得到100cc时,心中总是暗喜称其为“神祖显灵”,真是令人瞠目结舌!这是一段怎样艰苦的生活?饥饿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种物质的缺乏导致的饥饿感,压抑着人的本能欲望。所有人整天都只为了生存努力着,他们没有更多文本从“饥饿”的角度揭示了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存困境,文本中整个社会都处于这种压抑着人类的生存本能状况之中,充满了苦难与苍凉感,这种苦难与苍凉正是作者孤独体验的22妻妾成群:一场女人的战争带来的孤独感 这所阴森古老宅子中的女人们,不再是以往小说作品中温柔、善良的形象,而是以残忍、阴毒、冷酷的个性呈现出在大家面前。作品除了写颂莲与大太太毓如、二太太卓云、三太太梅珊之间发生的战争外,还有与小丫头雁儿之间的争斗。这里没有人可以信赖与依靠,一切都要通过战争夺取而来,充满了血腥,也充分展现了女性生命中的劣根性和原始欲望。故事的女主角颂莲,从踏进陈府的第一步开始就明白,她必须孤独地为自已的生存而战,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同一个男人的关爱,确保有生存保障,因此体味到来自二太太的危机后,便在替她剪头发时候特意拿剪刀刺破她的头。但她也并没有因此时的胜利而感到开心,因为战争使生活充满了沉重压抑。如颂莲所说的:“ 我就是不明白女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女人到底算个什么东西,就像狗、像猫、像金鱼、像老鼠,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 。当一个受正统教育的新时代女性,感觉不到自已生活的价值时,是多么的孤独。她们无所依无所求,只有被男人宠爱才是她们生存的基本保证。颂莲在向一个五十岁的男人邀宠的时,她的内心也是充满了悲哀。她是孤独的,无助的,只有跟其他姨太们一样耍出各种心机,紧紧抓住这个唯一可以给她依靠的人。她们的这种孤独无助正是作者孤独的表现。4情感的孤独情感的孤独在两部作品中都很明显,集中体现在思想的匮乏和亲情与爱情的缺失导致了情感的孤独。绿化树中章永璘接受劳改期间与外界长期隔断,那种“无故乡可思” 的飘零感及“恋母”情节都是他情感孤独的种种体现。他谈道:“在这种时候虱子也成为了一种可爱的东西,因为虱子在不咬人的时候,倒不失为一种可爱的动物。它使我不感到那么孤独与贫穷-还有种活生生的东西在抚摸我!我身上还养着点什么!”10妻妾成群颂莲的一生是孤独无依的,这里所有的女性为了生存她们必须放弃情感。在陈府的她们没有地位,生活毫无生趣,仿佛一潭死水。如陈佐千的话“ 休想,女人永远爬不到男人的头上来”她们得不到真心的呵护与保护,长期处于缺乏稳定和保障的环境中,使她们对于保障的需要特别渴望,于是他们频频发生争夺。希望能得到更完全的爱与关心。这种情感的不完全成为了他们孤独的一个大的体现。41绿化树 :恋母情节折射出来的孤独感文本中父亲的形象完全缺失,母亲是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也是他安抚心灵创伤的一济良药, “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是我一生珍藏的美好记忆”。他在进行改造期间,由于物质的缺乏和精神限制,对母亲的美好回忆是他精神生活唯一的慰藉和思想上的依赖。母亲的死,是他一直不愿提起的事,因为那意味着他所能得到的唯一一点温暖最后也要化为无有。他将要面对一个荒凉的社会。这种孤独感,使母亲形象在章永璘心中显得特别伟大和值得依恋,逐步发展成了“恋母”情节。当章永璘快饿成狼孩时,马缨花及时的出现,填补了母亲的这一空缺。马缨花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说:“也别累着,看你瘦鸡猴似的,刨不动大块就刨小块的”。并且用杂合饭和白面馍馍喂饱了他,使他成为了一个社会人,让他潜心读书。当章永璘欲望燃起的时候,她却怕伤了他的身子。且保证道:“就是钢刀把我头砍断,我血身子还陪着你哩!”她已把这当成了一种责任。马缨花这种不计回报的爱超越了情欲,喻示着超越它的就只有母爱。章永璘享受着这着温暖的关怀,母爱的空白情感的孤独刚好有了新的寄托,他也像爱他的母亲一样地爱着马缨花。这里的马缨花被赋于更多的是母性的关爱,章永璘对她的爱也是源于此。而产生这些感情的直接原因是,他们彼此情感上的孤独。42妻妾成群亲情与爱情的缺失造就的孤独 男权主义社会中的女性普遍都缺乏独立意识和向上性,依靠男人成了她们的生存目标,就是受过教育的新青年代表颂莲也是如此。父亲死后要求嫁一个有经济较好的人家,哪怕是做姨太。这种思想毫出独立意识和向上性的人,注定他们要依靠男人来生存。然而颂莲一出现父亲就死了,只剩一个后母,从此失去了依靠的人,也导致了父爱的缺失。亲情上的空白,她妄想着由她嫁的男人来填补,因此为了巩固地位,与其他的女眷依依展开了争斗。但是很快她便失宠了,因此没有感受到来自亲情的温情,就连大少爷飞浦也充满了对家庭的厌恶,没有获得过家庭的幸福。在爱情方面亦是如此,整个看来都找不出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唯一能看出的是颂莲和飞浦,两个同年龄断的知识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并没有往下发展,很快便消失得不见了。“老天惩罚我,陈家世代男人都好女色,轮到我不行了,我从小就觉得女人可怕,我怕女人。”“只有你我不怕,可是我还是不行,你懂吗?”“颂莲早已潸然泪下,她背过脸去,低低他说,我懂了”这种亲情与爱情不能满足与缺席,造就了她的孤独感。“在厨房里站了一会儿,她又走到门廊上,看见后花园此时寂静无比,人都热闹去了,留下一些孤寂一它们在枯枝残叶上一点点滴落,浸人颂莲的心。”4精神孤独与行为孤独当然这种饥饿不只来自于肉体还来自于精神上的,章永璘的灵魂因思想而饥饿,当他被释放出来后,精神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他常常自我责问:“如果没有比活更高的东西,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怎么会成了这种样子?”这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但是由于现实生活的饥饿,导至无更多精神思考,更多的是寻找满足人类本性的物质需求。因此孤独时“我悄悄摸了摸枕在我头底下的资本论。“也许你还能从那里知道,我们今天怎么会成了这种样子。”现在,只有这本书作为我和理念世界的联系了,只有这本书能使我重新进入我原来很熟悉的精神生活中去,使我从馍馍渣、黄萝卜、咸菜汤和调稀饭中升华出来,使我和饥饿的野兽区别开”4 章永璘是虔诚地信仰和崇拜马克思主义的,透过文中我们看到,不只压抑了人性,还压制了人的精神活动。呈现出的是一饥饿孤独的身影。绿化树展示了特定年代知识分子章永璘的苦难遭遇,“饥饿”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人们都千方百计地满足对物质的需要。通对对 “饥饿”的要表现的种种思考,引射出在人类“身体饥饿”的背后更为重要的是“精神的饥饿”。绿化树更为注重表现人精神的孤独。虔诚地信奉马克思的章永璘,常常出现各种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夜,寂静得使人以为世界已经离开了自己。于是,我的另一面开始活动了。那被痛苦的,我不能理解的现实所粉碎了的精神碎片,这时都聚集拢来。用如碎玻璃似的锋利的渣子碾磨着我。深夜,是我最清醒的时刻”。11“这个农场并不能使我感到乐观,并不能把我的文化知识发挥出来,以检验我改造的程度。我虽然自由了,但我觉得我并没有落在某一处实地上,相反,更像是悬浮在四边没有着落的空中”。12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在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二)行为的孤独苏童的妻妾成群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又一场的女人之间的战争,她们为了生存勾心斗角。她们缺乏独力性,惟有依靠男人,才能得于生存。颂莲在嫁入陈府后,从得宠时对陈佐千说“随便你,我什么也不懂,听你的”,到失宠后央求陈佐千“老爷别走,今天你想干什么都行,舔也行,摸也行,干什么都依你,只要你别走”,11颂莲自轻自贱的奴才嘴脸愈演愈烈。小说文本告诉我们:这一切源于她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们只有依靠男人才能生存,所以她们必须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战,2. 井的召唤文本中多次提到紫藤加下的那口阴冷的井,并且时常在召唤着颂莲:“正午的阳光在枯井中慢漫地跳跃,幻变成一点点白光,颂莲突然被一个可怕的想象攫住,一只手,有一只手托住紫藤叶遮盖了她的眼睛,这样想着她似乎就真切地看见一只苍白的湿漉漉的手,它从深不可测的井底升起来,遮盖她的眼睛。颂莲惊恐地喊出了声音,手,手。她想返身逃走,但整个身体好像被牢牢地吸附在井台上,欲罢不能,颂莲觉得她像一株被风折断的花,无力地俯下身子,凝视井中。在又一阵的晕眩中她看见井水倏然翻腾喧响,一个模糊的声音自遥远的地方切入耳膜:颂莲,你下来。颂莲,你下来。”9257“死人井在召唤着颂莲,并且不止一次,它暗示着人的死亡和最终走向。三、孤独根源郁达夫曾经这样说过:“小说都是作者的自叙传”。 艺术创作与童年经验密不可分由此可以看出要探寻孤独的根源可以从作者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出发。苏童与张贤亮都属于现代作家,一个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一个是“先锋派”的代表,他们所经历的时代都各具特色。因此他们产的孤独根源也不一样。(一)孤独的心理根源艺术创作与童年经验密不可分,作者塑造一个人物形象,除了表面身份、环境、性格的构建之外,深度挖掘的往往是自己内心的某个角落,“研究自己的影子”。苏童的孤独体验主要源自于童年经验:苏童出生在扬州,家庭普通且不宽裕,父母除了拥有四个孩子一无所有。因此苏童的父母忙于赚钱养家,对于孩子往往无暇照顾。在他小学二年级时,生了一场重病让他休学在家一年多,在这漫长的养病的日子里,他每天要喝一碗又一碗的汤药,过着“折磨人的寂寞的时光”。使他产生了对病痛以及死亡的恐惧和孤独的恐惧。但这也成为他日后创作的主题。在他的“少年血”系列作品中,几乎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少年都是乖戾而孤僻的,可见当时的思想在他的心中根深蒂固。苏童曾这样评价过他的童年:“我从来不敢夸耀童年的幸福,事实上我的童年有点孤独,有点心事重重”。张贤亮却是经受过政治祸难,1957年因在延河文学月刊上发表长诗大风歌而被列为右派,遂遭受劳教、管制、监禁达十几年,其间曾外逃流浪,讨饭度日。1979年9月获平反。外在政治的压抑,使他人格内心都发生了变化,这段特殊的磨难也成为他日后创作的重要主题。(二)苏童与张贤亮的孤独体验 两部的孤独体验都源自于作家的体验。但是他们的孤独体验是有本质区别的。苏童由于童年生病经历,使它充分体验到了孤独。因此他害怕死亡与孤独,但是这又偏偏成为了创作的主题。而张贤亮的孤独体验来自于,他早年所受的政治祸难。在二十年的劳改中,压抑了人性与精神活动。导致了创作充满了孤独与压抑。 综上所述,苏童和张贤亮都有很明显的孤独体验,他们的作品都且有浓厚的孤独感。结合作家生存体验,他们创作意图且有着相同之处,又且本质区别。参考文献 1张贤亮.张贤亮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苏童 .苏童作品系列 M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3张贤亮.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临沂郯城县教育系统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13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疏水系统课件
- 2025江西南昌市都市城际公交有限公司招聘2名劳务派遣人员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畲族课件教学课件
- 2025河南郑州工商学院招聘67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河北雄安新区新建片区学校公开选聘教职人员102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甘肃陇南事业单位预计将于5月中旬发布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硬笔书法考级宣传课件
- 文库发布:彩虹的课件
- 溺水安全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医保基金监管
-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的2023年高考物理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策略
- LY/T 1145-1993松香包装桶
- GB/T 9114-2000突面带颈螺纹钢制管法兰
- 领导干部要学点哲学
- GB/T 17245-1998成年人人体质心
- 华为公司校园招聘个人简历标准版
- 学校结核病防控培训课件
- DBJ50T 043-2016 工程勘察规范
- 八年级美术下册《弘扬真善美》优质课件
- 《流行病学》第十六章 分子流行病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