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学报论文范文参考关于化学学报的优秀论文范文【10篇】 近代化学发展时期是化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为现代化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西方化学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了向中国传播的历程.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长期扮演着科学知识传播者重要角色的局面.20世纪以前的化学译书均是由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合作翻译的.但是,译书原著介绍的内容比较陈旧,与当时西方化学的最新水平相比,具有一定差距. 期刊作为媒介引进西方科技知识,具有在某一领域不断深化认识、积累科学的功能,其时效性较强,并充分发挥集束效应,有效增加内容的深度和力度.亚泉杂志的出现,弥补了中国化学译书与同时期外国化学书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缺憾.其凭借自身的特点及化学学科特性,首开最新知识引进之先河,在晚清民初近代西方化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近代专业科技期刊史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本文通过查阅原始文献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旨在厘清元素周期律、质点论等化学理论,氩、氦、镭、钋等19世纪70年代后发现的化学元素等近代西方化学重要发现通过亚泉杂志传播到中国的机制,明确亚泉杂志与近代西方化学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及地位以及主编杜亚泉在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结论如下. 1)亚泉杂志对于西方化学的引进尤为突出,首次引进元素周期律,反映了西方近代化学在19世纪下半叶的重大成果,对分子学说的引进更是弥补了中国近代化学史上的一项缺憾.亚泉杂志是西方近代化学理论传入中国的重要环节. 2)亚泉杂志是第一份国人自办的以传播西方近代化学为特色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刊载的化学知识,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其译介形式、传播机制和传播内容更具专业性和科学性.这无论从化学知识的传播来看,还是从期刊科学用语的规范化表达来看,抑或从期刊传播事业规范化来看,都具有重要价值. 3)亚泉杂志标志着我国期刊完成了从传教士办刊、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合作办刊到中国学者独自办刊的历史性过渡.杜亚泉所创造的以传播西方近代化学为特色的自然科学期刊办刊模式,以及为普通学报所继承的以数学为特色的文理综合性期刊办刊模式,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在中国学术期刊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期刊作为一种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发展与所处之社会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应把握时代与学术、时代与学术期刊之间辩证互动的深层规律.而科技期刊是一个时代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时代认知能力重要体现.亚泉杂志作为晚清民初以化学为主的科技期刊,能够在科学认识发展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并在较短时间内将其引入中国,所产生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亚泉杂志在近代化学传播中具有创始之功.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科学、合成化学和生命科学共同繁荣的世纪,而天然有机药物的结构、结构修饰和成份分析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电分析化学由于在药物的有效成份鉴定、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临床药理及药效分析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而成为有机药物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本论文采用多种电分析方法并结合波谱技术,围绕有机药物尤其是具有较强抗癌、清除自由基等生物活性的异黄酮类药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进行了系统地研究.这些研究可为生物医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依据,对于拓宽电分析化学应用范围有重要意义.全文共分五章,作者的主要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 1、提出了降解和自由基反应过程中的示波分析、包络物的示波分析和配合体系的示波分析三种新方法. 中国近代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归国化学留学生的奋斗史.本文通过追溯中国近代化学家角色与中国近代化学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考察中国近代归国化学留学生在中国近代化学的体制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重点放在中国近代化学家共同体内部来讨论化学的体制化问题.贯穿全文的有两条线索: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和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 针对传统光催化剂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表面吸附率低、禁带宽度大和难以回收等缺点,本文以水滑石(LDHs)优异的吸附性能和可塑的光催化性能为导向,通过将Zn、Cu、Ni等过渡金属元素引入镁铝水滑石主体层板,替换镁氧八面体中的镁离子,合成金属掺杂光催化材料,通过调变层板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比例,探索禁带宽度变化的规律,采用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对金属掺杂LDHs系列的晶体结构、稳定性、能级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光催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动力学特征;同时,基于水滑石(LDHs)层状结构特殊性,通过高温焙烧的方法优化水滑石吸附性能,考察不同影响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择优选取实验条件,提高材料表面吸附率,并考察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合Materials Studio理论计算结果,推测吸附机理.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在MgAl-LDHs层板中引入含有催化活性的组元Cu元素,合成结构性质稳定的CuMgAl-LDHs,在合适波长的光照下,Cu元素的部分d轨道参与到价电子的跃迁过程,整体上降低导带底的化学势能,对可见光响应范围拓宽,使禁带宽度变窄.当价带电子跃迁到导带,产生的电子-空穴对一部分被OH-、H20和02等俘获,与吸附在粒子表面的罗丹明B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氧化能力很强的自由基HO,再对罗丹明B进行降解.在最佳实验条件(13、pH等于7.84)下,150mg的LDHs对50mL、浓度为10mol/L的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高达85.2%;并且光催化降解量所占比重超过50%.随着Cu含量的增加,降解速率降低,理论降解率升高. 2、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在传统LDHs层板中引入Ni元素,制备不同配比的Ni3-nMgnAl-LDHs.结构表征和理论计算数据表明,随着层板Ni离子的增加,体系稳定性逐渐下降,Ni替换层板Mg离子难度增加,虽然部分可以带来姜泰勒稳定化能,但Ni2+本身具备姜泰勒畸变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层板的稳定性.在含Ni水滑石骨架中加入Mg元素,一方面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使Ni活性组元的催化性能得以发挥,经Kubelka-Munk公式计算得到,三种样品的禁带宽度约为2.50eV,Ni1Mg2Al-LDHs最小为2.43eV,其结构稳定性亦最强,30下投入量为1mg/L Ni1Mg2Al-LDHs对初始浓度为10mol/L的罗丹明B降解率达到99.7%. 3、以Zn掺杂镁铝水滑石体系为主体,在光催化材料制备与表征之后,应用到难以处理的有机污染物中,考察其光催化性能.在合适的光源照射下,分别考察初始pH、光催化剂投放量、光照时间、温度及不同金属元素掺杂量对染料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初步得出掺入合适比例和种类的金属阳离子对LDHs的光催化活性有所提高;此外,研究了光催化过程的动力学,发现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由此可以推测整个光催化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4、以Mg/Al等于3的水滑石(MgAl-LDHs)为前体,采用高温焙烧的方法使LDHs层状结构坍陷,转化为金属组分分散均匀的金属复合氧化物(MgAl-LDO),所获得的LDO比表面积增大,且对染料废水表现出更强的吸附能力.将其分别应用于Acid Black24(AB24)、Acid Red88(AR88)、Acid Orange3(AO3)、Acid Violet90(*90)四种阴离子染料的吸附中,考察了不同因素对MgAl-LDO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在不同温度下研究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结合Materials Studio5.5软件模拟染料分子在吸附剂上的排列分布,推测MgAl-LDO对阴离子染料的吸附机理. 硫化氢(H2S)是天然气、炼厂气、合成气等工业气体中的一种有害物质,它的存在不仅会腐蚀生产设备和管路,导致催化剂中毒,而且还是引起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以及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是必须消除或控制的环境污染物.在工业脱除H2S的众多方法之中,绿色湿法脱硫工艺因脱硫剂可循环使用,并且能够从废气中回收硫磺、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而杂多酸化合物用于脱除硫化氢是一种面向天然气净化与硫磺回收的新方法.长期以来杂多化合物一直被用作特定反应的催化剂,无直接利用其氧化还原性能进行污染物治理研究的先例.鉴于钼钨为我国丰产元素,本文合成了Dawson结构钒取代的磷钼酸以及掺杂过渡金属的Keggin结构磷钼钒酸,进行湿法氧化脱除H2S的研究,并且将脱硫扩展到了作为绿色溶剂的离子液体的领域,构建了多酸及功能化离子液体绿色脱硫体系,主要研究内容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采用*萃取法制备了一系列Dawson结构磷钼钒酸H6+nP2Mo18-nVnO62(n等于14),考察了不同钒原子取代数目、吸收温度、H2S浓度、杂多酸浓度条件下,Dawson结构磷钼钒酸水溶液对H2S的吸收效率.吸收H2S后采用微波辐照下携带水汽的空气对脱硫剂进行再生,与单纯空气再生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分析了再生性能.结果表明,脱硫性能随着钒原子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气速的增大而降低,并且随着杂多酸浓度的减小而降低.微波辅助空气再生温度越高,微波辐照时间越长,微波功率越大,吸收剂再生效果越好,微波辅助空气再生条件推荐为:再生温度55,微波辐照时间为60min,微波功率695W.吸收前、吸收后以及微波辅助空气再生后H7P2Mo17VO62的红外谱图表明,吸收H2S后Mo元素有价态降低的趋势,而再生后Mo元素有价态升高的趋势.对微波再生前后H7P2Mo17VO62中Mo和V元素的XPS表征中,未监测到Mo元素吸收前后价态的变化,而V元素由于含量很少也未监测到.通过氧化还原电位以及溶液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定量揭示了整个过程的氧化还原情况,比较了微波辅助空气再生与单纯空气再生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脱硫的进行,H7P2Mo17VO62水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逐渐降低,当通入空气进行再生时,氧化还原电位逐渐升高,而微波辅助空气再生过程,杂多酸水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要高于单纯空气再生.对吸收后、微波辅助空气再生和单纯空气再生后的COD值分别为187.2mg O2/L、120.1mg O2/L和136.8mg O2/L,表明微波辅助空气再生的程度要大,微波能够活化空气中氧气从而促进脱硫后吸收剂的再生,是优于单纯空气再生的一种新的再生方法. 二、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H4PMo11VO40(M11PV1)以及五种过渡金属Cu, Fe, Zn, Mn和Cr掺杂的H4PMo11VO40(M11PV1Cu, M11PV1Fe, M11PV1Zn, M11PVIMn和M11PVlCr),并且通过FT-IR、XRD和TGA-DSC表征确认了其Keggin杂多酸结构和热稳定性,同时比较了五种过渡金属掺杂的杂多化合物与M11PV1的循环伏安曲线,得到M11PV1Cu和M11PV1Fe能够明显的观察到Cu(0)到Cu()以及Fe(0)到Fe()的还原峰,说明掺杂Cu2+和Fe3+的杂多化合物中,Cu2+/Fe3+与PMo11VO404-存在一种特殊的连接.首次研究了六种杂多化合物水溶液对H2S的吸收性能,并进一步分析了氧化脱硫机理.实验结果表明,M11PVlCu水溶液脱硫效率最高(,87%),并且最高时可达到98%,与其他吸收剂不同的是其效率曲线呈现“桥形”,即脱硫效率先升高并保持一段时间后降低,M11PV1Fe, M11PV1Zn, M11PVIMn和M11PV1Cr水溶液脱硫效率在85%-50%之内逐渐降低,而M11PV1水溶液的脱硫效率相对稳定,即保持在70%-65%之间.在吸收前、吸收90min和吸收300min后,分别对M11PV1Cu中元素Mo、 Cu和V进行XPS表征,结果表明,在吸收300min后,Cu2+全部被还原成Cu+,而Mo6+和Vs+分别被部分还原成Mo5+和V4+,此时Cu元素已无法提供氧化能力的情况下,脱硫效率仍然非常高(达到85%以上),显然高于M11PV1的脱硫效率(70%65%),由此推断Cu2+或Cu+能够以物理吸附或化学结合形式储存H2S,然而在高价态Mo和V存在的情况下,其储存形式则极有可能为CuS和Cu2S化学性的结合,而高价态Mo和V有能力氧化S2-时,最终会将CuS和Cu2S氧化为硫磺.而M11PV1Cu水溶液呈现“桥形”脱硫效率则进一步证明Cu+存在储存H2S的能力或者能力比Cu2+更强. 三、通过沉淀法制备了杂多酸离子液体Bmim3PMo12O40(简写为Bmim3PM),通过红外和XRD表征确定了其仍然具有Keggin杂多酸结构,TGA-DSC表征则说明Bmim3PM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将Bmim3PM溶解于四种离子液体BmimCl,BmimBF4,BmimPF6和BmimNTf2中得到Bmim3PM-IL脱硫剂,首次研究了其吸收H2S的性能.结果表明,80下,0.005mol/L的脱硫剂吸收H2S的效率为:Bmim3PM-BmimClBmim3PM-BmimBF4H3PM012O40-H2OBmim3PM-BmimPF6,Bmim3PM-BmimNTf2Bmim3PM-H2OH2O,并且研究了80不同Bmim3PM浓度(0,0.001,0.005和0.01nol/L)Bmim3PM-BmimCl和Bmim3PM-BmimBF4脱硫剂吸收H2S的效率,结果表明,当Bmim3PM浓度为0nol/L时,两种脱硫剂吸收H2S的效率都很低,但是当Bmim3PM浓度为0.001mol/L时,Bmim3PM-BmimCl在60min内的脱硫效率接近100%,而此时Bmim3PM-BmimBF4的脱硫效率在60min时只有40%左右,当Bmim3PM浓度增大为0.01mol/L时,Bmim3PM-BmimBF4的脱硫效率才能基本达到100%.在45180之间,脱硫效率基本不受温度变化影响,但是温度过低,离子液体粘度越大,影响脱硫剂对气体的吸收,因此该脱硫剂更适用于高温脱硫.Bmim3PM-BmimCl的硫容为230.9g,L-1,高于Bmim3PM-BmimBF4(62.2g,L-1)和H3PMo12O40-H2O(59.0g,L-1)的硫容,说明BmimCl离子液体作为溶剂,能够有效地促进Bmim3PM氧化H2S.Bmim3PM-BmimCl优异的脱硫性能与Bmim3PM在BmimCl中的溶解、H2S与BmimCl的相互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浊度测试,显微镜测试均表明Bmim3PM在BmimCl中的溶解最好,并且H2S与Cl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强.氧化产物不易物理性分离,因此用CS2萃取出来,通过与标准硫磺的紫外光谱作对比得到氧化产物为硫磺.Bmim3PM-BmimCl可以通入空气24h得到再生并能够循环使用六次以上,但是再吸收保持100%脱硫效率的时间减半. 五、合成并通过FT-IR和TGA-DSC表征了3种功能化离子液体BmimHCO3,TMGL和MEAL,确定了其结构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并将其与包括传统离子液体(BmimCl和BmimBF4)在内的5种离子液体分别与N-*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混合,得到新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编导写作试题及答案
- 外贸代理合同
- 写字楼物业管理合同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清洗算法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恢复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SDN技术在智能工厂设备远程控制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废旧塑料资源化利用技术进展与产业应用前景分析
- 财商测试标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建筑工程设备买卖合同书
- 船舶火灾知识题库及答案
- 电梯维护服务优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会计基础(中职)教学教案教学案例
- ASTM 标准中文版 A和B系列2021
- 大学英语3词汇表
- 公共政策导论全套教学课件
- 应用统计基础与实务-教学课件-作者-宋文光-宫颖华-项目一
- 饮料风味稳定性与感官评价
- 后端开发入门课件
- 译林版牛津英语9A单词背记默写纸
- 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申请表和章程
- 神经内科头痛健康宣教
-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分析文本解读及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研备课校本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