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域论文关于哲学视域中的语篇经济性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哲学视域论文关于哲学视域中的语篇经济性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哲学视域论文关于哲学视域中的语篇经济性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哲学视域论文关于哲学视域中的语篇经济性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视域论文关于哲学视域中的语篇经济性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中国古典哲学所推崇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思想对语言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虚实相融的和谐美和意境美等美学思想。 清代诗人李渔认为“虚而万景入”,“虚”是“实”之所藏,蕴藏着一切和无限。“和盘托出,不若使人想像无穷”, 这种虚实藏露的艺术观,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突出主要形象和信息,必须大胆剪裁次要的东西,可以一直剪裁到零,直到空白。虚化或空白具有极强的表情写意功能和空间表现功能。正是这种“虚实相融”的假定性和虚拟性,使中国古典美学能在更高的艺术层面上创造出具有 _的写意风格,也是中国古典美学魅力之所在。在形式上,古典美学中“虚”的主要作用是使之成为“实”的相对因素,并因此形成各种虚实关系,从而获得实像更加突出和醒目、表达更为简洁的效果。“虚实相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计白(虚)当黑(实)”,“意到笔不到”,“知其白(虚),守其黑(实)”等都是关于虚实处理的精辟论述(曲士龙 xx:56-57)。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美,是一种东方超象审美理论,其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理论。意境是特定的艺术形象(符号)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气氛及它们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幻想的总和,体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意境要由一定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艺术形式也要把意境鲜明地表现出来。意境的创造自然需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只有形式的意境或只有内容的意境是与意境本身相悖的,内容与形式不是机械相加而是有机结合。文学艺术作品贵在含蓄地表达意境美,这是我国古代的普遍审美崇尚。意境之美的真正底蕴在于创造出能唤起读者想象和联想的艺术意象,从而产生无穷之味、不尽之意。富有韵味、余意无穷才是意境美。 3 启迪 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美学思想来看,语言经济性的实质在于简约之美。简约是力求语辞简洁、扼要的风格形态,它的形式简洁、辞少意多、内涵丰厚,体现了语言的明晰美、准确美和简朴美。 所谓明晰美就是意思明白、清楚、晓畅、不晦涩、无歧义。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主要用于帮助交际双方交际。因此,语言要通俗易懂,如故作艰深,就会令人望而却步,影响行文效果。而所谓准确就是恰如其分地说明情况、阐述做法、表达思想。语言只有准确才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体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准确是实现语言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准确,才能节省笔墨而做到简。孔子说“辞达而己”,就是强调要用最精确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所谓简朴美即简明扼要、质朴自然,实事实说、直陈直叙,不冗长繁杂、不浮华藻饰。这是语言经济性表现的最显著、最直接之处。清代散文家刘大槐在论文偶记中也提到,“文贵简,简为文章尽境”。因此,优美的文章,条理清楚、文字精炼、篇幅简短、言简意赅,决不舍简朴而追求繁冗浮华。 如果西方哲学为我们深刻认识语篇经济性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中国古典哲学理论中的美学思想则为我们探求提高语篇效率的有效途径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评价标准,使人们认识到语篇经济性实质是简洁与效果的统一,是虚实相融的和谐美与意境美的统一,是上升到哲学高度上的简约美。 “虚实相融”的美学理论启迪我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者为了保证语篇信息流的畅通,须要根据自己对交际对象的知识状态作出的假设来合理地编排信息,将信息单元中的信息划分为旧信息和新信息,在最大程度上缩减已知信息。在语篇信息流中,旧信息通常是次要信息,是信息传递的起点,为引出新信息服务。新信息通常是主要信息,是言语交际的价值所在,而完全由新信息构成的语篇往往会给受话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Givon认为,语篇信息流由新信息和旧信息构成,在语篇的信息链中,每一个命题一般都添加一定的新信息,从而使语篇在信息上既不冗余也不会使所有的信息都是全新的(Givon 1984,1992)。Chafe认为,旧信息具有可识别性(Brown & Yule 1987:180),交际对象可通过自己心智中的知识网络快速接近新信息。旧信息还为语篇信息性提供基础。信息性是相对于受话者对信息的期望值而言的,是语篇信息超越或低于期望值的程度,即语篇所表述的事件在多大程度上是预料之中的还是出乎意料的,是已知的还是的或不确定的(Beaugrande & Dressler 1981:9)。也就是说,语篇的信息性越强,语篇的连贯性越强,交际对象就越容易形成一种固定的期盼,理解话语所付出的认知努力就相对较少,语言表达的简洁程度越高。因此,语篇的简洁是语量、信息量、语篇可及性与信息性的和谐统一。交际者不但要使语篇具有一定的信息量,而且还要根据人类的一般认知规律编排信息,使信息具有最佳的可及性和信息性,以便使交际对象以较小的认知努力获取准确完整的信息。 _ 柴改英. 创建语篇语用分析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哲学基础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xx(7). 陈嘉映. 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xx. 钱冠连.语言全息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xx. 曲士龙.空白与情境空间的写意性J.哈尔滨学院学报, xx(10). 王建平.语言哲学M.北京:*党校出版社,xx. Beaugrande, R. de & Dressler, W. 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 London:Longman, 1981. Brown, Gillian & George, Yule. Discourse Analysi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Davidson,D. Truth and MeaningM. Dordrecht, Holland, D. Reidel Publishing Co.,1967. Givon, T. Prolegomena to Discourse-Pragmatics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84(8). Givon, T. The Grammar of Referential Coherence as Mental Processing InstructionsJ. Linguistics, 1992(30). Hoey,Michae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