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敬畏的资料哲学家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近年来,粗暴地掠取自然资源、毁烈士陵园、不敬师长、生产有毒食品、暴力拆迁各种丑恶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数千年来被世代中国人奉为神圣的天地、神灵、君亲、生命、历史文化、民心民意,在当代社会似乎统统被打倒。国人的胸腔充满了破坏后的自信和践踏式的快感,除了对钱眼热、对权畏惧,还把什么放在眼里?相关事件吃回扣的医生没愧疚反有荣耀感“德不孤,必有邻”,是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一个人要是有德行,必然不会孤单,因为会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到他身边。可是在山东滕州,一位只是不愿做亏心事的医生却被孤立了。“个别人不能团结合作,造成矛盾滋生,必须清理才能有利于医院发展。”说话的是山东省滕州市中医院的一位领导。最近,滕州市中医院的医生杨国梁因为拒开回扣药和单位的同事发生冲突,同时还举报医院里回扣成风,于是杨医生不仅遭到了同事的孤立,被领导批为不团结的个别人,还被怀疑有人格障碍倾向。“医者仁心”,善反成恶,真不知中国的医疗系统,尊崇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在这样的思维意识主导下,医生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敬畏患者的生命?良心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后盾牌这是个互相投毒的时代。在食品领域,良心、自律、诚信不是供人欣赏的奢侈品,它们直接影响食品安全。论坛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监管司司长徐景和把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分为“天灾”和“人祸”,而食品生产者不讲良心酿造的“人祸”,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大风险。“个别食品生产经营者违背法律,故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和有毒有害食品,我认为是当前巨大的风险。我们仔细盘点这几年国家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可以盘点国外食品安全事件,主要问题是个别生产者突破道德底线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我们都不曾亲眼见证,一盘青菜是怎样从农田走到餐桌。法规与监管,不可能如天网般网住食品安全的所有漏洞,只有良心才能照亮食品生产的整个过程。 “良心”听起来不靠谱,无奈它却是食品安全最后的盾牌.网民评论:神就是爱!敬畏神是道德的起点,一切教育的开端。敬畏爱国,尊重历史;敬畏爱人,尊重百姓;敬畏爱己,尊重生命;爱人如己!耶稣是爱的化身,敬畏耶和华先知意味深长。敬畏权力,不敬畏法制,这是真实的,更是最要命的敬畏民意看到此文,一些官员会以为迂腐而窃窃私笑;一些文人会以为帮闲而嗤之以鼻;一些读者会以为空谈而不屑一顾。我明知如此而仍重申之。何故?因为我深信,会有更多的民众珍惜权利,会有更多的学者怀抱理想,会有更多的官员敬畏民意。民意所向,有如潮流所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信然!在民本政治下,民意只是工具;统治者重视民意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只有在民主政治下,民意才成为价值,执政者重视民意,是为了维护公民的权益。如果大多数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人民就有权收回委托给执政者的权力。天大地大,民意最大。民意是什么?民意就是民众的愿望,民众的需求,民众的评判,民众的心声,民众的舆论,民众的信任。古今中外所有理性的统治者几乎都极其重视民意。但在传统政治下,统治者把民意当作工具,他们重视民意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所谓“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也。在民主政治下,执政者把民意当作价值,他们重视民意是因为民意是其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是其执政资格的源泉。中国共产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作自己的宗旨,把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视作社会主义的生命。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的利益应当是其根本的价值追求,民意则是其执政的唯一合法性基础。“权为民所用”。党和国家的所有权力都是为了增进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是政府服务人民的工具。权力本身不应当是官员的目标,公民的利益才是权力所要实现的最终价值。要实现这种价值,就必须了解人民群众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希望;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喜欢什么,痛恨什么。简言之,政府的政策必须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上,必须反映民众的心声,满足公民的需求。要使政府的政策体现民意,要用好人民群众给予的权力,就需要一整套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制度。例如,公平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协调机制、立法和政策的听证制度、政府与公民的协商对话制度、权力的监督和分工制度,以及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没有这些民主的决策制度,公共政策就难以真正体现民意,“权为民所用”就会流于形式。“权为民所赋”。党和国家的所有权力源于人民,都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谁是人民?人民将权力授给谁?人民如何将权力授予政府?这些都是民主政治的基本问题,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好,民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而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须臾离不开民意。谁是人民?我们每个人都是人民,但每个人又不是人民。人民是一个集体的、政治的和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政治集团、不同的时期,人民有着不同的含义。很难对人民做出明确的界定,这也是为什么在人民的名义下可以做好事,但也可以做坏事的重要原因。在民主政治条件下,人民应当就是拥有合法权益的公民。所谓民意,就是公民的意向。“权为民所赋”的基本前提,就是掌握国家权力的党政官员应当是公民的民意代表。国家应当有一套公平公正的程序和制度,确保政府官员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成为广大公民的民意代表。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选举制度、代表制度和罢免制度就是最重要的授权制度和限权制度。“权为民所有”。公共权力之所以要由人民赋予,之所以要代表民意,根本原因在于人民是权力的主人。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才是国家主权的掌握者。“人民当家作主”或“人民主权”,“人民统治”,这是民主的真实含义,也是与“民本”的实质性区别所在。在中国传统的民本政治条件下,最高权力属于帝王或其他统治者;人民是臣民,而不是主人。在中国现行的民主政治条件下,最高权力本来就属于人民;人民是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民本政治下,民意只是工具;统治者重视民意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只有在民主政治下,民意才成为价值,执政者重视民意,是为了维护公民的权益。只有民主政治,才能为自由、平等、人权等公民政治权利提供基本的制度环境。离开民主去谈论自由、平等、人权,就像离开市场经济去谈论自由贸易一样不得要领。如果大多数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人民就有权收回委托给执政者的权力。能否从制度上保证民意的向背成为执政者权力去留的决定性因素,是“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赋”和“权为民所有”的试金石,也是民主政治的试金石。敬畏民意!这应当成为民主共和政治下所有官员的基本态度。人民至上!这应当是党和国家全部政策的根本原则。民意是钢铁长城,它可以坚强地捍卫人民的政权;民意是洪水潮流,它可以决开一切专制的裂口。然而,如果没有健全而合理的政治制度,民意就可能被阻挡,被遮盖,被扭曲,被滥用,被不适当地代表,有时甚至变得软弱无助。敬畏民意,就要崇尚法治,法律要以民意为基础,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离开法治对待民意,就有导致民粹主义的危险;离开民意对待法治,则有导致精英主义的危险。敬畏民意,就要敬畏公民权利,敬畏法律制度,敬畏公众舆论,敬畏公共责任,敬畏社会评价。敬畏民意,首先就要倾听民意,通畅民意渠道,广开自由言路,虚心听取公众对政府的意见。敬畏民意,更要认真对待民意,要有科学的决策机制,善于将公民的需求转变成政府的政策。简而言之,敬畏民意,就要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南方周末】本文网址:/content/54803关于“敬畏大自然”的争论观点一:何祚庥:人与自然以谁为本 无须敬畏大自然环球杂志专访何祚庥: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印度洋大海啸,夺走的不仅是数以万计的人的生命,还从某种程度上打击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信心。从人类历史上看,每当遇到人类力不可拒的天灾,总会有人彷徨无措,有人疑惧人类自身的能力,有人对大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然而,不少科学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自身能力和开发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印度洋大海啸余波未平,中科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在接受环球杂志专访时,侃侃而谈他对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所进行的哲学思考,显示出当代科学家对科学力量和作用的信心。- 何祚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人与自然,以谁为本?印度洋大型地震海啸给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折射出我们在对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认识需要深化。这几年来,“天人合一”的说法甚为盛行,有人把“天人合一”解释为人和自然相处和谐。对这样与词语原意不甚相符的解释我并不反对,但是我认为,人类要看到天与人之间不完全是和谐的一面,还有不和谐的一面。如果我们在人天关系上没有一个冷静的估计,就会放松警惕,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个问题从哲学角度来看更加值得反思。从历史来讲,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进步思想家强调人定胜天,鼓舞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年来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好像自然界的许多问题人类都能够解决,所以目前有些人生怕人类对自然界破坏得太过分,以至于反而对人类不利,所以强调要和谐。我以上的这番话是有针对性的,针对的是一些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许多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提醒社会公众要注意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些年来,人类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确有些环境和生态不必要地被破坏了。但我还是要说,我们有的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有一些片面的地方,也就是认为环境和生态是不能动的,一切“改造大自然”的主张都遭到某些环境学家、生态学家的反对。然而这种观点不符合人类的利益。在这里,我要尖锐地提出一个理论问题:我们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奉行的应该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这是个深刻的哲学问题。我认为,应该是以人为本。我绝不反对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但需要弄清楚一个观念,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目的是为了人。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破坏”一下环境、生态,改变一下环境和生态,但也是为了人。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因为它牵涉到实际工作。现在中国电力短缺,需要开发水能,需要修水库,这就不可避免要破坏一些环境和生态。这里有一个权衡得失的问题,如果过分强调保护环境和生态,那么水库就不能建设。我认为,遇到这样的情形,权衡轻重得失的标准就应该是以人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注意把握好几点,其中第一点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我觉得,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个大的课题,我们的思维不能片面。回到人与自然的话题上,就是我们也要看到大自然和人类不相友好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如何进一步改造大自然,使大自然的改造后果符合人类发展的利益,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意义值得一些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深思。驳“人要敬畏大自然”这次海啸给人类另外一个启示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不能无所作为,还是要有所作为。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我认为,该防御要防御,该制止就制止。我们要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要敬,要畏。特别这个观点是在当时“非典”盛行的时候提出的。人类对“非典”怎么敬,怎么畏?这个观点实际上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伦理化了。这个由某位副教授在中央大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口号,实际上是批评科学主义,认为人类不该利用科学来有所作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敬与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这就在实际上走向了“反科学”。应该看到,近代科学才400多年的历史,从伽利略开始到现在,科学水准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为纪念科学的发展,纪念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理论100周年和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科学是加速发展的。400年如此,4000年,4万年又会如何?要相信科学的作用和力量,要看到科学的未来。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很遗憾这次大海啸人们没有预见到,这是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台式电动冲床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2025年再制造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支气管内膜结核影像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松木板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汽车驾驶员考试题库及模拟考试答案(初级、中级、高级)
- 2025年二级造价工程师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安全员C2证考试企业管理及职业健康模拟试题及答案
- 辐射安全培训试题(附答案)
- 科室护理知识练习测试考核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食品安全质量检验工职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5年《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云南省县乡教师选调考试《教育学》真题汇编带解析(原创题)
- 工贸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 羊肚菌栽培及其管理课件
- 教师身体健康管理指南
- 2025高空作业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第6部分:航道工程JT∕T 1375
- 出租车车辆GPS定位承包合同范本
-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承诺及保障措施
- 焊接机器人教学培训课件
- 肝脓肿病人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